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 鲁健: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各位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鲁健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
今天请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一位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总编辑彭伟祥,你好,彭先生;还有一位是《国际先驱导报》的副总编辑张铁柱,欢迎两位。
同样,我们一开始还是先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一周要闻)解说:
北京时间17号凌晨4点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并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费俊龙 航天员:
我们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我们舱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很好,现在我们感觉到身体状况不错,谢谢。
聂海胜 航天员:
我感到有很多人,有无数人在牵挂着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解说: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北京时间17号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同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郑重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部关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声明,对他的错误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7号晚上7点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上海、北京、四川的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18号,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19号,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拉姆斯菲尔德。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19号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宣布开幕。
曾庆红 中国国家副主席: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
解说: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惟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展会。
北京时间19号,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驻伊拉克美军关押了670天后在巴格达接受伊拉克特别法庭的审判,当审判长询问萨达姆的姓名、职务等基本情况时遭到了萨达姆的拒绝。
萨达姆 伊拉克前总统:
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我保留《宪法》赋予我作为伊拉克总统的权利,我不承认授权给你们审问我的那个政权。
解说:
对于伊拉克特别法庭审判萨达姆,伊拉克民众有着不同的反应。
杜贾尔村村民:
萨达姆应该被处死,因为他折磨我们,还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提克里特居民:
这是闹剧,是一次不公平的审判,(萨达姆的)敌人怎么能当法官呢?这是一次不公正的审判。
解说:
伊拉克特别法庭审判长阿明决定对伊前总统萨达姆的审判将于11月28号继续进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号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白皮书全文三万多字,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由来,中国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主要特征。
20号下午,中国政府派往巴基斯坦地震灾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49人圆满完成人道主义救援任务,乘坐国航包机返回北京。在这次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还首次担任了国际救灾行动协调员,为在巴拉考特地区成功开展国际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时间20号,萨达姆同案被告的一名辩护律师遭到绑架,伊拉克警方宣布这位名叫贾纳比的辩护律师已经遇害。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七件国宝的移交仪式22号在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举行。国家文物局、龙门石窟研究院以及河南省的有关负责人共同为七件国宝揭幕,并将七件国宝移交龙门石窟。
演播室主持人:
好,一周新闻这么多,听听总编怎么说。
如果说每一部戏剧都有一个主角的话,其实这个星期的每一个新闻事件也都有主角或者说有热点的新闻人物,所以我们还是一个一个说吧。首先,应该说神舟号这个事件的主角应该是费俊龙和聂海胜了,伴随着他们俩平安归来,整个这一次的神舟六号的任务完成的非常的圆满,因为我采访所有的总指挥和总编,用的最多的就是圆满和完美,甚至有些老总他们也知道从技术的角度讲,我不应该以100分这样的分数来总结,但是确实这一次感觉到很完美。
两位所在的媒体都应该说很早就介入了这个事件,你们在回过头来总结这次神舟六号飞行,有什么话要说?
