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31日《与总编面对面》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1日 10:09
主持人:鲁 健
总 编:中国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辑 刘北宪
《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胡锡进
主持人 鲁健:
地球天天转,大事不间断,星期天中午12点半总编与您面对面。
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由鲁健为您主持的《与总编面对面》栏目。
今天请到我们的演播室的两位总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位是新闻社的常务副总编刘北宪,您好,还有一位是《环球时报》的副总编胡锡进,欢迎两位总编。首先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周要闻。
解说: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0月24号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鲍威尔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外交部长李肇星举行了会晤。鲍威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并再次重申不支持台独。
10月25号,中日双方在北京就东海争议问题首次进行了谈判,双方在会谈中各自阐述了东海划界问题的立场和有关关切。双方认为东海划界存在分歧是客观存在,双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应有的诚意和建设性的态度,并表示今后还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
10月25号,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坐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的起航,本次考察将实施从中山站到冰穹A,内陆冰盖的考察计划,冰穹A气侯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不可接近之极,也是南极尚未开展科学探索的制高点。
国际原子能机构10月25号证实,存放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部一个军事设施内的约380吨的高爆炸药已经丢失,这些炸药可以用于制造核弹,对此布什已下令展开调查。
由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圣战基地组织10月26号在一家网站上公布了一段录像,宣称该组织绑架了一名日本人质,如果日本政府在48小时内不从伊拉克撤军,他们将杀死人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随后对新闻界表示,日本不会屈服于恐怖主义,不会从伊拉克撤回自卫队。日本官方31号证实,在伊拉克遭绑架的日本人质已经被杀死。
10月27号以色列议会以简单多数通过了总理沙龙通过了单边行动计划,但以色列国内围绕该计划的争执仍然继续。根据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以色列将于2005年撤出所有位置加沙的犹太人定居点,和四个位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
北京时间10月28号,巴勒斯坦民主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病情一度恶化,次日以色列方面做出承诺,允许阿拉法特到任何地方接受治疗,并保证其返回拉马拉。于是阿拉法特接受了医疗小组的建议,前往法国巴黎治病。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29起,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活动期间可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自1995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当地时间10月29号上午,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意大利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第一步《宪法条约草案》,这部宪法将取代欧盟现有的法律文件,以保证欧盟扩大后机构的正常运转。
10月29号,柬埔寨新国王西哈莫尼在王室成员、政府高官、各国驻柬埔寨使节等数百人的见证下,在王宫、金銮殿宣誓登基。51岁的西哈莫尼与本月14号被柬埔寨王位委员会一致推选为柬埔寨国王,继承此前因年迈和健康欠佳而宣布退休的西哈努克的王位。
针对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首次承认是他发动了“9.11”对美袭击事件,并威胁要对美发动新的袭击讲话。正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进行最后冲刺的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分别作出反应。布什表示美国不会被拉登吓倒,民主党候选人克里也表示,美国人民会团结一致抓捕拉登及其他的恐怖分子。
主持人:
好,一周新闻这么多,听听总编怎么说。其实刚才我们在看这个短片的时候,也是不断的说每一条新闻在这一周里都是一个大新闻。只是因为这一周确实新闻事件太多了,今天不能估计到了。首先的一个大事就是阿拉法特并重的一个消息,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突发事件,因为那一天我也是来到办公室才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的,因为是北京时间应该是10月28号晚上,当时可能媒体都来不及反映。那么,不知道两位总编在听到阿拉法特病重的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想到什么问题?
