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来山西打工赚钱的小夫妻情面难却,不得已与素不相识的残疾老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经历重重考验,真情修复受伤心灵,残疾老人再收义子。好人谢守前毅然改名换姓签协议,赡养残疾老夫妻。
赵苏当:你走了?
柯玉香:妈吃饭。
赵苏当:好。
柯玉香:你快吃一会凉了。
赵苏当:孩子们都放学了?
柯玉香:啊,你吃,一会就凉了不能吃了。
赵苏当:好,吃一会就凉了,你过去吃吧。
柯玉香:啊,我过去。
赵苏当:啊!
每天的一日三餐,原本素不相识的柯玉香,都会象亲生女儿一样伺候这位因被养女抛弃,哭瞎双眼的老人。谢守前一家真的与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残疾老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柯玉香: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我住的村子里有一位残疾人,人家天天来帮助我,我认为残疾人很不容易,我听说这里有两位残疾人,就想看一看,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12岁就失去母亲的柯玉香只想过来看一看,能帮就帮一把。她当初也没料到两家的感情能发展到这一步。原本素不相识的两家人真的就搬到了一起,李降功老夫妻又找回了久违的家的感觉。可时间一长,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总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柯玉香夫妻也没往心里去,以为这也是正常的,在家还跟自己的亲生父母拌嘴呢。他们俩怎么也没想到这是李降功老汉为达到他心中的目地对小夫妻俩“孝心”的考验。
柯玉香:我就哭了一夜,我家孩子就说妈你不要哭,这我哭,我孩子也哭,我说这个家就是没法子过了。
谢守前:我有啥办法,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忍一忍吧,过一段时间就好,因为他是老人。
年轻时的李降功别看腿脚不方便,却是北里村方圆百里的精明人,当了大半辈子村会计的他是最精于算计的。晚年的李老汉却揣着明白装糊度。这不,他今天说菜咸了,明天说饭不好吃。总之,夫妻俩来李降功家伺候他一年以后,无论柯玉香再做什么饭菜,李老汉就是一口咬定她做的饭不香,不好吃。还说玉香变了,侍候他时不用心,对他一点孝心都没有。
柯玉香:你尽量讨好人家,你把好吃的,不管什么都做给人家吃,人家就故意刁难你,(哭)我就说,爸你说我不孝顺,我不跟你吵,也不跟你发脾气,你说我不孝顺,你看那个孝顺,你就让那个来,他来养活你,那个对你好,我实在是受不了,我可以走。
被李老汉称为最不孝顺的媳妇柯玉香并没有真的离开他,李降功却遭到全北里村乡亲们的一致谴责,甚至有的村民看着实在不公就直接找上门来,当面指责李降功没良心。
柯玉香:最后他叫上门的人来跟我说,叫我千万不要走,他以后他脾气改,不管我做什么他吃什么。
一年来,老汉李降功对“孝心”的一次次考验全都在谢守前、柯玉香夫妻俩的忍让中平稳的通过了。老李终于说出了想认谢守前当义子的想法。小夫妻俩也是满心欢喜,以为老人终于可以接受他们了。可偏偏天不随人愿,卧病在床的李老汉却又跟柯玉香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要求。
柯玉香:爸说让你改姓,要姓李,不要姓谢了我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急了。
谢守前:你说怎么说,大丈夫怎么能改名换姓,我姓谢都姓了二十多年了,你叫我改名姓李,我不同意。我答应你,给你养老送终,你还要让我改姓,我不同意。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当初谢守前夫妻辞别家乡的父母双亲,来到山西打工赚钱就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将来有能力更好的赡养自己的双亲。三年了,辛苦挖煤挣钱的谢守前没有往湖北老家寄过一分钱,他赚的钱除了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孩子上学,就是给两位残疾老人打针吃药了。
现在老人又让小谢改姓,谢守前没了主意,就给在家中跟哥哥一起生活的父母写信,征求他们的意见,没想到家中的父母很快回信,让小谢自己做主,他们没有意见。
那是在1996年的冬天,外面也下着雪。没有找回女儿的李降功,独自一个人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他就摔倒在土炕上,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老李从此一病不起。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三年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柯玉香为老人端屎喂药却没有一句怨言。长年卧床不起的李降功看着和自己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的柯玉香像亲闺女一样照顾自己,这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
柯玉香:人家说你对我很好,我就接受你了,你一家都对我很好,我想吃什么你都给我买下了,都叫我吃了,这回我啥也不吃了。 谢守前:我的媳妇从医院回来后对我说我这的爸爸认我们,接受我们,我听了以后我很感动,我就哭了,我和我媳妇抱在一起哭了。
经过两年近乎苛刻的考验老汉李降功终于接受了谢守前、柯玉香夫妻俩,可他还是喊来了李家的亲戚长辈,按照李氏家谱让谢守前改名叫李生全。
谢守前:最后我也想通了,既然我答应人家做了干儿子,给人家养老送终,改姓李就姓李吧,我也想通了。
谢守前终于答应改名叫李生全了,柯玉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卧床不起的李降功。李老汉并没有再说什么,可他却背着谢守前、柯玉香夫妻俩他又叫来了自己的弟弟。
李建功:我那个兄弟呀,脑筋很好,不论大小事情都能想到,他跟我说了,生全无论性格呀,在那一方面都很好
记者:那李老汉不担心生全明天也跑了吗?
