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2日 09:49)
主持人(王世林):
周日午间,面对总编。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由王世林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节目。
和往常一样,今天我们演播室依然请来了两位总编,和我们一起回顾一周的要闻,预测下周的看点。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总编,一位是《中国新闻社》的副总编辑刘北宪先生,您好刘总。还有一位是《环球时报》的副总编辑胡锡进先生,您好胡总,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中国、菲律宾及越南三家石油公司,14号在马尼拉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三方将通过这项合作,联合考察南海协议区内石油资源储量。
3月14日,《反分裂国家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获高票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等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3月15号,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中国各地开展了各种服务咨询活动。第二天肯德基发表声明,自称其产品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立即停售这两种产品。“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色素,常用于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3月16号,日本岛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一项条例,将2月22号定为竹岛日,长期以来,韩日两国一直围绕着竹岛,也就是韩国所称的独岛,进行着主权之争。因此议会此举立即激发了韩国政府及民众的强烈抗议,韩方认为此举严重破坏了韩日关系。
同期:韩国独立博物馆馆长:我们完全反对日本对独岛的主权声明,日本还通过了“竹岛之日”条例,韩国全国民众都对此予以谴责和反对。
16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对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进行调整。一是现有的房贷利率优惠取消,房贷利率将回归到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上。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部分地区,个人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可由20%提高到30%。
黎巴嫩军方17号证实,叙利亚与当天完成了从黎巴嫩第一阶段的撤军工作,目前在黎巴嫩的所有叙利亚军队,都已经撤离到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或撤回到叙利亚境内。
北京时间18号,巴勒斯坦各派对话会议发表《开罗声明》,宣布有条件对以色列停火。同时敦促以色列也采取相应措施来缓和局势,但是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民抵抗组织”宣布,他们将不会遵守会议取得的任何成果。对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开罗会议取得的成果。
同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只要每个人都认真遵守承诺,停火协议就能得到遵守,如果巴勒斯坦人能够遵守停火协议,以色列方面也会这么做,任何一方都没有必要违背约定。
18号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法国巴黎举行了峰会,四国领导人着重讨论了欧盟、俄罗斯关系、叙黎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法德西三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次峰会向俄罗斯转达善意,与俄罗斯发展互信关系。
同期:法国总统西拉克:欧盟—俄罗斯关系是我们讨论的中心,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和法国都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视为欧洲大陆实现和平、民主和法治的关键。
当地时间19号凌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北部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至少七人受伤。这是自上月14号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汽车炸弹身亡袭击后的第二起爆炸事件,也是首次针对黎巴嫩平民的恐怖行为。
主持人:
一周的要闻就是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听一听总编们怎么说。两位总编,可以说在这一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14号,也就是本周一,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天胡锦涛主席签署了《主席令》,开始实施《反分裂国家法》。可以说无论是从国际社会还是媒体来说,都在持续关注这件事。我们知道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国家都发表了声明,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了很多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和评论,比如说香港的《大公报》评论的题目就叫“全球华人支持《反分裂国家法》”。另外法国的《欧洲时报》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狠”,对人民“温””。还有菲律宾的《世界日报》也有一个评论,题目是“俄积极评价中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想听一下两位总编,从媒体的角度来看,你们怎么里看待这些反应?刘总。