胡锡进《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感觉到确实很突然,马上就想到像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他的主席出现这种情况下,会给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带来很多挑战,也会给中东局势带来很多挑战,马上大家就会想这几个问题,那么这意味着什么,阿拉法特离开这个巴勒斯坦国土,到了巴黎他能不能回来,大家第一反应。第二,是否意味就像西方媒体马上就有人评论说,阿拉法特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这个话是否有道理。
主持人:
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后面都打了一个问号。
胡锡进:
另外中东和平进程这意味着什么,因为新的领导人上来那么他能不能对巴勒斯坦的局面进行强有力的有效的控制,能不能一统江山,他能不能代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去给以色列进行谈判,会不会出现一个巴勒斯坦的动荡期。那么,巴勒斯坦的动荡期会不会进而影响到整个中东局势的动荡期,这些都是问号,悬念很多。
刘北宪 中国新闻社常务副总编辑:
之所以悬念很多,我觉得跟信息不对称是有关系的,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但是媒体报道又众说纷纭,互相不一致。最终的问题我觉得是什么,是因为在巴勒斯坦还没有形成一种非常透明的政治制度,让人可能非常明确的看到,在阿拉法特身后有一个制度在支撑,顺着这个制度可以明显的产生他的接班人。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是一个受中国人民尊崇的老朋友,而且领导抵抗运动这么多年,我们对他十分尊重,而且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但这并不排除我们认为再把他神话以后,现在应该有一个制度,有一个制度来确立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究竟向何去。不要像原来似乎的,好像一个人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结果这个人有病了,或者这个人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了,整个的一项事业就由此受到损害,而且上大家不知所措,我觉得有这项制度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信息的纷乱,我感觉太深了,因为那天我记得就是阿拉法特病重的时候,各种消息都有,有的说他已经昏迷不醒了。还有说他没有病,还有人说法塔赫在国外的领导已经被紧急的召回了,等等各样。
胡锡进:
刘总刚才说的我也非常同意,有一种制度来保证领导人的交替这个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巴勒斯坦处于这种战争状态下,处于它的政府本身的领导力都很弱,能不能控制整个巴勒斯坦各个派别都很难说,而且不断遭到以色列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政府能够出现一种非常好的制度,我估计会有实际上的难度,他一时做不到我估计。所以很多媒体都是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都说,如果阿拉法特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很难找到一个像他这样有魅力的,而且是有一定权威的这样一个继任者。
刘北宪:
但是我们放长远眼光来看,今天阿拉法特不病,明天他不病。
胡锡进:
早晚的事。
刘北宪:
因此建立一项很好的制度还是必须的。
主持人:
所以《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阿拉法特的病倒,和平脉搏跳动加快。其实就是说阿拉法特他这个人为什么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他和巴以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北宪:
对,在巴以冲突上他太重要了。
胡锡进:
他的权威是历史形成的,他是巴勒斯坦这么多年整个抵抗运动的领导者,而且这么多年巴勒斯坦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很多山头,只有他一个人,虽然不能够把所有的各个派别全给聚拢到自己的身边,但至少他起到一个比较核心的作用,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他在的时候你看他管不住很多人,但是如果他不在你看巴勒斯坦会是一种什么局面,他的作用就更加显出来了。
主持人:
对巴勒斯坦方面来说,大家最关心的一个就是万一阿拉法特有什么意外的话,会不会引起阿拉法特内乱,对于以色列来说可能更关心的就是万一阿拉法特发生什么意外,如果他的遗体要葬在耶路撒冷会不会引发大的骚乱,或者说双方这一种强烈的流血冲突。其实这不仅仅是以色列关心的,可能全世界也都在关注。
胡锡进:
估计地区的形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期,要动荡一段时间。
主持人:
刚才我们是说到了阿拉法特病重这样一个消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本.拉登又一次露面了,本.拉登这一次是在10月29号,又是在半岛电视台发布了一段讲话,而且这一次讲话我觉得跟以往不同,以往好象就是很短的,出来以后只言片语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这一次是发表了一个长篇的演说,不知道两位看到了拉登这次露面,觉得他到底是什么意味,意味何在呢?
