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芳草**
昨晚看了央视的《心理访谈》,心理很不是滋味。那对母女彼此是深爱对方的,可是,却又恨之有加。究其原因,也许是表达爱的方式方法不太适合,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母亲,她付出母爱时,没能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可以看得出,这位母亲的确是爱孩子的,她甚至说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孩子就是她的一切。她为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操劳,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认为她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并不领情,正如孩子所说的,她妈妈根本不知道她想要什么,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每天就知道让她学习、学习、再学习,做许多练习题,并且还说话不算数,经常增加习题数量,而从来没有主动带她出去玩过,她不信任母亲,她恨母亲。小时候她对母亲言听计从,长大了,她越来越感觉受不了,恨到想要用刀砍母亲。这实在是一种爱的悲哀。
其实,普天下有那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只是爱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爱是需要讲究艺术的,爱子女是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对孩子的要求更要适合孩子,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从内心接受父母的关爱,认同父母对她的要求是为她好,心甘情愿地为父母的要求付出努力,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才能有所收获。
当然,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是从小到大逐渐养成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影响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做个出色的人,生活得更好。说起来,出发点是好的,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不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让他树立健全的人格,那么,物极必反,可能难以向着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导致不能沟通,变爱为恨。所以,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身心健康地成长。
另一方面,作为女子,也要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当不能接受父母的要求时,要多和父母沟通,告诉父母你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你开心快乐。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有时候有的孩子又不能有所节制,就需要父母和学校给予适当的约束,只是需要讲究策略,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受。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要把沟通上的理解和尊重努力做到更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子女,也要理解父母和学校的适当约束是十分必要的,不能从心理上排斥。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多想想父母的付出是因为爱,是为自己好,这样,就应该容易接受父母的爱了。
今晚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将继续关注那对母女,相信在专家的指点下,她们双方会解开心结,互相理解对方的爱,不再心生恨意。也相信这期节目的播出,会给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以引导,父母对孩子付出爱时,能够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会在父母的爱中茁壮成长。
责编: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