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24日 10:43
主持人:王世林
嘉 宾:《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陈小川
《参考消息》副总编辑 张铁柱
主持人(王世林):
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与总编面对面》节目。可以说地球天天转,大事不间断,每到星期天中午12点半的时候,我们就会给您推出《与总编面对面》节目。和往常一样,今天我们在《与总编面对面》节目里也请到了两位总编辑,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一位是《参考消息》报的副总编辑张铁柱先生,你好。还有一位是《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辑陈小川先生,你好。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
在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12月13号,法塔赫的一位官员在拉马拉宣布法塔赫地区领导人巴尔古提正式宣布退出巴勒斯坦大选,不再参与巴民族权利机构主席的例选。这是巴尔古提在17天之内第二次做出退出决定,在书面声明中巴尔古提呼吁巴勒斯坦人民在大选中投票支持法塔赫的惟一候选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巴斯,并跟诉阿巴斯坚持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斗争路线,坚持巴方在耶路撒冷地位、难民以及巴囚犯等问题上的立场。
12月13日起,古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自198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军事演习,以防备美国可能发动的不利攻击。这次为期一周的演习名为“堡垒2004”,共有包括武装部队民兵和公民算内的约400万人参加。
12月15号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情况。截至今年10月底,中央企业的总资产共9.2万亿元,其中不良资产约4300多亿万,占总资产的5.4%。
12月15日,伊拉克大选人候选人的登记工作全部结束,包括临时政府阿拉维的在内的3500多人登记参选,阿拉维当天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参选主张,他表示将为国家的未来、团结和繁荣而努力。在竞选活动正式启动的同一天,伊拉克临时政府宣布,不久将审判关于萨达姆在内的政治高官,但是同时伊拉克境内不断发生爆炸核武装冲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2月15日,美军方进行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第九次导弹拦截试验,也是两年来的首次全面飞行测试,但拦截导弹在发射前因为出现异常而自动关闭,导致试验失败。美国至今已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地堡部署了5枚拦截导弹,并且准备本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番登堡空军基地部署一枚拦截导弹。五角大楼曾表示布什计划于今年年底宣布导弹防御系统具备初步防御能力。
12月16日中国第一次大气成分的观测与服务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对大气成分的观测和分析,提高气象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今后中国还将在全国布设30个大气层观测站。专家介绍由于工业化的加速,其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大气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气候变化,暖冬形成。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有可能会成为18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四高的年份。
12月16日为期两天的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启动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在开会当天就得到了与会各国首脑一致同意,但由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分析,双方经过两天的艰苦谈判,才达成了相关协议,在这次会议上,欧盟还确定将于2005年4月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签署入盟条约。
12月17日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以色列无意统治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这是阿拉法特去世之后,以色列首次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做出明确表态。但是巴勒斯坦内部对沙龙的这一表态并未做出积极回应,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巴斯当天表示,巴勒斯坦拒绝在单边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与以色列搞好。哈马斯发言人也表示,沙龙的讲话表明,他所主张的和平并非真正的和平,因为他抹杀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
12月18号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签署了情报机构改革法案,将对美国的情报机构进行5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改组。这一法案是在“9.11”发生之后,美国民众对美国情报机构能否有效地阻止恐怖袭击产生置疑,而由有关方面提出的。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一个统管全国15个情报机构的国家情报局长之位,设立国家反恐情报中心,加强边境口岸安全,如增设边境巡逻人员,加强对航空旅客行李的检查等等。
主持人:
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与总编面对面》。
刚才我们回顾了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接下来我们回到演播室听一听两位总编怎么说?
两位总编,说到一周的要闻,实际上今天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新闻就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澳门,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的庆祝大会,及澳门第二届政府的就职典礼。我们在今天上午11点的时候,我们对胡锦涛主席抵达澳门的实况进行了转播。可以说从这件事情上又可以看出澳门回归五年来,中央政府对澳门的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从回归这几年来看,国家领导人就没有间断地去澳门出访过。
说到澳门这几年的变化,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个也离不开以何厚铧为特首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这种成功地施政。明天就是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的日子里,你们两位的媒体从总编的角度来看,你们都关注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关于澳门回归的庆祝活动的一些的报道又怎么安排的?
陈小川(《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我们肯定是高度关注胡锦涛主席到澳门去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的庆典活动,澳门回归前几年我们就不断地派记者去澳门采访。当时我们的记者就有一个感受,就觉得澳门的绝大多数公众希望早日回归,对回归有一种期盼,这五年来我们几乎年年都有几个记者去澳门采访,我们刚有一个部门主任去澳门采访了,感觉到澳门是稳定的,公众对回归最大的期待是社会稳定,社会稳定之后,经济增加也很快,去年澳门的经济增加居然到了15.6%,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加是36%。
主持人:
比内地的水平?
