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神秘的来信,揭开了一段尘封的亲情往事,也引出了一场亲情与财产之间的巨大冲突,在亲情、财产与法律之间她究竟该如何选择呢?请收看明天的夕阳红节目《十三年后》。
解说:
今年16岁的王艳龙打记事起就一直平静地生活在这个三口之家里,独自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可是,谁也没有料到,2004年12月28日这天,一封神秘的来信让王艳龙陷入了迷惘,也就是这封信让她后来与自己有着骨肉亲情的大伯父对簿公堂,这究竟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解说:
信中这样写道,艳龙的爸爸、妈妈你们好!艳龙在你们那里还好吧,让我代我死去的姐姐、姐夫谢谢你们,谁会写这样的信呢?写信人又要告诉王艳龙的父母什么呢?原来这封信说出了一个13年前的秘密。
解说:
1988年10月21日这天,王艳龙就在北京郊区南法信镇十里堡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出生了,然而她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欢喜。此时的小艳龙并不知道就在几个月前,她的父亲和9岁的姐姐都先后因病去世,留下的只有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悲惨的命运依然没有放过这家人,1992年1月,她的亲生母亲也因病撒手人寰,而这一年王艳龙刚满三岁,亲人都已故去,她的命运也将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点。
解说:
其实当年在王艳龙身边的还有几个亲人爷爷、奶奶,还有大伯父李殿举一家。
同期:
她爷爷奶奶虚岁是75,他就没有抚养能力了,我这本身就有四个孩子。
解说:
面对这父母双亡的孩子和并不宽裕的家境,全家人经过协商决定把小艳龙送养给一个好心人家。
同期:
我们呢一直也没有孩子,一直就是说也没去看,就是说谁的毛病,一直没有去看(病)去。
解说:
一方是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子女,一方是孩子的父母双亡,家庭无力抚养,经中间人介绍,俩家人一拍即合。
同期:
我们当时去了以后和她大爷商量商量,她大爷就写了这么一个协议书,让我签一下字,说将来你别把孩子养活不了,送回来了,我没法弄了,那意思不让我送,就这么嘁哩喀嚓,完了就办手续,把手续就给办了。
解说:
家庭突然的一系列变故,在幼小的王艳龙心里并没有留下丝毫印象,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那一天起小艳龙也就断绝了与李家的关系,在另一个陌生的家庭里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同期:
我们这边就是说对她特别好,她在她们学校离我们这比较近,谁也看不出来我们不是亲的,都特别疼她。
我们肯定就是说要她了,我们肯定就是把她当自己亲生的,亲骨肉一样地待她。
解说:
能够证明当年历史的似乎只有这样一张送养协议书,在上面王艳龙清楚地看到13年前也就是1992年她从北京市顺义区的南法信镇被送养到现在的这个家庭
同期:
头发给拢拢,躺着,该洗啦!来这儿跟我睡,来啦,跟我睡,吃奶。那阵子还小,躺被窝没事摸,摸够了就往嘴拽。她那时吃你奶,我那时没有奶,没有奶她就是瞎啄着玩,那就是咋哄着好咋哄吗。
我姥爷老说我,你姥爷怎么说你,说多大啦多没羞呀!说我。
解说:
王家人都已经在一起温馨地生活13年了,从来也没有任何人提起这事,为什么现在有人想起来要写这封信呢?她究竟要告诉王家什么呢?
同期:
艳龙的爸爸妈妈,你们俩养活这孩子也挺辛苦的!我说我先替我死去的姐姐和姐夫谢谢你俩了,我说现在这边牵扯到搬迁,我们都已经搬出来了,我说十里堡马上可能也要动迁。我说你看看这孩子有没有权利去要去,如果说能要呢咱们就去,不能要咱们就不去要。
解说:
原来写信人就是王艳龙的亲二姨梁桂英,当初抱养时就约定好了,双方不能有任何来往,13年来她一直都牵挂着王艳龙,可是又不能冒昧地去王家,这次她终于等来了机会。
同期:
她走了以后我们压根就没见面,我说我也很想看那孩子一眼,那阵子你看,
那几年我也老是不合适,我老怕,就是说从咋心里好像就是老人似的,有毛病想这想那怕见不着面似的,真是有这种情形!
解说:
从2004年年初开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扩建,李家所在的顺义区南法信镇十里堡村也在扩建规划的范围之内,而这里恰有王艳龙亲生父母亲所留下来的五间北房和三间东房,这些当年在农村并不十分值钱的房子,现在,拆迁后将有几十万的补偿款。
解说:
借着拆迁给王家写信对梁桂英来说是最好不过的机会了,可是信写好了一个多月她都没有勇气寄出去,王艳龙送养了这么多年了还有没有继承权呢?王家会不会理她这一茬呢?
同期:
结果各个律师事务所我都打听了,你像顺义那边几个律师事务所我可都打听了,要经过民政局呢要这孩子的份,多少咱们就不敢说啦!人家就这么答复我的。
解说:
虽然很多律师都说王艳龙有遗产继承权,但梁桂英还是在忐忑不安中将信寄了出去,万一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将会打破好几个家庭的平静生活。
解说:
而收到信的王家呢,面对这封突如其来的信,究竟要不要告诉王艳龙呢?这让王艳龙的父母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同期:
我觉得反正是真是跟她说呢,还真是怕她受到伤害,跑呀!怕不是这生的孩子,怕受到歧视什么的,我就怕她这一点!
