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5年7月31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5日 14:42 来源:CCTV.com

  主持人 鲁健 :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各位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由鲁健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栏目。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您好。还有一位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总编辑彭伟祥先生,两位好。

  同样,我们在节目的一开始,还是先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25号,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与非洲联盟在伦敦举行外长会议,四国联盟未能说服非盟支持其提出的有关安理会扩大问题的决议案。

  从25号起,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将简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入出境和在大陆居留手续。将台湾居民入出境、居留手续合二为一,同时全国各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也将可以审批台湾居民多次来往大陆签住、居留签住。

  25号,中国卫生部和农业部通报,初步查明四川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经农业部批准,首批猪链球菌二型疫苗将在广东开始生产,随后卫生部部长高强也赶赴疫区与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26号上午9点,由中、朝、美、韩、俄、日参加的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各方都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第四轮六方会谈的机会,愿意努力弥合各方的分歧,寻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

  美国代表团团长:

  我们努力缩小各方的分歧,情况非常复杂,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解说:

  从7月26号到31号,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应邀前往美国访问,访问期间,唐家璇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并与美国总统布什见面。

  美国东部时间26号上午,一再推迟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经过近45小时的飞行,28号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这是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中解体以来航天飞机的首航。美国宇航局因此将这次发射命名为“重返飞行”。

  27号,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老挝万巷出席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议,并做发言,李肇星着重阐述了中方对新形势下加强东亚区域合作的看法和主张。

  28号上午,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完成浅滩滩涂首片50米湘梁的建设,刷新了桥梁建设史上单跨重量。

  29号,备受两岸出版发行界瞩目的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这是第一次在祖国大陆举办的面向海峡两岸出版业界招展的专题图书展会。

  主持人:

  好,一周新闻这么多,听听总编怎么说。

  好,两位这一周,应该说最重要的一个新闻事件还是六方会谈,这也是我们国内媒体最关心的一个事件。

  我们一般采取的方式还是在演播室的“六人谈六方”,请六个专家关注这六方会谈。当然也派出了一些主要的记者紧盯着钓鱼台,还有各国代表团的驻地。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所在的媒体关于六方会谈是怎么安排报道的?

  马为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我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派了一个记者组一直盯在前方,记者组因为考虑到六个代表团不同的语言,我们派了一个多语种的记者组,比方说讲英语的记者,讲日语的、俄语的,朝鲜语的,所以这样一个多语种的记者在前方采访,使得信息来的更快,可能来的更准确。

  彭伟祥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中国新闻周刊》由于是依托中国新闻社的,中国新闻社作为国家的两个通讯社之一,也是派了大量的记者在那边去盯着新闻,作为周刊来讲,因为我们作一些分析和解读性的报道,所以我们一般的消息来源都是来自于我们的中国新闻社这边。

  主持人:

  所以我想这个星期对六方会谈是非常关注,而且这次从会期上来说,已经打破了前三轮的纪录了。

  马为公:

  前三轮一般是四天。

  主持人:

  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哪天能够结束。

  马为公:

  可能还要继续打破。

  主持人:

  现在可能最关心的焦点还是到了共同文件身上,到底能不能拿出一个共同文件,共同文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各方的分析怎么协调?

  马为公:

  现在应该各方都在研究,现在主要由中方提出的一个草案,大家围绕这个去谈,基本上应该说是据了解,这样一个共同文件对各方的态度都应该在共同文件里面有所表述,但特别是大家能够形成共识的,比方说关于在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的总体目标等等这些方面应该有所表述。同时对各方的不同立场也在共同的文件里面有所表述,应该是这样的东西。

  主持人:

  但是说起来,现在我们也一直关注到美国和朝鲜这两方面的一些分歧,好像目前看起来,很多原则性的分歧还是没有能够取得太大的共识。

  彭伟祥:

  实际上这次六方会谈,刚才马总谈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30号开始,透露出一个消息就是有一个共同文件可能能够签署,但是过程应该相当漫长,包括各方代表团对这个也是抱着一个很谨慎的态度。从已经透露出来的消息说,应该是求同存异,到时候能够求多少的同,存多大的异,各方还在观察,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次六方会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因为前几次没有一个像这样的共同文件去签署,应该说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马为公:

  你比方说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定义,我们怎么去观察?怎么样去对它下一个定义,无核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仅仅是朝鲜无核还是整个朝鲜半岛的无核?在这里面都是有一些要去谈的问题。

