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农村改革30年,成就裴然;
昔日中国最贫困地区,今日著名的“西南煤海”、“竹荪之乡”;
一块敢为人先的农村改革“试验田”;
一项前无所有的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工程;
我们的田野----走进毕节织金!
[节目流程]
一、节目1:开场歌舞《天地喜洋洋》
演唱:全芳
伴舞:织金县文化馆
织金县虹艺舞蹈班
(音乐尾声中,四位主持人上)
二、主持人开场词:
肖东坡:现场的朋友们,电视机前的朋友们----
合:大家好!
肖东坡: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肖东坡。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我们的田野--走进溶洞王国.魅力织金》的节目现场。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
乔静: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乔静。热烈的掌声,代表着火一般的热情。在火一样的热情中,我们来到了中国毕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毕节织金的乡亲们,我早就想见到你们了。你们好吗?
毕铭鑫: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铭鑫。来自国内外的朋友们,我在这里代表毕节织金的各族人民,最热烈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王莉鑫: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莉鑫。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溶洞王国”?如果您想领略百泉古镇的神奇和美丽,请不要离开,一定要锁定频道哦!
肖: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中国农村改革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在凯歌声中,我们迎来了建国59周年的喜庆日子。
乔:观毕节天地,览织金百泉,看改革成就。毕节和织金的各族人民,正在创造一个团结、文明、进步的和谐社会。
毕:让我们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走进贵州毕节,走进魅力织金。
[后期插入电视小片1《毕节织金概况》]
解说词:
毕节织金,山林起伏,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享有“溶洞王国”和“西南煤海”的美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把山河装扮得分外秀丽。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的织金洞,神奇壮观,魅力无穷。
然而,毕节织金又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喀斯特贫困地区,在这里代代生息的人们,长期受着贫穷的困扰。1988年,时任贵州省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到这里深入巡察,决定在毕节创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试验区,并报国务院批准,使这里成为中国惟一在极度贫困区设立的改革试验区。
从此,中国农村改革的春风,唤醒了在云贵高原沉睡千年的历史古城和万里疆土。
王:下面,有请2006“加油!好男儿”杭州赛区冠军、全国季军吴建飞,为大家献上他的歌曲《手拉手》。
[四位主持人下]
三、节目2:男声独唱《手拉手》、《偏偏爱上你》
演唱:吴建飞
四、主持人串连词
乔:感谢吴建飞给我们带来那么动听的歌。小毕,来到毕节织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溶洞。过去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群峰倒映百泉镇,织金山水才入神”。
毕:说的是啊!在溶洞世界里,最壮观的就是织金洞。那是洞中有山,非同寻常。十几里长的溶洞里,摩天岭、十八盘、擎天柱,应有尽有。谷牧同志当年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
乔:织金古镇又叫百泉古城,什么回龙潭,冒沙井,金鱼池,那是满地冒泉水啊!这儿的泉水还特甜,天热的时候喝一口,真叫那个“爽”!
毕:今天在这里,不但喝泉水很爽,看特色节目会更爽。下面这个节目就很“爽”。那就是苗族舞蹈“滚山珠”。
乔:好,掌声有请:“滚山珠”。
五、节目3:苗族舞蹈《滚山珠》
表演:纳雍县
六、主持人串连词
王:“滚山珠”这个节目,真是别具特色。在欢快的节奏中,透露出一种幸福和喜悦。
毕:是啊!自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穷困地区改革试验区,毕节织金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改革开放30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说到中国农村改革,扶贫开发可是一部重头戏。毕节织金作为改革试验区,扶贫开发不但成效显著,而且还取得了很多经验。其中有一条经验很重要,叫“里应外合”。
毕:“里应外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
王:发挥毕节织金人的自强不息精神,因地制宜,发挥矿产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特色种植优势,进行“造血式”扶贫。这就叫“里应”。毕节织金的扶贫开发工作,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关注,八大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外合”。
毕:你这一说我明白了。说到特色种植,这里可是中国著名的“竹荪之乡”。
王:对,竹荪不但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种植竹荪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
毕:对了,你知道谁最爱吃竹荪吗?
王:谁啊!
毕:肖东坡啊!
王:肖东坡?他在哪儿呢?
毕:你看,他就在那儿捣鼓竹荪呢!
