QFII中国股市掘金一周年(2004.07.09)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9日 19:05)
主持人:去年的今天,QFII在中国市场买下第一批股票,从此对它们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QFII改变了中国市场投资理念”,也有人对QFII在市场的所为进行了质疑,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QFII在我们的市场中确实掀起了阵阵波澜。今天我们请来QFII之一的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先生和一位本土的基金经理田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市场关心的话题。
龚方雄: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国经济师
沃顿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 费城坦普尔大学物理学硕士
曾任职美国银行长达七年 曾任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经济师
田 晶:
嘉实稳健基金经理 毕业于美国布鲁克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硕士
曾任职美国花旗集团资产管理公司 美国信安资产管理公司
2002年12月加盟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记者:去年7月9号,我采访QFII在中国股市投资了第一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我发现QFII的热度好像一点都没有降温。我所说的这个热度,一方面是指它受到了追捧,还有它也受到了质疑,那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在QFII入市一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来简单回顾一下,看看QFII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刚才那些画面您熟悉吗?
龚方雄:熟悉。因为去年中国第一笔 QFII资金融入中国市场,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事情。在电视上我看到过,就是这样一个画面。
记者:摩根大通当时还没有进来吧?
龚方雄:当时还没有 。
记者:当时看到瑞银已经下单,是不是也摩拳擦掌准备跃跃欲试。
龚方雄:那我想对中国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的参与,是大家所有的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都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记者:现在我有一个道具要给你们大家看。这个是什么?你们应该很熟悉吧?这是京剧的一个脸谱对不对?
龚方雄:对。
记者:我知道很多老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尤其像这种京剧脸谱很好看,很有意思,我就想问一下龚先生,如果说一个老外他对这个文化感兴趣,他肯定很快就研究它。那么如果QFII进到我们中国的市场,那您觉得拿它作为中国市场一个比方的话,您觉得QFII是不是已经了解中国市场了?
龚方雄:这个问题非常非常有趣。我们觉得如果要了解中国市场的话,光从海外来隔岸观火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外国人看中国的话,很多的时候大概是雾里看花。
记者:据你观察这些QFII现在了解地形、熟悉情况了吗?
龚方雄:我觉得他们在一步步地接近他们原来想设定的这个目标。一步步往那个目标在走吧,我们可以讲,我们对这个本土市场的认知应该不次于本土的一些证券商和投资者。
记者:您肯定?
龚方雄:我肯定。
记者:那我觉得您这个话说了,作为我们本土的基金经理,田女士该不高兴了是不是?不好意思说是吗?
田晶:因为我觉得我更贴近市场,做A股市场的话,尤其是对今年的A股市场真实的感受到这个宏观调控对这个股票市场受到的冲击, 我觉得国内的基金经理的话,应该说比如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这些基金经理会感受得更强烈一些。
记者:我现在要拿这个脸谱再做一个比喻,有人说 QFII到中国市场来是戴着这样一个面具在跳舞,你同意这个说法吗?龚先生。
龚方雄:应该说是不同意吧。
记者:为什么?
龚方雄:既然来到了这个市场,要参与这个市场的投资,那么没有其他的方式只能融入这个市场,融入这个经济体系,不能戴有任何面具。
记者:可能刚才我说的还不够直白,再直白一些说,为什么说QFII是戴面具在跳舞呢?QFII提出来的价值投资理念,可是我们发现QFII也买ST,也买德隆的股票,也对小盘股非常钟情,那这怎么解释?
龚方雄:具体的不同的投资基金和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理念。他对风险也有不同的态度。
记者:那可是跟你们最开始、最初在国内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不是矛盾了吗?
龚方雄:一个公司对一个投资者有没有价值,跟他对风险的判断和对风险的态度息息相关的。中小型的企业,也许好像是不符合价值投资理念,但是对有些投资者来说,如果他能承担那样的风险的话,在某种价位上,也许就是一个有价值的股票。
记者:田小姐您同意吗?
田晶:我觉得应该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客户喜欢这只股票的话,他还是会去做这件事情,跟他自己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记者: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他既倡导了价值投资理念,然后又掀起市场对这个理念的一种追捧,然后他全身而退,这是不是一个圈套?
