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频道 > 《中国证券》(晚间) > 正文

焦点连线:IPO询价第一股(01.17)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8日 10:42)

  主持人:罗晓芳

  嘉宾:房庆利(中信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

  主持人:欢迎回到《中国证券》,透视市场焦点,把握市场节奏,下面我们进入到焦点连线。从今天开始,暂停5个月之久的新股发行再度起动了,也就是因为如此询价第一股华电国际发行备受关注,那么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记者对于华电国际的追踪采访。

  华电国际:新股询价第一天

  记者朱正

  朱正:在华电国际开始新股询价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直门内大街的中国华电国际集团公司,在这里身兼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的华电国际的董事长贺恭接受我们的采访。

  解说:在贺恭的办公室里,华电国际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正在商量着股票发行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细节当中的一些问题,从今天开始公司的主要责任人就要和承销商一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对确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询价,而为期三天的初步询价工作已经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展开。

  贺恭(华电国际建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准备工作现在正在全面进行,一系列的手续已经办理完毕,而且我们还要通过路演,向投资者,向广大的股民,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推介华电国际,通过推介以后,我们正式确实发行价格,然后就起动上市的程度,在一月底二月初完成这个全部的任务。

  解说:对于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华电国际询价的问题,贺恭董事长表示,尽管公司有了一个设想,但是在没有路演之前不便透露。而对公司计划的发行规模贺恭向我们进行了介绍。

  贺恭:我们原来预计的发行值,是希望能够凑到20亿左右的资金,用于我刚才说的那些项目,但是这个还要整个看,我们的发行价格,和投资者和股民呼吁的这么一个情况,最后来定。我个人预计应该是在,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个数字,这样才能够完成我们这次询价发行上市的任务。

  解说:在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前,贺恭向我们描述了华电国际,计划利用募集资金的规划。此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向四个项目,投资4.76亿元收购四川广安公司80%的股权,投资约3.7亿元,用与四川广安电厂二期工程,投资约1.85亿元用于宁夏中宁扩建工程,投资约10亿元建设邹县电厂四期工程。这些投资完成之后,华电国际将进一步从立足于山东省的区域型的电力公司,向全国型的电力公司转变,那么公司的未来情况将会是怎么样呢?

  贺恭:华电国际不管是2004年还是2005年,虽然在经营上面,也面临了一些发电企业不同受到的一些冲击,也在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但整体来说,发展是稳建的,增长水平是正常的,而且是比较好。

  解说:华电国际于1994年6月28日山东省济南市注册成立,1999年6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作为一家以建设经营发电厂,和其它与发电相关产业为主业的发展公司。截止2004年6月30日,公司的发电量为140亿千万时,总收入收益为47.67亿元。2004年中期的每股收益为0.13元,而目前在香港市场上,华电国际的股价基本上维持在2.2港元左右。中国证券记者北京报道。

  主持人:通过刚才记者对于贺恭董事长的采访,我们详细的了解到这次华电国际这次A股发行的募集资金的投向,以及公司基本面的情况。那么说到这个询价归根到底是这个公司的投资价值的一个判断,下面我们来连线一位专业人士,连线到的是中信证券研究部的副总经理房庆利先生。你好房先生,我们现在探究的是,华电国际究竟值多少钱?那么你对它的价值判断是怎么样的,那么有什么依据吗?

  观点:发行价基本上以H股价格为参考

  房庆利(中信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不知道是安排还是一个巧合,今天IPO询价的第一股,有H股背景的一家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它是香港的股价今天2.25,今天也给我们A股的询价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价格。那么回到国内的A股市场,国头电力、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这几只和华电国际有相似业绩和相似背景的这种电力公司,它们的市盈率大概为13倍至16倍之间,那么考虑到目前的实况低下,那么投资者对给他们相应的防守的,这个比较报收的投资策略,那么这样会对华电国际的询价,会给一个相应比较低的价格。那么我们认为,它的未来的市场价格应该在2.5元到2.75元之间,如果给它一个二级市场预留一下10%左右折扣的话,我们认为它的询价价格基本上是以H股的股价为一个参考,在2.25附近。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刚才说到这个2.5元到2.75元是相对它港股,今天收盘价的议价的10%到20%,根据实况又作了一个折扣,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是吗?