七、现场互动环节(一)。
访谈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织金县竹荪协会理事长吴勇。
(道具:新鲜和成盒产品竹荪)
访谈主题:特色种植扶贫
肖东坡: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我们的田野,走进溶洞王国.魅力织金》演出现场。
织金这个地方,雨水比较多,所以今天演出现场,就有许多观众带着雨具。你们看,这位观众手里就拿着一把雨伞!其实这不是雨伞,是新鲜的竹荪。 大家看看,多漂亮!我问你:新鲜的竹荪也能吃吗?为什么这底下的托是红色的?
吴:新鲜的也能吃,竹荪的种类很多,这底下的座是红色的,所以叫红托竹荪。是竹荪品种中最好的一种。
肖:看来你很专业。请自我介绍一下。
吴:我叫吴勇。是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织金县竹荪协会理事长。
肖:你研究竹荪多少年了?
吴:有20多年了。
肖:你说说,这竹荪的营养价值到底在哪儿?
吴:竹荪被称为“真菌皇后”,又被称为“山珍之王”,其中含有30多种营养成份,常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其中所含十九种氨基酸成份,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织金这个地方,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竹荪生长。种出的竹荪肥厚脆嫩,气息清香,没有异味,产量巨大。
肖:听说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国家领导人要用这道菜招待外宾,还是你亲自把竹荪送到上海去的?
吴:是的。那年会议要用竹荪招待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一千多位外宾。这道菜所用的竹荪,全部是织金产的,还是我坐着飞机送去的。
肖:看来竹荪还真是个好东西。在织金产量如何?
吴:全国每年大概生产300吨竹荪,有240吨都出自于织金。
肖:种竹荪难度很大吗?政府是怎么支持这些农民致富的?
吴:种竹荪当然还是有些难度,也有风险。政府的支持,一是资金上的支持。根据情况贷款。二是技术上的支持。大力培训技人术员。
肖:你是这方面的专家,经常去村里讲课吗?
吴:我过去每年都要讲几百节课。不过现在不讲了。
肖:为什么?
吴:我的徒弟和徒弟的徒弟讲就行了。
肖:那你有多少徒弟了?
吴:有十几个吧!
肖:那你徒弟的徒弟有多少了?
吴:有上百个了。
肖:现在这里的竹荪都销到哪些地方?
吴:主要销往国外,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可以说,现在已经走向了世界。
肖:在织金县,现在有多少人在种竹荪?
吴:有几千人!最多的时候有几万人。
肖:每年种竹荪能为农民增加多少收入?
吴:每年都能给县里带来一个多亿的收入。有的农民种植竹荪,最多的一年能挣到上百万元。
肖:那你能不能也教我点种植竹荪的手艺。
吴:能啊!只要你到我们这来长期落户。
肖:好啊,不过这事得领导批准才行。谢谢吴老。
各位观众,竹荪种植致富,是试验区扶贫开发中的一个亮点。由于发展竹荪产业,成千上万的农民走上了脱贫和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那种感觉,就如听到一首动听歌那样温馨浪漫。下面,请大家欣赏由周彦宏带来的歌曲《又见茉莉花》。
八、节目4:女声独唱《又见茉莉花》(伴舞)《让全世界都看到》
演唱:周彦宏
伴舞:织金县文化馆
九、主持人串连词
毕:毕节织金不但风景美丽,而且历史悠久。战国时期,这里属大夜朗国。明朝,织金叫比喇城。清朝,这里又叫平远府。这里有一座平远书院,可是很有名气的啊。
乔:光是织金的文物古迹就有一百多处。什么财神庙、文昌阁、保安寺,数都数不过来。有句俗话,叫人杰地灵。清代的丁宝桢,现代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都是织金人。
毕:今天,还有两个专门研究毕节织金的专家也来到了现场。
乔:哦,谁啊?
毕:你看,他们来了。
乔:哟,这不是相声演员,常亮和常贵升吗!你们今天带来个什么段子?
常亮:《请到我们织金来》。
毕:好,大伙掌声鼓励。
十、节目5:相声《请到我们织金来》
表演:常亮 常贵昇
十一、主持人串连词
王:来到毕节织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山青水秀,气候特好,真是避暑的旅游圣地。
毕:没错。毕节织金作为改革试验区的另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生态建设搞得好。
王: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很高,织金县达到了48%,并连续10年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先进县”的荣誉。
毕:在这,我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乡亲们把生态建设成果,称为“新五子登科”。
王:“新五子登科”?哦,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儿子、票子、车子、房子、还有妻子。
毕:不对,是“戴帽子、拴带子、铺毯子、抓票子、收谷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电视小片!