  主持人:

  美国现在显然还是原来的立场,就是弃核应该包括民用核设施,和平利用核能,应该全部弃核,朝鲜现在又提出来说无核应该是整个半岛的无核,它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半岛无核地带化”,包括领海、领地、领空。

  马为公:

  包括海域地区,包括这个地区,包括这个地区的海域。

  主持人:

  不过这一次好像我注意到世界各大通讯社对这报道好像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说像美联社和路透社,它们都是注意到一些积极的细节,比如说美朝双方增加了一些接触的次数,这和美国以前在前三轮的时候避免和朝鲜接触这样的态度有很大的变化,路透社说从各方都提出具体的方案来看,这一轮会谈的气氛是积极乐观的。但是法新社的观点说,虽然这次会晤的氛围和所用的措词都好于前几个会合,但是美朝鲜都没有改变在过去三年僵局当中所持的立场。通讯社的报道其实它也有不同的意见。

  马为公:

  其实这个不矛盾。从气氛上来讲,开幕式的那天,几乎所有各方代表团的团长都是扎着红色的领带,都面带微笑,包括这回六方代表团的团长,第四轮有四个代表团的团长已经离任,换了新的面孔,但是这个给人的感觉,当然代表各方的态度去参加六方会谈的,但是感觉这次集中的一个评价,应该说13个月以后能够重新开启,这就是一个进展。

  再有一个能够坐下来,大家都已经有了时间上的准备,我没有一个说我几天就把会谈结束。已经突破了,前三轮都是四天结束,现在已经突破了五天,大家能够耐心点,报道里面有一种花序性的东西,比方说美国代表团的团长多带了几件衬衣,他准备多待几天,就是大家都有这种想法。各个代表团他们相互之间的双边磋商也比过去的频率加大了。

  彭伟祥:

  这一次关键是对结束的时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就是说什么问题?说各个代表团还是有足够的诚意,最后坐下来能够谈,还是想达到一个成果。但是要想在一个通过几轮的会谈,或者说五到十轮或四到五轮的会谈能够解决朝鲜的问题显然是一个奢望。但是最关键的是大家能够坐下来,并且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这个过程也很重要,我觉得谈判总是要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

  所以我们在报道六方会谈的时候,当时也说到可能最大的悬念是这是不是六方会谈最后的一个机会,还有没有第五轮会谈?但是从目前这个谈判情况来看,显然可能这个谈判还会继续下去。

  马为公:

  这个门已经开启了,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包括总目标的确立也是不可逆转,就是半岛无核化。

  彭伟祥:

  现在就是一个实现它的过程。

  主持人:

  我想六方会谈下个星期可能仍然会是各个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彭伟祥:

  继续关注。

  主持人:

  本周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团结谋共识”的联合国改革方案提交以后,在联合国引起了辩论,好像从各国的表态来看,态度不太一样。加拿大代表的表态还是一个相对比较中立的态度,但是意大利的表态非常的坚决。我不知道你们几位有没有关注到目前在联合国改革,有的人说甚至是引起一片混乱的局面,因为意大利代表直接就措词很严厉地说,有些国家在利用一些金钱方面的手段在威胁,采取一种胁迫的手段,甚至还举了例子。

  彭伟祥:

  这个好像都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混乱,我觉得更确切就是说,就是真的接上火了,真刀真枪的东西开始出现了。在此之前几周之前,大家都是提四国集团也好,联盟也好,“团结谋共识”也好,方方面面大家都拿出自己的一些方案,一些概念性的、原则立场方面的东西。但是现在当它有冲突的时候,比方说日本甚至开始提出来说如果我不能够入常的话,我就不支持联合国的会费。意大利方面也指责四国用一些经济援助的手段来拉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针锋相对,发生这种交火、冲突的状态了,我觉得混乱方面来讲有两方面,这个问题要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可能是有一些混乱,混乱我是从大的方面来讲,联合国的改革是一定要改的,但是在这60周年之际,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一定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对联合国的整个团结是不是能够有力地发挥它原来既有的作用,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疑虑的。但是现在四国集团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得各方也是频繁的出招来应对这些东西,我觉得本周应该已经到了一个白热化的程度。

  马为公:

  其实它到了最近这些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原来我们一些评论担心的一些情况出现了,就是在联合国会员国之间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现在一个是把联合国的改革,现在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安理会的扩大问题,就是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再有一个就是是不是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现在从一开始到现在,已经出台了5、6个方案了,包括美国的方案,包括安南的两个方案。