陈小川:
高得多,快得多。而且这样社会安定,失业率降低,大家有钱挣。
张铁柱:(《参考消息》报副总编辑):
实际上我觉得为什么胡锦涛主席亲自前往澳门参加五周年回归的庆典,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实施“一国两制”这样一个示范作用的重视。我觉得回归五年来,澳门在政治、经济、治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把它归结为三个拥有,我觉得是它形势发展的特点,第一个拥有是拥有在管理澳门事物上的高度自治,这是我们中央政府给予它的这种权利,第二是拥有一个深得民心的行政长官,第三就是澳门相对来讲拥有一个比较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我想如果说澳门今天的发展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了,比如说我们和香港签署完协议以后,和澳门又签署了这个协定,这个协定不是一个单纯的协议,它实际上是在这个地区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
主持人:
比WTO的成员还要再优惠这个条件和政策。
张铁柱:
一个是税收方面的优惠,更重要的是向澳门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再一个在自由行这方面,中央政府也是给了它很多的优惠,这大大地促进了澳门的旅游业务和博彩业务的发展。去年近1200多万游客是破记录的,其中多数是内地的、香港的人。在很的多重大项目上,实际上中央也是非常重视澳门的发展,这对澳门经济的复苏、繁荣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小川:
回归五年来,澳门回归以前,它主要的问题是社会治安问题,上个月我们的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在澳门采访一些群众、老百姓的时候,他还是说回忆过去时候的那种不安全的情况心有余悸,回归安定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个跳跃。
张铁柱:
实际上关键一点是,澳门只要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治安上的保障,它的经济发展就是有了非常可靠的保障了。
主持人:
我也注意到有的专家在谈到澳门这五年来的发展时的时候说,最值得谈的两个亮点就是一个是治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它跟五年之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差别非常大,五年之前的抢劫、凶杀、绑架案不断地发生。现在澳门终审法院院长说,这几年审判的案件中没有一起是涉黑的案件,这是天壤之别的。
张铁柱:
这和内地的支持也是有大的关系的。实际上内地在这种警务行头上,在打击澳门黑社会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经济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刚才陈小川总编也谈到这一点。
主持人:
可以说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关于澳门的情况我想在这段时间可能是很多媒体持续关注和报道的。陈总,你们的《中国青年报》肯定会有大幅的篇幅出来,《参考消息》可能会搜集很多国际媒体的消息,对它的反应。
这是从国内方面看,比较关注的一件事,就是澳门回归五周年的庆祝活动,从国际方面来看,这一周最有意思的或者说最值得关注,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巴以局势里面发生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变化。原来准备参加巴勒斯坦大选的巴尔古提,在狱中的西岸领导人,他突然又宣布撤出大选,而且他呼吁巴勒斯坦人民支持阿巴斯去参选。对这件事情的变化,戏剧性的变化很多媒体都有一些评论,张总编,你们的《参考消息》上综合各类的评论以后,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张铁柱:
我觉得从报道来讲,巴尔古提应该是一个牵动未来中东局势的一个关键的人物,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一个“搅局”的人物,当然这个“搅局”没有贬义。他的出现,他的走向可能对巴以整个大盘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上次做节目的时候也提到了,非常有戏剧性的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开始表示要参选,经过了法塔赫的劝说表示不参选了,然后在最后一天又出来。但是我们认为巴尔古提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是有他的内在的逻辑的,也是有他的内在的考虑的,实际上他并不指望能够真正的参加巴勒斯坦的大选,而且要通过这样一串行动,通过我多次强调到参与这个政治进程来强调它本身的存在,实际说我在监狱里,你们别把我不当回事儿,另外通过他的这种行动来促使未来的巴勒斯坦大局能够正视他这一方的,是让我们知道,他在政见上和阿巴斯是有很大冲突的,阿巴斯是反对武装起义的,但是他们是主张起义的。在分类上一般把他定为强硬派,把阿巴斯定为温和派。
主持人:
而且定巴尔古提这样的人为少壮派,他代表了巴勒斯坦年轻一代的理念。
张铁柱:
他通过这样一系列行动实际上是对他未来政治前景首先提出一些筹码,使你不得不考虑我。
陈小川:
昨天一个重要的新闻是把巴勒斯坦大选前,做了一个民意调查,阿巴斯的支持率大概在61%左右,第二位是14%、15%左右,但是其他所有的候选人的支持率没有超过2%,阿巴斯的趋势还是显得很明显。我记得几周前也是我们俩,我说一块石头落地,巴勒斯坦大选可以顺利地进行了,然后又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出来了,就是巴尔古提。
张铁柱:
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搅局的因素,阿巴斯可以得到61%的选票支持,可是如果在他参选的情况下,他们都是40%多,甚至在某些地区,在穷人、激进派里他还要领先阿巴斯的。所以说如果他要真正参加大选的话,我们先别说中东以后的和平进程了,就是巴勒斯坦内部这种纷争恐怕就很快地提升。
主持人:
正是因为巴尔古提退出大选,所以我们注意到有的评论在讲到这件事的时候也说,看来现在的巴勒斯坦大选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现在按说比较好的一个情况没有什么悬念了,阿巴斯当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但是正是因为巴尔古提的这种参选与不参选引发的评论,我们这周还特别做了一期节目,就是因为巴尔古提宣布退出,所以我们《今日关注》特别做了一期节目来关注这个事。由此看来,巴尔古提个人的行动本身影响力非常大,是不是我们今天在这儿回顾一周要闻的时候,要选择新闻人物的话,可以把巴尔古提算成是本周的一个新闻人物。
张铁柱:
我想可以。
主持人:
够不够份你们觉得?
