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6日 14:04)
主持人 王世林: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由王世林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节目。和往常一样,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室依然请来了两位媒体的总编,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周的要闻,预测下周的看点。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演播室的两位总编。一位是中国新闻社的副总编辑刘北宪先生。您好。还有一位是国际先驱导报的副总编辑张铁柱先生,欢迎两位总编到我们的演播室来。这一周可以说所有的媒体都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连宋接连访问大陆,可以说在5月3号,下午1点钟,连战先生乘坐的东方航空公司的包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经香港返回了台北。我们注意到在登机前连战先生发表一段行前的感言,他其中谈到了,他说这一次和平之旅留给他个人和所有团员,都是一次非常珍贵的,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在这里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连战先生的大陆之行。
连战 国民党主席 (临别感言):
我们今天在这里向各位道珍重再见,我们也希望杨柳青时不但忆故人,还能够跟大家再来在一起。
宋楚瑜 亲民党主席:
各位乡亲,各位乡党,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宋楚瑜:
让我们所有的华夏子弟,所有我们的中国人,能够心心念念了解得到富强尚未完成,两岸仍需努力。
宋楚瑜:
不到上海就不能够了解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主持人:
刚才我们回顾了连宋访问大陆精彩的瞬间,接下来听听两位总编怎么说?我注意到刚才连战先生在行前在机场的讲话中,希望杨柳青时忆故人还能和大家在一起。从他的讲话说是不是也能感觉到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来这里?
刘北宪:
确实,我觉得不是每一人都能参与创造历史的,连战先生这次访问大陆,之所以回去时候有这样依依惜别的感情,一个是在访问中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再有一个看到了大陆人民真的是对台湾人民非常善意的,友好的感情。因此他确实是有感而发,希望能够再次来看看,到那个时候假如是两岸统一了,那么他的感情又会不一样了。
张铁柱:
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连战这次访问大陆,实际上是国共两党事隔60多年以后的重新握手,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自汪辜会谈后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它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一般的媒体比较注意连战、宋楚瑜访问的这种影响,实际上我想强调一点儿,实际上今年3月4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对台关系的四点意见,随后有一个解释,就是说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只要承认“九二共识”,那么不管什么党派,不管是什么人,不管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和他坐下来谈。在这之后3月14号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促成这次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的主因,也就是说我们这两个措施,用海外媒体评价说,大陆对台政策是硬的更硬了,软的更软了。
刘北宪:
实际上大陆这方面在春节包机以后释放出一系列的善意,才能够成行。
主持人:
对,有的媒体也谈到了,实际上这次之所以连宋能够接连访问大陆,很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好的背景,这样一个背景是怎么创造的,就是大陆一种更加务实的,灵活的对台政策,更具弹性的对台政策,只有这样的一个背景,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那么连宋接连访问大陆,并且开启了两岸之间的政党交流和对话新的模式。
张铁柱:
就是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前提下,连战和宋楚瑜先生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以出人意料的果断和勇敢的精神扮演了一个非常正确的角色,所以把两岸关系引向了一个非常良性循环的地位。
主持人:
我还注意到,连战先生行前,陈云林也发表了讲话,而且讲话也非常动情,他说连战主席一行在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他所感受到的都是民众的一种朴实的问候和热情的欢迎,而且他也讲到了,他说历史的瞬间往往会产生永恒,但是历史不会停留在这一瞬间,它会继续地往前发展。连战先生也讲到,这八天虽短但是能够迈出历史的一步,他本人也感到非常光荣,对这八天之行所取得的成果,他自己评价也非常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临行前,陈云林主任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送给台湾人民的三大礼,这三大礼昨天我们在做台湾的视频连线的时候,采访台湾的资深媒体人陈凤馨女士,她说对于大陆送给台湾的三大礼,熊猫、农产品,还有开放大陆旅游的问题,台湾民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承认度特别高,说已经超过了50%,如果在台湾民调能超过50%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刘北宪:
对,它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因为民调只是一个局部的,或者是随即抽样性的,它并不是说停在这儿固定不变的,而且我觉得在这几项里台湾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熊猫。
但真正能够影响民意的,可能农产品的支行能够进来,而且零关税,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台南,或者台中的选民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张铁柱:
实际上就是大陆向台湾送的三份厚礼,各个都具有针对性的,实际上都是很切实的,很顺乎台湾民心的,你比如说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湾旅游,这个对提升台湾的经济有很大的作用。从香港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现在台湾人非常羡慕香港,说大陆的游客移居香港,那真是把台湾的经济都带动起来了,开放农产品准入了,有十种水果是零关税,这对于台湾的农业真是帮了他一把,同时我觉得在增加两岸民众之间的感情上,对于遏制“台独”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因为农产品主要是在台湾中部、和南部,那么台中、台南就是“台独”的一个票仓,它的选民都基本集中在那儿了。但是如果说大陆表现出这种善意,使台湾民众得到了这种实惠,那么对大陆的政策会刮目相看。
主持人:
实实在在看这三大礼的话,对于台南的那些农民来讲,尤其那些果农来讲,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种这么多果树,芒果、菠萝等等,如果卖不出去,它不在那儿也是烂,所以说能够保鲜,能够直航,能够直接送到大陆来,而且是零关税,和乐而不为呢。
刘北宪:
因为这两岸都有好处,因为大陆这个民众也可以吃到台湾的新鲜水果,这么大的福利。
主持人:
另外开放更多的大陆的民众到台湾去旅游,带给台湾的也是收入。对台湾的民众来说也是一种需要。
刘北宪:
实际上这也是国民党的发言人他所说的,下面应该是执政党你来接这个棒,怎么来落实连战先生在这儿谈出来的成果,怎么让它转化成具体的政策,然后连续实施,如果没有执政党是失职。
主持人:
实际上昨天我们在采访台湾的资深媒体人,陈凤馨女士的时候她也曾经讲多说到了,现代连战先生访问大陆的成果到台湾以后的影响正在发酵,看来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本周可以说在连战先生访问大陆结束以后,宋楚瑜先生接踵而至。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下本周的新闻人物的话,我想二位是不是肯定会选宋楚瑜先生,这周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新闻人物。
张铁柱:
台湾的电视屏幕上出现最多的。
主持人:
可以说宋楚瑜先生对大陆的访问,这几站的安排一直是媒体比较关注的,你们两位是怎么看待他这次行程的安排?
刘北宪:
我觉得宋先生第一站选择西安是有非常良苦用心的,而且他行程安排都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什么?不能像连战先生一样,你走到哪儿,我跟你安排都一样,同时也要表达出自己政党的个性来,在这种情况下先选择西安,而且到西安以后你说的那一番心灵要相通的话,三通其实最重要的还有第四种意义。心灵要相通,我觉得说这个话实际上是承认两岸一家,一直在说两岸一家亲,一个是承认两岸一家,还有同祖、同宗,他要强调是这一点儿,去拜祭黄帝陵也是首先要强调的这一点,为两岸的一家亲寻找一个文化上的这种基础。实际上从宋楚瑜和连战的这种形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实际长国民党和亲民党在理念上、看法上、主张上,就是在两岸关系上比如说反对“台独”,坚持一中。这个没有太大的区别,认同中华民族的身份,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这种身份,都是共同的,但是表现有所不同,我觉得宋楚瑜突出一点儿就是以情感入手,突出民族情,家乡情,然后两岸的兄弟情。你看他的前半程基本上就是从西安,然后到南京,然后到上海、然后到湖南。基本上是祭祖,祭中华民族的祖先,然后去祭孙中山,革命的先行者,然后再去他的家乡祭他自己的祖先,实际上他是希望以这样一种情感入手,来着手开始下面的议题。
刘北宪:
把家国情怀全都包含在行程里了。
主持人:
先民族,后国家,再自家的,这宋楚瑜先生自己强调的。我们还注意到宋楚瑜先生在西安讲话的时候,他谈到了三解,三共,了解、谅解、和解,共识、共生、共荣。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谈到了四通,您刚才到的心灵通,他说三通最重要的是心灵通。
刘北宪:
心灵通,一通百通。
主持人:
那么他这次从安排中可以感受到,他这个心灵通可以感受到是一种血缘,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你心灵才能沟通,如果说没有血缘的认同,没有这种文化的认同,你的心灵就没法沟通,没法沟通那么你就没有那三个字了。
张铁柱:
所以他的行程的安排就和他的三解、三共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说我先达到一种情感上的相通,心灵相通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一通百通。实际上我们都是同宗、同祖,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那么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是以这样一个前提来着手他的大陆之行的。
主持人:
心灵通了就了解了,了解了以后就谅解了,谅解了以后就和解了,和解了以后大家共同发展。
刘北宪:
我听了他的话的时候,其实我想过一个例子就是20年前,就是1985年我去香港交流,因为当时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的杨导演是我的朋友,他请我吃饭,当时他请了李行和林青霞两个人,20年前,你猜林青霞跟我说什么?他说刘先生我的印象中大陆的干部都是青面獠牙,然后穿着立领的毛式服装,鱼肉生民,都是这个样子,怎么大陆干部像你这样子。
主持人:
缺乏了解。
刘北宪:
缺乏了解,如果没有这种沟通,没有这种了解,当然现在跟那会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台湾的民众还没有到过大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连宋的访问加强沟通,加强了解,通过他们访问的新闻媒体的访问,让我们和台湾民众都有一个心灵沟通,我觉得对今后是非常有好处的。
张铁柱:
实际上这也是连战和宋楚瑜大陆行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结果,就是说让台湾民众直接从电视上看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连战握手,还要和宋楚瑜握手,不是青面獠牙,很和善,很善解人意,很知道台湾民众的民心和民意。
刘北宪:
对,就是说原来阿扁一直在趋于中国化也好,妖魔化中国也好,要抹去这种心灵上印记,烙印,通过这种交流,通过这种心灵交通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西安站结束以后,宋楚瑜大陆行来到了南京,在南京最重要的就是去拜谒中山陵,所以很多媒体也在关注,同是去拜谒中山陵,国民党和亲民党有什么样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虽然这两个党之间,比如说亲民党成立才五年,但是亲民党和国民党之间还是有着很多的渊源在里边,你们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北宪:
我觉得相同当然是双方都认同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这种精神,所提倡的统一中国,孙中山先生当时创立国民党就是为了统一中国,让军阀混战的这种局面在中国的土地上结束。
能够让中国复兴,振兴中华,是这样的,我觉得两党的理念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在于连战先生觉得国民党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现在他是国民党的主席,在这种法统上好像有更加的紧密性。但是其实宋先生他也认为,他亲民党的理念跟孙中山先生是一脉相通的,其实这种分别只是表面上的。
张铁柱:
实际上你看他们俩,在中山陵同时又一个表达,连战说要让中华民族未来有前景,更有出息。那么宋楚瑜说让中国人活得更了不起。实际上是一样的,连战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宋楚瑜强调的是炎黄子孙,实际上他们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表达方式,遣词造句上有差异。
主持人:
在结束了南京站以后,今天上午宋楚瑜先生已经开始了在上海的行程,除了拜会汪道涵老先生以外,今天中午还有一个跟台商的聚餐会,你们觉得在上海之行中值得关注的有哪些呢?
刘北宪:
当然拜会汪道涵老先生,我觉得实际上是在肯定“九二共识”,他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个,因为当初的“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汪先生是亲自参加,亲自参与创造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个会见的背后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会见台商,我觉得两岸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了前头,政治家现在要根据民意,根据形势的发展来巩固来开创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
很多台商说在四之内接连接待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他们一点儿都不觉得疲劳,非常高兴。连战先生在上海讲话的时候也谈到了,台商是两岸经济双赢的代表,所以台商也有很多话也要跟宋楚瑜先生讲。
张铁柱:
连战和宋楚瑜大陆行,我觉得两个关注点,一个是会见汪道涵,就像刚才刘总说的,实际上两岸关系的关系词就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包括一中原则,那么会见汪道涵、连战和宋楚瑜都会见汪道涵,实际上就是对“九二共识”的一个肯定。
主持人:
因为汪道涵先生本人,他就是“九二共识”的亲历者。
张铁柱:
再一个会见台商,为什么两个人都把上海作为发展之旅,经贸之旅,就是说台湾都是上海这个地方太有代表性了,代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代表着台商的利益,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以台湾不能从自己的一个小岛的视角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你要从整个大的视角,那么整个中国大陆的这种发展就是使台湾不能自己自觉于这个之外,所以他说了三句话,就是说不来上海,不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来上海不知道台商对三通的这种期盼,不来上海不知道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希望。
主持人:
就是说对上海和台商的相间,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两岸经贸的发展。
刘北宪:
实际上我觉得你让台湾民众通过台湾电视媒体的转播,看到上海浦江两岸这种景象,我觉得影响很大。
张铁柱:
连战和宋楚瑜先生在黄浦江上都是感慨万千。宋楚瑜在南京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的高楼大厦,绿化那么好,他就由衷着说了一句说南京人在为中国的事业发展尽力,我真是感到自豪。
主持人:
尤其是两岸经济的发展,其实也谈到了一个宋楚瑜先生对于两岸经济发展的前景,他在多次讲说也谈到说中国这种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应该更紧密,这样让世界更对中国人是刮目相看,实际上他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也是充满了信心的。在这儿我们也要告诉观众朋友,宋楚瑜先生在今天下午将会结束对上海的访问,预计在17点左右抵达的长沙,本台将会在北京时间16点20分左右开始现场直播,欢迎到时来关注。好,观众朋友您现在的收看的是《与总编面对面》节目,稍后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解说:
在结束了对西安、南京和上海的访问后,访问团一行将于8号下午前往湖南,除了与湖南省委负责人会面外,访问团一行还将参观岳麓书院,并将前往宋楚瑜的老家湘潭祭祖扫墓。10号中午结束对湖南的访问后,访问团一行飞往北京,并在北京停留三天,在京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将会见宋楚瑜一行。13号宋楚瑜一行将结束对大陆九天八夜的访问,返回台北。
主持人:
刚才我们了解了一周期的几个看点,主要还是集中在送楚瑜先生的大陆行。在结束了西安、南京和上海站的访问以后,在下一周他主要是集中在长沙,在湘潭回乡祭祖,另外就是在北京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会晤是重中之重。那么关于回乡祭祖的报告现在也很多,虽然他还没有去,但是很多记者都已经集中到了湘潭他的老家,而且据说他的亲戚也为宋楚瑜先生准备了很多礼物。我看台湾电视媒体的报告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给他准备了有自己亲手种的茶叶,还有做的一个腊肉等等,我想这些对于宋楚瑜先生来说应该是从来没有品尝到的。
刘北宪:
应该说回乡是感受浓浓的乡情,不仅寻到民族的根,也寻到自己的根,我觉得这样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讲应该是具有心灵的震撼性。
主持人:
对,他小时候曾经回去过一次老家,六岁左右送祖父母去扫墓。
张铁柱:
实际上这次连战和宋楚瑜都有一个祭祖的仪式,实际上对台湾当局其他的人我觉得也有一种启示。所以中华民族特别讲究认祖归宗,你连祖宗你都不认了,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好办了,但如果我们都承认我们是兄弟,那不能说我们因为兄弟一打架,就像宋楚瑜先生说的,不能因为兄弟一打架连姓名都改了,连祖宗都不认了,我觉得这是中华民族一个根的问题,也是血脉,寻血脉之缘,体现在了他们两个人的这次大陆之行,我觉得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刘北宪:
当然媒体总爱引用这样一句诗,是“度间结伯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我觉得媒体强调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前提是要兄弟在,那么连宋的祭祖体现了这种兄弟还在的这种精神内涵。
主持人:
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之前,他就向媒体展示了他要送给媒体一副对联,叫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而且他到大陆以后这些行程的安排,和他自己的言行都可以感受到,确确实实他经常讲的不忘根本是用行动体现的。
张铁柱:
是他的一个特别有他的特色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连战和宋楚瑜决定要访问大陆的时候,李登辉曾经说过五大不对,身份不对、时间不对、地点不对,那么宋楚瑜就回敬他一句,你就是一个不对,就是一个根本不对,你就是忘了本,还忘了根了。
主持人:
在北京站的访问是媒体最为关注的,因为要和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你们两位从媒体的角度来关注一下,就是说会谈的内容会涉及到那些方面。实际上我的会谈内容和跟连战先生做的会谈的内容应该说是大体相同的,仍然是政党与政党做的一种交流,但是一定也会有不同,否则我觉得宋先生来,就觉得第二个来还跟连战先生完全一样,作为自己的政党就没有新意了,一定会有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应该不是质的不同,我还是这样。
张铁柱:
我同意刘总的意见,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范畴,但是可能在某些具体的细节上,具体的问题上可能他会更具体一些。
刘北宪:
我们设身处地给宋先生想一想,他可能一定会因为前面有连战先生跟胡锦涛总书记已经谈过了,一定要有新意,这个新意也可能体现在更实质性一点儿,连先生谈过了一些,已经谈过了,我怎么把它更向前推一步。
主持人:
在原来共识的基础上再往前推一步。
张铁柱:
也就是说我们达到的五点共识,尽快结束两岸谈判,结束敌对正派,包括军事对质这些问题,包括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这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他会做进一步的探讨。
主持人:
除了对宋先生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会晤值得期待之外,可以说在北京、在清华大学,现在同学们也是对他的来访尤其是到清华大学的演讲也是有所期待,当时连战先生在北大演讲的时候,在北京大学的网站上就已经有了连战先生来演讲,你有什么问题要提问。现在在清华大学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高潮,很多同志都在拟自己的问题,希望在演讲的时候能够提一些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你们两个比较一下,您觉得宋先生在清华演讲他会有什么样不同的表现?