刘北宪(《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是《反分裂国家法》真正体现了全国人大顺应民心、符合人意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宗旨。现在的国际反应像你刚才说的,理解和支持是一种主流。这个也让我们感到比较欣慰。说到《反分裂国家法》以及中国要保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态势,我想有一个例子,前几天我碰到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同志,他讲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小例子,就是在早前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很多外国记者在问,外交部的一个女新闻发言人,说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之类的,很刁钻甚至很刁难,这个女发言人细声细气,非常平静的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鸦雀无声,她只是说“13亿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任何势力也改变不了的”。几十个外国记者十几秒钟没有任何反应,然后热烈鼓掌。所以《反分裂国家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一种意志,刚才你也说了全球华人也支持《反分裂国家法》,我觉得这样一种态势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主持人:
有些评论有这样的题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中国最大的民意。也是刚才您说的这个意思。胡总编。
胡锡进(《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我觉得《反分裂国家法》已经通过了一周时间了,从国际上反应来看,我觉得这个法通过的非常成功,就是我们制定得非常成功。《反分裂国家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另外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反映中国人民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任何名义将台湾分裂出去,这样一种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这两点我觉得清晰地传达了。
刘北宪:
其实是把我们以往一些政策,一些媒体的声音,一些民间的声音,用法律的形势把它固定下来了。
胡锡进:
我觉得清晰地传递了出去,传递到了国际社会,传递到了台湾。特别是台湾。我觉得这个法律一周以来已经起到了作用,实际上对“台独”势力起到了一种遏制作用。我们能感觉到这一点。另外,在国际上,理解和支持是一种主流,我觉得国际上毕竟对我们海峡两岸的背景以及很多事情细节并不是非常了解,在一周时间里已经出现了这么多理解和支持的声音,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刘北宪:
包括很多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里边,起码现在我们知道,俄国、法国都表示支持。
胡锡进: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支持和理解的声音会越来越多,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也有一些说三道四的东西,但是我们搞国际新闻,我们能感觉到,实际上他的所谓反对的声音是相当低调的。我们能感觉到。
主持人:
而且通过这一周很多媒体的报道,包括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也使全世界受众们都理解了《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是一部遏制和反对“台独”的法,不是一部战争法。这是关于《反分裂国家法》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媒体都非常的关注。那么除了这件事情以外,在这一周从实际上来看,有一件事情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而且离我们比较近,那就是韩国和日本关于“竹岛之争”的问题,事件的起因,最新的变化就是16号日本的岛根县通过了“竹岛之日”的条例,由此可以说韩日之间关于“岛”的争论、争端升级了。胡总编,你们是从哪个角度来报道这件事情的?
胡锡进:
我们非常关注这件事情,确实也是我们东亚最近的一件大事。岛根县通过这么一个决议,叫“竹岛之日”,来刺激韩国,这件事情是日本挑起的,当然是日本一个县议会通过的,但是反映出在日本这种右翼,这种非常民族主义极端的情绪在日本非常……
刘北宪:
政治倾向右翼化。
胡锡进:
非常有市场,所以这个议会才敢通过这个条例。韩国那方我们注意到反应非常激烈,而且就可以说韩国国民反日的情绪得到了一次非常充分的释放,我们看到甚至有人自焚。
刘北宪:
割手指,断手指。
胡锡进:
对。韩国也采取了措施,比如韩国这方面的县断绝了跟岛根县友好城市的关系。
刘北宪:
外相也不访日了。
胡锡进:
对,而且韩国的一些国民都登岛。
主持人:
韩国以前是禁止国民到这个岛上。
刘北宪:
现在开放了。
主持人:
到那个岛上旅游了。
胡锡进:
过去韩国采取了一种克制的态度来抑制两国的争端,使这件事情不至于把两国的关系彻底的撕裂,但是这件事情是日本挑起的,韩国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不做出非常强烈的反应。
刘北宪:
民意已经这样了。
主持人:
而且对于两国双边关系来说,可能说影响非常大,你刚才讲到,原来本来是韩国的万象准备去访问日本,现在无限期的推迟了,而且今年是韩日建交40周年,而且两国把今年定为“友情年”,但通过这件事情来看,好像这个友情恐怕是很难找到了。
刘北宪:
应该说是濒临于崩溃的边缘了。
主持人:
对。评论也讲到了,说关于面积才0.18平方公里的小岛的争端可能是韩日建交40年来最大的一个外交冲突,对两国关系影响非常大。
刘北宪:
我们跟上一个话题稍微联系的话,就是说在涉及到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放弃的。0.18平方公里都不能放弃。
胡锡进:
像日本在最近一两年当中,围绕日本周边这几个小岛子,日本采取了很多非常激烈的态度。有的是政府的,有的是议会的,有的是地方议会的,有的是右倾团体的,这个不断发出一些刺激周边国家的声音、行动,这些争端往往都是日本挑起的,比如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现在说不仅北方四岛是日本的,而且还说其他领土也是,他提出其他领土的概念,这其他领土是什么? “独岛”这个问题,(日本叫“竹岛”)这个问题现在通过这么一个决议,在“钓鱼岛”问题上,他收回把那上面的灯塔国有化。这些不断向周边发生强硬的信号,使得日本跟周边的外交关系近年以来产生很多问题,实际上日本有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他们也有一些声音在批评小泉政府,你到底是怎么搞的?日本毕竟生活在东亚这个地方,你虽然跟美国好,你远远地跟美国好,但是你周边如果外交关系这样继续恶化下去的话,那对日本显然是不利的,包括日本想加入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负面的影响。
主持人:
关于小泉首相最近的处境好像也有一些报道,有一些评论。说跟美国原来好像还处于蜜月期呢,但是由于进口美国牛肉的问题,也跟美国有一些争端等等。也在这一周,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的石油公司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署了一个“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的工作协议”,其实也是关于争端的一些岛屿或者地方的问题,但是这个解决的方式,我不知道刘总您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跟前面我们谈到的韩日之间的问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刘北宪:
我想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一贯有一个政策,就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联合开发或者共同开发,我想这一次三国中、菲、越,签订联合的做地震工作的协议,实际上是朝这个方向做了一个非常有创造意义的,菲律宾和越南都评价说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的成果。
主持人:
这个协议三方评价都非常高。这是很难得的。
刘北宪:
这是很难得。我觉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谈判,可能菲律宾和越南也认识到如果仅仅牵涉到主权的争议,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旷日持久,他们不会有太大的收获,我们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想这一点让他们在世界能源、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只会感到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胡锡进:
对,南海的问题也非常复杂,前几年媒体上经常有一种报道,南海世界的下一个热点。
主持人:
石油储藏量非常大。
胡锡进:
这个地区,各国有不同说法,有一些争端,但是我们看到最近一两年形势在缓和,我觉得这个缓和跟中国在这个地区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就是刚才刘总所说的这种基本态度是非常密切相关的。
主持人:
我们依然坚持主权在我,但是我们先搁置争议,然后共同开发。
胡锡进:
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的态度以缓和的,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周边的这些国家,来对待这些争议问题,对这个地区的缓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国家对中国这种态度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回应,而在东边,就刚才您说的东边的情况就不一样,就因为日本的态度过于……
刘北宪:
其实最早这个概念,“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小平同志就钓鱼岛的问题提出来。结果没有得到善意的回音,但是在南海的方面,刚才胡总说了,这个方面的回音是很重要的。
胡锡进:
现在日本有些做法确实过于极端,比如有一个叫“冲之鸟”的小礁石,非常小,海浪一来就把它给淹了,日本为了把它说成是一个岛,在旁边用水泥砌了一个圈,把那个小礁石给包围起来,使得它在海浪来的时候不至于把它淹没。这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用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周边国家,对待海域以及岛屿的争议,非常危险。
主持人:
你们觉得中、菲、越三国关于联合开发南海的地震工作协议等,勘探协议有什么借鉴或者示范作用吗?
刘北宪:
还是跟中国一贯外交政策和一贯对于主权问题的立场是相联系的,一方面我们还依旧认为主权在我,但是我们和周边国家采取“以邻为友”的政策,尤其是最近我们这两届政府,“以邻为友”和周边国家共同搞好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互相维护双方的友谊,在这种态势下,南海开发的工作协议,他的象征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他有开创性,你有了一个协议,今后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关于本地区资源开发的合作。接踵而来。
主持人:
我注意到了三方高度的评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健超说,与东盟有关国家积极探讨在南海域开展务实合作,使南海成为联系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菲律宾总统阿罗越也说了,说菲、中、越联合勘探南海油气资源,为该地区解决南海能源的安全伙伴关系树立了榜样,就是说像刚才二位说到的,我们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个榜样,有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刘北宪:
其他国家、地区为争资源等打的不可开交,我们在这个地区建立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和平的方式,共同开发的方式,来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
这周还有一个事,就是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跟我们食品餐桌有关系的,就是关于“苏丹红一号”的事件,3月15号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这一段时间里关于苏丹红事件带给人民的影响也比较大,不断有食品被检查出来含有“苏丹红一号”等等,可以说中国的工商和质检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堵住这些食品流入市场影响人民的健康,但是这个事情发生以后,你们觉得给我们带来什么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
胡锡进:
首先,中国食品制造在进入一个工业化的时期,在开始向工业化迈进,不像过去我们自己家蒸馒头,完全吃自己家做的东西。第二,中国食品工业工艺的规范,以及食品工业的道德规范还没有树立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两点造成了中国目前食品工业出现的种种问题,过去我们面临着一些跟食品有关的,都是一些小问题,比如说大家到农贸市场买东西。过去老说缺斤短两,买东西少了,买豆芽本来一斤,他给你是八两,现在不了。现在豆芽缺斤短两的事少了,但豆芽拿什么泡出现问题了,过去一斤豆子生产五斤豆芽,现在用氨水泡,可能一发都十斤豆芽……
主持人:
您说的倒挺可怕的,我倒头一回听说,这豆芽还可以用氨水来泡。
刘北宪:
是啊。
主持人:
这里边是不是有一个知情权的问题,老百姓要吃这个东西,无论是买豆芽也好,买辣椒酱也好,我能不能知道它里边到底有什么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是真的。
刘北宪:
……买东西,他在罐头这儿贴出生产日期,原料都经过什么什么,这可能比较难。
主持人:
现在好多食品上都贴着,它是不是真的?
