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感受:希望与重生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05日 14:07
6月,一批一批的感染者纷纷走出医院,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一场让中国人曾经一度为之惊恐的灾难就要结束了。
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专家座谈会,总结防治非典战役的阶段性成果。
薛澜:“过去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的是GDP的增长,我觉得这个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这是应该的,就是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我觉得是应该的,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那么社会发展,实际上这次的话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就是说你必须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那么如果忽视了社会发展的某些方面,好比说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或者其他一些问题的话,如果忽视了以后,那么可能最后就是最终要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两者的协调发展也是我们这次SARS之后,我想可能是全社会就更加关注。”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中国的双解除,人们把难以掩饰的激情和欢呼声抛向天空, 压抑已久的期待,在这一时刻,被彻底地释放出来了。6月27日,北京王府井大街开街,当天的顾客竟高达20万人,50家商场的营业额总计达20亿元。
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非典的警报解除了,心里一直被压着一块大石头的中国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喜悦是有了,但是并不剧烈,因为经历完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思考非典。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过去可能会有很多的人为名忙、为利忙,非典来了发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活的脚步是否该有所调整呢?
而对于政府来说,经济发展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儿,但是面对“非典”,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任何发展的数字都是替代不了,于是有了这样思考之后的人们突然发现,“非典”之后的中国对于由一撇一捺写成的“人”字有了个深刻的认识,“以人为本”也成了指导很多工作的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