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 王世林: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与总编面对面》。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总编我先介绍一下,一位《北京周报》的总编辑黎海波先生,你好黎总编,还有一位是中国新闻社的副总编辑,刘北宪先生,你好,欢迎两位总编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本周可以说是新闻事件既重要,内容也非常丰富,所以我们首先还是一起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北京时间12日凌晨,日本第44届众议院选举落下帷幕,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分别获得296席和31席,超过众议院480席的三分之二。自民党是本届大选的最大赢家,比众议院解散前的212席增加84席。这是自民党时隔15年后再次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超过半数议席。
香港迪斯尼乐园从9月12日起开门迎客,世界迪斯尼乐园再添新成员。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及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等为乐园开幕剪彩。
【同期上】华特迪斯尼总公司总裁 艾斯纳(宣布开园)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迪斯尼乐园开门迎客的同时,香港新增了一万多间酒店客房,加上相关的服务如餐饮、零售等,将创造一万八千个新职位。
在这一周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对外进行国事访问。12日,胡锦涛对墨西哥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与墨西哥总统举行了重要会谈。13号下午,胡锦涛抵达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在此期间,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
13日下午,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首次团长会暨复会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方分别进行了频繁的双边磋商。在朝鲜是否能够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问题上,美朝双方仍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朝鲜能否拥有轻水反应堆问题。
【同期】美国代表团团长 希尔 (0930)
我的主要关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总的原则是我们需要为实现无核化达成协议
【同期】朝鲜代表团发言人 玄鹤峰
即使美国不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
朝鲜也将按自己的方式和平发展核能。
14号和15号,是伊拉克首都充满血腥味的两天。在这两天里,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了近20起爆炸事件,约2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圣战基地组织”承认制造了14号的系列爆炸袭击。美军情报官员认为,扎卡维袭击的目的是要煽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爆发内战。
15号,由台湾无党籍民意代表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原住民代表团今天上午启程前往美国,他们将于23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日本提出控诉。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前往机场为他们送行。
【字幕】中国国民党主席 马英九
【字幕】台湾无党籍民意代表 高金素梅
解说:
16号在福建平潭一号打捞点,国家水下考古队的四名队员开始海底探明打捞工作,考古队员在十多米深的海底成功发掘出一批清代瓷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水下的瓷器基本是康熙中晚期景德镇民谣出产的生活用瓷,这批文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演播室主持人:
好,一周的要闻就是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听一听总编们对其中的一些事件怎么样的点点评。
刚才我们也谈到了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佳节,中秋佳节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家团员的日子,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国祖祖辈辈的很多古老的传统传下来的古老约定。在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月饼来赏月,而且现在已经成为传统了,而今年我们谈的中秋佳节,这个其中的圆的含义有哪些丰富的意义?
黎总编你先说。
黎海波 总编辑:
就像你刚才讲中秋佳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从北宋的时候就开始有中秋佳节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一个传统就是有缅怀英烈的这么一个传统。今年刚好碰到“9.18”跟我们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同一天,所以人们在这个时候谈到团圆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一个是就是我们家庭团圆,还有我们整个民族的团圆,就回想到74年前那段历史,有的电视里已经播送了一段历史,就是日本当初对沈阳的侵略。我觉得现在我们来谈中秋节或者纪念“9.18”的时候,那就要想想我们怎么能够永远使我们这个团圆保持下去,都能合合美美的过日子,像刚才有的节目里面说的就是要振兴中华,我觉得现在对振兴中华这个东西要更具体的要每到一个行动,不光是过去讲的战争以后我们坚船利炮,要有强大的国防,每一个人他都有一个为中华民族振兴有他尽一份力量的问题,做具体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具体工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把国家弄强,强盛了以后就能做到年年月月我们都能够团圆都能够和平,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今年包括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个主旋律。
主持人:
