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与总编面对面》2006年1月1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9日 10:04 来源:CCTV.com

  主持人: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

  各位好,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与总编面对面》。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期节目,所以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嘉宾,今天是有四位总编来到了演播室。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你好。

  马为公:

  你好。

  主持人:

  还有《北京周报》的总编辑黎海波先生,还有《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先生。

  胡锡进:

  你好。

  主持人:

  和《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陈小川。

  陈小川:

  你好。

  主持人:

  欢迎几位总编。首先我们要到年终了,而且今天应该是2006年的第一天了,我们在年底的时候已经看到很多的媒体对过去的一年的很多新闻大事,都有一个盘点,所以今天我们请到四位总编也是要给大家盘点一下2005年的一些新闻大事,同时也展望一下2006,各媒体有哪些报道的动作。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华社还有国内的一些重要媒体,《人民日报》还有国际广播电台等等评选出的十大国际新闻都有哪些。先来看看新华社评选出的2005年的十大新闻,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世界原油价格创新高,我们一起来看看。

  字幕提示:

  新华社 2005年国际十大新闻:

  1、世界原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2、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

  3、联合国改革举步艰难

  4、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5、法、荷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6、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7、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

  8、以色列单方面撤离加沙

  9、世界自然灾害频发

  10、法国发生严重骚乱

  人民日报、国际电台评出2005国际十大新闻:

  1、航天科技 空间探索屡转捷报,神州六号高奏凯歌

  2、伊拉克局势 硝烟未散重建艰难,庭审萨氏遭到质疑

  3、联合国改革 安理会扩大成焦点,四国争常案遇挫折

  4、纪念二战 五洲同庆珍爱和平,小泉拜鬼惹怒众邻

  5、欧宪条约 公决连否批准暂缓,欧洲一统好梦难圆

  6、反恐形势 连环爆炸袭击伦敦,国际社会强化防范

  7、防核扩散 六方会谈取得成果,伊核问题再陷僵局

  8、和谐世界 理念提出评价积极,中国发展备受关注

  9、南亚地震 山崩地裂损失惨重,灾害频发祸及人类

  10、禽流感疫情 迅速蔓延全球告急,各国携手共谋应对

  主持人:

  那么这就是国内一些主要媒体评选出的,去年2005年整个一年的十大国际新闻。我倒想起一件事,马总,你还记得吗?去年我们年底的时候,也就是在2005年年初的时候做《总编面对面》的时候,当时也谈到说要盘点2004年十大新闻,结果您谈到一件事,说是你们当时应该是12月27号专家开会要评审,结果12月26号当时发生了东南亚海啸,第二天的时候,好像一致认为说应该把这件加入。

  马为公:

  没错。因为一开始,在这之前有很多的案头工作了,有一些备选的条目供一些专家评委最后来选定、来投票。在这之前,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这个事情是突然发生的,在我们评选的前一天突然发生的,那么第二天大家一致同意。

  主持人:

  原来候选名单里是没有的。

  马为公:

  没有。

  主持人:

  今年评选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马为公:

  这样的情况没有遇到。大家感觉到,今年评的时候,大家觉得今年的事情,可以想到的一些事情,可以谈到的一些大事很多,但是像这样举世轰动的大事,大家好像是还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共识,说是哪一件事可以谈到这样一个大事。

  主持人:

  刚才我们看到《人民日报》还有国际电台评出的国际十大新闻,胡总,应该您也是参加评委之一。

  胡锡进:

  对,我也参加了评选。今年就是在最后年底这几天没有出非常大的突发事件,能够在最后进入十大新闻,肯定是重大的突发事件,但是没有,这也是好事。

  主持人:

  那大家今年是不是比如争论会少一点,共识会多一点。

  胡锡进:

  也不一定,没有重大事件的时候,有的时候往往反而难评,比如说有很多具体的自然灾害,是把哪一条算成十大新闻呢?有很多恐怖袭击,把哪一条算成十大新闻呢?有的时候只得对它进行归类,反而难评。

  主持人:

  确实。我也注意到像《北京周报》,李总,你们今年也是评选出了十大国际新闻。看起来好像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还是略微有些不同。比如说我们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个镜头可以给一个特写,我们看看。这是《北京周报》评选出来的十大新闻,有东南亚的海啸,还有这张大照片就是胡连会,胡锦涛总主席会见连战先生,同时下面这个还有,这是欧盟宪法遭到否决,这个是深度撞击,彗星的这个撞击。同时包括卡特里那飓风、加沙撤军、伦敦地铁爆炸、南亚地震,这个是全球禽流感蔓延,包括伊拉克的议会选举。这个十大新闻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新华社,还有《人民日报》评选出来的十大新闻还是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黎海波:

  我感觉到今年候选的新闻条目特别多,一直到最后要排版了还有换下来的,但是我们有三条原则,第一个就是历史角度,将来回过历史来看的话,它确实具有里程碑意义,比如国共的领导人会晤,将来说祖国的统一进程这绝对是里程碑意义的,又比如说深度撞击,作为人类向外太空的这种探索,它也是很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个就是世界视野,所谓世界视野,就是你评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都觉得视野性的,比如卡特里那,比如说禽流感。

  胡锡进:

  我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特点?因为2005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和平的一年。世界上没有发生大的战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灾害、对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这些东西就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不像2003年,我也参加了评选。

  马为公:

  传统安全领域的关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关注。

  黎海波:

  另外第三点,作为新闻的核心人物,就是说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一直是很重要的,比如地震、灾害或者有些这种。

  马为公:

  我还注意到一些媒体,特别关注的一个2005年的大事,就是去年年底海啸发生以后,全球世纪性的一个大援助。

  黎海波:

  现在还谈援助。

  马为公:

  有的把它评为2005年的重大国际新闻。

  主持人:

  人道主义援助。

  马为公:

  人道主义援助。

  黎海波:

  我们实际上就按照这个角度来的。

  马为公:

  我注意到不同的媒体它可能在评的时候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也很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我觉得就是全球,包括我们各个媒体都很关注的事情。有一点就是说不同的媒体的评,一个是中国的媒体,它是中国人看世界,中国的媒体看世界,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有的媒体是从它自身媒体的特征,来去看待这个十大新闻到底是哪些,它的选择是有不同的角度。

  黎海波:

  而且十大新闻现在越评越精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比如说体育方面的、科技方面的,或者是媒体方面的,评得门类越来越细。

  陈小川:

  其实这种评比,它的一个概念就是,大家共识的就是说在这一年中产生重大影响全世界、全球是哪件事情,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自己媒体价值取向的一种宣示,我这个媒体我是以这样的标准。比如李总编,我以人文关怀作为主线,但是你不一定去张扬它,不一定明确的说,但是作为你的评选是这样体现的。

  胡锡进:

  另外世界的新闻大爆炸,全球化造成的这种新闻非常多、信息非常多,那么人们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梳理,所以一到岁末年终的时候,各种评比、各种新闻的评选、各种展望非常非常多。

  主持人:

  而且刚才李总也谈到,确实分工越来越细,比如说体育类的媒体可能会评出十大国际体育新闻,经济类媒体,十大国际经济新闻,还有一些媒体会评选出十大科技类的新闻。

  黎海波:

  而且没有完全一样的。

  主持人:

  我觉得这样的分工越来越细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对于读者来说的话,我觉得看起来更加清晰了,我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喜好的话可以选择不同的媒体。可以说,从中国媒体、国内媒体对于十大国际新闻的评选来看,也能够真的是刚才马总说那句话,就是中国的眼睛看世界,是提供了一种角度。另外我们反过来说世界的眼睛怎么在看中国,我们就可以来了解一下全球的媒体他们是怎么看待中国。

  其实这两天我也陆续看到了一些国外各媒体对于中国的一些评点,而且确实发现尤其咱们邻国,包括像日本、韩国、俄罗斯的一些媒体,他们在评选十大国际新闻里面都是不约而同地会涉及到中国的新闻。

  陈小川:

  而且不光是邻国,欧洲国家在它年终盘点的时候,它也非常重视中国,因为中国现在逐渐成为新闻的关注点了,新闻的高产区了,因为你在世界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我前两天看到一个媒体在盘点,英国的首相布莱尔说,当他看到英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德国的两倍的时候,他非常高兴,非常欣慰。但是他今天又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英国的三倍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词怎么讲,我不知道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好像是敬畏之意,反正是很复杂的一种。

  黎海波:

  而且他告诉英国的国民说,用不了多久,中国肯定会超过我们,这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胡锡进:

  非常有意思,我看到《时代周刊》我看到十大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居然把中国中海油的老总傅成玉先生还有章子怡小姐,都已经进入了世界有影响力的人物。这就说明中国的影响,确实像他们这样人物都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