  包括几个方案都出台了,不同的方案出台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好事。大家一起来讨论,哪一个方案更能够接近大多数会员国的意见?不可能是达到完全一致,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至少应该做到绝大多数,特别是中方一开始提出来的就是我们不希望安理会扩大这个问题,安理会的改革,一是冲淡了其他方面的关注。再有一个就是一定要体现它的代表性。包括地域的代表性,包括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代表性,广泛代表性。

  彭伟祥:

  经济发展水平。

  马为公:

  因为你联合国毕竟是全球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所以它的代表性是非常非常重要。

  主持人:

  当然提出方案可以讨论,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是意大利代表举了一个例子,作为团结谋共识的一个提案国,受到了来自四国联盟的某一个国家的威胁,说就是因为你不支持我们四国的方案,所以我准备终止对这个国家46万美元的一项援助,如果发展到这种地步,有点让人……

  马为公:

  因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就说,现在看到的是一些人在国际组织里边的争权夺利, 。实际上我觉得中方曾经有一个表态,不希望安理会改革问题最后造成联合国的分裂,联合国会员国之间的分裂,但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比方说大家可能是言词更激烈,更加明确的表示出一些更激烈的言词。

  彭伟祥:

  停止对你的援助,不交纳会费,这些东西有一点胁迫的这种感觉,就让很多国家感到不舒服。

  马为公:

  所以强行的推任何一个方案,就是强行地推表决的方案是不可取的,影响充分……

  主持人:

  我记得咱们中方曾经官员也说过一句话,安理会不是董事会,所以确实安理会的改革不应该由于各方这方面的争执,使它向一种不正确的方向走去,总让人觉得变了一些味道。最后有可能造成联合国分裂,我想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等8月4号非盟首脑会议结束以后,关于安理会的改革可能还要进一步的运作。所以我想下一个星期也值得进一步地关注,这是本周的两个话题。主持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这个报告,一方面对中国的医疗改革应该是做了一个全面的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我注意到其中的一些结论,说“医疗改革是不成功的,暴露的问题是很严重的”。我觉得这个报告出来以后也引起了最起码有十几家媒体,像《中国经济周刊》、《清华文摘》、《中国青年报》、《瞭望新闻周刊》,包括彭总您们的《中文新闻周刊》,整个都关注了医疗改革方面的一些话题。当然标题也是各不尽相同了,比如说“中国医改悄然转舵”,像《中国新闻周刊》的标题是“中国医改思路出现重大转折”等等。说明大家现在还是非常关注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但是为什么到现在改起来,就像这份报告所说的还是暴露出来很多的问题?

  彭伟祥:

  实际上,“医改”这个问题为什么媒体普遍关注?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个,医疗的问题跟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它的关注度必然要高。第二点,从这两天开始,各大门户网站,包括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的频繁报道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第一次非常正式的对“医改”的思路有一个评价,而且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评价,认为改革其中有些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两点来构成了这次事件被关注。应该说“医改”的问题弄了很多年了,就像我们国家很多其他的方面的改革。

  马为公:

  从1994年开会到现在已经10年了。

  彭伟祥:

  对。但是为什么改到现在,很多老百姓普遍感觉到越改越觉得并不是很舒服,我觉得真是到了一个反思的时候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有些东西的改革是应该按照市场化的道路去做的。但是有些东西,如果把一些医疗的改革,包括一些医院完全市场化了,完全是商业化的话,怎么样扶助和保持这个弱势群体和普通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条件,看来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持人:

  我注意到这份报告里,它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本身报告是关注“医改”问题,它也像一个医生诊断一样,它提出了中国医疗改革目前的三大症结,然后还提了三个药方。主要的三个症结,一个就是医疗保障成了富人俱乐部,其实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它谈到的药方是什么?打破城乡所有制的界限,建立覆盖全民一体化的体制。当然,这个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我想药方开出来以后,关键是怎么样能把药下到病人需要的地方,然后能把这个病治好,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

  第二个症结就是城乡医院两极分化、效率低下。然后它也开出来一个药方,要把医疗卫生服务分成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

  第三个重大的症结,小病拖、大病扛、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看病难、看病贵。

  彭伟祥:

  其实医疗的改革实际上有几个方面的改革,这两年我们都是面临这个问题。医药看到公平,教育也同样,就是它的资源配置,刚才讲到了所谓的富人看病就没什么问题,但是贫困的老百姓,或者城乡一些低收入的阶层看病就不是很容易。作为医药的社会资源的分配,应该是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单单是谁有钱谁看得起病,我觉得这个可能这两年走入一个误区。

  主持人:

  比如说第二个症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份报告提出了一些设想,我们刚才说分三个层次,把它分成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还有非基本医疗服务。像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很多,像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职业卫生、传染病控制这些内容的设想应该说提供了免费服务。

  胡为公:

  实际上这就体现了一个公平。这种改革已经走了10年了,这种体制的改革现在看来是不成功的。现在我们的现状是什么?80%的医疗资源是集中在大城市里,而30%又集中在大城市里面的大医院。现在老百姓小病拖、大病扛,应该说大家感觉到医药费贵,就是有了小病了,大家自己去弄一点药,自己去治,大病扛不起了才到医院去看。现在这种医疗资源不平衡,公平性没有体现出来。刚才讲的,所谓的改革带来了富人俱乐部,或者是把医院的门槛定的越来越高,医院的门槛变成了钱槛。

  主持人:

  包括药价高趋高。

  胡为公:

  另外,大家也提出来,医和药一定要分开。现在提出来一种医和药要合谋,就这样一种情况。所以这种改革最后应该体现一个社会层面的公平问题。

  彭伟祥: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键是什么来主导这场改革?我觉得对于涉及每个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水准的医疗改革,应该是政府来主导的。

  马为公:

  这次这个报告出来,还是一个求真务实,它应该是坦言它的不成功。

  主持人:

  非常的坦率。我觉得这份报告出台之后,确实对于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马为公:

  对其他领域的,比较难以推动的改革会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主持人:

  这是本周的一些新闻。

  还有一个事情,我觉得说起来甚至有点心酸。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报道,在广东清新县有几个志愿者去那里搞扶贫的调查,他们是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委托,去调查当地贫困大学生的状况,然后提交一份报告,由扶贫基金会看怎么资助他们。结果到了当地之后,当地的教育部门就给他们准备了过度的招待。据说是在宴会上价值上千,还开了一瓶“人头马”。结果志愿者在喝的过程当中,大家都一起哭了,说“我们是来搞扶贫的,没想到来到这儿这样大吃大喝的东西,真的是吃不下”。结果这个事情就被媒体曝光出来了。

  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总编,都是媒体的负责人,在看到这样的消息,你们是怎么想的?

  马为公:

  这个的确是让人看了以后心里边很难过的一个事情,我注意到网上还有一些媒体关于这件事情的报道挺多的。这些孩子的内心,他们作为一个志愿者,是到这个地方去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情况,但是他们受到的招待让他们感到很吃惊,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怎么会摆出这样丰盛的宴席?而且上了“人头马”,他们感觉到心里边很难过,他们都哭了,有一种报道叫“哭宴”。实际上这种情况来说,我想招待这几个人,用这样的一个丰盛的宴席,他们一定是有他们的考虑的。为什么摆这样一个丰盛的宴席去请几个年轻的志愿者?这个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当然,最后他们也感到尴尬,我们实行AA制,我们几个人把这个钱付了。但是这联想到,一个就是说拿公款去吃这个现象,恐怕我们看到的报道并不在少数。

  主持人:

  而且现在我觉得不是拿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公款吃喝,甚至我们前段时间媒体上的“公款追星、公款旅游、公款看演出”。我甚至看一个报道说,现在很多演出是天价票,一场芭蕾舞可能要两万块钱一张票。其实真正个人去掏这个钱去买票的只占30%,所以有一些专家说,其实是公款消费支撑的一个虚假繁荣的市场。其实围绕这方面也下了很多的禁令,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

  彭伟祥:

  我看到这个消息,也不单单是一个心酸的问题,我觉得是很气愤的这件问题。刚才主持人谈到了一些公款消费,如果是一个公司的行为,有一些“三高”之类的演唱会,有一些市公司来买一些票,来招待一些客户,我觉得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政府的行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来做这件事情,它的背后的东西就很值得追,或者是追问,或者是质疑了。作为贫困县的贫困地区用这种豪华的餐饮来招待这些工作人员,刚才马总讲了,一定有他背后的一些考量,但是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单单的一顿饭,而是这种事情揭露完了以后,不能够在我们相关的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最可怕的。他们觉得很正常。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了,好像我这个作为地主的就应该出钱招待或者怎么怎么样。你首先要想想这个钱不是你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另外,你招待他的目的是什么?他可能觉得很正常,可能一个人吃饭招待一个人可能有四个人、五个人。