张铁柱:
实际上个性比较鲜明的一个人物,很多人不是雷同于普通的那种“政客”,他的出现总会使人眼前一亮,或者是眼前一黑。
主持人:
分量是够的。
陈小川:
因为巴勒斯坦问题不单纯是巴勒斯坦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很多的症结、矛盾的焦点都在那儿了,巴以冲突然后包括一些恐怖行动,他最后是去找一个症结去了。我是真心地希望巴勒斯坦人能够平安地大选,能够顺利地选出自己的领导人,能够走上和平的道路,这当然是全世界都松口气,不光是我们松口气。
主持人:
关于巴以方面主要是这些方面的情况,从新闻人物来看我们也选出了这周的新闻人物,那就算巴尔古提了。
这周看来从安全方面来讲还有一件事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日本推出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日本方面是对于日本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推出的。在大纲退出以后我们注意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发表了讲话,中国对此是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所以在这周这个事情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关于《防卫计划大纲》推出以后,我们也注意了一下世界媒体的一些报道,比如说日本国内的共同通讯社的报道说新《防卫计划大纲》让冲绳的民众深感不安,因为大家担心会不会引起军事冲突,而且他们认为强化战例是错误的,这是日本国内媒体的一些报道。新加坡的《商业时报》说日本新近修改的防卫政策削弱了亚洲地区的安全感。
亚洲的媒体这样报道,《俄罗斯报》有一个评论说大纲的出台,暴露了日本的军事野心,还有德国的《南德意志报》有一个评论说大纲会加剧外交的冲突。
在这一周,尤其是《参考消息》,从你们这张报纸上搜索的其他媒体还有哪些方面是关注这件事?又是怎么评论的?
张铁柱:
本周《参考消息》实际上连续有3、4天基本上包括头条或者二条都用的是有关日本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的问题,日本的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实际上是未来日本今后十年一个防卫政策,也就是国防政策走向的一个指针。这个大纲中除了强调要加强和美国在战略军事上的一体化,增加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包括参与世界各地这种各种各样的事件,最主要一点是他在《防卫计划大纲》中明确地指出,朝鲜和中国是威胁日本未来利益的潜在因素。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我觉得中日关系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发展阶段,有很多的事件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防卫计划大纲》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主导日本对华政策的又一失利,日本的又一失利在对华问题上,它实际上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改写历史,否认麒麟,修改宪法,加强它的军事存在活动能力。它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所谓的正常国家是它可以作战可以投入自己的部队,还有把中国试为假想,以这个借口来振兴他自己的武力,所以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和中国的资源、领土的纠纷之类。我觉得小泉当上首相以后,迎合了日本右翼的这些势力,包括《计划防卫大纲》也体现了他这样一种对华政策向右翼化的转变,所以引起了我们的担心。
主持人:
关于这件事情我们注意到,有的媒体在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讲到了,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可能也有一个大的军事背景,和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的挑战也有一些内在的联系。
说到美国的军事战略的调整,这一周有一件事,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我们《今日关注》节目也是特别做了一期节目,关于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这次第九次全面测试以失败而告终的报道。
关于美国NMD试验的状况,很多专家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对它的前景并不是很看好,但是美国总统布什有这样一句话说,如果我们遇到威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虽然准备度不是很高的防御系统,总比没有好。陈总编,你怎么看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这种态度?