  马为公:

  2005年,实际上中国不管从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以及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文化领域,包括我们的电影业,方方面面的发展也是引起了世界很多的关注。但是有一点,我注意美国的媒体好像今年在评十大媒体的时候,好像涉华的不多。

  主持人:

  但是在十大国际新闻里面,好像是没有中国。

  胡锡进:

  美联社的没有。

  陈小川:

  美国新闻它有这个传统,你没有重大的、负面的新闻出现的时候,他表现出来兴趣不太高,如果你有重大的灾害、重大的什么事故,或者重大的什么什么,非积极方面的这种,他会重视。

  黎海波:

  川总,你说得非常对。他评出十大新闻里面,我注意到《新闻周刊》有一个国际主编叫扎卡利亚,不知道你们知道这个人不知道,他最近写了一篇就是关于中国的东西,就从咱们调整GDP那个数开始谈起。他就说道,还是你那个观点,他说随着到目前为止,中国表现不错,但是我预见2006年中国要出问题,这就是他西方的一种观点,他的一种视野。

  马为公:

  所以没有入选他的十大新闻,是件好事。

  陈小川:

  实际上是好事。

  黎海波:

  但是他一些新闻人物还在观察着我。

  胡锡进:

  美国美联社十大新闻没有评中国,但是美国去年一年关于中国的报道非常多。

  陈小川:

  对。

  胡锡进:

  比前年、比大前年,十大新闻里有中国的时候,报道要多得多。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关注中国地位的提升等等,给予了非常多,而且很多报道也不全是像过去完全那种负面的报道,很多东西是正面的、客观的,为什么?中国确实有些事情在影响着世界,这些事情要讲就必须把这些事情给讲明白,而讲明白的时候,这个过程实际上对中国造成一个宣传。

  黎海波:

  而且可以预料,未来两年这个会逐渐增多,因为2008年靠近了,肯定会报道越来越多。

  主持人:

  昨天我也看到一份报纸,也是这么说的,说虽然今天美国的媒体在十大国际新闻榜当中没有中国的新闻,但是不表明美国不重视中国,美国的媒体恰恰在这一年其实对中国的报道是最多的。

  马为公:

  不表示美国的媒体不关注中国。

  主持人:

  确实。而且他也谈到说今年几乎美国所有的杂志,好像封面文章都用中国一些做过封面文章。

  胡锡进:

  你看到《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

  主持人:

  而且美国一个叫《外交》,是一个时政类的杂志,也很有影响力,它的封面有一期,封面就是红色,特别醒目的红色大字——中国。

  胡锡进:

  那期里面有一篇郑必坚的文章,一篇王缉思的文章。

  黎海波:

  对,而且郑必坚是头条。

  主持人:

  确实,能够感觉到,其实美国媒体今年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今年和前几年相比是最高的一年。

  另外刚才我们也谈到这几个邻居,我这儿有材料也谈到,比如说韩国,韩国在它的权威媒体《中央日报》评选十大国际新闻里面,有两条都是和中国有关,第一个就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第二个就是神六成功发射。另外韩国还有一家权威媒体《朝鲜日报》,我们平时也经常谈到的,也是他有一个“2005地球村排行榜”,其实也就是国际新闻的排行榜,上面是“中国实力在喷涌”,这样一个标题。从这个能够感觉到邻国媒体对我们的关注程度了。可以说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世界的眼睛在看中国,这样一个角度。

  另外就是我们国内的这些媒体也评选出了中国的十大国内新闻,我们也来看看,首先来看看新华社评选出的2005年的中国十大国内新闻。

  好,我们看看。第一,中国共产党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第二,胡锦涛同志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第三,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第四,“十五”计划主要指标顺利实现,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

  第五,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第六,神州六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第七,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第八,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了临床研究。

  第九,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中国GDP总量为159878亿元。

  第十,中国税制进行重大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

  这是新华社评选出国内的十大新闻,当然肯定对于中国国内的十大新闻评选,各媒体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我想大部分的选择也应该是相同的。从这几个评选,几位总编是不是也能够来回顾一下,整个能够回顾一下对于2005年中国国内一些发展的一个印象?胡总,您觉得整个2005年来看,您有什么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胡锡进:

  我觉得评选国内新闻的时候,有的时候反而不太好评,为什么呢?国际的新闻大事有一定的共通性,而国内新闻往往每个城市跟每个城市关心度都不是很一样,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国内新闻不如国际新闻好评。另外,观众往往就是,国内新闻各个城市报道的东西也差距很大。那么在中国,我们都能感觉到,我觉得在这一年生活在中国,我能够感觉到,包括刚刚新华社这些新闻,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个大的东西,就是中国在实实在在地进步,这一年中国各个方面都能有很多很多进展。中国比如说实实在在的行政体制的一些改革,包括很多牵扯到老百姓的事情,我们都能够通过一些听证会去解决,这些事情实际上都对我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重要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些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很多事情老百姓能够参与,老百姓都能够知道这些事情。

  马为公:

  我刚刚注意看新华社评选出的十大新闻很有代表性,而且很宏观,而且它是一个全国性的,感觉到是每个人都在关注的事情。比方说两岸关系,比方说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的会面,以及两岸关系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包括税制改革,比方说构建和谐社会等等,当然还包括神六升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全国媒体都在突出报道的,也是全国老百姓都十分关注的一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它这十条选得还是非常全。

  黎海波:

  还是比较权威,比较全面,我觉得去年的大事,2005年大事基本上没有漏。

  陈小川:

  还有它这个大事有些时候,比如像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个事情全国不管哪个区域的人他都会认可,每一个媒体都报道。而青藏铁路的全线铺通,可能在有些地方的人他未必知道它,它居然能排到第五。

  黎海波:

  它这个排序是按照时间排的吧?

  陈小川:

  不完全是。比如说青藏铁路过去是修一条不长的铁路,多少年啊,比如过去修宝成铁路。

  黎海波:

  它这个还是很有新闻意义,世界屋脊。

  陈小川:

  对民族团结。

  黎海波:

  惟一的一个省区。

  陈小川:

  地区稳定,惟一不通火车的这下通了,这是非常大的重大意义。你说那一个区域的人对它会漠视呢?不会关心呢?恐怕都不会。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取消了,这个事情在农业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孩子们的历史书也要写进去了。

  黎海波:

  对,体现出来我们现在经常谈的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或者说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用讲了,或者包括神六,人文关怀或者说以人为本,比如农业税,比如说禽流感的疫苗,包括松花江,两边都能体现出来,体现出来我们国家一些主调的东西表现出来,我估计2006年也是这样。

  胡锡进:

  我觉得大的来说,就是中国今年经济的进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2005年能够感觉到确实中国的脚步声感觉到更加明显,人民币币值升值,修改GDP,对吧,修正GDP的数字,这都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世界也很关注。同时中国的民主的进步在这一年又实实在在的,比如说今年有一些事件都引起了很多很多的讨论,虽然大的新闻没有评它,但是比如圆明园那件事情,是吧。其实,那件事情都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件事情最后通过非常科学的,非常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点。

  马为公:

  就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搞听证会,今年有很多是全国关注的一些点。

  陈小川:

  但是有些听证是有效的,有些听证是走过场的,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

  胡锡进:

  但是这个进程在往前走。

  陈小川:

  总之是坚持往前走,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主持人:

  说起来,我觉得评选十大国内新闻可能真的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刚才胡总也谈到。因为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还有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真的还有很多很多一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可能因为毕竟只能选十个,所以很多新闻可能最后不能够入选,最后选择的都是在政治生活当中应该说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些事件。

  陈小川:

  其实国内十大新闻,你如果去看不同的媒体,主流媒体,当然七七八八的,十大最炫新闻、最酷新闻,这个我们不去,它是搞笑的,年轻人们自己闹的。但是不同的主流媒体,它的评价、它的价值取消,你看他选的十件事件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黎海波:

  对。

  主持人:

  主流新闻的选择,其实我发现他们有共同点还是很多的,像一些重大的事件,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这些大的新闻,都有,包括神六那就更不用说了。

  陈小川:

  青藏铁路不可能不选。

  主持人:

  共同的选择了。我们谈了这么多,其实我也注意到,包括中国今年这一年的发展,很多的国外媒体也是非常的关注,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谈到中国修正GDP的数字,像英国的《金融时报》还有德国的《世界报》、印度的《金融快报》、韩国的《首尔经济新闻》包括纽约《时报》、德国《商报》,所有这些媒体都关注到了,我就选择其中的一个吧。比如韩国的《首尔经济新闻》有一句话说,修正以后的GDP数据消除了人们对中国过度投资的忧虑,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就是说大部分媒体其实都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去关注中国的,认为中国这样一个GDP的修正会使中国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这些报道。甚至包括英国的《泰晤士报》也谈到,用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就是“这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热今年好像这也是比较流行的词汇,所以从我们自己十大国内新闻去提。