家合万事兴。中秋佳节不仅意味着是全家的团圆,更是中华民族的团圆,另外也是人们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种期望。
刘北宪 副总编辑:
实际上我觉得就是黎总编刚才也说了,今年的中秋正好是9月18号是赶在一起,当然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不会忘却当年死难的那些烈士,那些受难的同胞,但是我更觉得我们应该从那种受难者的屈辱里边升华出来,我们要感受到我们作为一个战胜国的荣耀,看到我们在这场抗日战争以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共同来享受今天的美好的生活,而且促进我们今后的繁荣,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不要永远停留在那种受难者的情怀里。
主持人:
所以说从两位总编的分析来看,今年的中秋佳节我们去赏月的时候,去感受圆所带我给我们那种感受时候就别有另一番深刻的滋味在里面。而且我还注意到今年谈到中秋佳节赏月的时候,以前的说法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今年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黎海波:
这个恐怕是跟天文有关系,因为今年的十五因为跟初一的时候月亮的缺的时候比较靠前,所以它这么一推过来,按照今年的农历来讲十五刚好到它最圆的状态。另外还不光是因为今年十五的月亮特别圆,还在于好像今年的月亮要比往年的月亮大0.5左右。
主持人:
不光是圆还大。
黎海波:
因为月亮离地球更近了一点,这三个天体在一个线上的时候月亮在地球的更远地方能看到月亮,因为是近地点,这样的话月亮稍微大一点,但是我觉得肉眼是看不出来,包括这个所谓圆也好、缺也好恐怕也很难用肉眼分别的特别清楚。
刘北宪:
十五圆还是十六圆对于我们来讲可能并不影响我们过中秋节的心情。人家告诉我今年的十五月亮十五圆以后,今后连着五年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直到2011年可能才会再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情况,所以今天大家要好好的赏月。
主持人: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黎海波:
肯定是因为历史上十六圆的机会多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差不多的话,平均的话也不会……
刘北宪:
今天比较难得。
主持人:
刚才前面我们谈到的中秋的月圆不光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本周在联合国举行了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对联合国来说今年也是一个团圆的年份,大团圆的日子,所以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联合国的全家福。今年参加联合国首脑会议的国家的代表元首已经是150多个,通过图片我们看到参加联合国首脑会议的150多个国家的元首照了一张全家福。
刘北宪:
万里丛中一点红,很是鲜艳。
主持人:
而且据说照全家福的时候,从技术上来讲也不太容易,这么多人一起来照全家福。
黎海波:
他肯定要照很多张,其中一张比方说大家没有闭眼睛了。
刘北宪:
有时候是高清晰度,有时候是旋转的摄像机。
主持人:
而且据说在摄影的时候,好像在大家视线的正中还用六种联合国通用的文字写了“笑”字,我们通过全家福来看到所有的来国的元首在这照全家福的时候,都是处于微笑的状态。
黎海波:
他这个应该是一种相对意义的全家福,因为联合国成员有191个,好像还差几十个。
刘北宪:
有的国家是国家元首去,有的国家是派了政府首脑或者是副总理这样的级别的人才能去。
黎海波:
如果一个不落那是完整意义上的全家福。
刘北宪:
对于这一次已经很难得了,世林,因为他们把卡斯特罗、查威斯包括伊朗内亚得都请到了已经很不容易了。
主持人:
确实联合国应该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个,世界上全人类的大家庭,大家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聚到一起,来共商联合国发展的问题、世界人类发展的问题应该说是非常难得。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次的会议中还是各国成员国之间还是有一些分歧,包括《成果文件》最后的达成也不是各方都满意的,两位怎么来看待联合国现在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所承担的作用?
刘北宪:
我觉得有的学者说的好,因为我们《中国新闻周刊》这期也做了联合国的封面文章。
主持人:
我看到了你们这个封面是叫《联合国 从理想到现实》这个大封面。
刘北宪:
我觉得这封面选得还比较好,因为安南在睁着茫然的眼睛向天仰望。
主持人:
这个照片是不是也是合成的照片。
刘北宪:
对。
主持人:
你们这个照片的使用上可能也有一些自己的考虑,
刘北宪:
对。实际上我们觉得安南做联合国的改革的文件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即便现在做了这个改革文件,实际上也不是一个真正非常理想的文件,而是各国在艰难的讨价还价这样磋商的一个成果。有的人说联合国现在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始终认为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了。起码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在世界上还找不到另外一个组织可以取代它的作用,尽管它有很多缺陷,比如说没有制止美国侵略伊拉克,没有能制止两翼战争的发生,没有禁止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等,它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大家想象它是不完美,到目前为止我们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组织吗?或者我们设想我们成立另外一个完美的组织来代替它,让世界是这么多个国家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讨价,来争取大家共同的利益在最大限度上能够有所满足,我们到现在还不能找到,因此它有缺陷我们希望同志改革使把它更加完美。
主持人:
所以有的媒体在评论的时候也谈到了,这次之所以有150多个成为国的领导人去出席这个会议,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大家对联合国的重视。
刘北宪:
它的号召里还是很强的。
主持人:
还是希望它能够发挥作用,重视这个组织。
刘北宪:
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了。
黎海波:
这么大一个国际组织要求各个成员都完全一致那不符合现实,也不可能出现。我觉得联合国组织它是在战后,一个战胜国刚开始这么一个组织起来的,它慢慢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后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在60年在我们中国来讲是一个甲子,它确实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什么转型呢?联合国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注重安全问题,它的最权威的机构叫“安全理事会”,现在我们认为中国方面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对发展问题相对来讲是不是好像弱了一点。