刘北宪:
其实最主要的可能他选择这个时机,还是要影响美国的大选,而且看来他目的多少是达到了,起码是把这个局搅了一下。但是刚才咱们三个人在刚才谈的时候也谈到,我们觉得他是一个“双刃剑”,他的本心可能是不希望布什当选,但是他在这个时候露面,使得美国人更加关注美国的国内安全问题,这个时候美国人可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总统来领导他们,这个时候强硬派布什很可能因而得分。但反过来为什么“双刃剑”呢,有评论在很早以前就分析,假如美国抓住了拉登,而且布什把他在大选之前宣布出来,他已经就问作这个宝座了,到现在没有抓住,说明他还在活动,那么这个对布什来讲这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看不出来明显的迹象。
胡锡进:
美国的选民现在心理非常的脆弱,本来拉登过去也露过面,但是这一次露面为什么这么轰动,主要是因为他是在美国大选的前几天,在最后关头他露了这么一个面,而且发表了这么大的一个演说,而且他有一种影响大选的一种意图,所以确实引人关注。美国人现在从民意调查来讲两个候选人感觉上真是差不多,好象已经很多人都出面表态了,比如说《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样众头的报纸都出来表态支持克里,但是民意调查依然是差不多,感觉到美国的社会非常的迷茫,他搞不清楚要让谁当选,好象很多人都在迷茫,这个世界在冷战以后出现了迷茫,而美国好象最迷茫。反恐战争打了这么长时间,到底打得好还是不好,在美国人眼里也没有真正的一个结论。
主持人:
所以那天我正好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我看了英国的一个报纸也提到拉登此时露面,对于克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两天以后我们坐在这里重新会看这个事件的时候,真的像刘总所说的,可能它是一个双刃剑。而且马上离美国大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拉登里面很难说,对会这个大选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或者说对哪一放是沉重的打击。
刘北宪: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说我以为他出来想影响大选,布什或者克里都会非常激昂的发表一些讲话为自己捞选票,但是相对来讲两个人还都比较平和,都不是反应很激烈。
胡锡进:
他还搞不清楚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都很担心,应该把他们的选分咬得太紧了。这个时候谁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使自己失分,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个时候不求说出什么特别精彩的东西,千万不犯错。
刘北宪:
也说明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这个对他是祸是福。
主持人:
不过美国的安全部门倒是出来证实说,目前还没有任何恐怖袭击的信号。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也是一个绝对的大事件,尤其对与欧洲来说2004年10月29号,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意大利的罗马25个欧盟的国家是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个大事应该说是全世界也是一直在关注的,因为它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我知道两位的媒体在报道这个事件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哪一个角度?
刘北宪:
我们觉得这个好象似乎又看见了罗马军团在滚滚的车轮中向世界走来。
胡锡进:
我就觉得我们《环球时报》,明天将会有一篇大文章出来关于这个事情。感觉欧盟的动作非常大,动静非常大,也非常响亮,但是感觉到欧盟所有的举动是在一个不是非常明晰条件在做。现在欧盟这个举动显然在搞政治一体化,跟过去搞的经济一体化不太一样,政治一体化显然要比经济一体化要难得多的事情,政治一体化解决的人心的问题。经济一体化没有关系,大家一起来搞经济,它是一个共鸣的关系,而政治一体化它搞的是要变成大家是一个权力的重新分配的问题。权力是一种灵和关系,把这个权力都交给欧盟了,交出去一点我就得少一点,跟经济不一样,咱们大家一块儿搞经济,可以你也更多,我也更多,而政治不一样,我交出去一点,我就得少一点,所以到底他会怎么做。我们看到他们欧盟之间的分歧是非常大,恰恰是在最近这几年,在反恐问题上,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他们的分歧是非常明显的。
刘北宪:
胡先生讲得非常对,但是这种分歧如果外来的压力待遇内部的分歧,在这种时候他们联合的动力可能就要陷于增大了。而且现在明显的看到外部的压力,在他们来感觉是越来越大。
胡锡进:
可是有一点区别就是说,有的人认为压力大,有的人认为正好想利用这种压力来谋求自己得好处,比如说欧盟总有一些国家他们机遇跟美国把关系搞得特别好,认为与美国的关系更加重要,比跟欧盟的关系更加重要。
主持人:
总的来说,就像欧盟宪法条约最后一句话写得就是多元中的一体。昨天我们在采访欧盟驻华的一个代表的时候,他也谈到其实现在每个国家还是两种标准,一个要有自己国家的一个标准,同时还要有一个欧盟的标准,我想象这个政治进程可能就像刚才胡总刚才说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这次他们这个欧盟宪法条约,我注意到在很多机制化的建设方面还是走出了不小的一步。比如说常设的欧洲理事会的主席,还有欧盟外长,甚至包括在外交安全方面这种结构性的合作,比如说每个国家发生恐怖事件的话,其它国家应该提供资源或者其它方面的帮助,我想这些应该还是很有利于他们今后在这种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刘北宪:
而且它是经过25个议会标准。
主持人:
下一步最难的就是这个。
刘北宪:
不是说今天、明天马上就可以达到,但是我们看到一个路径。
主持人:
不仅仅是议会的批准,可能有一些国家还要全民公决,甚至有100多位欧洲议会的议员准备去游说各国,争取在每个国家都要全民公决,这个难度就比较大。
胡锡进:
10年前我在南斯拉夫当记者,当时欧盟老是三架马车往那儿跑,现任主席国、上任跟下任主席国的外长一块儿往那跑,而且这个主席国不能变,变来变去的将来就不一样了,它有一个共同的外长,而且它有一个常任的理事会主席,这都是进步。
主持人:
对,当然了这个具体实施起来还要25个国家,不管是议会批准也好,还是全民公决也好,到2006年11月1号才能够生效,而且必须提前是25个国家全部通过,所以这个难度还是必要大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一步。以上的三件大事可以说是国际上的三件大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跟中国有关系的两件大事,一个就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华,一个上周我们《总编面对面》提到了,下周看点的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鲍威尔访华。这一次鲍威尔访华,他的讲话还是有很多的新意,这个令很多的媒体也是有强烈的关注,我注意到《环球时报》好象是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有一篇有关的文章。
胡锡进:
有一篇文章,我们这篇文章也是从多角度来反映这个问题,但是特别强调了台湾当局很怕失去美国这个靠山。
主持人:
这是标题。
胡锡进:
他们处于一种惊慌失措的状态,我们注意到,我们记者的也写了,这个确实鲍威尔的讲话有很多新东西,我来念几句话,比如鲍威尔说这里言词也就是指台湾有些人说。
主持人:
台独的。
胡锡进:
台独的,要攻击中国大陆某些具体的目标,这类言词令人遗撼,只会导致关系的紧张。这跟台湾某些方面或有些人向独立有关,无论他们怎么说,我们的政策是明确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它没有作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主权,这就是我国的政策,是我们坚定奉行的政策,我再次重申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我们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将不会改变,布什总统已多次重申这一点,台湾独立运动或替独立运动说话的人不会得到美国的支持。
主持人:
他这个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胡锡进:这么明确,反反复复的强调。
主持人:
而且鲍威尔强度说,只有一个中国是我们坚定的政策,而且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不享有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
刘北宪:
可能我们看看鲍威尔访华和访华以后,回到美国以后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美国人打的算盘还是比较精明的,一方面在中国他非常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要按照三个联合公报,以三个联合公报为基础来构建中美关系,也就是说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但是他回到美国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把和平统一改成了和平解决,这个用词恐怕在这儿渲染的不一样。同时他在外面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强调,我们要保持台湾的自卫能力,而且不能够停止给它的军设,他有6000多亿美元军设要给台湾。他一方面从政治上要拉动中国,另一方面从利益上要拉动台湾,美国人还是在自己的利益上再打算盘,我们在这个方面可能还是要比较清醒。
胡锡进:
但是我也注意到,我们把今天鲍威尔的讲话,今天美国政府涉及到台湾问题的一些表态,跟三年前的表态是不一样的。
刘北宪:
两年前,一年前还是有变化的。
胡锡进:
还是有变化的,虽然他不断进一步,退一步,他反复这么搞,总的来你横向一比还是表现了变化。另外我也注意到无论鲍威尔还是美国的其他领导人,他们现在只要来亚太地区访问只要去他的盟国,像日本、韩国去访问,他必然要来中国,这已经成为了病势。就是说到中国来他是到东亚来的一个重要的一站。而且这几年,我们注意到就是说虽然美国跟中国我们还是有很多分歧的,有很多利益的争执,但是美国跟中国的领导人、外长、高层人物他们见面的机会,我觉得并不比日本跟韩国这样的领导人见面的机会少,这说明了中美两国现在已经,虽然我们还有争执,但是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工事关系,我用工事这个词,双方有很多分歧,但是可以坐到一起,遇到什么大事,要坐到一起去商量,形成了一种工事关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跟台湾恰恰相反,他的关系在不断下降,过去他们可以在底下经常进行商量,把什么事底下商量好了以后,再拿到外面去说,现在不一样了,他竟然在外面先说了以后,让台湾通过媒体,来听到美国的什么声音,对台湾施加压力,包括前一段时间,抓了一个台湾间谍,这都是跟台湾脸色看。