张铁柱:
这个对比连战我觉得说,如果从他们人物讲我觉得连战可能更沉稳一些,宋楚瑜更感性一些,你看从他们两个的表达,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我想在具体的问题上因为宋楚瑜的这种口才,他的思维敏捷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大家公认的。所以我想他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我们也期待着他在清华能够发表一次非常精彩的演讲。
主持人:
而且他的有些问题的应对非常的巧妙,你比如说关于三通的问题,心灵通一通百通,因为他讲到李登辉他有一个不对就是根本不对,他反应非常机敏。
主持人:
就是说这个演讲还是值得期待的。
刘北宪:
值得期待的,因为我们再比较以下,我们看连先生,连先生在大陆的整个行程中少有的有点幽默的地方是在北大演讲,因为那个时候他精神负担最少,我是面对一批学子,我是跟你们交流,那么宋先生其实是最会抓人,最会抓你的感情变化。
张铁柱:
你看他走到哪儿,用哪的话向大家问候,就体现了他这个特点。到哪儿说哪的话,而且到哪儿说的话都是直抵你的心灵,那么他在跟清华学子来交流的时候,我觉得更会体现他这种感情上比较泼辣,比较澎湃的这一面。
主持人:
今天我们三个媒体人在这儿就上一周的新闻事件和下一周的新闻事件在进行回顾、预测,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多长时间了,持续有十几天的时间了,我们一直在关注两岸之间的交流,政党之间的这种交流和对话,回想一下两岸之间的报道,对于两岸之间交流的报告,这么长时间以来从来没有这么密集过,所以我就想两位能不能探讨一下,你们觉得对于两岸这种交流与对话,我们媒体人或者媒体工作在这一段时间,我们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北宪:
我觉得就是说媒体实际上是一种民意的体现,而且媒体是要影响民意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亲历历史性的时刻,大多数人还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党际交流之间又有了什么新的动向,两岸之间又有了什么样新的动向,而且这种新的动向国际舆论是怎么看的,台湾导内的民众又是怎么看的,将来还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媒体在这里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传播沟通的作用。
张铁柱:
实际上还是本身事件是重要的,但是媒体这种传播作用我觉得也非常重视,咱们从台湾的情况看,台湾的媒体在前不久基本上属于一种趋于中国化,极端本土化占优势的这么一个地位,我最近看了台湾的媒体是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铺天盖地都是正面报道他的。我觉得所以说这次事件对媒体也是有影响,有冲击的,实际上他一改,虽然说台湾的本土化、趋于中国化,没有成为台湾的主流,但是他一直是悬浮在台湾上空,就是可行性最高的一种政治遭遇。
主持人:
实际上借着媒体和连战先生和宋楚瑜先生在大陆行的活动,然后通过很多大陆的媒体台湾的媒体的报告,让更多台湾的民众也看到大陆是这个样子的……
制片人:张立勇
策 划:滕双双
编 辑:马 敬 刁伟华
主持人:王世林
监 制:范 昀
责编:薛蓝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