刘北宪:
王光亚大使就是这样提。
黎海波:
这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愿望,现在来讲他们把发展提上一个日程,这样的话联合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安全的问题它也应该发挥它的权威作用,就是刚才刘总讲的完全同意,像伊拉克战争很多东西他没有制止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大家只应该去补台,而不是去把它拆了,使它更完善,因为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东西,它也是与时俱进的这么一个情况。
刘北宪:
我觉得各国媒体对这个反应堆的评价应该说还是非常正面、非常积极的,因为本身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我们承诺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拿出100亿的资金来援助那些更加不发达的,贫穷的国家,同时我们还要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三万人的培训,我觉得这都表明了中国,自己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愿意作为一个大国去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一个更重要的作用,这样一种理念。
黎海波:
这次胡主席在联合国有好多讲话,但这个讲话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因为我也注意到我们那有一个专家他是非洲人,他最近到非洲去了一趟,他就感觉到西方媒体在非洲制造一种什么样的舆论,好像中国只顾自己,不太顾及好像我们以前的穷哥们,穷弟兄,其实恰恰相反,从今年年初的“海啸事件”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中国绝对是国际社会非常负责的大国。
刘北宪:
有承担、有道义、有责任。
黎海波:
这五点里面非常具体,有零关税的问题、有加强援助、三年内100亿美元、还有培训人员,非常具体,所以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看了以后,觉得中国心还是非常诚意的。
主持人:
这次关于联合国60周年的首脑会议的情况。本周在9月14号在亚太地区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印度尼西、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三个国家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再加上虽然不是沿岸国家,但是也有利益关系的泰国一同开展了空中支演,对马六甲海峡的巡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个地区的不安定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海道原因而造成的因素。马六甲海峡长是900多公里,宽是50多公里,虽然从这个海峡上来讲不是很长,但是它是却担负着世界上50%的石油的运输量,另外还有三分之二的商业的货船的运输,等等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这一周,这个时间也是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从中看到的一个是对这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的担心和关注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关注到了沿岸国家的主权问题。两位怎么来理解为什么在这样的地区各国的主权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依然是受到关注的这是什么原因?
刘北宪:
首先我觉得各国包括亚太国家和全世界国际社会都在关注马六甲海峡问题,是因为这个真的是很重要一个国际贸易的生命线,在这像你刚才说的50%的原油,大概三之一的国际贸易的货物是要通过这个海峡来进行运输的。由此而引起各国都在关注,但是我们也关注到海外媒体有的报道,有些国家希望借海道问题上升到恐怖主义,因此对马六甲海峡的问题进行一些干预,派军舰、进行军事控制,这样的话会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权问题有可能受到这种借恐怖主义为名,打击恐怖主义,然后实行军事干预的这种骚扰,因此他们才更加的注重强调自己的主权问题。
主持人:
黎总编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马六甲海峡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主权问题,在这个主权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因为这个海峡终归还是关系到很多国家的切身利益问题,国际合作其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黎海波:
对,从他的战略地位来讲确实关系到两大洋,周边的一些国家印度洋,而且使我们想起来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它确实有国际上的意义,但是这个海峡它毕竟是在具体的位置,对周边的国家来讲它确实存在着主权问题。
刘北宪:
行使主权。
黎海波:
有行使主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从现在的情况下,第一它还基本上还是海道层面的问题。它还是打家劫舍的那种感觉,还上升不了恐怖主义那种,因为一上升到恐怖主义那种层次的话可能就会更大的军事干预,国际社会更多的力量,大部分都卷入了,因为好不容易现在基本上还是和平的水道,既然是一个海道的层面的问题,就由相关的国家通过相应的措施,比方说空中监视,或者其他的办法他们联合在处理这个问题,既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他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要扩大化,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建议我们现在国际形势出现更多的摩擦、矛盾也好,最好能够通过和平谈判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在这四个国家都是东盟的成员,我觉得他们来解决的问题不应该存在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
这是从国际上来观察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事件。在本周国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国将会解除自灾害的机密,两位总编怎么样来理解这一个举措背后的含义?
