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查:精密股份 “老东家”破产 旧账难还(2004.11.11)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2日 10:24
主持人:罗晓芳
记者:王飞
工作人员:
精密集团秘书
张华 精密集团董事长
沈伟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精密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关联方精密集团通知,精密集团政策性破产已经获得批准。关联方破产了,可是它还欠着上市公司高达1.87亿元的往来欠款。那么,精密股份还能从已经破产的关联方拿回欠款?公司最新的生产经营状况又如何呢?本栏目记者前往西安进行了调查。
记者:我现在已经来到了精密股份也是精密集团的大门口。经过观察我发现,这儿并没有公司的任何招牌或者标志,只是在工厂大门口的上边,贴着一个关于欢迎政府工作组进厂的标语。那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现在就展开我们的调查。
解说:在工厂的大门口,记者看到了贴在墙上的政府公告。而在厂区里面的第二道门内,则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悬挂着一幅标语,上面写着“以市场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人为本,全面实施公司再造”。旁边是一些企业的职工,在进行着交流。这样的场面,是记者在其他上市公司中没有见过的。记者随即进入办公楼里,来到了设立在一层的工作组办公室。在这里记者看到,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一一解答着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
政府工作组人员:工作组这几天主要就是接待群众,接受群众反映的一些材料、数据整理。
解说:这位人员告诉记者,工作组共有20多名成员,组长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司南亲自挂帅,而陕西省国资委的一位副主任则出任副组长。不过今天两位领导都在外面处理事务,所以不在精密集团现场办公。于是,记者又来到三楼,打算寻找精密集团的董事长张华了解有关情况,然而张华同样也不在这里。
精密集团秘书:你好,张总,我是胡亚东。中央电视台的人要在厂里采访,你现在在什么位置?能不能过来?……不知道,他要采访你。……你有事是吧?过不来是吧?
解说:记者注意到,精密集团虽然与精密股份关系密切,然而并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上市以后的精密股份,其国家股股权的持有者,实际上是陕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按照精密股份公开披露的信息,公司的部分高管人员同时在精密集团内兼职,因此,精密集团充其量也就是精密股份的关联方,并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任何控制权。既然如此,它凭什么占用精密股份的大量资金呢?由于没能够见到精密集团董事长张华,记者于是通过电话,对张华进行了采访。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股份公司剥离上市以后,虽然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但是当时的省政府这块股权是委托集团管理的,体制上造成了两家公司在过去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运作。所以历史上、体制上一直没有理清楚这个问题,两个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资金往来。
解说:张华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几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精密集团在将核心资产精密股份剥离上市以后,自己只剩下缺乏市场前景的较差资产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尤其是大量的富余员工。再加上集团地处西部,旧的经营机制没有得到及时转换,因此,今天终于走到了破产这一条谁也不愿意面临的道路。而对于精密股份和集团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记者后来采访精密股份总经理沈伟的过程中,沈伟同样表现得无可奈何。
记者:精密股份在股权上并不受集团控制,为什么还要让它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伟:这就是改制的不彻底性。由于这种不彻底性,使得两个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完全的分开。另外股份公司为了寻求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再加上有关部门也要求股份公司对集团公司的稳定要作出贡献,所以股份公司背负了一些不该背负的负担。
解说:沈伟告诉记者,在对精密集团的支持方面,精密股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就连股份公司发工资,都要考虑到集团的职工。而这些明显违反证券监管部门要求、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公司又实在是出于无奈。对于这一点,精密集团并不否认。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我们认为这确确实实是一种损害,但这种问题是历史的体制问题形成的。