李建功:担心,不担心能写这个字据吗,写这个字据无论他走到那里都有这个证据了。
签字仪式就在老李家的炕头上进行,由李建功亲自主持。双方的亲戚朋友们都坐在一起。大伙一起商量这个字据到底该怎样写。
李殿功:经双方商量,准备写下这个字据。
李五殿:现在开始写这个过约书,现在生全在,双方家长也在,生全你考虑一下,过去的日子过的特别好,可是一定要坚持下去,活着要把他管好,老了养老送终一定要热热闹闹,一定要把老两口管到底,要管好,要有这个决心,要有这个信心。这些能达到我们就开始写。
李生全:这你放心,我既然答应了,这两个老人我一定就像我亲生父母一样照顾。把他们养老送终,这你放心,这二爸在,这些都是长辈,这你们放心吧。
李五殿:对,好,我觉得这个都把它写里边。唉,你不能说今天对好了,明天就不好了,你一定要坚持到底了。
李生全:你以后就放心吧,以后你们看着我吧。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三年来无论是当初的谢守前,还是现在的李生全每天都在兑现着自己当初的承诺。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一些村民,风言风语的说谢守前一家是奔着为了李降功的财产来的,为了避免给日后带来麻烦。经过反复磋商,大家终于立下了这份字据。
李五殿:现在我给你念一下,过约书,立合约人李生全原系湖北省云溪县黑虎乡大明村一队人,经亲戚传说到山西北里村李降功为儿,经双方家长同意,本人愿意在此地长期落户为儿。现有两位老人父母亲一定敬孝到底养老送终。行吧,就这样?
李生全:能行就这样。
李五殿:把手印给人家按上吧?
李建功:按上吧。
李五殿:生全这就以此为证。
李生全:啊,你放心。
李五殿:这个没有更改,以后就按这个办。
2000年底,在签下这份字据还不到半年,老汉李降功就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李生全就像村子里其他家的亲生儿子一样披麻戴孝,和柯玉香一起操办了父亲李降功的丧事。望着因失去女儿哭瞎双眼,又因失去丈夫患病言语不清的母亲,小两口只能尽力照顾好母亲的饮食起居。可说也奇怪,患病后赵苏当老人说的话谁也听不懂,甚至连生全也一知半解,可柯玉香却能完全听懂,甚至娘两个人一说就是小半天。
赵苏当:谁呀?
柯玉香:妈你冷不冷?
赵苏当:外边的雪还下吧?
柯玉香:下呢。(握手)我跟你说,外边冷,我再给你换个袄,你换不换?
赵苏当:换什么?
柯玉香:再给你找个袄,你换一下,别冻着。
赵苏当:不换,外边冷,我冻不着。
柯玉香:我看一看火,再给你添个炭。
赵苏当:喔。
柯玉香:我去拿煤,你等一会。
转眼又是一年,中国农历狗年的正月刚过,孩子们又都开学了。李生全也回矿上干活了。家里只剩下柯玉香和她的母亲。刚从医院打针回来的玉香就叫人给李生全捎信让他赶快回来,因为母亲这几天身体一直不好,医生说最好住院观察。
李生全:1999年我的父亲病了,在医院看病欠了人家钱,欠下人家那么多钱我怎么还?然后我就去煤矿打工,打工挣的钱我也节约着花,一分钱当两分钱花都还不行,都还不够花,唉!我可烦恼了,我也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夫妻俩挥泪告别亲生父母,离开家乡,本想来山西打工赚钱。可偏偏遇到两位素不相识的残疾老人,为了赡养两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谢守前一家花掉了辛苦挣来的钱。虽然家里没有了积蓄,又欠着外债,谢守前一家却多了两位叫父亲、母亲的人。
责编: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