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十大辅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6:57 来源:CCTV.com

  1. 秧歌柳子

  又称[春歌调][拜庙调],是我国东北春节时闹秧歌唱的曲调,大多是无文场乐器伴奏,只配以锣鼓,它曲调高亢,红火,奔放,爽朗,风格韵味浓郁,长于表现欢庆,赞颂的情节和场面。

  2. 大救驾

  是个两句体的腔格,上下句都有较长的行腔,大救驾在二人转节目里只演唱一、二番,也可男女演员合唱一番。

  3. 打枣

  此曲调颇为抒情,腔格词格较为特殊,适于演唱三条腿的唱词。

  4. 三节板

  又名[三节腔],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曲调。落音规范:上句-3,下句-1(变化音6、3),甩腔5(变化音6),节奏特点是黑板起唱,尾字落中眼每小节的第三拍,旋律音符多,行腔较少,韵味软浓,是抒情板腔,演唱三节板讲究“慢板升味儿”,“慢而不断”。

  5. 羊调

  全称[扯羊尾巴调],此曲调多是一替一句或一替半句唱,以俏口“哪啦伊呼咳呼咳”代替过门,它节奏适中,旋律跳跃性大,明快,爽朗,而且幽默风趣。

  6 . 西口韵

  又名[五字锦],是带有抒情性的叙事板腔。长于对人物形象,衣着打扮,举止动作的刻画和描写。二人转的“夸奖篇”“观街景”多用此曲调,是四段体的曲体结构,第一段--五字锦,第二段--三字联,第三段--五字叠句高潮,第四段--甩腔,四段体不是完全套曲,而是可以拆,选使用。

  7. 慢西城

  占据二人转唱腔的主要领地,演员爱唱,编曲爱用,听众爱听,演奏员也爱伴奏,其特点是:

  1) 旋律好听,2) 韵味迷人,3) 便于塑造音乐形象。

  4) 上下句都有行腔,5) 便于抒发感情。

  6) 一句唱,7) 一个过门,8) 便于表演。

  9) 过门色彩鲜明,10) 乐汇对称,11) 便于掌握。

  12) 唱腔,13) 过门规范,14) 好学,15) 好唱,16) 好听,17) 好使。

  18) 行腔可高可低,19) 便于男女分腔。

  20) 两句唱腔和过门尾音落里,21) 外敞弦,22) 便于伴奏。

  23) 移植,24) 借鉴二人转里不25) 生搬硬套,26) 风格统一。

  8. 小悲调

  是一种哭腔、悲调,有时还有风趣,幽默感,从而形成悲剧喜唱的特点。上句落“2”音,下句落“5”音。

  9. 英雄悲

  又叫[公子悲][四号縻子],有行腔还有垛句,旋律舒展,节奏平缓,词格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

  10. 锯缸调

  它是我国很多剧(曲)种都使用的曲调,曲调旋律通俗,落音规范,上句落“5”,下句落“1”,一句一过门,便于表演,拉场戏多爱使用此调。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