解说:在精密股份与集团共用的办公楼里,记者对双方的密切关系深有感受。从许多办公室的招牌上,记者很难分辨哪个属于股份公司,哪个属于精密集团。两位高管也都承认,双方在人员、办公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而处于集团大院中间的精密股份生产现场,看起来也是更像集团的车间,而没有任何区分的标志。正是这种亲如一家的关系,使得精密股份在沉重的负担下,自己也一步步陷入了困境。记者在现场看到,主要从事高精度冷轧带钢生产、市场占有率曾经达到20%的精密股份,如今只有少部分生产线还在运行,三三两两的工人,大多数只是在进行着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财务报告显示,精密股份去年全年以及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净利润都是负数,而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1415万元,已经不到去年同期的1/4,可谓处境艰难。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伟:一方面这几年市场情况不是特别景气,另外一方面精密集团对精密股份的拖累,这两年体现得比较突出。
解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精密集团的破产,沈伟反而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乐观。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伟:集团破产肯定不是好事,不过它破产以后,不会发生新的对股份公司的资金占用,这是肯定的。同时我们利用集团政策性破产这么一个机遇,可以优化股份公司职工队伍,另外积极参与对集团公司破产的收购,可以获得有价值的资产,对股份公司长远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作为管理层,让上市公司蒙受这么大不应该有的损失,你们怎么向中小股东解释?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伟:首先向广大的中小股东表示歉意,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由于改制不彻底,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一直在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刚好利用这次精密集团的破产,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可能挽回损失。
解说:那么,被国家列入政策性破产企业名单的精密集团,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弥补上市公司的损失呢?精密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显然是问题的关键。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集团公司资产大约是两个亿左右,负债包含对股份公司的负债,大约是五个亿左右。
记者:按照政策性破产的有关规定,这五个亿的负债当中,有多少是可以核销的银行债务。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三亿七千多万。
记者:那么剩下来需要清偿的债务,就只有两个亿了?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对,主要是股份公司这一块。
解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精密集团实行政策性破产以后,资产进行清算拍卖所得的资金,首先将用于企业职工的安置。剩下的再用于债务清偿。据了解,精密集团的职工安置费用,大约共需要一亿多元。而记者在工厂内四处转了一下,见到的基本是年代已久的车间与设备。那么,精密集团能够变现的最好资产,究竟是什么呢?
记者:我现在是在精密集团的厂区里面,这个厂区占地面积一共是300多亩,除了精密股份所占据的几十亩土地以外,其他都是集团所有。在精密集团政策性破产以后,它可以用来抵偿债务的资产,主要就是这块300多亩土地。
解说:精密集团地处西安古城的西方,地理位置良好。属于工业用地性质的这块土地,连同精密集团剩余的厂房设备等资产,价值大约两亿元,已经足够支付职工的一亿多元安置费用,而余下的就将用来清偿债务。这样一来,精密股份拥有的1.87亿元债权中,预计能够得到直接清偿约四千万元。而剩余的损失,则需要依靠土地来做文章。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如果将来能够顺利转成商业用地的话,按照现在西安市的标准来算,这个土地的价值应该在两亿四五千万的样子。
记者:如果精密股份能够争取到,将这块地仍然作为工业用地性质买下来的话,它的代价可以是多少?
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华:一个多亿吧。
解说:这样的运作,如果能够实现的话,精密集团对于股份公司的债务,基本就可以解决大半。不过这一切都要看精密集团破产程序的实际进展。而破产工作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清算小组更是还没有成立,全部的破产程序,最快估计也需要一年才能够基本完成。因此,精密股份的巨大损失,最终究竟能够挽回多少,目前还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
记者:精密股份走到现在这个局面,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伟:公司确实处于历史的最低点,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公司董事会对公司今后发展战略进行了多次研究,提出利用精密集团破产为契机,对股份公司进行再造。所谓再造就是说从资源、人员、体制、机制、产品等诸方面,进行大力度重新调整和整合。比如说产品结构调整,现在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国家某行业持续需求的一种新型材料,一旦投产以后,就可以改变以前我们公司小批量、多品种、规模一直上不去的这种状况。我们相信通过再造方案的实施,精密股份能够尽快走出困境,浴火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