刘北宪:
并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从苏丹红这个事件使得我们想到一个双重的命题,一个是科学命题,一个道德命题,刚才胡总也提到了道德问题了。科学命题就是说我们的相关的部门媒体的职责是问责和监督,我们要问,我们相关部门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尽早发现危害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都有哪些因素。
主持人:
就是说我们的质检部门应该主动的做一些工作。
刘北宪:
对,苏丹绿有没有?苏丹蓝有没有?你应该告诉我们,让我们放心,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第二个命题是道德的命题。道德的命题就是中国人对待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外国人也一样,首先是对待我们的国民,能不能有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我不要用我的不健康的食品来损害我的同胞的健康,牵扯到一个道德,重塑我们的道德的问题。
胡锡进:
我觉得建立道德规范,还得靠国家来推行。我注意到一个报道,日本把食品工业给理顺,用了16年的时间,在这16年当中有三百人因为制造假冒产品被判处极刑。那么美国……
刘北宪:
这反应太大了。
胡锡进:
美国这个过程用了30多年,也是有很多人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就是终身监禁,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因为制造假冒伪劣食品被判处极刑。
主持人:
加大力度。
刘北宪:
我们说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这个和谐社会有一种道德的标准,有道德的体系来维持。我们首先要从两个方面,我觉得一个是科学,一个道德。
主持人:
刚才我们回顾了一周的要闻,并且就一些重要的事件,两位总编给我们做了一些评论。好,观众朋友们,您现在收看的是《与总编面对面》节目,稍后是《下周看点》。
解说:
美国国务卿赖斯将于3月20号到21号访问中国,赖斯此次访华将与中方商讨如何尽早恢复朝核六方会谈等问题,有外界评论赖斯访华期间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言论和表态,可以视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走向的风向标。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总理朴凤柱将于3月22号到27号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将与朴凤柱就双边关系和朝鲜半岛核问题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当地时间3月23日,2005年阿盟首脑峰会将在阿尔及利亚召开,阿以矛盾、叙利亚驻军问题和阿拉伯事件改革将成为会议的三大主题。
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考察队今年2月完成全部科考任务,从南极中山站起程回国,将于3月24日到达上海港。
2005年世界博览会将于3月25日在日本爱知县开幕,在此次世博会上中国馆将有众多亮点吸引观众。
据报道,台湾国民副主席江丙坤初定于3月25日至29日率领台湾国民党高层代表团访问大陆。但有关人士随即表态,何时出发尚未确定。但江丙坤强调3月29日一定恢复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献花以及南京中山陵谒陵。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与总编面对面》,就下周将要发生的一些国内国际大事,我们来继续采访演播室的两位总编,可以说在下一周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赖斯访华,刚才在下周看点的第一条,我们也谈到了是这个问题,赖斯这次“八天六国”之行,北京是最后一站,大家比较关注她这次到中国来,到底就哪些议题与中国的领导人进行会晤,进行商讨。那么刘总,从你们了解的角度来看,这次赖斯访华的议题主要有哪些?
刘北宪:
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朝核六方会谈,一个是《反分裂法》通过以后,台海两岸的局势,当然还有贸易逆差、顺差的问题,还有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说的。不知道胡总还有什么……
胡锡进:
差不多,我觉得也是。
主持人:
和媒体预测的都差不多?