彭伟祥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从这次“神六”安全的返回,我觉得应该对整个华人社会来讲都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刚才除了主持人讲的完美这个评价以外,我也注意到包括我们的航天员他们在给自己打分的时候当然也没有打满分,更重要的实际是我们迈出了这一步,我觉得这一步是很坚实的一步,关键是我们今后在航天、在外太空的路还很长,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新闻周刊也做过一期的封面,我们在航天工程这方面、在走向外太空这方面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到看到我们的差距,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张铁柱 《国际先驱导报》副总编辑:
的确是,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神舟六号发射升空和返回陆地的这样过程,就是用完美这两个词。从发射升空到返回地面一共是115个小时,在这之间没有使用过一次故障对策,如果说在发射“神五”的时候我们还为神舟五号或者杨利伟的命运忐忑不安的话,在“神六”发射的时候100多秒的发射过程中几乎是严丝合缝,一丝扣着一丝,一扣扣着一扣,没有丝毫的误差,包括返回地面也是,他降落的地面离理论上的落点。
彭伟祥:
基本就打了一个十环。
张铁柱:
十环中的十环,用航天人士的话说,所以我说用这个来讲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实际上神舟六号发射不仅引起国内的广大民众极大的兴趣和关心,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许多国际舆论都纷纷报道了神舟六号发射的整个过程。
彭伟祥:
相当正面的评价。
张铁柱: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入航天大国的这种行列,在当今世界上除了美国、俄罗斯,现在就是中国,当然这也是说明我们一个综合国力的体现,实际上航天事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的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的话,确实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当然像彭总所说的,确实我们离一个真正的航天大国,离美国和俄罗斯这种航天技术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主持人:
不过这件事确实是极大的激发了咱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包括很多的海外华人、华侨来信都是非常的激动,确实很多外国朋友在跟他们聊天的时候都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所以这可能也说明中国人真的要是合心合力干点事的话,这绝对是不简单。刚才也说到外国媒体,我可以摘录几条,这一次很多国外的媒体可以说是毫不吝惜一些正面的评价,比如说像美国的《纽约时报》,这是一个大报,他说“神六”安全返回地球掀开了中国迈向全国航天大国的新篇章,这样的词。日本的《经济新闻》也说,充分表明中国对航天技术充满信心。印度《思奈时报》说“神六”是中国航天事业一个里程碑。西班牙《先锋报》说能将载人飞船送往太空说明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到达世界级的先进水平。还有美国《华盛顿邮报》也同样说到“安全回家,飞行成功,激发爱国豪情”。真的从所有这些全世界大的媒体的评价来看真的是毫不吝惜这些正面的评价,所以确实也给中国人发展航天事业树立了一份信心,这是本周的一个大事件,我想最重要的新闻人物肯定是费俊龙、聂海胜了。
另外,第二个事件的新闻人物是萨达姆,19号这一天萨达姆受审。这个星期我觉得国际方面这样的事件真的是很多,大家又重新把目光开始投向国际方面,作为《国际先驱导报》,张总,你们《国际先驱导报》怎么关注萨达姆这个事件?
张铁柱:
萨达姆受审实际上已经酝酿了很多年了,他被捕也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如何处理萨达姆这个人,确实是关乎伊拉克今后局势走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国和现在的伊拉克政府非常急于了结这件事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由于伊拉克国内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包括整个中东错综复杂的局势,所以对美国和伊拉克政府来讲,我想审判萨达姆可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刚才我和彭总聊天的时候,彭总把他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烫手山芋。
彭伟祥:
确实是。
张铁柱:
因为要干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怎么处理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彭伟祥:
实际上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萨达姆在国际社会的眼中有一种符号意义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个人感觉这个符号意义在慢慢的淡化。当年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所有的证据现在都被证明是不存在的,萨达姆倒台现在又把他抓到了,抓到了要审判,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审了就要有结果,可能我估计全世界的人都要关心萨达姆是死是死?但是仅仅是一个是生是死的问题,我觉得可能也就是一种符号的意义,因为事实证明在萨达姆的政坛上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一些影响力了,而恰恰是作为审判者,包括美国怎么样处理萨达姆是被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他真的很烫手,他怎么做?