  马为公:

  也可能这个贫困县,像这样的招待是经常。

  彭伟祥:

  他是一种惯性。

  主持人:

  我觉得除了媒体的曝光,除了下各种禁令以外,监督机制要起作用,我们有人大、有政协、有各类纪检监察部门。

  胡为公:

  包括媒体的监督就是应该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

  主持人:

  这是本周的一些热点事件。

  接下来我们先稍做休息,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解说:

  8月1号,中国将有33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5部,地方级法规18部。15部国家级法规涉及用电、用药、交通、房地产、汽车维修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

  8月1号起,祖国大陆正式对原产台湾地区的菠萝、干荔枝、木瓜等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

  8月1号到2号,首届中美高层对话将在北京举行。这将是美国与中国建交以来,首度举行如此高级别的例行会议。美国副国务卿于7月31号抵达北京,参加这次会议,而中国方面则由外交部副部长戴丙国率团参加这次会议。

  8月2号,中国科考队将出发,前往埃塞俄比亚南部,对东非大裂谷进行考察。研究地球板块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迁等。在为期15天的考察期间,还将在埃塞俄比亚最高学府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举行“中非科学家论坛”。

  主持人:

  刚才我们是简要的看了一下下周的新闻热点。我不知道你们两位老总所在的媒体下周是不是已经有一些想法?尤其像《中国新闻周刊》作为一个平面媒体,你们必须提前就要运作版面的安排。

  彭伟祥:

  我们提前一周就有了。从我们周刊来讲,首先关心“发现”号能不能够安全返航的问题?上一期我们发的时候,截稿的那一天正好赶上“发现”号顺利的发射。

  主持人:

  7月26号。

  彭伟祥:

  但是现在有不断有消息传来,隔热、脱落,有损伤。

  马为公:

  25处损伤。

  彭伟祥:

  但是25处比以前100多处已经好了很多,但是细节很容易出大问题了,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可能出现过这个问题,下一期的《科技选评》我们还想关注一下。

  马为公:

  还是希望它“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能够平安落地。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下周我们会关注的就是中美高层的互访,包括美国副国务卿左力克。

  主持人:

  今天就应该到了,按照计划是31号。

  马为公:

  按照计划差不多了。前几天,国务委员唐家璇在美国也进行了访问。另外一个六方会谈也是我们继续关注的一个点。

  主持人:

  现在中美高层的对话好像也是形成一种机制化。

  马为公:

  APAIC去年11月份在智利达成这个协议以后,等于现在是在落实这个东西。我也注意到媒体报道说,有一些很实的,也有一些务虚的话题。

  胡为公:

  开放式的话题。

  彭伟祥:

  对,一些开放式的话题。应该说中美高层定期的这种交流,就是站得比较高的一个角度。确实随着中美在各个领域方面的合作的增加,高层的这种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双边的一些沟通,包括一些摩擦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当时就把这个事情题已经达成一致的了,可以想象以后这方面的对话可能会更加频繁。

  彭伟祥:

  每半年一次。

  主持人:

  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有军事方面的。

  彭伟祥:

  好像是包括台海关系,包括美日的问题、中日的问题。

  马为公:

  中美关系是很重要的两个大国关系。

  彭伟祥:

  方方面面,反恐、贸易摩擦。

  马为公:

  方方面面,包括贸易,前一段时间关于贸易分歧。

  主持人:

  彭总我们发现你们《中国新闻周刊》每期的封面故事,你们都要做一个重头的报道,我不知道下一期?

  彭伟祥:

  下一期,我们提前的更早了。我们是做的抗战60周年的。

  主持人:

  那你们相当于提前了两期了?

  彭伟祥:

  因为我们出版要早,所以我们在8.15之前,我们已经派了两名记者在日本的采访,这个抗战60年应该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很早之前就开始启动了,包括二战中国的人物的一些报道,包括现在到日本的采访,包括国内的一些采访。作为周刊来讲,不如马总他们时效性很强,我们要提早策划,一般我们提前一周就要开始了。

  制片人:张立勇

  策划:滕双双

  编辑:刘维红 全晓通

  刁伟华

  主持人:鲁健

  监制:范昀

责编:薛蓝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