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视点:中国经济列车能否冲破非典路障?
央视国际 (2003年05月18日 04:20)
2002年11月16日,这一天众多媒体都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中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将突破200亿美元,连续第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同一天,海南省的美兰机场正在为两天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做准备,这是中国大陆第二个在香港上市的机场。同一天,广东佛山的医院里出现了一位严重的肺炎患者,很长时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这就是中国第一例非典病例,而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更没有人知道它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02年12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状况,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了10万亿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了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4倍。而就在此前后,SARS病毒正在广东地区小范围扩散,并且已经逼近人口密集的省会广州。
进入2003年,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几乎所有经济界的专家对前景充满乐观的期待。然而就在进入2月份农历新年时,广东疫情大规模爆发,在蛰伏了三个月后,SARS终于开始发动正面进攻。
2003年3月,美兰机场的股价持续下挫,美兰机场股份公司发布公告,受SARS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开始下滑。三月中旬,北京出现第一例SARS病例,进入4月,疫情已经扩散到全国20多个省区。SARS病毒在侵入人们身体的同时,也让中国经济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威胁。
2003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人们等来的不是以往的黄金周,而是一组组让人忧虑的数字:媒体披露,受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直接经济损失1400亿元,民航客运量急剧下滑了81%,一些地区的餐饮、房地产、商业零售以及一些外贸出口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5月16日,距中国第一例SARS病例被发现整整半年的时间,疫情消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未来的经济也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期待。
责编:刘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