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国际 > 与总编面对面 > 正文

2月27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8日 16:31)

  主持人:王世林

  嘉 宾:《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彭伟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副总编辑 马为公

  主持人(王世林):

  地球天天转,大事不间断,周日午间面对总编。

  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由王世林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节目。和往常一样,今天我们演播室依然请来了两位总编辑,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周的要闻,预测下一周的看点。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总编辑,一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先生,您好马总。还有一位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总编辑彭伟祥先生,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在我们评说一周的要闻之前,我们还是首先来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北京时间20号,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会议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对1996年制定的美日安保协议做出重大修改,第一次公然把台湾海峡列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

  在这样的一个双边范畴的安排内,把一个涉及中国主权和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列入其中,我们对此表示最坚决的反对。

  北京时间21号,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西班牙举行的全民公决中,欧盟宪法条约以绝对多数票获得通过,西班牙也因此成为欧盟25个成员国中,第一个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欧盟宪法条约的国家。

  北京时间21号,以色列先是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撤出加沙地带计划,接着又表决通过了隔离墙修改计划。得知以上双重计划获得通过后,巴勒斯坦方面强烈要求以色列立即放弃单边行动计划,加强双方政府间的协商。

  从北京时间21号开始,美国总统布什抵达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始了对欧洲为期五天的访问,但在抵达之际,有数百名和平人士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抗议布什来访的示威游行。

  “阻止美国侵略”组织发言人:

  我认为全世界的人们现在都明白了,美国的政策就是没完没了的侵略和战争,我们反对这种政策,我们不希望欧洲成为美国实施侵略的帮凶。

  布什先后参加了北约首脑会议和欧盟首脑会议,并分别与法国、德国、俄国首脑进行了会晤,法国总统希拉克表示,尽管美国反对,但欧盟仍坚持解除对华武器禁售立场。布什此行是为了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受损的美欧关系,及寻求欧洲国家对解决伊朗核问题,和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等问题的支持。

  22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回到北京,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访问期间,他转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金正日总书记的口信。朝方表示,一旦六方会谈具备条件,朝方愿意回到谈判桌前。此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愿意重返六方会谈,并继续与中方就王家瑞访朝的最新情况进行交流。

  北京时间24号,伊朗重申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对与欧盟谈判的前景感到乐观。

  24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资本可以投资经营的领域比现在扩大很多,在财税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也将逐步享受到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的待遇。

  北京时间25号,经过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批准,巴新内阁正式宣誓就职,新内阁由24人组成,任期到2005年7月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后结束。

  北京时间26号,韩、美、日三国代表团团长在汉城举行会晤,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新进展协调立场,并呼吁朝鲜早日重返六方会谈。

  日本H2A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26号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这是H2A运载火箭的第七次发射。

  主持人:

  好,一周的要闻就是这么多,现在我们听一听总编们怎么说。两位总编这一周可以说,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上是比较热闹的,之所以在国际上比较热闹,是因为布什的欧洲之行,访问欧洲。我注意的很多媒体在报道布什访欧的时候,用的题目一般都是说这是布什连任以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欧洲。好像这里边有一种感觉是让人感觉到,布什非常重视欧洲,然后可以安排选择了欧洲作为他出访的第一站。我不知道马总编,您对这样的提法有没有不同的一些看法?

  马为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我注意到媒体有这样的提法,就是他第二个任期以后,首选出访就选择了欧洲。我觉得也不能说他不是一种巧合,正好他这次出访赶上北约和欧盟的两个峰会,他就出席北约峰会了。作为他出席北约峰会,当然媒体都很注意,人们往往讲这个布什出访欧洲,我觉得严格意义上讲,布什到欧洲来参加北约峰会更恰当.人们的关注点应该是北约峰会。

  主持人:

  很多会议的安排,所以他顺便可能就做了这次访问。

  马为公:

  当然在这个访问里边,正好就是他的首次出访,我觉得在这个里边可能还有这样一个布什出访的一个机会。

  主持人: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见得是一种刻意的选择,刻意的安排。

  马为公:

  但是他的重视程度很重要,包括美国方面对这次出访也特别重视。

  彭伟祥(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说他是刻意地选择,我觉得也不为过。因为美国跟欧洲这种关系,布什的连任以后,到第一站选择欧洲来出访,我觉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美欧的关系实在是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还是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主持人:

  随着布什对于欧洲的访问,媒体的评论越来越多,各种评论我注意到,集中起来,大家谈的一面倒的一种观点,是讲到布什这次对欧洲的访问,虽然是笑脸相对,双方都做得彬彬有礼,但是通过这一次访问,好像很难消除两者之间的这种分歧的。只有我注意到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谈到说,实际上美欧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分歧,只有很少一种报纸有那种观点,很看重这个,说这次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不知道你们两位总编,尤其是《中国新闻周刊》,彭总你们对于布什访欧的报道和评论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彭伟祥:

  我们对国际报道这一块有关注,但是最近这几期还没有,主要是关系到另外一些国际方面的报道,但是我们有跟踪这个事情。我觉得布什这次访欧应该是双方有一种相互的需求,有差异,也有需求,我觉得不单单是美国去欧洲是想得到什么,或者是欧洲想从美国得到什么,我觉得在这种多极化社会当中,双方的这种互相的需求,使得双方走在一起。

  马为公:刚才你讲到的里边,包括一些美国媒体谈到布什这回欧洲之行的时候,没有谈到什么很多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的跨大西洋的分歧,但实际上这里边我注意到全球的媒体、各国的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词叫“修复”,有的时候说是修复,也有的说布什这次出访是一种说服外交。我觉得这里边谈到修复就是因为有分歧,有不和谐,谈到说服说明他是希望欧洲的盟友们在有些问题上能够跟美国的步调更一致一点。这样的话才会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间出现修复和说服外交这样的字眼。

  主持人:

  听说到说服外交,布什到欧洲访问是谁说服谁呢?

  马为公:

  当然,你提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布什去说服欧洲的盟友们,还是利用这次机会,欧洲的盟友们也来说服一下美国。

  主持人:

  说服美国说你别老搞单边主义了。

  彭伟祥:

  刚才我讲了双方是各有需求,我是觉得如果说谈说服的话,也不为过,是因为双方都在说服,因为伊拉克战争完了以后,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的政策,是得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批评的,那么布什连任以后在这方面是不是能够有所改观,或者是他还是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欧洲一些老的盟友的支持。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的欧洲已经不是以前的欧洲了,从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我们也注意到,在欧洲这些所谓的新欧洲,就是说原来的中东的一些国家,反而跟美国的关系走得比较近一些。这一次反而他传统的一些战略的伙伴在最近这几年,还是有相当大的分歧。因为我有需求,因为互相之间有联合的地方,所以必须要坐下来谈,美国现在当然是很强大的,但是是不是能够完全做到一家独大呢,我想布什在第二任期内可能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也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

  马为公:

  有些媒体报道中间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认为布什在第一任期里边,他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大了跨大西洋联盟,特别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分歧,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实际上拉姆斯菲尔德曾经讲过一句话,他用了一个词叫老欧洲和新欧洲,刚才彭总也谈到这个问题。欧洲还是欧洲,欧洲是一个框架,北约如果我们说是一个老框架,在今天这种形势下,他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就是老框架内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今天的欧洲已经不是过去的欧洲了,而且今天的欧洲在自立意识、自我意识这方面,自我意识越来越增强,特别是随着欧洲整体实力的增强,包括在军事上自我防卫这方面的意识也在增强。所以这里边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布什在第二任期里边,他正好有一个机会,他的第一次出访就出访了欧洲,而且参加了峰会。在这里边,对于布什来说也有一个认识,今天的欧洲。

  主持人:

  现在这个欧洲终究不是过去的欧洲。另外我还注意到新加坡的有一些报纸在评论布什访欧事件的时候,曾经用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媒体都说这是弥补裂痕的一次跨大西洋的一次出访,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意味着结束过去,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看,很可能是在重复过去,结束过去是结束一些表面上的争吵。

  马为公:

  我们可以看这次布什到欧洲去,我看了一个报道这个题目叫“礼数做足”,大家都是微笑的。而且在各种各样公开场合的表态,都一再强调欧洲和美国之间加强关系的重要性,这种礼仪性的方面应该说是做足了,但是分歧不可能指望这一次解决。

  主持人:

  从表面上看可能是结束过去了,但是从两者之间存在的分歧来看,可能还是在继续重复,两者之间存在的分歧是很难通过这一次出访所能完全修复的。

  彭伟祥:

  关键是他还要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除了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双方还是有分歧的,包括欧洲、俄罗斯这些方方面面跟美国的想法还是不同的,如果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或者相同的问题。这种分歧有没有进一步扩大或者重演,或者说扩大都很难讲,所以单单讲弥补还是修复,我觉得还是为时尚早。

  主持人:

  您讲到的俄罗斯的问题,实际上这次布什对欧洲的访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俄美的首脑会晤,我们知道这次俄美的会晤是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的,据报道说,当地有一个餐馆出了一道菜谱,菜谱的名字叫“普京布什菜”,这道菜谱第一道上的就是俄罗斯的红菜汤,第二道菜上的就是美国的牛排,但是从两者会晤的情况看,实际上他们双方端出的第一道菜我看有的评论说是双方都难以下咽,很难以消受。说明双方之间的分歧还存在,比如伊朗的核问题,关于叙利亚的问题,实际上俄美之间的分歧是非常深的,所以人们非常关注俄美首脑会晤的情况。我注意到奥地利的《新闻报》有一篇文章叫《蜜月的冷淡结局》,尽管面临镜头两人都是微笑的,和天气相符的冰冷却在脸上悄然凝结,所以人们也觉得俄美首脑会晤,好像从具体成果上看不是很乐观。

  马为公:

  这次去他们两个谈,从他们会见记者,公开露面包括他们的一些刻意的一些安排,试图还是给人一种很亲密,但是在一些很关键的问题上,也不能指望这一次会晤就能够完成。包括在伊朗核问题,包括伊朗和俄罗斯传统的关系。前一段时间普京也表示,俄罗斯要和伊朗继续保持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包括核能领域的合作,而且普京也承诺,他将要去访问伊朗。

  彭伟祥:

  这两个国家实际上现在可能惟一的能够说到一起的就是反恐。

  主持人:

  您说得非常对,媒体也这样说,说两人之间的会晤谈来谈去,最后其他都谈不拢,最后只能谈反恐了。这是关于布什的欧洲之行,刚才我们主要谈了这个话题。这一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北京时间2月20号,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举行了关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的会议,会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第一次公然把台湾海峡列入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我注意到《新闻周刊》有一个大的报道,我看了一下叫《美日新安保合作下的中日关系》,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彭伟祥:

  我们的主要观点是说美国实际上一直是想,我们提出来所谓的美国人心想事成,美国人一直想让日本加入进来,作为原来美国人在东亚这边的事务永远是美国人冲在前面,日本人提供一些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一直想把日本推到前台来,两个人不是支援和被支援的关系,而是一个携手的关系。这个协定出台以后应该是美国人心想事成了,虽然在词语当中有一些欲说还羞,不是那么很公然地提出来,但是本质我们觉得是结束了对台海局势,日本一般不是公然介入的局面,这种事情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原来有关的专家……

  主持人:

  以前可能还有欲抱还羞的那种感觉,遮遮掩掩的,但是现在是公然出来。

  马为公:

  最近几年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动作还是值得警惕的,包括允许李登辉访日,以及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些动作,一直到今天美日安保的出台,而公然把台海局势作为他们的战略目标,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种动态。

  彭伟祥:

  从1996年所谓两国签了安保条约以后,从1996、1997到1999、2001,一直在往前,往中国很不利的方面发展。1997年的时候所谓的中期的防卫指针,1999年是日本的周边事态法,应该说有一点咄咄逼人的态度。

  马为公:

  法案出台的时候,一些记者曾经问到你这个法案包括不包括台海地区,当时日本官员一直在回避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彭伟祥:

  虽然日本所谓和平宪法第九条没有修改,但是我们觉得他已经在暗度陈仓,这两年一直没有停,一直在做这些事情。

  主持人:

  彭总,你们那篇文章中的观点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日本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这是一种评论,而且是正式地明确的第一次干涉,这表明日本对中国的敌对,对中国的不友好,我觉得这个“敌对”印象很深,日本的这一系列的行为值得我们警惕。

  彭伟祥:

  我觉得谈到新安保合作的事情,还应该再联系到最近的一些提法,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老是讲中日关系是经济热、政治冷,现在看来不完全是这个问题了,而且我觉得现在中日关系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历史方面的问题了,现在现实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包括现在钓鱼岛的一些事情。

  主持人:

  对,关于中日关系的话题先谈到这儿,接下来我们还要关注一件事就是关于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在昨天26号韩、美、日三国代表团的团长举行了一个高层的协商会议,会议结束以后,都达成了一致要求朝鲜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其中也对中国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也是在这一周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昨天我们《今日关注》也做了一期节目叫“六方会谈有望重开”,大家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马总你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

  马为公:

  我认为中国在朝核问题一直是非常坦率、非常务实,而且是积极努力促进各方在一起会谈,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我觉得中国一直在起着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包括最近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到朝鲜去会见了金正日,然后转达了胡锦涛主席的口信。实际上这些都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围绕朝核问题所产生的一些担忧,中国方面又做了一些积极的行动。主要是2月10号朝鲜方面的舆论认为比较强硬的表态,我们认为会不会长期抵制了六方会谈,从最近我们做的一些努力来看,重开六方会谈的希望依然存在的。实际上证明通过谈判的方式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惟一一个途径。

  主持人:

  中国的立场也很明确,就是要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彭伟祥:

  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在朝核会谈陷入僵局的时候,王家瑞部长的出访,应该是非常明确、准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也带回了朝鲜方面的一些信息,这些对国际世界,对朝核六方会谈重开的期望值增加了,刚刚你讲的三国的会晤也是这个基础上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所以说应该对朝核六方会谈抱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应该是谨慎的乐观,因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的。

  主持人:

  这是跟国际有关的三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这一周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在国内方面来看,我觉得这周大家比较关注的有一件事情,是关于台商春节包机的,2月20号的时候,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这个事宜非常圆满地结束了。但是2月25号的时候,国台办负责人说清明快要到了,很多台湾同胞有这种要回乡祭祖、追思先人的这种想法和要求,所以谈到了能不能够使这种类似春节包机的这种,海峡两岸的包机节日化,彭总,你们有没有关注这个事?

  彭伟祥:

  有,我是觉得在此之前春节包机我们搞过专门的报道,春节期间我也在关注很多媒体这方面的报道,对于两岸的人们来讲,春节包机这件事情在相关的城市我记得气氛都比过节要热烈地多,感觉真的是两岸达到这种方式是一个便民,这种非常好的形态,但是我们同时也觉得……

  马为公:

  在2003年包机的基础上,更向前迈进了一步。

  彭伟祥:

  对,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我觉得都节省了很多,这应该是何乐不为的事情,这个时候适时提出来节日化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动的事情,因为现在两岸的这种状态,两岸人员的来往有很多的需求。但是这里边春节包机有一个遗憾的地方,只限于台商,那么有很多包括学生、包括大陆那边有些经济往来生意往来的这些人,真的可以搭上这个航班的,不仅是做节日化的考虑和安排,我觉得应该在人员上也应该适当的增加。

  马为公:

  实际上节日化又提出来一种新的说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常态化,或者是航班化定期航班化,范围也应该扩大,我注意到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一个农业方面的合作,比方说农业方面的合作就是海峡两岸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这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个点,不仅是一个包机的问题。

  主持人:

  现在离4月5号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了,也很紧迫了,我们还是希望这个能够实现。

  彭伟祥:

  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从技术上讲。

  主持人:

  这已经很明显了,而且航线也非常通畅,飞机也都非常安全和平稳。

  马为公:

  而且今后再能实现直飞就更好。

  主持人:

  好,刚才我们一起聊了一下这一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要闻和事件,接下来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了。

  解说:

  当地时间27号,吉尔吉斯斯坦将进行议会大选,390名议员候选人将竞争议会75个席位,吉尔吉斯斯坦已经开始实行无限期保卫社会秩序的强化措施。

  2月28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发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并在当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

  中国将于3月1号正式实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该规则实施后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寻求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获得救济与帮助。这意味着中国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由被动转向了主动。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3号在北京开幕,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协工作报告,上一届政协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3月5号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将要表决的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以及和谐社会、环境保护等话题,在大会开幕前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持人:

  下周的看点就是这么多,接下来我们继续听一听总编们会怎么样来评论。马总编,刚才我们注意到在下周看点中第一条我们就看到了,在2月27号的时候吉尔吉斯斯坦就会举行议会选举,为什么从我们的关注点看,我们把它放在第一条,当然有时间点的关系,但是好像这里面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国际的热点要出现的感觉,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马为公:

  从去年开始,中亚五国就开始进入选举年,陆续地进入新的政权更迭期,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了,每到这个时候,这些国家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局势,不稳定的因素是存在的,而且每当后面这个地区出现政权更迭期的时候,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到,或者或明或暗地感到一些大国在背后的插手,特别是美国,对这个地区的关注或者是采取了一些动作。因此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关注在这个地方大选期的临近,往往是一些新的不安定的因素,不稳定的因素会出现这么一个事情,因此舆论对这个地区大选普遍比较关注,原因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

  我记得在乌克兰大选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做节目也谈到了,那个时候谈到了应该关注下一次中亚地区国家的选举的问题,俄美之间关于战略要地的争夺,可能会转移到这个地方。

  彭伟祥:

  自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中亚地区的整个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程度感觉在日益提高,这个地方自古是一个战略要地,近几年前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地方有一段时间并不是为人们所关注的那么多,但是近两年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战略要成为大国的必争之地,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另外对整个国际的反恐局势,包括美俄现在在这个地方的较量,应该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看点。

  主持人:

  有的评论说如果美国的实力能够渗透到这个地方的话,它可能会成立一个新的基地安全组织,主要是抗衡原来的独联体的基地安全条约,还有上海合作组织,有的评论也谈到了这么一个角度。

  马为公:

  这是媒体关注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

  这是国际方面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下周可能会出现。另外从国内来看,两位总编可能最近一直在忙活一个事,就是两会要召开了,所以说很多媒体也说,新闻大战要开始了,两位总编这几天也都在忙着做方案,你们比较关注的是什么?

  马为公:

  我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一个对世界广播的电台,是多语种对世界广播的电台,关注点往往就是世界各国的听众的关注点是什么,我们有些语言进行了网上调查,中国在开两会的时候,你最想了解中国什么,我们通过这种调查来确定我们在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找什么样的切入点,我们每年两会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些新的做法和新的新闻点去选择,我们今年也是同样的,目前我们正在做这个方案。

  主持人:

  能不能稍微透露一点。

  马为公:

  比方说人们都很关注新法律的出台,比方说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比方说人们会关注中国的“三农”问题,比方说会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会关注我们的代表和委员们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议案和提案,比方说在农村医疗改革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有一些什么样的提案的出台,包括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的战略,我们的听众调查的情况看,每年关注的面还是相当广的,我们从中选一些有共性的东西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

  主持人:

  彭总你们是不是要出专版?

  彭伟祥:

  我们是这样,因为我们是做周刊的,跟在电台做报纸有点不太一样,我们还是要做一些深度的东西,我们刚刚策划了准备下一期的封面报道,叫"影响中国立法的力量",就是说要看一看这两年我们国家回顾性的东西,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立法机构,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我们的立法形势发生哪些变化,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请了有关专家学者。这次两会我觉得有两个问题是我们周刊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刚才强调是反国家分裂法,这个事情是一个热点问题,不仅是国外很关心,海外的华人很关心,国内也很关心,这是一个热点。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谓和谐社会的问题,作为周刊的深度报道,我们会下很大的力气来采访。

  主持人:

  可以说在下一周关于两会确实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到时候我们要倾权力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实际上随着两会的召开,从3月1号开始,在中国也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规要出台,其中我梳理了一下我注意多很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就是3月1号在湖南有一个法规要出台,就是禁止鉴别胎儿的性别,尤其是禁止那种非医学的对胎儿的性别的鉴定。

  马为公:

  就是非医学需求。

  主持人:

  对,而且还要禁止非医学的,或者人为地凭空终止妊娠,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所以3月1号以后,可能关于这个问题也会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马总编,您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马为公:

  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因为性别比的问题最近几年炒得非常热,有数据讲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男女性别比达到了116.9:100,那么这几年这个比例差别又发生变化了。所以对性别比的出现,将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严格处理。

  主持人:

  有的已经高达130:100,相当于男孩长大了以后,找对象也是一个问题了。

  马为公:

  这是一个问题了,也是一个方面了,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会接踵而来。

  彭伟祥: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考虑不单单是,当然法律上的立法来禁止这个,是有这个必要,但是完全靠法律,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用法律来调整的,有一个社会道德的问题在里边,还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重男轻女。

  马为公:

  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劳动力的问题,养老的问题。

  主持人:

  实际上有一个观念的问题,从思想上说是不是有这种男女平等的观念。

  彭伟祥: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是可以用法律去调整,但是是不是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一个很主要的方面。

  马为公:

  这是一个地方法规。

  主持人:

  但是也有人在呼吁说,刑法要做一些相应的修改,如果刑法做一些修改的话,就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法规了。

  彭伟祥:

  这个恐怕可能还会慎重一些,因为这个东西要立法的话,要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城市搞春节不许燃放烟花爆竹,这个东西我个人觉得在立法这方面可能收集的信息并不是很完整,或者不是说非常考虑周全的问题。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实现的时候,你看今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挺厉害的,如果一个法律在制定完了以后,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不能够得到尊重,这种法律我觉得还是在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主持人:

  不管怎么说,湖南实行这样一个法规以后,肯定会在全国引起一个或者说又是一个热点话题......

  (制片人:张立勇 策 划:滕双双 编 辑:全晓通 刁伟华 刘维红 主持人:王世林

  监 制:范 昀)

责编:薛蓝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