刘北宪:
解除自然灾害的这种伤亡人员数字机密也好,包括我们以前包括矿难逐渐的供述,我觉得都是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在逐渐向前推进,一步一步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具体的步骤,我觉得这种趋势是非常好的,给予了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同时也符合本届中国政府要建立一个透明化的政府,法制化的政府这样的目标。因此我们作为媒体来讲还是觉得应该是积极的宣传它正面的意义,推动这种政治改革的进程更快的向前发展。当然我们也觉得这种进程是一步一步走的,现在我们走到了这一步,我们还希望有更大的跃进。
主持人:
这种信息公开化以后是不是对于自然灾害发生以后的救灾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黎海波:
它显然是有这么一个动机在后头,显然这是一个进步的标准,就是说我们的透明度增加了,公开度增加了。但是结合而来就谈到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个数字要不要可靠这是一个很……
刘北宪:
可以公开了,有些报纸上说媒体的作用可能更大了,但是媒体的责任也更大了,不同的媒体可能报出不同的数字来,没有官方的数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黎海波:
我们媒体的人走过这条路,若干年前报灾难的这个问题就很不容易报,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现在慢慢报道可以了,而且人数已经不是国家的秘密了。接下来了问题就是你的数字一定要准确,因为可能考虑到提高了数字或者降低了数字都有它的考虑,地方官员讲我降低了可能所谓对他的政绩有好处,提高了可能对外来的援助是不是有好处,这有一个诚实的问题在里面。
刘北宪:
媒体的社会责任更强了。
黎海波:
这个事情很多报道提了这么一句话,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我们就要问还没有其他的在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应该解秘了,应该让大家知道的。这是大家很多的提到国家保密局首次以发言人的身份在媒体面前曝光,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我们还有没有很多东西属于应该向公众公布的数字,现在还是处于保密,比方说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政府的预算现在还属于秘密,这是不是应该算是保密的东西,这都属于讨论,这个时候总的来讲是一个好事情,提出这个新的要求。
主持人:
即使老百姓有了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得到了信息化公开以后的信息的对称,但同时也是为将来的救灾工作能够提供一些技术层面的参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两位总编都谈到了,实际上这一个举措背后对于媒体来说也是提出一个挑战,我们怎么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来,把更准确的信息告诉公众,以有利于救灾工作的进行。
这是我们这周关注的几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一个是中秋佳节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联合国的大团圆的问题,还有马六甲海峡的问题。
好,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与总编面对面》,稍候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解说:
德国第十六届联邦议院大选在18号举行。两个主要候选人为德国现任总理赤罗的和有铁娘子之称的基民盟主席默克尔,投票结果可能在当地时间18号晚上公布。
阿富汗历史上首次议会选举在9月18号举行,这是既2004年阿富汗总统大选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政策举措,为阿富汗选举提供了近1.5亿的西方国家,目前在阿富汗驻扎了近3万民士兵,以帮助阿富汗政府成功举行这次选举。
19号也就是农历8月16,中央电视台将播出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晚会,台湾东森电视台、香港无限电视台、澳门卫视和奥亚卫视将同步播出,全世界的华人同胞将能够一同欣赏到这台晚会。
9月20号到9月22号,中国国际钱观潮节将如期在崤山举行。届时在观潮城内除了能够看到闻名天下的剪刀潮,一线潮外还能欣赏到当地著名的斗潮表演。
2005年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将于9月22号到23号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推动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
主持人:
下周看来事件也是不少,其中谈到了从今天开始9月18世界范围内有两场大选正在举行,一个是德国的大选,再一个是阿富汗的议会选举,如果让两位总编结合这两个大选做一下比较的话,你们觉得有没有可比性在里面?
