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第七期2003年6月14日

  大学生就业形势

  1、 6月13日,全国高考结束的第3天,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中学在这天下午开始对考生和家长们进行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

  2、 对于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些学生和家长显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也考虑到了4年以后的就业。

  3、 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

  199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159万,比上年增长47%;

  200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220万,比上年增长38%;

  2001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268万,比上年增长21%;

  2002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320万,比上年增长19%;

  2003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335万,比上年增长5%。

  而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增加,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比去年增长了46%;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80万,比上年增长32%;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数字达到340万,增幅为21%。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的是眼前,面前这212万要毕业的大学生的毕业情况,但是在本周不得不面对刚刚结束高考的613万的高中毕业生,其实我们注意到这一周因为已经开始进入到咨询,并且已经有相当多的地方考分知道之前就要填报志愿,有很多孩子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琢磨4年后就业的情况,和300多万大学毕业生,您觉得他们都得到岗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做了测算来看,中国目前劳动力供给状况来看,今年是最高的,今年大概加上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 1000万人是初中毕业生,实际上我们的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还是很小的。那么这个情况会延续到2008年。从总量上来讲,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就业压力始终是存在的,这个是以前都是要突出,比整个90年代都要突出,因为这是劳动力的供应情况。

  主持人:600万多考生的一部分,他们就想问一句话,我们那时候是不是比我们师哥更严峻,还是松一口气?

  :从现在总量来看,可能将来4年后压力更大,因为总量比现在要大多了,可能要大出将近120万。不过我个人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和不难的问题,可能还是要从结构角度更多看,而不是从总量来看。因为相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我们的大一学生总量来讲实际上还是很小。

  可是现在要注意一个现象,昨天我看到,我们中央台报,采访一些大学校,他们一开始,各大学已经进行调整。所以,大学如果增加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的话,那么相信四年后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比今年要好,谈起来可能要轻松多。

  主持人:未来4年,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一些。

  :重视教育体制、教育机制的变化,要至少放在和重视教育规模的扩大同等重要的地位。

  主持人:曾教授,有一个数字,当人群中大学失业率超过15%,就说大学毕业不是精英教育,而中国的数字变成了40%,假如全国大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成为普通教育的话,对我们今天的谈论的话题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来说,大学生做人力资本投资这一部分人,还是一个稀缺资源,国家还是非常重视、关心这个群体。因为对于中国的现在来讲,对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大学生和精英教育走向了平民教育的时候,大学生人力资源的收益就不像原来那么高了,因为人越来越多成为大学生了。比如我们前两年看到很多大学生,像我们学院的学生,求职,本科生一开始毕业之后拿到7000块钱,一般拿到5000块钱,今年可能拿到3000块钱,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不是下降了。其实拿到3000块钱,大学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相比,它也还是不低的。因为什么?在美国有一项研究,一个大学要经过10到15年的时候,才能把他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收回来。

  主持人:大家都要做好这种准备。

  :对。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曾教授来到《中国周刊》,帮我们进行分析,谢谢。可能是10年前我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所以谈论今天的话题,感慨就特别多。现在的学生们进出大学要过两条河,大学门前的河叫高考,大学门后的河叫就业。过去一些年里头,大学门前高考这条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更让人牵肠挂肚,但是现在高考这座桥变换了,过去相对容易一些,可是大学后面就业的河面越来越宽,要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相对来说,河上的桥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多。所以,首先祝愿今天毕业的212万大学毕业生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更希望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都能一起努力,在就业的这个河上多修一些桥,让四年之后的跨越不再让人这样牵肠挂肚。好了,祝你们好运,我的师弟师妹们。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范小利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本周视点]胡锦涛外交印象 (2003/06/09/ 16:10)
  • 中国周刊第五期:本周视点[2003.05.31] (2003/06/03/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