[后期插电视小片2]主题:织金生态建设成就与基本经验
解说词:
毕节织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以前由于植被严重破环,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毕节织金的农村改革,从一开始,就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为一个整体目标来进行。从1988年12月开始的渉及18个乡镇334个自然村49万人的“中国3356” 项目,就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工程造林、修筑梯田和草场建设,毕节织金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地区群众摆脱了贫困的状态。人们把生态建设带来的新气象,形象地称为“新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现在,保护山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坡改梯田,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神圣责任。
谈起生态建设带来的好处,织金县黑土乡箐口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明光,那是深有感受。
王:今天现场看不上小片,我看,还是让肖东坡找个山里人来说说吧!好,肖东坡。
十二、现场互动环节(二)
采访织金县黑土乡箐口村支书李明光。(道具:一摞荣誉证书。)
主题:感受生态建设。
肖东坡: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我们的田野,走进溶洞王国.魅力织金》的演出现场。我身边的这位老乡,是从织金县的大山里来的。请自我介绍一下。
李:我是黑土乡箐口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明光。
肖:你们村离县有多远?
李:80多公里山路。
肖:你怎么来的?
李:坐摩托,坐汽车。
肖:你手里拿的这一大摞红本子是什么?
李:是这些年来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状。
肖:我看看这是什么证书?是贵州省林业厅发的“造林先进个人”。其它证书还有什么?先进党员,模范工作者。哎呀,看不出,你还是个老模范啊!除了当党支部书记,还担任什么职务?
李:“中国3356工程”的管护员。
肖: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中国3356工程是怎么回事?
李:是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联合的生态工程。
肖:看来你不但管中国,还管世界。这个官可比你的支书官大啊。管护员是做什么的?
李:看护林子,防火,防盗。
肖:你管了几座山。
李:有一千多亩。
肖:你从什么时候种树?到现在为止,你们家种了多少树?你们村种了多少树?
李:从1988年开始种树。我们家种了二千多株,全村种了1500多亩。共有20多万株。
肖:你们村有多少人?
李:900多人!
肖:听说,过去你们村乡亲们经常搬家?
李:1982年,村子里大部分都搬走了。
肖:俗话说叶落还归根呢,乡亲们为什么要搬家呢?
李:发生了泥石流,不搬不行啊!
肖:当时冲了多少地?听说当时你们村里还死了人?
李:我们村几十间房子都冲垮了,地冲了一百多亩,还死了九个人,我弟媳妇家就死了三个人。后来,村里的人都搬走了。
肖:这泥石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过去砍树太多。山上的树都砍光了。一下雨,水就把土冲了下来。
肖:那现在搬出去的那些人又都搬回来了。你给我说一下现在村里的变化。
李:现在没有泥石流了。村里变化可大了,公路通了,电话,电视都有了。
肖:乡亲们把生态建设叫做“新五子登科”,你能解释一下吗?
李:“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
肖:山上种树,象戴帽子。山中间修梯田,拴带子;坡地上种绿肥,铺毯子;山下搞特色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收谷子。除了种地,你们还养鸡、养猪、养牛吗?
李:每家都养了。
肖:那生活一定不错了。你们那里山比较高,如果你想让对面山上干活的人回来吃饭,你能不能把它喊回来?
李:能喊回来。
肖:那现在给大家学一下,你是怎么喊的?
李:不好学,喊出来不好听。
肖:你实在“喊”不出来没关系,下面节目有人会“喊”。好,请大家欣赏苗族的《喊歌》。
十三、节目6:苗族《喊歌》
表演:织金县龙场苗族歌舞团
十四、主持人串连词
乔:这原生态的歌,就是好听。小毕,你平时喜欢唱歌,也给我们来喊一嗓子怎么样?大家说,怎么样?
毕:喊一嗓子就喊一嗓子。大家听一听,看我学得像不像?(学喊歌)
乔:我看这不是喊歌,像半夜鸡叫。
毕:你别看我学得不太像,可我懂得这“喊歌”是什么意思。从他们的歌声中,我体会到一种幸福与快乐的心情。
乔:那你具体说说,都体会到了什么?
毕:通过农村改革,毕节织金的村村寨寨,面貌一新。现在每个村子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你说大伙高兴不高兴?
乔:当然高兴啦!
毕:不仅如此。村子里还实现了“四化”:路面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你说高兴不高兴?
乔:看来,你还真懂得乡亲们的心思。有一位歌手,他唱的一曲《懂你》,就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心。你们说,他是谁?