陈小川:
它的这个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光是布什政府第一任中行为了。
张铁柱:
他1983年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陈小川:
我们最开始看的电影《星球大战》的时候,只觉得它是一个科幻片,没想到不多久,它给付诸实现了。这种情况脱开它的军事因素去讲,就是说它能不能打准,它准确率有多高,这是一回事,它恐怕主要是政治,政治因素应该是占主要的。本周报出一个最重要的新闻说美国可能在开发武装卫星,这个卫星什么概念?就是我的卫星在外太空可以打你的卫星,这点就相当厉害了。
主持人:
这等于是把战场扩大到外太空了。
陈小川:
对,扩大到了外太空去了。应该大家看过,“星球大战”的时候实际上是准备在外太空进行一场军备竞赛了,很可能所谓武装卫星的计划会引起新的一轮外太空的军备竞赛,这点不光是世界人民在担心,美国人自己也在担心。有一个美国退役军官资助的一个民间组织研究机构说,它是比较倾向于引起新的一轮外太空军备竞争的,是比较不太乐观的观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究竟它的命中率有多高?实验了八次,包括这次是九次,成功率是5:4,它花销多大,几百亿的美元,所以它国内不同的声音也有,但是国会还是在批,还在批准。
主持人:
实际你刚才说的武装卫星计划也好,或者叫隐形间谍卫星计划也好,我们也曾经在节目中谈到过个问题。美国国内的报纸之所以把这个消息纰漏来也是因为它花钱太多,最后是预算委员会审批的时候。
张铁柱:
到现在美国花在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上的现已经超过了130亿了,在未来五年,五角大楼还计划投资500亿美元搞这个防御计划,为什么美国政府会拼命地搞这个计划,我同意陈总的意思,它实际上是美国的防御导弹计划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一种称霸世界的一种政策,决定了它采取这种能够先发制人、控制别人、打击敌人、要保护自己的这样一种。所以在技术上完善与否对他来讲……
陈小川:
打得准与打不准是第二位的,我有了是第一位的。
张铁柱:
主要是通过这样体现了它的政治决心。
主持人:
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与总编面对面》节目,刚才两位总编和我们一起回顾了一周的要闻,稍后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解说:
12月20号是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纪念日,系列庆祝活动从12月19日开始已陆续展开。经过五年的努力,澳门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澳门也得以实现。
巴勒斯坦的选举活动将于12月26号正式开始,在阿拉法特去世之后,谁会成为其接班人?一直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2月26号,乌克兰将举行第三轮总统选举,届时以持续一个多月,由选举引发的政治风波能否平息,人们拭目以待。
下周伊拉克临时政府将继续对包括萨达姆在内的前政府高官进行审判。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与总编面对面》。下周有很多新闻事件发生,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再里听听两位总编的看法。
从日期上来看,下一周是从12月20号开始到12月27号,在这期间,一个是接近了岁末了,另外一个中间还有一个圣诞节的问题,另外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冬天已经开始了。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比如说,岁末的时候有贺岁片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关于天气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先说说贺岁片了,在下周可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前些日子已经有一些大片开始演了,好像也叫贺岁片。但是现在大家对贺岁片的概念好像比较模糊,到底什么叫贺岁片?是年末的时候播的片子叫贺岁片还是主题里反映的是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叫贺岁片?怎么看两位。
陈小川:
贺岁片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概念,什么文化内涵或者是一种形式。最早是港台一带炒起来的,然后我们内地也学了,学了以后,这几年大家也有点皮了,贺岁你贺一个《天下无贼》,这事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张铁柱:
起码贺岁应该有点喜庆的成分。
陈小川: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商业炒作概念,现在市场也慢慢明白这点了,老百姓认为无非是在年关的时候推出一个电影而已或者是什么节目而已。
另外我注意到刚才世林讲的气候问题。
主持人:
暖冬问题。
陈小川:
暖冬问题确实现在非常严重,我在昨天的时候看到一条新闻,中国科学家经过很长的科学研究之后,得到一个大概趋向的意见,在2010年以前,中国北方的干旱还会继续加剧,到2010年以后,大多数意见可能会趋缓,但是2005之前还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是缺水,大概是北方。现在见到水既是很稀罕了,你刚才讲了快到圣诞节了,西方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圣诞节,圣诞节见不到水了。
主持人:
一定有雪、有圣诞老人、有鹿拉的雪橇车。
陈小川:
现在没法拉雪橇车了,没雪怎么橇?
张铁柱:
可以说现在这个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的一个现象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的结果,就是人类过渡的开发,包括对森林的砍伐,各种颜料,包括气体排放,造成了大气层中二氧化碳过渡的,所以就导致了这种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看到北极的冰越来越融化了,海平面月来越来高,包括我们现在很多植物、物种都受到影响,还有生物的生理时间不断地提前,我前几天看到我们新华社内的月季花好像开了,想想多少年前,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可能陈总也会有这种感触,我们那时候挖防空洞,在北京一镐下去是一个底儿,冻土层有这么厚,现在你要找这种现象恐怕就找不着了。
陈小川:
看到一个新闻说英国从1993年到2003年这11年期间的冬天,大范围降雪只有五次,所以英国人说我们看雪只能在圣诞卡看了。
主持人:
只能在卡片上看了。
陈小川: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关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问题,昨天……
(制片人:倪钢 主持人:王世林 策划:滕双双 编辑:马敬 寇春 刁伟华 监制:范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