支持人:
其实这一段时间鲍威尔表态很多媒体也分析,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台独分子的言论太嚣张了,使得两岸关系更加紧张,所以鲍威尔也有敲打台湾方面的意思,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无论如何作为美国来说他绝对不会放弃台湾这块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作为我们中国来讲,其实在统一问题上,不应该寄过多的希望于美国方面,这是我们自己的事物。
刘北宪:
我们有自己的坚定的立场,尽管陈水扁因为美国发出这种话以后,像先前说的,我们还是有我们坚定的立场,但是我们要看到鲍威尔来也有人问为什么这时候来,美国大选马上就剩几天了,作用在哪儿,我们的记者从美国发回的消息,他回去以后马上福建在美国的桥团开了一个会,所有的福建籍的侨团的人士,要投布什的票,因为他说一个中国。
胡锡进:
我们势力的强大,所以他不得不尊重中国,不得不跟中国形成一种攻势的关系。
支持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内的消息就是,人民银行加息的这个问题,10月29号这一天就可以上调人民币存贷款的基本利率,而且我想这个还不仅仅是息,对于这个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的放宽,我想这个可能多会影响中国的金融政策。这个事件可能这两天老百姓比较关注,因为和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胡锡进:
是,这是9年来中国第一次加息,所以现在也是有很多悬念,媒体上议论纷纷,对这个问题确实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过去中国加息,减息,媒体上也就一般的报道报道,而现在不一样了,加息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股市马上就会有反应,房市马上就会有反应,而且过去参与股市才有几个人,过去买房才有几个人,而现在中国买房的人太多了,进入股市的人也太多了,所以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这一切。而且媒体也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非常大的版面,来解读中国银行的这个政策。
刘北宪:
对,我觉得这次央行加了息,但是加得有不很高,分寸把握还是比较准的,因为昨天我还银行里面听见做理财的人在那儿说,对于银行加息,股市早已经有了预先的风声,早已经传出来,知道你可能最近要加了。因此你现在加对于股市的影响不会没有,但是又不会很大,对于房泰来讲,这个影响又加争一点,但又不是马上可以显现。因此也不会有很多的反弹。
胡锡进:
我注意到很多报纸都算出来了,你是20年按揭,30年按揭,10按揭,你每个月要交多少钱。
主持人:
也有一些房地产人士说,其实对于中高档房屋来说,这个贷款增加,比如说每年增加几千块钱,可能对于这些能钱一平米一万块钱去买房的人可能影响不大,反倒是低档房屋的价格有可能会下降。当然我想房地产价格也没那么简单,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是说一个政策的消息,或者说由于他价值本身的影响就会影响价格,可能影响它的因素太多了。
刘北宪:
我想我们各方都在观望,央行下一步还要怎么做。因为有人说可能我们央行学格林斯潘一手的小步慢跑的政策,一次加一点,但是可能我隔我段时间我再加一点,每次都让这个反弹不大,然后你这个反应并不强烈,而我实际上累计起来……
胡锡进:
我觉得刘总说这个很有可能。
主持人:
专家也是这么说的,说其实还有加息的空间,当然这个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了。以上就是我们对本周新闻的一个回顾,那么到这里应该评选一下本周的新闻人物,两位觉得应该是谁?
胡锡进:
首推阿拉法特,他的这个事情带来的问题最多。
主持人:
带来的悬念更多,悬念、思考、问题最多。
刘北宪:
影响整个中东的局势,而中东局势可能又影响整个世界的局势。
主持人:
所以本周的新闻人物显然就应该是阿拉法特了,这位70多岁的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想下周可能阿拉法特这个身体状况依然会是媒体关注的一个交点。
刘北宪:
说下星期三会有一个公布。
主持人:
希望他能够在法国的治疗能够恢复的比较不错。大家现在收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稍坐休息我们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下周看点。
解说:
11月1号到7号,32个国家和地区将参加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航天、航空博览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8.1”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空中芭蕾。俄罗斯“宇燕”特技飞行表演队,英国金梦特技飞行表演队和“UBB”机翼行走特技表演队也将献艺珠海。
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面临总统冲刺,布什、克里谁更有希望战胜对手拔得头筹仍然是个未知数,当地时间11月2号,选民将投票确定未来4年谁将入主白宫,人民拭目以待。
11月3号,广西南宁将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11月3号在南宁举行,这次博览会是广西历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省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最终将成为中国和东盟联手吸引全球企业的平台。