毕:好,有请满文军。
十五、节目7:男声独唱《望乡》《懂你》(伴舞)
演唱:满文军
伴舞:织金县文化馆
十六、主持人串连词
毕:朋友们来到毕节织金,如果有机会,可以深入到乡村去转一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你还能体会到一大特色,那就是农家乐。
王:生态建设不但带动了扶贫致富,还促进了旅游事业。当地农民还办起了特色农家乐。小毕,你给介绍一下这里有什么好吃的。
毕:好吃的东西可多了。这里的苏杏又甜又脆。还有糯米香粑,大米糕,滚米团,荞凉粉,这里还有一道菜最特别,那就是辣椒醮臭豆腐。大家说,对不对?(观众互动)
王:乡村游在毕节织金,形成了一道有特色的风景线。下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段电视小片。
[后期插入电视小片3] 主题:乡村游扶贫
解说词:
近年来,毕节织金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大力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游。这项举措,不但使农民脱贫致富,旅游收入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
如今在各主要景区的道路沿线,许多村寨成为发展乡村游的重点扶持对象。山青水秀之间,随处可见别有特色的农家乐和苗家村。在由芦笙场、膳食园、景色长廊等构成的乡村乐园里,游客们不但可以吃到别有风味的农家菜,还能通过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苗家村,只要有人迈进山庄的大门,苗家姑娘就会迎上来,唱起热情的山歌,捧出装满米酒的牛角杯,让来客品尝生活的幸福与甜蜜。
毕:看什么电视小片啊!还是找肖东坡吧!你看,他已经在那边和农家乐的姑娘们打得火热了!
十七、现场互动环节(三)
访谈苗家姑娘杨艳。(道具:米酒与牛角杯)
主题:乡村游特色。
肖东坡: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我们的田野,走进溶洞王国.魅力织金》的演出现场。
说到乡村游,大家都喜欢。为什么?因为有特色。你们看,我身边的这位姑娘,服饰和打扮就特别奇怪。我得问问:姑娘,你是哪个民族的?
杨:苗族。是长角发苗。
肖:我明白了。是因为你头上长了那么大个角,才叫长角发苗。这头发是真的吗?
杨:是真的。
肖:那要打开有多长呢?
杨:最长的有五米多。
肖:五米长?有多重呢?
杨:有十几斤吧!
肖:哎呀,你的脖子看来很有劲儿。你叫什么名字?
杨:我叫杨艳,是织金县依聋村的。
肖:今年多大了?结婚没有?
杨:这个问题嘛,你得先喝了酒我才能说。
肖:看来,这可是许多年轻小伙子要知道的问题。我就先替大伙喝一杯了。(喝)好了,你说吧!
杨:我今年20岁了,还没有找婆家。
肖:听说你现在农家乐实习。是吗?
杨:我在艺术学校上学,现在农家乐实习。
肖:你看,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如果大家到你们那去旅游,你如何招待大家?
杨:一进门,那当然是喝酒啦!
肖:除了热情好客,这喝酒有什么含意吗?
杨:那当然是祝大家吉祥如意啦!
肖:每天到你们农家乐的人多吗?
杨:多得很。
肖:那你们的收入很不错了。能不能悄悄告诉我,你们农家乐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杨:这个嘛,保密。
肖:我看,保密也难保。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到你们那去,一看就知道很火啊。可为什么都喜欢到你们那去呢?
杨:当然是为了看我们的歌舞啦。
肖:今天,我就是想见识一下你们苗家最拿手的歌舞。
杨:想听歌可以,想看跳也可以,先喝酒。
肖:还得喝啊!我喝了这杯酒,你们就演节目是吗?
杨:是的。
肖:喝。
杨:(唱)“织金溶洞好玩多,群山奇景在里头;织金泉水一百多,一流就是一条河;要想听到苗家歌,你先把酒来喝。”我们今天表演的是苗家“三眼箫”组合,《晚上露水上》。
肖:哦,人长着三只眼,晚上在露水上睡觉?
杨:不是人有三只眼,是吹的箫有三个眼。不是在露水上睡觉,是晚上苗家姑娘和小伙在山上唱歌,跳舞,露水把鞋打湿了。
肖:你头上长着那么大的角,还能跳舞?
