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9日 16:02 来源:新华社
最大的烦恼:
被调查的80人中,觉得活儿累辛苦时间长的有8人,占10%;没烦恼的7人,占9%;认为假期太少的有2人,占2.5%;怕没技术被淘汰的有2人,占2.5%;认为受歧视的有2人,占2.5%;认为没前途的有6人,占8%;觉得钱太少的有9人,占11%;想家的有7人,占9%;觉得活儿太少的有7人,占9%;怕老板不付工钱或不能按时付的有5人,占6%;因家中孩子学费太贵生活困难的有6人,占8%;觉得用户太挑剔,让自己老返工的有2人,占2.5%;觉得工作枯燥没干头儿有2人,占2.5%;也有2人最烦恼的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北京生活费太高,交通耗时太长,或是在城里没房子,孩子不能进城上学等,占2.5%。还有13人想法各不相同,各占1%。
最大的希望:
在被调查的80人中,希望多挣钱的最多,共有24人,占30%;想转行的有10人,占13%;想闯出自己事业的有4人,占5%;想当装饰工头或装饰老板的有6人,占8%;希望孩子有出息有4人,占5%:希望休固定假期的有3人,占4%;希望老板不拖欠工资的有2人,占2.5%;希望跟着现在的老板干的有2人,占2.5%;希望能调回原有工种的有2人,占2.5%;希望有活儿干多接活儿的有2人,占2.5%:希望给首都做贡献、把国家建设搞好的有2人,占2.5%:还有19人想法各不相同,各占1%。
挣钱是农民工的第一愿望
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民工的愿望很简单,能挣钱、多挣钱是第一位的。据统计,农民在外务工收入为在家务农收入的2.65倍。虽然生存境况比城市人差很多,但在家乡,他们仍是被羡慕的对象。
由此带来的衍生问题是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本有法可依,按照《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现实是拖欠工资的问题已经与农民工的愿望形成尖锐的矛盾。
对工作现状的不满比较突出
调查发现,建筑装饰行业农民工工作强度与薪酬不成正比现象很严重。很多农民工在调查中回答“经常”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有的超强度的劳动没有额外的薪酬。农民工中每天工作时间12个小时以上,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占被调查人的多数。超时和超强度的劳动,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身心过度疲劳现象,已成为建筑装饰行业农民工生存状况中突出的问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叫张政的油工专门提出,他最大的烦恼是自己从事的工种“油漆味太重,有毒”。可见,普通农民工的身体健康也令人担忧。实际上,作为第一线工人,接触有害建材最多,生活在有害物质中间的时间最长,但大多数建筑装饰企业对此关心不多。
认为从事建筑装饰施工没前途,想转行也有不少,也是让建筑装饰行业尴尬的一个事实,暴露出建筑装饰行业施工条件简陋及工作环境恶劣的现状,说明建筑装饰行业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
对孩子及家庭现状普遍担忧
在调查中,一位农民工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教育。自己一人在外打工,妻子在家里对孩子管教不好,怕把小孩耽搁了。”有几位农民工家里有两个孩子,想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又没有经济能力,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好好上学,最好能考上大学。但问及如何负担孩子的学费问题,他们大多表示,凭自己在城市做装饰工的所得无法负担,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困难生或特困生的命运。
在城市生活的压抑感难以驱除
在调查中,农民工最烦恼的是城市生活中的压抑,如生活费太高,交通耗时太长,孩子不能进城上学等。工作的频繁变动使装饰业农民工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他们经常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和陌生的工作,由此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长期积压。很多人“感到孤独”,还有很多人“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只能独自忍受或向亲友求助。
当同是装饰业从业人员的城里人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诸如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待遇”也越来越重视时,从事着最苦最累工作的农民工却离“待遇”很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也大多没有给他们办理工伤保险,绝大多数单位没有为他们做过定期健康检查。生病后需要医治时,医药费大多由农民工自己负担。
很多农民工说,“我们与城里人相比是‘外来人’,与‘老板’相比是‘穷苦人’,与‘受过教育的人’比是‘无知人’”,城里人把我们看成‘下等人’。”事实上,受雇的农民工与雇主或用人单位的关系基本上是‘干活’和‘工资’的关系。
装饰业农民工现状对行业管理层的呼唤:
也许是因为文化程度所限,大多数建筑装饰业农民工对行业管理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提不出太多的建议。但也有个别农民工提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希望行业规范一些,农民工也能有各种保险,加强培训,少受歧视,能正常上下班等。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大量农民工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在进入城镇后稳定就业。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确实是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同时,农民工素质的提高,还包括其行为习惯和文化素质、自我权益保护意识、适应新形势的观念意识等诸多方面,因此,培训农民工,应着眼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及其管理水平,降低农民自发进城带来的风险;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协助政府管理部门评估城市用工政策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装饰业农民工的“政策性”歧视,落实民工在城市的合理待遇及基本权益,应是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工作之一。比如,研究并提出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的建议;还可以尝试设计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根据行业实际,循序渐进。另外,还应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建筑装饰行业农民工进城后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对建筑装饰业农民工的调查发现,他们是在经济收入、政治权利、社会生活的机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的群体。重视并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央也在政策上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如取消暂住证、务工证,更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部也先后下发文件,强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为农民工上养老保险等。但农民工问题仍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真正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不能依赖某个部门,更需要全行业及全社会的紧密配合,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发挥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肖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