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使经济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并积极在云南等地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工作。
云南卫生厅长:“按照750万参合农民应参加的农民数,那么就预算了每个人每年有省级出五块,这样的标准,所以共计3770万。”
在云南,省、地两级财政共给每个农民出资10元,加上农民个人缴纳的10元,和中央政府补贴的10元,共30元钱组成了一个农民一年的保险基数。这样,农民在生病住院时,就可以按比例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
云南农民:“现在这次了是有这个好的机会,上面有这种政策,补助我们,我们才来看这个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农民的生存状况,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三农”问题,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成为了一个关键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1995年起到2002年,各级政府用于农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了1000亿元。
教育部部长周济:“农村教育以农民为主来办,现在已经转移到农村教育以政府为主来办,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个变革也是我们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今年,新一代领导人赴任以来,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工作。9月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9月19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部长周济:“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富裕的地方和贫困的地方之间,教育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工作,摆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保证农村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能够,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今天,坐在这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也许他们还没有感觉到,为了这个平等的机会,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但是,相信有一天,当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一定会明白,在实现了教育公平,体现了社会公正之后,国家和他们一起将凝聚起更大的发展力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平:“那么教育和医疗这实际上,既是一个权益,也是一个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包括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大局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需要增加更新的亮点,新一代领导人把自己的战略目光投向了中国老工业基地——东北。8月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会议上,温家宝代表党中央提出了,要把振兴东北摆在地区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位置。
从1952年到1978年,东北三省曾经共同创造了总额达1000亿元的国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东南沿海的经济得到了大跨步的飞跃,东北的发展步伐显得相对滞后。
王云坤:“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如果说存在一点问题的话,就是不怎么协调.其中表现在区域之间不大协调。”
毛寿龙:“如果各个地区差别非常大,尤其是在几大块之间,形成非常大的差距,那么在政治很可能是不稳定的,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如果假定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高水平的,另外一个地区是低水平的,还有一个地区是中等水平的,那么这三个地区之间要进行经济的一体化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说各个领域经济,能够平衡发展,对于政治稳定,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早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9月,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振兴东北这个战略目标。
王云坤:“而且这些老工业基地,不仅是工业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农业的主产区集中地,所以说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调整改造,最后达到振兴发展这样一个目的,这是一个战略决策,不仅仅是东北,不仅仅是吉林,不仅仅是老工业基地的问题,这是全国一盘棋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毛寿龙:“我们整体一个平衡的发展观,这里面不管是不同领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还是不同区域,东西部,东北地区等等,而且或者是社会不同群体,整体协调发展,我觉得这点是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非常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