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视点]中国旅游重踏旅途
------中国周刊第八期[2003.06.21]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23日 16:10
CCTV.com消息(中国周刊):
主持人:在本周,世卫组织解除了中国华北四省区市的旅游警告,这就让非典期间在家里憋闷了很久的人,更加变得蠢蠢欲动。而在过去的七天时间里头,中国内地的很多景点,人员明显开始增多,各地旅游促销的措施接连出台,使得在本周“旅游”这两个字成为新闻检索中非常热的词汇,因此本周视点关注后非典时期的中国旅游。
【视点一】政府推动旅游复苏
从6月1号,国家旅游局决定有限制地恢复国内国际旅游起,沉寂了两个多月的国内旅游业就显得有些迫不及待。5月18号,本周三,湖南省旅游局向全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本地的旅行社紧急动员,恢复营业,同时还要求,所有的放假旅行社职员要赶紧上岗,并且全天候坚持营业,随时接受游客的咨询和报名。与此同时,湖南省政府还决定,退还省内各旅游企业以前缴纳的总数为147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以帮助这些旅游企业缓解目前的困境。在广东,政府推出了10亿元旅游贴息贷款,专门用来帮助省内大的骨干旅游企业,河南省政府也拿出了六千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本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香港,特区政府专门拨款4亿港元,并且公布了自己的超级旅游项目计划。
景区降价 吸引游客
而为了吸引游客,各地也纷纷推出了优惠措施,比如大连的一些景区,就把自己的票价降到四折,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景区,除了下幅票价之外,还对本景区饭店宾馆的价格进行了下调,在山东每逢周末泰山、蓬莱格等一百多处自然生态景区,甚至对游人免费开放,已引起大家再次出门旅游的热情。
游客响应 释放心情
由于严重的疫情,曾压抑许多人的旅游愿望,因此旅游市场的复苏,就立刻引起了游客的积极反映,6月1号这一天,深圳市就有36个旅游团出发到香港,而深圳本地,从5月23号恢复旅游以来,接待游客已经超过180万。本周著名的旅游景区黄山在冷清了两个月之后,游客人数开始恢复正常,每天达到了2000人。6月17号,一个由韩国旅行社航空公司和新闻媒体组成的旅游考察团到达上海,对上海的旅游市场进行考察。来自上海的消息说,政府将在7月1号,全面恢复上海的入境旅游接待,而一度被停止的国内旅游,在上海已经先于入境游恢复。上海科技馆在恢复开馆第一天,就吸引了五千多名游客。
北京旅游等待解禁
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北京的跨省旅游和入境旅游,目前仍然没有恢复,但是北京京郊的本地旅游,却在上周开放后,呈现火爆的场面,到本周,郊区有180多家旅游点开始接待游人,仅上个周末,北京就有十万多人投身到京郊的山林农家之中。
主持人:在非典时期,我采访了博鳌论坛的秘书长龙永图,针对旅游和非典的关系,他用一个铜板的正反面给做了个非常形象的解释,一方面受非典影响,旅游业首当其冲。而另一方面,多年人满为患的各个景点,的确拥有了难得的休息时间,为后来的发展,积攒了后劲。但滞后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采访,了解到很多景点的确被迫地得到休息,但很少有人主动带有这种意识,让景点来休养生息,于是针对旅游和非典的关系,人们看到的更多地就是铜板的另一面,那就是深受其害,但是程度到底是什么样。
旅游,非典“重灾区”
6月18号,本周三,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受非典影响,旅游业的损失情况,今年1至5月,北京接待的旅游人数中,共减少海外旅游者48万人,减少国内游客870万人次,旅游收入共减少110亿元,特别在五月,北京的旅游收入下降了90%以上,整个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
杜一力(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司长):
非典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我想国务院已经有很高度概括的评价了,就是旅游业受到了重创,北京市公布的110多亿(损失)他们是一种测算,全国的总账,在第二季度大约是1500个亿的损失。如果现在开始恢复旅游,恢复有一个过程,把过程中的损失算进去,今年保守地估计,可能要达到2700多亿经济损失。
作为以旅游为生存依托的旅行社,受到的打击自是不轻,处于全国旅游业龙头地位的国旅称,就算下半年旅游恢复势头看好,他们所擅长的出入境旅游业务,也只能做到去年的1/3。
童卫(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副总裁):
像国旅总社入境游这块截止到5月8号,我们大概取消了有 45000人,由于业务量的巨减,由于资金链的压力,我们的员工进行了减薪,我们减薪了20%。我们的干部这一层减薪30%。
规模与实力如此强大的旅行社,尚且重创如此,那些中小旅行社的磋商则不言而喻了。由于国家推出了对直属企业行业保护政策,要求不许因为非典而辞退员工,因此直属大型旅游企业的员工还不用太担心饭碗问题,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就没那么踏实了,在北京的后海,记者看到了一群导游,他们平时也常活跃于这一代,不过往常他们是在带团,而现在他们是在休闲。只是这种休闲,情非得已。
(采访):
导游A:我们四月份以后就失业了,我们就没有工作了,也没有底薪。
导游B:很沮丧,我们也无所事事。想做什么没有方向了。
导游A:也可以去找别的工作,但是特别难找,在报纸上,在网上看到的,就有258万从事旅游业的人,都失业了。所以,应聘一个工作特别难,我也找了好多家,但是都没有结果。
杜一力(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司长):
根据我们测算和旅游有关的就业,在这一次因为非典的影响,失去工作有600万人。
主持人:中国有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通过刚才短片中的一系列数字,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在非典的影响下,中国旅游业病来如山倒的情形。六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去国家旅游局考察,说到一手要抓非典防控,另一手呢要抓旅游发展,这就意味着旅游业必须告别病来如山倒的时期,进入了病去如抽丝的阶段,但是抽丝是一个慢慢的过程,该从哪儿入手,元气又该如何慢慢恢复呢?