张铁柱:
审判萨达姆是一个司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大家现在都关心的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处置萨达姆。是不是判萨达姆死刑。这个实际上伊拉克政府和美国都有他自己的考虑,比如说前一些日子,本来美军占领了伊拉克以后就废除死刑了,前些日子又恢复死刑,判了三个恐怖分子死刑,舆论普遍认为这实际为判处萨达姆死刑先铺路搭桥。第二个就是伊拉克的总统塔拉巴尼前些日子也表示萨达姆有100条理由可以判处死刑,但是他自己又表示我不签这个东西,但是我不签等我必要签署那个日子,我休息,我请假,让副总统来签,这也透露出可能要判萨达姆死刑。
彭伟祥:
各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各方都有自己的算计。
张铁柱:
对。但是最终萨达姆能不能被判处死刑,我估计他们还是要考虑包括这只烫手山芋的含义,他要考虑判处萨达姆死刑以后对伊拉克未来走向会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我想可能现在美国和伊拉克在这个问题上很是犹豫。
主持人:
另外,萨达姆可能还有一张牌就是元首豁免权。
张铁柱:
对。就是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判呢?根据萨达姆时代的法律,现在有一个。再一个布雷诺那时候美国占领的时候通过的一个法令,但是已经结束占领了,已经失效了。再一个《国际法》,非常矛盾。
彭伟祥:
说到底是一个政治问题,不是一个司法问题。
张铁柱:
对。
主持人:
绝不仅仅是一个司法问题,所以可能关于萨达姆的生死也是一直会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就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对萨达姆的审判也许会成为一个漫长的政治秀,到底秀到什么时候恐怕现在很难说。
另外,本周还有一个热点的人物就是小泉,小泉是不断的出现在媒体的面前,这一次的出现再一次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再一次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两位媒体的老总,我不知道对于这个事件你们现在有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你们当时对这个事件的报道准备从哪个方面去着手?
彭伟祥:
因为刚才主持人讲到,这一周的新闻人物热点事件很多,但是这件事情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小泉以这种面貌出现在所谓的新闻热点当中,应该说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应该在整个亚洲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包括他日本国内也是这个样子。这件事情应该说打掉了很多人的一些幻想,他应该是连续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包括他明年9月份到任以后媒体猜测也可能还会再参拜靖国神社,我觉得从很多主持正义的人来讲,我觉得对他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而且应该是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们的感情,作为一个政治家也好,作为一个在亚洲有很重要地位的国家的领导人也好,我觉得这种自食其言,不讲信用的办法是很让人震惊的一个事情。
张铁柱:
的确,小泉这次参拜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国际先驱导报》做了一篇文章就是《小泉参拜浇灭中日希望之火》,实际上就是对中日关系刚有回转的一个重大打击。本来日本外相要访华,这次推迟了。但是大家会问,小泉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我觉得有三个。
一个就是他在前不久议会大选中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全力支持,使自民党获得全胜,他这个姿态实际上也是一个回报。实际上小泉政权的支柱之一就是右翼势力,他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外的这种政治需要。
第二就是最近日本的外交趋于强硬,包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上,没有达成目的就威胁说要减少会费。我想他这个参拜实际上也是这种对外政策的一个具体的佐证。
再一个就是小泉个人的这种政治风格,他在竞选自民党总裁的时候就承诺每年要参拜靖国神社,他就说为了不食言,为了表现他那种政治的独特性。实际上他这种政治独特性在日本政治上也确实了获得了很大的得分。基于这样三个原因,他还做出了这种参拜。虽然他刻意低调、简化,但是作为日本首相,丝毫不能抹去他这种作为官方人士的这种政治立场。
演播室主持人:
他自己还是在一再地辩称,他说身为总理大臣,他是作为一个国民的身份。作为一个国民去参拜靖国神社的,而且他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参拜?他甚至还说中日关系也不是完全地由靖国神社问题决定的。
张铁柱:
他这完全是一种狡辩,他也是自欺欺人。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代表着什么,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首相。咱不说这次,前几次,他次次签名,都是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签名来参拜靖国神社。
演播室主持人:
确实,因为我们在采访一些专家的时候,有些专家也在谈到,说像德国柏林在最黄金的地段建犹太人纪念馆。但是相比之下,日本的领导却是一再地去参拜供奉14名甲级战犯,像东条英机这样战犯的靖国神社,确实一对比,感觉到日本的这种反省意识还是欠缺。
张铁柱:
所以小泉狡辩说,他说如果我不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的问题也会存在。实际上他完全是一种狡辩,我觉得靖国神社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标志、一种象征,代表着日本对他的侵略历史是否有反省。如果你没有这种反省,实际上参拜靖国神社,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政治基础,没有这样一个政治基础的话,其他的都会成为空的。
演播室主持人:
小泉的逻辑的前半部分,还可以称为说即便没有靖国神社问题,可能中日问题也要存在,但是这个逻辑延续下去是如果有了靖国神社问题,那中日关系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他只注重了前半部分。这是关于小泉参拜的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是大家非常热爱的文学巨匠巴金的离世,101岁的一个老人。也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这一代现代文学家的最后一位人物了。他的离去我看很多媒体,他的离去让我们和这一代文学大家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了。
彭伟祥:
是这样,我们得到巴金去世的消息以后,《中国新闻周刊》做了一期封面,也是以刚才主持人说的角度去做的。因为我觉得不管从文学的意义来讲,还是从一个巨匠,做人的这一方面来讲,百岁老人都是值得我们这些晚辈来尊重的。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他在晚年写的一些《随想录》也是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我觉得作为“五四”时期,现在应该是非常少的,有良知的作家理应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张铁柱:
从媒体的报道就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对巴金的去世,国内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我觉得这种关注超过了以往对曹禺、茅盾这些人的去世。为什么呢?我觉得第一是由于巴金是硕果仅存的现在惟一的“五四”新文化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师,所以也是最后一人,大家当然要关注了。但是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一点是巴金作为一个文学家,出了很多的著作,很多的小说都是耳熟能详的。
彭伟祥:
《家》、《春》、《秋》。
张铁柱:
但是如果纯粹从文学角度讲,我觉得巴金的很多的著作比郭沫若、茅盾或者老舍,我觉得可能并不是比他们更辉煌、更有成就。但是,为什么巴金这样让我们记住呢?我觉得和巴金后半生做人的这种品格有关。实际上现在大家已经把他作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他代表着中国知识界,或者说“五四”新文化的一个良知和良心。所以,曹禺说他是“20世纪的良心”。他倡导“讲真话”,倡导“忏悔自己、解剖自己”,我觉得这种精神确实是我们非常缺乏的一种精神。所以现在大家实际上引起共鸣的,我觉得更有这方面的原因。
演播室主持人:
所以对巴金先生的《随想录》,也有一些评价,说不仅仅是他知识分子的一个启示录,更是一个民族的启示录。作为一个文学家能够活到这样大的年龄,我觉得可能对一个民族来说也是一个幸事,尤其是巴金先生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很多的自省,我觉得这些应该说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财富。
彭伟祥:
对。一笔宝贵财富。
演播室主持人:
当然可能更多的人对他的了解还是像《家》、《春》、《秋》这样的作品,所以在巴金老人逝世之后,我估计这两天他的一些作品可能会卖得非常好。我们不妨再重新读一些他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本周的新闻人物就先盘点到这儿。稍作休息,稍候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下周看点: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于24号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理后第一次访华,双方领导人将就进一步发展中国和新加坡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地区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10月25号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届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隆重举行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也将举办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台湾民间团体也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10月26号到27号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总理第四次会议。
10月27号到28号,欧盟峰会将在英国伦敦市郊的汉普顿宫举行。届时,25国元首将就经济改革、土耳其入盟、2007到2013年欧盟正预算等问题进行讨论。