  黎海波:

  它这个有点戴高帽子了。

  陈小川:

  对,他那个说中国热,恐怕我们中国要冷静了。

  黎海波:

  一定要冷静。像我们国家统计局长讲,虽然调整以后,山还是那座山,我们还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从人均GDP来讲,我们还是一百多位之后,这个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

  主持人:

  您说得非常对,因为谈到今年2005年可能很多国内的媒体,也会引用外国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一词很热,就是“中国龙”。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英文辞典里面这个词是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他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不管是川总刚才说可能有敬畏的心意,所以应该两方面看。我们前段也做过这样节目,就是中国也一再和平发展的这种战略,要和国外进行合作。

  黎海波:

  像我们媒体一般不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容易给那种中国威胁论的人提供口舌,就是你好像要怎么样,要张牙舞爪的要怎么样,在世界上要称霸的那种感觉。

  主持人:

  所以我今年看到比如胡锦涛主席的新年贺词里,好像也谈到了一些和平发展的新的战略,今天应该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想几位总编我们也可以来预测一下,未来媒体一些报道的重点,或者未来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陈小川:

  我想这个石油价格可能还是全球非常敏感的话题,过去可能,上一届全球性石油危机,70年代出那么一次的时候,中国人不大有什么太切身的体会,但是这次是实实在在的就在你身边,所有开车的、不开车的人,因为取暖,很多东西,能源要通过石油的,都要关心油价。

  黎海波:

  我们2004年做的十大新闻就有油价。

  马为公:

  今年2005年有不少的媒体在评十大新闻的时候,把2005年油价飙升超过每桶70美元,是作为一个十大新闻其中的一条。

  主持人:

  但是在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超过70美元,超过60美元,我注意到有媒体说一共历史上有三次,但是超过70美元,包括这一次。这是油价,明年我想可能还是一个重点。另外未来一年中国的发展,包括和世界的这种合作,可能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从昨天的胡锦涛主席的新年贺词来看。

  马为公:

  他有四个中国的发展,他讲了四个词,一个是和平发展。

  黎海波:

  开放的发展。

  马为公:

  开放的发展、合作发展。

  黎海波:

  和谐的发展。

  马为公:

  和谐的发展,我觉得这是几个很关键的词。

  主持人:

  而且上次我记得在《和平发展》白皮书,我们当时做了一期节目,其中也谈到建设和谐世界这样的一个概念,所以可能未来的一年,和谐世界这个词。

  黎海波:

  对,我们下一期马上就做和谐世界,而且我感到“和谐”这两个字特别值得玩味,可以说它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我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小时候叫做好像叫斗,与天斗、与人斗什么什么,我就想,如果说与天和其力无穷,与地和其力无穷,与人和其力无穷。

  马为公:

  所以讲到和,和谐的和,另外一个合作,胡锦涛主席这个讲话,新年的贺词里面也讲到一个,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主持人:

  所以明年“和谐世界”这个词可能会被越来越多被媒体所报道。胡总,好像从明天开始,你们第一份改版以后的《环球时报》应该改成日报了,名字改不改,是不是叫《环球日报》?

  胡锡进:

  还是《环球时报》。

  主持人:

  还是《环球时报》。但是每天都有了。

  胡锡进:

  对。

  主持人:

  肯定关注的重点,你们现在有没有这样一个,比如说策划,预测一下明年世界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一些大事?