  房庆利:对。

  主持人:好的,房先生。我们知道这个华电国际可以说是开创了新股发行询价制的先河,那么要探究一下,这个新股发行询价我们就要回顾一下我们新股发行的历史演变,我们知道历史演变,分了三个阶段,我们再来看一看。

  背景:新股发行历史演变

  解说:我国股票发行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2000年,我国股票的发行采取的是行政审批制,这期间大量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完成了上市融资。2001年三月起,公司上市由券商进行辅导,由证监会发行委审核。为了避免公司虚假上司,包装上市,从2004年2月1起,我国开始推行保监人制度,它把不中介制度和上市公司紧紧的捆在一起,但是二级市场持续的疲弱使得20倍市盈率的发行,也缕缕跌破发行价,新股们开始面临着发不回去的尴尬。2004年8月31日,新股发行被破暂停,与此同时,管理层试图从价格下手,改革新股发行,询价制由此浮出水面。2005年1月17日,华电国际正式开启新股发行询价制。

  主持人:在询价第一股华电国际的背后,是国内同行巨头中集公司,我们知道中集公司不仅承销了国内重多的大型企业的国内外上市,而且也是华电国际重要的保监人,那么他们认为什么样的发行价才是合理的呢?我们来看记者的采访。

  林寿康(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资本市场部主管):归根到底来讲,这个价值应当又市场来定,如果投资者不愿意接受这个价格,这个股票是卖不出去的,当然就是在我们这个询价制度第一次推出来说有一点跟海外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还不是很成熟。就是说,在询价的过程中,这个质量到底是怎么样,还有待市场的考验,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投资者有压价的心态,希望价格便宜一点,这个时候,券商就要做出一个综合判断,怎么样定价比较好使,因为一个好的定价应当是说,让投资者和发行人都满足,也就是说在股票上市以后,应当不跌破发行价,或者说给投资者,留最好留下,15%,甚至20的上涨空间,这个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新股询价表面上是看是寻求新股一个合理的价,但是背后实实在在的考验的是同行家们的实力,也就是他们估值的水准,他们的精确程度怎么样,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连线一下房庆利先生。你好房先生,应该说新股询价制给投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你认为它会怎么样影响国内投行业的现有格局?

  观点:新股询价考验投行的研究定价和销售能力

  房庆利:我认为未来的同行的格局应该是向大型的券商集中,因为券商有比较好的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从一只股票发行而言,那么股票以比较理想的价格销售出去,是它发行成功的重要的一个标志。也是投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种能力更多的集中于这种大型的券商,发行完也愿意把自己的股票叫给有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的这样的公司去发行,这样的大的项目将更多的向大券商集中。

  主持人:大券商,这是他反复就是在强调的那么还有两点,一个就是要把这个公司给琢磨透了,第二个就是把它卖出去,把股票卖出去。好的,房先生。那么今天是华电国际第一轮询价的第一天,根据规定华电和中集将向不少于50家的询价对象询价。那么这些询价对象对此有什么样的反映的呢?我们看看我们记者对于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基金的采访。

  新股询价发行 机构谨慎乐观

  梁丰(中信基金公司中信经典配制基金经理):短期来讲,对市场会形成一个压力,因为这就意味着新股发生拉开一个序幕,而且华电国际的绝对价格是比较低的,它的发行对整个电力板块机构投资者的组合调整,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讲,我觉得这个制度还是比较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因为它就相当于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的投资者,去更加理性的去定价,给好的公司以更高的价格。给基本面稍微平淡的公司一个相对低的一个价格。同时收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套利的空间,促进上市公司和投行人员去做一个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从这些角度上来讲,它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程海泳(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兴安基金经理):如果先从不利方面来说,今天市场出现比较大幅度下跌,表面上直观来看,就是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进行扩容,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但是从有利方面来看,第一点,新股询价制度使得机构投资者,第一次新股发行到定价中去,获得一定的定价权,这使得投资者可能努力,他自己对基本面的分析,使得一级尽可能反映公司投资价值。第二点如果我们新股发行这个定价,它要参考二级市场同类优质公司的定价水平,如果二级市场同类公司,它的定价已经是合理星低估的话,而这皮新股再次希望再打一个折扣,那么在未来它就可能就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解说:在随后记者和券商的交流过程中,投行资深人士也表示出一丝担忧,那就是对新股询价制度实施后,有一个个机构的博弈,会使得股价在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从以往的百分之几十,缩小到国际市场公认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范围,这样在市场稍有波动的情况下,仍会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

  主持人:看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对于这个新股询价的反应相对来讲是喜忧参半,认为短线的对市场的利空,也有长线对市场健康发展的这么一个长远的影响,那么对于无缘参与询价的,更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带说,他们又是怎么样看待这个新股询价呢?我们的记者今天在北京采访了证券营业部的投资者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反应。

  记者周海潞

  周海潞: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份就是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刊登的招股意向书,最留意询价制的第一股,投资对它的关注度又是如何呢?投资者又是如何看待询价制的呢?我们采访了宏源证券营业部里的投资者。