刘北宪
可比性,我觉得不是很大。一个是在成熟的发达国家他所做的很多次的选举中的一次,另外一个是在很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的第一次的议会选举,而且媒体已经报告了那边是电视辩论,这边是用驴、骆驼预选票,差距比相同点要大。
主持人:
但是通过一比两个选举的特点也就出来了。
黎海波:
关注点也不太,因为德国大选毕竟三个月以前我们就很关注这个问题。阿富汗这个东西可能人们现在才知道阿富汗还有一个大选,阿富汗前不久有一个什么总统大选,它毕竟是一个比较不发达的国家的大选,另外我们关注的阿富汗大选能不能顺利进行,不要有塔利班捣乱,德国大选最后确实谁出来。
刘北宪:
将来对整个欧洲的局势有影响。
主持人:
阿富汗大选实际上这里面很重要的问题是安全的问题。我看有的媒体也谈到了:“去投票就是意味着对生死的抉择”。
黎海波:
塔利班也放出话来讲:“谁要是去的话,你得对生命负责”。但德国大选完全不这样,德国大选它本身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另外它本身的大选有好戏,它原来刚开始好像说是基民盟那边是压着,但是这几个月一下来以后,尤其是半个月前辩论以后支持率又上来了,现在两个旗鼓相当,连德国最老道的竞选的专家都不敢说到底谁赢,谁出来,不敢轻易下判断,这个增加了我们作为观察者来讲就好看了。
刘北宪:
变量的增加了。
黎海波:
对,就比较有意思。
主持人:
前面新闻中我们看到记者也采访了德国的一些民众,有的说基民盟会获胜,有的说社民党会获胜,有的说可能没有赢家。由此可以看出来,这次选举悬念还是非常的多,但是这个结果对于德国来说,甚至对于世界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刘北宪:
因为两个候选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游说这些选民,而他们的承诺也不同,但是德国毕竟是欧洲的一个大国,这种承诺所带来上台以后所执行的政策,对整个欧洲产生影响,欧洲在世界上是又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德国的选举确实国际的社会的关注度要比阿富汗大。
黎海波:
而且今年德国大选国际的关注度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从美国来讲,美国不喜欢县政府不喜欢施罗德。
刘北宪:
因为他反对伊战。
黎海波:
公开反对伊拉克战争,这个美国很讨厌他。默克尔他还没出来以后就开始邀请他,立异高兵待遇,从法国、俄罗斯来讲他们这三家马车,普京、希拉克和施罗德少了一个。从我们中国来讲的话,有的报道施罗德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总理,所以支华派。另外我们中德的贸易关系非常好,是我们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将来他的证据的更迭也好,或者延续也好,我们中国人也非常关心,这个是在比较少见的,很多大国都非常关心另外国家的选举,我觉得在选举上不是特别的多。
主持人:
而且这次德国的大选好像也是一个颜色非常丰富的一次选举。基民盟是黄色的,还有绿的。
黎海波:
基民盟是黑色的,自民党是黄色的。
主持人:
自民党是黄色的,社民党是红色的,还有绿党是绿色的。另外还出现了一个左派的一个党也是红色的。人们现在对于新出现的左派联盟这个红色的作用,可能现在越来越关注了,因为它好像能够起到关键少数的作用。
刘北宪:
一千万里面的这些人没有表态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而这些人中间左派的联盟的力量又相当的多。
主持人:
可以说关于选举结果也是好戏还在后头。我们拭目以待,这是在国际上我们下周还有两个选举值得关注。
在国内下周就会对个税的起征点进行听政,这个话题我们在以前的《总编面对面》中谈过很多次了,几位总编也都有自己的很多观点,但是这一次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很多人还是认为1500元的起征点还是觉得低,应该再定高一些,这个结果是经过与网络的调查以后得出的结论,有人说应该是定在1600—2000元之间,等等,但是现在争论还更多,下周会举行听政。你们觉得听证会上会有什么样的比较精彩的结果,或者说值得注意的看点?
刘北宪:
从大的层面来说可以跟刚才的知情权联系起来。现在的个税方案不是少数人闭门驹来决定的,而是广泛地征求纳税人的意见,我觉得这首先就是民主的进步的政治改革的这样一个好事情。而且并不限于有知情权了,而且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是通过自己的人民代表在人代会上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很多人大代表也提出来1500太低了,实际上他们代表的一些选民的这种利益,从他们的立场角度来说话,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不在于1500到底是数字多,还是少。因为我们毕竟要看到个税的起征点仅仅是国家税收中间的很多方面的一个方面,像黎总说还是一个小的方面,它的高和低的重要性并不是在我们国家税收政策中举足轻重的,并不占有这样的地位。而更重要的是像有些媒体说的占全国人口的20%的富人,怎么那个纳税才占个税10%呢?怎么能够把这些人的税收上来,我们看种的是整个税收政策的平整和完整,而且它的执行力能够一竿子插到底。
黎海波:
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普法的机会,实际上个税法不是一个新的法。刚开始80年代的时候有,但是当时因为大多数人的收入比较低,起征起是800块钱。
刘北宪:
好像遥不可及。
黎海波:
作为一个纳税人你有义务纳税,另一方面………
制片人:陶跃庆
策划:滕双双
编辑:刘维红 李萍
主持人:王世林
监制:马勇
责编: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