杨:能跳。你要是不信,就再喝一杯。
肖:好了好了,我信,信。你快准备一下,我们倒是要看看你们的舞是怎么跳的。
看来啊,毕节织金还真是个乡村游的好地方。乡村游和农家乐,不但丰富了生活,而让农民朋友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好,下面请大家欣赏苗家歌舞“晚上露水上”。
十八、节目8:乐器伴唱《晚上露水上》
表演:“三眼箫”组合:杨艳等
十九、主持人串连词
乔:苗家的歌曲真是好听。说到长角发苗,这是全国苗族百余个分支中人数最少的一个支系。总共不到4000人。
毕:毕节织金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苗族、彝族、回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和民族文化。歌舞类型很多:有竹杆舞、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还有铃铛舞。
乔:各民族的舞蹈,在今天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建设祖国家园,实现美丽的小康之梦。
毕:好,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著名歌星朱桦,《梦的翅膀》。掌声有请!
二十、节目9:女声独唱《梦的翅膀》《我怎么了》
演唱:朱桦
二十一、主持人串连词
王:来到毕节织金,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处处都能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
毕:是啊!亲情、友情、乡情,是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动力之源。
王:说到乡情,使我想起一句话:如果说世界有中心,那就是我的家乡。乡情,其实就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毕:下面,有一首深情的歌献给大家。请听剌梨花组合《芦笙场上》。
二十二、节目10:重唱《芦笙场上》
表演:刺梨花组合
二十三、主持人串连词
毕:从上面的歌声中,我听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毕节织金的山水那么美。如果是你,会如何规划这里的未来?
乔:如果让我来规划,我会想:如果把这里的建筑,大街小巷,民居住宅,围绕着山坡和泉水来规划,这里不就成了一座梦幻般的“山城威尼斯”了。
毕:浪漫,太浪漫了。没看出来,你还是一个策划高手。
乔:我不是什么高手,可今天还真有一个高手到了现场。他今天要给大家唱一首当地人都很熟悉的歌。他就是曾经获得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2006年的冠军熊汝霖。
毕:掌声欢迎熊汝霖。他演唱的是:《人间仙境织金洞》。
二十四、节目11:男声独唱《人间仙境织金洞》(伴舞)《一如既往》
演唱:熊汝霖
伴舞:织金县文化馆
二十五、主持人串连词
王:过去,毕节织金曾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已经一跃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农民的人均收入名列全省前茅。
毕:毕节织金作为改革试验区,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问题,还为中国西部农村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王:说到路。现在,这里的几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都已经开工。修通以后,从织金到贵阳,只要一小时就能到了。
毕:这里的经济建设正在迎来新的腾飞。将来毕节织金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好,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段电视小片,来感受一下毕节织金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美好的未来。
[后期电视小片4:毕节织金改革成就]
解说词:
20年前,毕节织金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在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贫困地区改革试验区以后,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下,及时启动市场经济机制,将“救济型”、“输血式”扶贫变为“自救型”、“造血式”扶贫,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成效逐年明显。到2007年底,毕节地区的经济总量从原来全省的末位跃升至第三位;粮食生产由过去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184元提高到2458元;有256万人口脱贫;森林覆盖率从14%提高到36%。
如今,毕节织金不但成功解决了农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更是成为了贵州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目前,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黄织铁路的建成,毕节织金将构成水上、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将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经济腾飞中的毕节织金,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毕:你看,毕节地区的领导就坐在观众席里,就让肖东坡现场采访一下吧!
(备用)毕: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彝族的舞蹈:《铃铛舞》。)
二十六、肖东坡现场访谈毕节行署专员张吉勇
主题:展望美好未来。
肖: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我们的田野,走进溶洞王国,魅力织金》演出现场。在我身边的这位,是贵州省毕节行署专员张吉勇。
张专员你好。通过今天的盛会,我们不但了解到了毕节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毕节地区作为中国西部扶贫试验区所取得的可喜成就。那么,下一步,毕节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旅游发展方面?请专员给大伙说一说。
张专员:
肖:谢谢张专员。毕节织金的改革与祖国同行。我们相信,毕节织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下面,让我们欣赏彝族的《铃铛舞》。掌声有请。
二十七、节目12:彝族《铃铛舞》
表演:赫章县夜朗歌舞团
二十八、主持人结束语
肖:云洞开天,我们感受到的是祖国山河的壮美;
乔:回龙涌瀑,映照着中国农村30年改革缩影。
毕:让我们衷心祝福,毕节织金幸福和谐,前程似锦。
王: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
合:明天!
肖:各位观众朋友们,毕节织金的乡亲们----
合:再见!
(全场结束。谢幕。)
责编: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