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人物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8日 05:16)
赵阳: “只要病人需要,以后我还会继续为‘非典’患者献血。”
赵阳,一位与非典抗争最后获得康复的21岁女大学生,主动要求献血以救助非典患者。5月11日周日,北京血液中心的专家在对赵阳血浆充分检验后,从这位年轻的姑娘身上采集了200毫升的血浆。赵阳,成为北京第一位非典康复者成功捐献血浆的志愿者。
何大一:“我将尽自己的经验和力量,协助中国治疗‘非典’”
发明“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周日晚从香港飞抵北京,与国内专家共同就SARS病毒的治疗与疫苗的研究进行交流。 在此之前,何大一已经果断决定暂停艾滋病研究,倾全力转向对“非典”防治的攻关。
张普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国家人事部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普善,周一被中共山东省委追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当地成立非典防治办时,42岁的张普善主动请缨出任疾病控制组组长。由于极度疲惫,心脏病发,死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丁秀兰:“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
多次抢救非典患者而不幸染病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周二凌晨4时,在北京地坛医院因器官衰竭,告别了人世,成为又一个殉职在抗非典一线的医生。
谢婉雯: “这名医生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勇气,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会忘记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董建华
在同一天,在中国香港,35岁的屯门医院内科医生谢婉雯也离开了人世,她也是继因感染非典性肺炎而逝世的私家医生刘大钧及屯门医院护士长刘永佳之后,殉职的第三位香港医护人员。
谢飞:“医学这么发达,一定能将这个病治好”
周五下午,电影导演谢飞在经过24个日夜的隔离治疗后,终于出院了,作为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年龄最大的非典患者,除了有效的治疗工作,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地配合也是谢导战胜非典的重要因素。
责编:刘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