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组成员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30日 15:29
制片人:
孙杰
复旦大学毕业后在新华通讯社工作七年,其中两年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英语,一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东西方中心作访问学者。1994年初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任《焦点访谈》编辑、主编和新闻评论部中心组制片人。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历次重大报道。策划、组织了《相逢2000年》、《新世纪》、《旗帜》、《中国入世》、《一年又一年》等中央电视台大型特别节目及《焦点寻踪》、《焦点的报告》、《焦点的变迁》、《亲历》、《秩序 命脉》等《焦点访谈》系列报道或特别节目。作品《成功的“软着陆”》活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入世》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论文《舆论监督的策略》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现为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栏目制片人,主任编辑。
主编:
耿志民
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1996年加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2003年调入《央视论坛》
徐榕
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199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先后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做记者
2003年调入《央视论坛》
策划:
孙腾越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先后做过记者、编辑、主任、主编等。
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先后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央视论坛》做策划
王文雁
文雁,女,曾用名:王文雁,现用名:王文雁。
1997年背井离乡,自愿加入京飘一族,先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冲锋陷阵,凭作品《吉烟现象》获得1999年度中国新闻奖电视评论类一等奖。现跳进这个深不可测,前途无限的央央大“坛”,再搏一回。
最高兴的事:现从事的正是从小就梦想而一度曾以为永远只能是梦想的工作。
最害怕的事:今天就能想到明天自己会在哪里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最喜欢的事:与智者聊天,看经典大片,行万里河山。
最欣慰的事: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做过几次重要的选择,至今觉得每一次都无悔。
最想说的事:感谢困难之时帮助过我的所有的人。
王洪梅70年代初出生。江苏徐州人。199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青年报社,任记者编辑。2003年4月,来到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
徐斌
李森
李森,生于70年代。一个简单的人,简单的在附庸风雅的为自己取一个别名、笔名时,也只会把名字中的四个“木”和一个“子”直接地组合起来,称为“木子”。
此木当然并非那种撑起高大殿堂的顶梁之柱,努力争取的只是做一块没有太多结巴和其他残缺的木板,裁取、刨光之后,可制成板凳、马扎之类,或与其他板材一道拼构成桌椅、橱柜等。
此木如今正在《央视论坛》跋涉和历练。从无着、焦灼起步,以收获、快意收场,这已是自己制作每一期节目的必然逻辑。我,一份子,之所以保持航道不偏离,得益于团结、友爱、活力四射的论坛集体。
时光
赵慧侠
编辑:
蒋薇薇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连起来的,我很幸运,在每次面临选择而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为我指点迷津,在关键时候推我一把。明天会怎样谁都不知道,重要的是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葛宗萍
1976年生人,值得一提的是,本人出生之时,自早七点开始蠢蠢欲动,折腾至晚十二点方完全脱离母体,令我妈不甚其苦,然正所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当那时,家中的大钟刚好敲响凌晨零点。用算命先生的话说,我应该是个幸运的人,这又叫我妈大为欣慰;
1998年,大学毕业;
1998年到2000年在合肥电视台工作;
2000年11月开始飘在北京;
2003年5月又是一回赶得巧,赶上了央视论坛开播,现为坛内最为笨嘴拙舌、最需改造之人。
孟颖
姓名:孟颖
昵称:孟小片儿
出生年月:1月28日
籍贯:河南
毕业学校:河南省郑州大学新闻系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
最喜欢自己的品质:善良(常被人叫做孟“全信”)
最喜欢做的事:一个人晚上在家看恐怖片
最快乐的事:和“央央大坛”的同事们坐在大会议桌前,谈天谈地谈人间,笑你笑我笑人生
最大的计划:环球旅行(要用一生去完成)
业余爱好:听CD、看DVD、游泳、吃火锅
座右铭: 认真、敬业、与人为善
统筹:
马汝涛
秘书:
张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