胡锡进:
都差不多,赖斯这次来,之所以大家比较关注,因为这个时间比较特殊。正好赶上《反分裂国家法》刚通过,另外中美关系最近一段时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为什么呢?因为布什第二任刚刚开始。另外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最近发展非常顺利,在这种时候,赖斯到中国里,大家都会关注中美关系之间,赖斯到这里怎么来表达,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地点,特殊的场合怎么会表达这些东西。
刘北宪:
但是我觉得,刚才你说过了,“八天六国”这样旋风式的访问,真是旋风式的了,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重大的、实质性的问题,可能大家的期待要少一点,更多是建立沟通机制,彼此建立互信,以备将来有什么问题,或者为将来比如说布什今天要访华,为这些重大问题做一些预案,这个可能性有。
主持人:
有的人说到了赖斯访华会谈到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关于六方会谈重新启动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下一周朝鲜总理朴凤柱也会到中国来访问,那么是不是也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关于六方会谈的问题?
胡锡进:
我相信可能会的,而且我估计六方会谈将是一个主要的话题。
主持人:
说到国内的问题,我注意到在下一周可能有一个事大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很快就要到五.一了,就要到长假了,旅游又是一个旺季要到来了,很多的旅游景点,现在有一个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就是在讨论涨价的问题,我注意到最近九寨沟景区涨价的问题非常引人注目。我想你们两位可能都去过,原来由145元一张门票很可能要涨到200块钱,你们觉得你们能接受吗?为什么要涨?你们是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反正让我去,我觉得二百块钱是贵的。
刘北宪:
贵是贵了,但是我觉得首先从我来讲,考虑的是一个有没有权力收门票的问题,和你有没有权力涨价的问题,我刚从英国回来,英国的大英博物馆,英国的国家画廊不收费的,大英国博物馆不收费的,为什么?他所有权是国家的,国家有义务把这些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众事业,无偿让老百姓来享受,来使用,但是你去卡尔•马克思墓,小镇上一个小小的墓园进门,收钱,为什么?不是国家的。谁有所有权,谁来决定来收不收费。
主持人:
九寨沟这个到底应该是谁说了算?
刘北宪:
我们要弄清楚,我们所说的风景旅游名胜地点的所有权到底是谁的。
主持人:
您可能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所有权是谁,谁才有权来定这个价。
胡锡进: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门票问题上,有两点至少是应当强调的,第一点要保持景点能够持续保持下去,不被破坏需要资金,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资金从哪儿来?一个是国家掏,一个是……
刘北宪:
纳税人的钱。我已经掏了钱了,你还让我来买门票吗?
胡锡进:
另外就是由当地有景点的来征收,目前中国有一个现实,就是可能国家的投入有限,因为咱们税收有限,景点收一点门票,我觉得在中国的国情上有一定的可理解性,那么这个钱从哪儿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还有一个要非常强调的,就是刚才刘总说的,这个景点是属于谁的?这个景点并不是当地居民,或者当地政府的一个摇钱树,这个也要明确,你这个钱只是用来维修的,这个景点,比如像九寨沟人类自然遗产,这个属于全国的,甚至属于全人类,我们有义务把这个景点向全人类开放,可不能把这个景点完全的市场化,就是说谁有钱谁来看,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力去看。
主持人:
你们去过国外的自然遗产去旅游,他们的门票是多少?
胡锡进:
是这样的,我们《环球日报》前一段时间刚刚做了一个整版,就是关于世界各国怎么来收门票。我记得那个版面上有法国的、日本的、美国的、英国的、印度的。
主持人:
价钱怎么样?
胡锡进:
比较了一下,情况各有不同,比如日本比较典型,日本所有的自然景点一分钱不收,没有门票,文化景点收取门票,象征的收一些门票,最贵的是一千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八十块钱,这是最贵的。英国,就像刚才刘总说的,有些私人景点,比较贵。
刘北宪:
你愿意来,你愿意享受,别影响我私人产业。
胡锡进:
像美国,博物馆这些地方都是免费的,它是什么收费呢?就是主题公园收费很高。比如说迪尼斯。这些东西收费比较高,
主持人:
我觉得九寨沟的二百块钱还是贵,你一个月才挣多少钱呢。
刘北宪:
要符合我们的劳动人民生活水平。
胡锡进:
咱们的门票现在跟国际上有点接轨了,像我去法国一些国家,法国的门票都是大约十美元。
主持人:
我记得是七欧元,相当于70块钱。
胡锡进:
70、80块钱人民币的样子,中国现在很小的一个景点就收70、80块钱人民币。
主持人:
所以说最后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一个问题,到底谁有权来定这个价钱。
制片人:张立勇
策划:滕双双
编辑:刘维红 刁伟华 全晓通
主持人:王世林
监制:范昀
责编:薛蓝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