解说:
六神无主的王艳龙养父母只好找来了自己的大姐一起商量。
同期:
我想要它有什么用呀!因为这个将来闹得没法走亲戚,原来不是好亲戚不是?你这弄玩不是全完了,全掰啦!
后来我这么想,我说这孩子吧毕竟大了,拆迁这也又不是一个小数目,是吧!
你要是几万块钱也就算啦,不跟他去挣了,就是说不告诉她吧,就怕她以后埋怨,她大了万一知道了,这事就过去了,她会埋怨这家呢。
解说:
一家人在一起翻来覆去地商量了一个多月。
同期:
其实我还真是挺痛苦的,没法跟她说这事。
他们都谁都不好开口跟她说,那我说我跟她说吧,我编了一个故事。我就说那个原来有一个小孩,三岁她爸她妈她姐姐都去世啦,她大伯和她爷爷就把送人啦,我说现在他们那边要拆迁啦,这孩子应不应该回家去继承。
当时我大姨这么一说我就想这应该是我吧。
解说:
其实王艳龙早对自己的身世起疑心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证实而已,原来2004年9月,王艳龙考取了北京市的一所中专学校,一直没仔细看过家里的户口簿,这次要转户口了。
同期:
然后去派出所看那个户口簿,户口簿不是有户籍吗?户籍那栏我就看我那跟他们不一样,我爸爸妈妈全都是北小营镇的,就我一个那个是南法信镇的,然后就开始起疑心。
她就刨根问底地就问这个事。
解说: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王艳龙的养父母干脆将户口簿上王艳龙的原籍改成了同一个地方东府村,这事才算过去了。现在,大姨突然编了这么一个故事,王艳龙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自己。
同期:
那天是晚上我跟她说的,没说什么反正脸上挺沉的,也有点要掉眼泪了,完了就是说我睡觉去了,我第二天才跟她说的,这孩子就是你!
解说:
这时,王艳龙的父母顾虑重重,万一王艳龙去要遗产时李家提出让她回去,那得知自己身世的王艳龙会不会重新回到李家呢?他们对孩子十几年的亲情是否会付之东流呢?
同期:
他来回要往回家勾搭呢?我害怕这个,回头不跟我这儿了,往后我老了没法弄了。
解说:
而此时的王艳龙呢,角色突然改变了,对于这个家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还有,一想起那边还有那么多的亲人,她又产生了想迫切见到他们的冲动,但要是真的去认亲了,现在的养父母又会怎样想呢?王艳龙独自一人时又常常陷入了迷惘。
同期:
你瞧瞧又来啦,就我们三人挺闹的,老这么闹,一会又打他了,一会又打我了。
她逮住谁打谁,那是当然啦!
凉吗?不凉。
你怎么就不凉呢,你瞅我穿多少衣服,我刚倒完凉水。
解说:
在王艳龙和父母相处时,他们还像从前一样亲热,似乎这件事情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可是,对这件事情的想法,王艳龙一连几天都只字未提。
同期:
我就说看你的良心了,如果说你呢,我反正就是什么时候,也把你当我亲生的,是不是,我既然要你就是亲生,说你在你心里面怎么想的,你有你的小秘密是不是?
解说:
王艳龙静静地思考几天之后,做出她有生以来最重要的决定。
同期:
我心里就是说,如果说把这份财产争取到了,对我这边有很大的好处,就像我父母这么辛苦,就是说报答他们养育之恩吧!
解说:
其实,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王艳龙一直在琢磨着怎样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几年读就花了很多钱,养母的眼睛患了白内障,做手术也急需要花钱,这份遗产要是能要到的话,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吧。
解说:
在王艳龙会不会重新回到李家的这个疑虑还没有完全打消的情况下,王家人又开始担心大伯李殿举会不会给这份财产呢?王艳龙究竟还有没有继承权呢?
同期:
我就去咨询,咨询了好多律师,百分之八十都说应该有这孩子的。
解说:
2005年春节前夕,王艳龙在被抱养13年后第一次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对于懵懂的王艳龙来说,这段沉寂了十几年的骨肉亲情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
同期:
特亲切,而且你知道吗,特逗!因为我们家老房是分东西屋,然后呢,我一进去就奔西屋了,因为西屋是经常住的地方,我小时候经常住的地方里面有一特别大的大炕,然后我奶奶说你小时候还在炕上打滚呢,我说是吗?没印象。
那次来的时候我都觉得挺高兴的,我突然间看见我这侄女回来了,奶奶也挺高兴的,她大妈也挺高兴的,又给砌茶,又给拿苹果。
解说:
王艳龙养父母的担心似乎完全可以打消了,大伯父的热情让王艳龙感觉到阵阵暖意,在她看来,这断了13年的骨肉亲情再一次地续上了,还让她更高兴的是养父母的恩情大概也有机会报答了,王艳龙真的能两全其美吗?
责编: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