  胡锡进:

  是这样,《环球时报》从明天开始改为工作日的日报,就是每个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

  主持人:

  周六周日没有。

  胡锡进:

  周六周日没有。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环球时报》了,我们将有更多的空间、更快来报道这个事件。比如明天的第一期出刊,日报的第一期,我们各个版面有很多关于预测2006年的,比如我们现在关心的是2006年世界关注中国什么?中国在这个事件里有哪些看点?比如大家就说中国这2006年大家会关心,比如中国的经济会继续增长,那么中国的GDP能达到什么程度,很多人现在猜测中国的GDP2006年是否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跟英国的差距是否会进一步缩小,对吧。比如2006年中国由于发展,跟其他国家的这种经济摩擦,这种压力是否会增加。去年非常好的一年就是关于纺织品的摩擦,解决的方式非常好,就是虽然出现了摩擦,这是很难免的,出现一些摩擦,但是双方出现这种谈判的轨道,那么谈的结果非常好,最后都达成了协议。另外,关于中美之间也形成了战略对话,也增加了这种相互沟通的管道,对于中国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

  这些都没有入选国内十大新闻,可见这十大新闻真的是能够入选不容易。

  胡锡进:

  另外,《环球时报》我们也在关注,也在预测。比如2006年世界上是否会发生战争,2005年比较平静,相对来讲比较平静,虽然伊拉克战争依然没有完全平静,但是总的没有发生大的战争。那么2006年是否会发生战争,当然大家认为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美国是否会对伊朗等国采取更大的这种军事压力。但是即使2006年不发生战争,但是军事的这种危险的压力不会减轻的,各个国家由于美国先发制人的这种战略没有改变,所以给世界各国在军事上还是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军备竞赛在世界上不会趋于平缓,那么依然会有很大的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压力,所以整个世界的这种紧张感,紧张的感觉不会消失,包括反恐。

  马为公:

  包括一些局部的,一些区域性的,包括一些地区性的这种矛盾或者局部的冲突,我们还很难避免。因为它可能出现的这种局部的这种冲突的根源现在并没有消除,比如说2005年有的媒体关注到巴以之间,中东这是一个火药桶,它现在还是火药桶,这个火药桶依然是火药桶,你只要点火就着。像这种局部的,传统的存在局部冲突可能的这种地区,它的根源,冲突的根源还没有消除,另外再就是刚才胡锡进讲到的,美国因素也在这里面是起作用的。

  陈小川:

  我看到临近年末的时候,美国媒体披露出来说,有四十枚前苏联的核弹落到了基地组织手里,说他们准备扔向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当然是不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抛出这个信息来分散一些对布什、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这种影响,这件事,这种注意力,这种也有可能,但是这个事情不管怎么样,它是反恐的,刚才讲马总说的,火药还在那儿。

  黎海波:

  我觉得今年传统的一些地方,大家会注意到,包括美国国内,因为2006是美国的周期大选会有更多的报道。还有我注意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可能会有更迭,比如英国,布朗现在的财长可能会替换布莱尔,还有我们的邻居小泉,不是声称9月份要下来,包括有的报道说,他8月15号要到靖国神社,这都是比较关注的。

  马为公:

  我觉得现在,实际上你刚才谈到的都是政坛上的东西。

  黎海波:

  对。

  马为公:

  但是我觉得现在可能作为不光是中国的老百姓,全球的老百姓很关注的一个,世界的一个,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会怎么样。

  黎海波:

  对,我正要说这个,非传统性的安全问题,就是说禽流感、SARS,还有飓风、自然灾害。

  胡锡进:

  但是有一点,我们注意到2006年,世界上没有特别大的那种大选,特别大的国家,比如说美国。

  黎海波:

  德国还是算一个。

  马为公:

  你说2005年?德国。

  黎海波:

  他说2005年。

  胡锡进:

  2006年。

  马为公:

  2006年没有。

  胡锡进:

  2006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大选。

  黎海波:

  但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比如说马上开始的阿根廷的,阿根廷的防长是女的,叫巴切莱特,她现在呼声很高,她很可能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女总统。

  主持人:

  还有智利。

  黎海波:

  还有智利。

  主持人:

  智利有可能会诞生南美第一位女总统。

  黎海波:

  阿根廷是另外两名女性,原来前第一夫人嘛。

  主持人:

  虽然2006年没有大的换届选举,比如说像我们关注的美国、英国、德国,没有大的换届选举,但是刚才谈到的这些选举还是值得关注的,就是一些中小的选举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另外,我想新的一年到来了,几位作为媒体的老总,不仅仅是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中国的发展还有什么样的期望?包括对自己还有什么样的期望?

  陈小川:

  刚才我的期望就是,像咱们胡主席讲的和谐世界。因为和谐世界应该说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种有哲学观点,具有哲学思想的这么一种国际关系的说法。

  ……

  制片人:张立勇

  策划:滕双双

  编辑:刘维红

  主持人:王世林

  监制:王跃华

责编:薛蓝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