从下周开始以国门的名义全国打击走私成果展览,将先后在北京、南京、深圳展出,本次展览在于总结1998年以来全国反走私斗争取得的经验,展示打击走私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对打击走私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下周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病情继续引起人民的关注,由于阿拉法特尚未确定接班人而巴勒斯坦没人能够与他的声望和地位上相比,未来接班人是谁,目前还很不明朗。
主持人:
把握新闻走向,预知明日世界,刚才我们是简要的浏览了一下下周即将发生的新闻大事。两位总编如果说下周没有什么突发的或者意外的状况的话,应该说美国大选是最大的事了,10月2号,而且时间很近了。
刘北宪:
即使有突发事件,也很难用突发事件概括这件事情。又把某一个世贸大楼之类的标志性建筑炸了,让美国大选推迟了,可能会影响。
主持人:
当然说到美国大选可能大家最关心的说,而且有人计算过,做过很详细的计算,说很有可能还是平局。因为500多张选举人票按照美国的选举制度很有可能是一人200多张,279张,这样平分的一个局面。
胡锡进:
美国大选本来就是很引人关注的,我们驻美国的记者写回来,他就说就这么一个说法,说美国大选就像世界杯,就像奥运会一样,使国际新闻不至于长时间处于箫条。因为确实全世界都很关注,美国的实力很大,谁当选总统对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会有影响,尤其这一届美国大选,大家确实非常关注谁能当美国总统。因为这是“9.11”以后的第一次美国大选。
刘北宪:
对世界局势影响很大。
胡锡进:
对影响很大,而且“9.11”以后,美国推行了非常强有力的单边政策,单边主义政策影响了世界,影响了很多国家,比如说像欧洲盟国,比来都是非常好的关系,突然又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甚至要击毁人家的伽利略的卫星,都到了这种地步了,那么你想欧美之间的关系是多少紧张,所以欧洲人非常关注。前一段时间我们报纸上报道,说世界有10个国家的主要报刊都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说在这些国家是支持谁来当美国总统。那么这些国家也都做了调查,这就说明全世界非常关注谁将在接下来的四年入主白宫,所以确实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伽利略卫星的事件,其实本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新闻,但是本周新闻太多我们没有说到,大家可以从别的渠道再关注一下。其实关注美国大选,我看到有一些国际政治漫画,真的像您所说的,美国大选是给提供了无尽的新闻素材,包括美国选民最近说都已经得了选举综合症,宁可把电视关掉,因为打开电视全是选举的消息,还不如早点选完。我们先来看一副漫画,这是布什和克里互拼王者风范的一个漫画,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两个人比赛,一个赛可爱,一个赛聪明,现在骑到这个驴身上就是克里,因为驴是民主党的象征,骑到大象上就是布什。
刘北宪:
都不是很可爱。
主持人: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双方现在可以说是供给非常强烈,那么布什一直是批评克里是墙头草,两边倒。说当时同意去攻打伊拉克的是你,现在你又回过头来指责我说伊拉克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不知道克里是不是没有抓住根本性的问题来反击,他总是出来一件事就反击布什,出来一件事就反击布什,但是好象没有从什么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北宪:
克里我觉得他的整个竞选班子应该说是比较智慧的,因为他实际上还是抓住了布什的国际政策这个问题,咬住他不放松,不是还有一副漫画。
主持人:
对。
刘北宪:
咬着这个尾巴……
主持人:
克里仅仅咬着布什的尾巴,我们也可以看一下。
刘北宪:
一直是咬着他不放松,他攻击一点,不余其力让大家在某一点上认识到你的薄弱环节。
胡锡进:
我觉得的这副漫画画得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布什在一些经济、就业、医疗、保险表现方面的记录可能克里一直是抓住不放。
刘北宪:
他说你看看这么两百多年以来哪个政府花大家钱最多,就是现在这个政府,就是布什这个政府。
胡锡进:
现在布什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也是美国历届总统选举中现任总统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因为他改变了过去了很多的政策。现在美国人实际上这次选谁,我觉得跟美国人他整个战争的反思,给整个政策大的国策的反思有关,实际上两个人他们都已经尽了自己全部的能力,把自己表现的使出浑身解数。
主持人:
所以说下周的这个新闻人物肯定就是这两位了,布什和克里可能是下周的新闻人物。另外我们的节目今天马上也要结束了,下周新闻人物我们也评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事情也要给大家预告一下,就是11月1号到7号珠海的航空展,因为从明天上午10点半开始我们国际频道要直播珠海航空展的飞行表演,我们国家“八一”航空表演队,飞行队应该是要做现场精彩的表演。
(执行主编:张立勇 策划:阮晓梅 编辑:滕双双 刁伟华 监制:范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