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0月28号到30号对朝鲜民族主义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演播室主持人: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下周一些热点。首先一个其实在本周就有媒体已经是持续关注禽流感,禽流感现在有一个全球蔓延的一个趋势,从新闻报道来看。比如说先是在欧洲的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包括俄罗斯,最近又是在英国、克罗地亚都出现了禽流感的疫情,现在非洲还没有,但是大家都很担心,如果要是非洲出现禽流感,因为非洲的卫生条件又相对比较差一些。另外就是拉美,拉美没有出现H5NE的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但是有低致病性禽流感出现,哥伦比亚,所以很多其他的拉美国家已经是禁止从哥伦比亚进口,所以这可能是下周比较担心一个话题。
彭伟祥:
这实际上是说明关于疫情的问题、关于疾病的防治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禽流感,我当时有一个亲身的感受,在香港工作的时候,也是。那简直是杀鸡杀得血流得遍地成河。但是这个东西不像非典,不是那种不可控制,完全不可治愈的东西。我刚才看到报道,包括一些药物,应该是很容易就可以控制到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信息的通畅,以及防疫部门关卡的设置,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候鸟的迁移,你刚才说到非洲,马上可能就要有过冬的问题,就会带来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国家真是应该有一种严防死守的概念,应该把这个东西消灭在萌芽状态。
演播室主持人:
我昨天读到一篇报纸,我觉得也比较有意思,他说因为现在很多专家都说候鸟迁徙造成的。本来候鸟迁徙一般是有时间和固定的路线,这对于防治禽流感是有一定的有利之处的,但是由于现在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度升高,可能很多候鸟就改变了迁徙的时间,甚至有些迁徙的目的地的环境恶化,所以又改变了迁徙的目的地和路线,这可能对禽流感的防治是不利的一个消息,由此也就容易想到说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又一个事。
张铁柱:
实际上禽流感现在一个是候鸟迁徙可以传播禽流感,但是更为严重的一个后果是这种H5NE的这种病毒可能会发生变异。据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异发展成为人传人,现在只是鸟类、禽类之间的传播,偶然有人的病例,从2003年12月到现在,全球也就死了61个人。如果说这种变异发展成人传人这种大规模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这可能是人类的一个灾难,所以对此我们确实应该有所防范。
演播室主持人:
这是禽流感,我想下周可能还会持续地有新闻报道出来。
另外就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22号下午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物权法(草案)》修改情况的一个汇报,所以我想下周可能《物权法(草案)》又将会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这一部草案,不知道两位总编你们有什么样的一个看法?
彭伟祥:
我是觉得《物权法》实际上真的是跟老百姓切身相关的一个法律。我觉得因为中国没有民法典,它应该如果我们要做民法典的话,它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物权法》里边恰恰有一个问题,就是好多的名词很专业化,使得很多老百姓在提问题的时候,觉得这个法律跟我很远。实际上我们也看到,我们也做过相关的报道,真正提建议的很多都是一些律师,或者法律工作者。但是后来慢慢,尤其是媒体的力量介入之后,使得参与意见的人越来越多,觉得是一件好事情。实际上我觉得下周应该很多的媒体,大家可能都会关注这件事情,因为这个事情的意义远不仅仅是一部法律的制定的问题,而是对中国的法律整个建设当中,我觉得是有一种基石的效果。
张铁柱:
实际上我们为什么关注《物权法》?其实抛开了,就是我们现在所有制,“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现在从2003年4月,我们的《宪法》修改案中就明确地说要保护私有财产了。这作为《宪法》的东西,我想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能和三种的所有制都要得到保护有关系,也就是刚才彭总所说的,实际上是牵扯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具体到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包括一张纸、一个笔的所有权,包括我们小区的绿地、车库,都是和这个密切相关的。所以我想这个法的确立,确实是对中国民事法典的一个奠基。如果有这个东西形成了以后,它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对未来的这种法制建设是非常好的。
演播室主持人:
按说《物权法》是大到比如说企业改制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小到您刚才说到像邻里关系怎么处理?小区物业费怎么办?车位的使用,甚至拾到遗物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刚才彭总讲到要让老百姓对这些条文要明白,要通俗易懂。另外,操作性要强。就是真正地能够比如说这个法律为老百姓所用,如果说真的权益受到损害以后,可以根据这个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个操作法一定要强。
张铁柱:
法律就要讲究它的操作性,没有操作性的法律是一个……
制片人:陶跃庆
策 划:滕双双
编 辑:全晓通 刁伟华
主持人:鲁健
监 制:马勇
责编: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