  北京投资者:我觉得这个询价制度推出得不太合时而已,因为现在市道比较低迷,无论怎样的询价结果,这个股票的发行价格肯定很低,我估计不会超过三块钱,那么对现在市场上已有的这些同类的上市公司的股价,肯定是向下一个牵引作用,使得市场陷入更加低迷的状态。

  北京投资者:作为普遍投资者,发言的机会可能不多,询价制也询不到,我们这些普通的股民,都有一些机构在参与。

  北京投资者: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融资功能,新股发行是早晚的事情,它不会失去这种功能的,关键是找一种质地比较好的,不会像以前那些上市公司上了以后,然后就狂跌,基本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水份应该排挤得更透明一些。

  解说:本栏目记者也对沪深两地的投资者进行了采访。

  深圳投资者1:在这个时间就是大家信心都没有恢复的情况下,搞这个新股发行,本来就是对老百姓的与其形成了很大的,就是背驰了,推出的政策跟老百姓所希望达到的形成了背驰,所以股市只有往下跌。

  深圳投资者2:询价询价的话,因为我们是没能力的,基金有能力,所有基金基金它是有能力,它现在不进股票,它要等到最低,那就是这个游戏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记者:为什么不公平?

  我们没发言权。

  上海投资者1:新股询价我个人的看法,认为是推导重来,把现在的股价都不才存在了,以新股询价为标志,所以我认为对股市来讲是不利的。

  上海投资者2:现在这种新的询价制度,把原来的制度推翻了,它更进一步市场化了,所以对今后市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我认为,只要度过了目前的这一段度过期之后,对未来市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位上海的投资者就认为,过度之后对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但是先面我们也看到,深圳的一些投资者认为,不公平,我们中小投资者没有发言的权利了。那么现在我们再来连线一下房庆利先生,让他从专业的角度谈一谈究竟是否公平。那么房先生,我们想问一下,刚才有中小投资者提出,他们没有发言权,这个对他们来讲不公平,那么你认为就说,你认为这个事情公平不公平?

  观点:对机构投资者询价是国际通行做法

  房庆利:新股发行向机构投资者询价,这是国际上发行股票的惯常的一个做法,因为机构投资者有专业的这种能力和专业的投资经验,因此它在股票定价的方面,相对中小投资者来讲,也更准确的定价能力,有更精确的定价能力。那么对于中小投资而言,是否公平,因为一个公平投资环境,并不单单是一个新股询价的概念,它还有公司治理和市场治理等其它方面的因素。那么从另外的角度讲,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面,相对突出,要庞大的多,它们在股票定价的发言权上应该相应比中小投资者要强一些。

  主持人:你认为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

  房庆利:对。

  主持人:好的,那么你认为现在的股市可以说是比较低迷,你认为这个时候询价制度会对市场的走势产生什么影响吗?

  观点:新股询价向下牵引市场估值重心

  房庆利:当天的市场,确实是比较低迷,第二个,目前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也没有解决,第二个就是A股的这个估值体系相对非常论乱,在这种情况下推出新股的询价制度,确实对当前的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新股的询价制度,在这种实况比较地下的情况下,投资者会给于一个相应比较保守和防御性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要比目前A股市场上同板块的价格要相对要低的多,这样会牵引,同板块股票的价格和估值的重心向下牵引,这样可能会带动整个A股市场的股指重心向下移动,这种??效应会使整个市场的负面作用是非常强的。

  主持人:你认为目前的这个阶段推出来这个制度会对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好的,房庆利先生。好,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专家学者对于新股询价发行的看法,我们要听到的是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女士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先生,他们的看法。

  李青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新家询价作为发行方式,市场化改革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时机,因为现在大家对于股权分支如何解决,什么时间有很大的期盼,所以大盘的股我认为应该在这个问题有一个确定性,投资者的预期,我想确定之后再进行大盘。当然你询价机制推出来,大家就觉得大盘要出来了,就会对市场有影响,那么这样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时机选择问题。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这个新股询价制度,是发行制度市场华的一个深化,因为发行制度市场化主要是表现在两各方面,一个是发行方式,那么第二个就是它的询价机制,那么从这个询价机制的市场化角度来看,我认为它不会对我们的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从影响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中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个很积极的,因为它毕竟在向市场化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改革,只要是朝着市场华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是正确的,都是对市场,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探讨了新股询价制的问题,那么有很多投资人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觉得可能这个时机推出来不太好,那么觉得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觉得不公平,但是我们整个感觉这个制度化的询价,有问有案,总比一刀切的20倍市盈率的统一定价要强的多,况且我们投资者还要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好,感谢你收看本期的《中国证券》,接下来请你关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其它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责编:刘科研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