田晶:怎么讲呢,公司的价值、价值所在会随着经济的情况变迁而变迁。那么比如说现在整体市场的情况,就是说国际投资者,一些境外的机构仍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前景看的不是很清楚,有很多不确定性,有很多风险管理的工具还没有开发,也不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一方面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短期来讲,他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不是一下子你开放多少,允许多少资金进来我们这些资金就完全投入这个市场。
龚方雄:对,我觉得时点的选择,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这个时机的选择,这我也是回国以后逐渐摸索出来的道理,这种情况下,对这个资产组合做一点调整,这都是一些正常的投资行为,大家以平常心而待之应该是这样。
记者:田女士,那你作为同行来说,你怎么考量就是QFII入市一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这种运作?
田晶:我觉得现在时间还比较短,还不能说以一年或者半年这个时间去论英雄吧,我觉得咱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记者:刚才田女士其实说的很客气,我听说过一个不客气的说法,说QFII这一年的运作有失水准。
龚方雄:我不是很同意这种观点。
记者:为什么?
龚方雄:中国经济去年整个大环境来讲,高速增长,然后过渡到一种对这种高速增长的忧虑,对过热的忧虑,然后采取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现在看来经济正在逐渐放缓,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的赢利前景当然会有变化,这就是这一年市场的变化。
记者:那QFII都做了一些什么呢?
龚方雄:在这个变化当中,QFII主要这个过程当中采取了一种比较负责任的尤其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
记者:您指的负责任是对自己的客户?
龚方雄:对自己的客户,也对这个市场 。
记者:我理解您说的意思,就是您做到没有从蓝筹股大面积撤退,而是坚守了岗位是这个意思吗?
龚方雄:我不想评论我们具体对这个股市的参与,或者情况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就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参与整个过程在继续。那么它的步伐取决于它对市场的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经济情况,整体大环境小环境发生变化的话,那么外国投资者可能也会采取一些调整的战略,然后也许会更积极参与这个市场。
我觉得QFII 可能会对本国证券市场提高效率,然后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副产品,这不是它的目的。
我觉得目前QFII才刚刚有一年的历史,那么大家在谈论QFII功过的时候,不免有一点功利主义的倾向。就是说大家所期盼的QFII资金进来以后,可能会支撑中国股市上涨, 那么这种期盼似乎没有实现 ,很多对QFII功过的评论,可能基于短短的市场表现。
记者:我这儿有一个数据,说的到现在为止,QFII额度已经到18亿美元,但是实际上投入到股市中的,只占到总投资额的63%。那么其他的30%多,有的放银行,有的可能做了其他投资的规划,这个数据能说明什么?
龚方雄:不管你在哪个市场这种现象都会存在,在市场不确定性、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资金可能过多持有一些现金,或者说迟迟不入市场或者在债券和股票之间做调整。
记者:田小姐你能告诉我你现在的仓位吗?
田晶:我现在的仓位是63。
龚方雄:你看田小姐她自己的股票的持有量也正好是63,所以我刚刚在讲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理念正在逐渐趋同,是一个巧合,确实是一个巧合。我现在的仓位,我觉得在开放式基金当中是属于比较轻的。
记者:为什么那么轻?
龚方雄:那么我是在4月初的时候开始减仓,那时候我感觉到有几个反差,当期的赢利,就是当期赢利还非常好,你像周期性的行业,你可以看到三季度、四季度,今年同比都有非常大的增长。但是04年之后,到05年有一些周期性的行业,我们就看不清楚了。四月初的时候,中央也开始出台一系列针对某一些行业就是投资过热这四大行业的一些调控的措施,那么我在四月初的时候开始减,最低的时候减到过60以下,58 、59 。现在觉得宏观调控又基本到位了,又逐步在开始加仓,这不表示境外投资者或者QFII没有积极地投入这个市场。
记者:那么不应该就是说把这种事情简单归类为为了对人民币进行一些投机性的行为,你不同意说现在钱还没有放到股市来是要赌人民币升值,你认为是什么呢?
龚方雄:我认为它是在等待更加(好)的投资机会 。
记者:在最后我还想拿这个脸谱给大家做一个比方,你刚才说对QFII下一步会怎么做,其实大家也都在擦亮眼睛在看着呢,那如果说脱下这个面具以后你们做什么能告诉我吗?
龚方雄:我们仍然在积极地研究这个市场、参与这个市场,今年年底我们在上海会有一个十到十五个人完整的一个证券研究队伍,那等于说要积极参与本土化的过程,要在这个脸谱里面了解它,而不是在这个海外来隔岸观火,这一点对我们、对我们的投资者都很重要。
记者:好的。谢谢二位今天来到我们这个节目,二位刚才谈的,的确让我们对QFII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今天QFII的话题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我想市场关于QFII的话题,肯定还远远不会结束,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生态圈的平衡被打破以后,它肯定需要时间去建立新的生态圈。
责编:小荷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