【视点二】
旅游恢复 仍在“旅途”
在亚洲,遭受非典打击的不仅是中国,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中国一样,非典给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和航空业都带来了很大冲击。据了解,越南自4月28号,被世界卫生组织从非典疫区名单上除名后,经过仅两个月的时间,旅游业已逐步恢复正常,酒店的入住率达到50%。5月30号,新加坡解除了旅游警告后,航空公司采取了大幅降价措施,使当地出境旅游开始回升,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新加坡的旅游和航空业将逐步回暖。随着疫情的回落,旅游警告的解除,是中国旅游业最期待的消息。5月23号,香港和广东的旅游警告被解除,6月17号,世界卫生组织还解除了对台湾的旅游警告,同时本周还从国家旅游局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对北京旅游警告的解除,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预计下周将有结果。
杜一力(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司长):
我们国家旅游局在整个行业指导工作中有两句话及,就是说两取消是前提条件,一个是取消旅游劝解令,一个是取消疫区,这两个取消使旅游业才能够真正动起来。至少才能从人们的消费心理上把第一道紧箍咒给它取下去。当然也不是说你取下去人家就旅游,这还有一个过程。
正如专家所说的那样,解除了旅游警报,对于旅游业的复苏还只是第一步,那么我国旅游业究竟还要经历多长的恢复期,才能真正步入正轨呢。
张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我想在SARS过后,如果疫情能得到彻底控制,我想国内旅游,特别是一日游和短距离的区域旅游可能在今年十一期间能得到恢复,长距离的国内旅游恐怕要到春节期间,入境旅游的恢复可能要很缓慢,因为这牵扯到各国的游客对中国的旅游信心问题。我想这个恢复可能到明年,甚至到后年。
杜一力:旅游消费市场的启动,现在的重点,从政府要做的事和企业要做的事,我们的重点放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现在花很大的气力做一系列的宣传促销的规划,举国家之力,举行业之力,企业和政府联合起来,对国家进行促销,准备扩大我们的入境旅游市场。
主持人:当初人们在评价非典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时候,很多专家说的更多的是餐饮、旅游、航空、商业流通等等,如果要说大旅游的概念的话,刚才说的四点都包容其中,不过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在目前,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并不大,因此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能说是很大,从目前的比例来看,的确是这样。但是我也记得在非典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陈淮,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采访的时候,做这样的比喻,他说就像一个家庭中,旅游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一个月挣一千块钱,跟家里的有些长辈挣两千和三千来比,挣的还不够多,但是有一些长辈们工资,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了,但是旅游业这个孩子工资增长的水准,前途却不可限量。因此,在后非典时期,关注旅游业能不能尽早复原,不仅和现在的中国经济有关,也和未来的中国经济有关系。
【视点三】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发展迅速,每年以20%至25%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张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去年2002年,我们国家的旅游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包括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5500多亿元人民币,在这里国内旅游占70%。大体占到当年的GDP5.5%。绿衣说,旅游业成为我们国家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次SARS的影响率先对旅游业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危机,影响很大。我们估计今年的旅游总收入很难突破5000亿。
从专家们的预测来看,今年旅游业的损失情况已成定局,但专家们担心的似乎不只是旅游业本身的直接损失,他们更关心,旅游业对相关行业以及各项消费的波及效应。这次非典疫情带来的危机,给我国飞速成长的旅游业以重创,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受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而旅游业的复兴也成为地区经济复兴的征兆,成为人民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恢复正常的重要之征。
张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今年中国可能能保持8%的增长速度。那么8%的增长速度,其中有4%是靠消费拉动的。在消费拉动中旅游消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旅游的恢复,对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的恢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旅游消费是一个综合性消费,旅游消费涉及的面很广,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一个综合性产业。所以旅游的恢复对相关产业的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第三个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旅游对我们国民的一种信心,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恢复,起着关键性作用。
主持人:在今年非典之前呢,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都对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为看好,你想在去年的时候,世界旅游组织就已经定了,今年的年会在中国的北京开,这被当成是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但是非典来了,中国旅游这辆车就被迫狠狠地踩了一脚刹车。现在,一切都得重新起步。中国中医针对治一些病有一种说法,叫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的时候,得着急,但是七分养的时候,额却得冷静和有耐心,这一点对中国旅游业恢复元气来说也非常有意义。
我曾经问过自己,什么叫旅游,我自己心中的答案是,为打破封闭和固定生活的一种出走,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后非典时期,让旅游业快速复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一段时期以内,我们被迫进入到封闭和相对固定的生活场景,现在我们需要出走,中国旅游需要出走,中国经济需要出走,而中国的形象与信心更需要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