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西部频道 > 秦岭探访 > 每期节目 > 正文

《秦岭探访》第五十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2日 17:53


远眺太白峰

  在西线摄制组率先抵达这次活动的会师地太白山之后,今天东线摄制组也来到了太白山山脚。前两天,西线摄制组曾沿着太白山南坡,为我们展示了这座秦岭主峰植物垂直分布带的特色,那么今天当东线摄制组从北坡向上攀登的时候,他们将会给我们带来和南坡怎样不同的自然景观呢?

  ▲东线采访实录——太白山气候和自然景观

  我们现在就已经在太白山的脚下,今天我们将从这里出发,现在我们的队员已经准备好了,从现在开始登顶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主峰,到底我们的队员能不能到达终点,就要看我们每个人有没有这样坚强的意志。

  郝东文(陕西省周至县政府副县长):这太白山在商朝的时候称作雾山,在周代的时候称作太乙山,叫太白山是从魏晋时期开始。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太白山的原始森林,因为太白山高低悬殊,咱们爬越太白山的时候就要穿越五个气候带,这是咱们经过的第一个气候带,叫暖温带,暖温带的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树木比较粗、比较高大,它的叶子是阔叶林。

  记者:在太白山我们从暖温带垂直上升了不到200米的海拔高度,我们就开始进入了温带的气候,我身后的这个瀑布叫三合宫瀑布,因为它是由三个台阶形成的,所以取名三河宫瀑布。

  郝东文:到现在三河宫的位置已经开始进入温带,从现在开始往上走,就是盘着坡一直高处走,咱们越往上走植物的垂直分布越明显,您看这儿的植被就开始呈现出一些丛林,再往上走就出现了一些大的灌木。这里的树不是很高大,没有一开始高大挺拔,但是密度很大。

  记者:这也是典型的温带气候的植被特点。从这儿开始,我们将攀登比较险峻的六里坡,也是最艰难的路程,大概从2250米的海拔高度直接要提升到2800米的海拔。

  现在我们爬上的就是六里坡,也被称为是太白山上比较陡的一个坡,今天我们开始爬山的时候,前面行走了十里地,海拔上升了才不到200米,在这六里地,虽然只有六里,但是它海拔上升了将近600米的高度,所以可见这个地方也是登山者比较困难的一个地方。看对面又起雾了,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个山上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我们现在是到了哪一个植物带?

  向导:基本上到了寒温带,海拔是2800米,树种还是针叶林,这种树就是巴山冷杉,我们下一个翻的山坡是二里坡,就是对面的山坡。我们先开始要横切1000米左右,又开始上山。

  记者:上山二里坡能平着走二里地,这是由于第四纪冰川运动的时候山体隆起,石体崩解以后形成这样一个巨石林立的石河。

  在树林里,我们看见了一群血雉,这是难得一见的,向导说一般这个季节能看到的就是一两只,尽管雾大,我们还是看清楚了这些可爱的小东西。

  我们爬上二里坡,现在的海拔高度已经上升到了3100米,在这确实感觉到气候也已经变化了,现在感觉凉飕飕,雾气往上腾,而且我们又经过了自上而下的石河,这儿现在这个处于什么带了?

  向导:这儿属于亚寒带,确实温度比刚才有变化,树种也有变化,这是落叶松,也就是红松,跟下面不一样,这里的松叶比较矮小,开始有草甸,过去就有高山草甸了,还有高山杜鹃,景色确实好啊!

  记者:我们来到了被称为南天门的地方,这里的海拔高度是3120米,这是今天我们登上太白山最高的地方,因为今天的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攀登了,我们今天晚上宿营在这山上,明天我们将冲刺太白山的最高峰,走上3767.2米的海拔高度。

  我们有些这儿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到达这里,我们早晨是8点半出发的,现在是下午4点半,我们用了8个小时到达了这里,这个宿营地叫药王店。我们还是及时赶到了宿营地,刚到没多久外边就已经下起了雨,这也是太白山常有的一种气候特征,随时都有雾,随时都有雨。

  南为阳,北为阴。由于光照的不同,太白山南北坡的植物分布和自然景观还是为我们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就当东线摄制组穿行在层层林海中的时候,西线摄制组正在探访第四纪冰川时期在太白山留下的遗迹。

  ▲西线采访实录——太白山地质

  记者:经过了长途跋涉,我们现在终于来到了太白山主峰,现在可以看到我身边的这片湖泊,就位于太白山主峰的脚下,大概距离太白山主峰有100多米。

  这片湖面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圣湖,它的名字叫大爷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湖泊和山脉的走势都是第四纪冰川时候所留下的遗迹。

  李智军(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在第四季冰川的时候,这个雪山大致上就在3500米左右,当时整个是一个冰天雪地,它这个角峰上面覆盖着80到100米厚的冰盖,上面这个平面是东南稍微高一点,西北稍微低一点的畸形,它这个畸形这么厚的冰上面容易受到重力的作用,它就要向这边要下滑,从这个凹视面上下滑下来,最后在这儿形成一个冰斗湖。

  记者:大爷海的水非常清,我们现在可以试一下水温,非常的凉,扎手,请问一下专家,我们现在的这个水的水源是在什么地方?

  李智军:它这个水源就是在冰后期以后,它主要靠上面的一个平台周围的雨水渗透到里边,最后形成了这个湖。

  记者:现在这个水里有很多这种浮游生物,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我手里就捧上来一只这是叫什么呢?

  李智军:这是虾米。大爷海远离城市,第二个它处于一个高海拔的地方,可以让水质非常的干净。

  记者:在我们采访中看到过很多河谷,这个现在看上去也是一个很普通的河谷,从哪些方面能够看得出它就是冰川?

  李智军:这个冰川槽谷是冰川地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冰川槽谷的形成就是当这个冰在有一定坡度的一个平面上下滑的时候,会把上面的一些堆积物

  堆到两侧去,由于它长期的过程,最后在冰两边会形成一个堆积的一些东西,叫侧碛隆,我们刚才观察到这些明显的地貌特征,比如说角峰、隆碛、冰山槽谷、冰坎和侧碛隆、终碛隆以及冰斗湖这些地貌特征充分体现了成峰期间它就是一个冰川地貌,而不是一个流水地貌。

  记者:虽然大爷海距离主峰只有100多米了,但是最后登顶的这段路更为陡峭,更为艰险,我们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登上了太白山的主峰——拔仙台。

  到了山顶的道观,我们发现这里面居然有一位道士。请问道号?

  真元(太白山拔仙台道士):慈悲,我姓真,名姓元,是道教龙门派第25代弟子。

  记者:这个道观大概建于哪个年代?

  真元:据现在的记载来看,瓦上有,大约是明朝万历年间,可以看一看。

  记者:这个清楚,这个是万历34年的。

  马亦生(太白山自然保护局工程师):凤翔府眉县万历四年,郭孟林瓦一叶,这可能说明这个瓦是郭孟林这个人私人捐资铸造的铁瓦。太白山一个特点,你看它建的瓦全部是铁瓦,它没有咱们现在用的泥瓦了,这个高山上比较寒冷,泥土瓦冬季容易被冰雪交融容易冻碎,所以必须得用铸铁的瓦。

  在秦岭山区40多天的采访中,我们今天终于到达了3767米的秦岭最高峰,从这里极目远眺,苍山奇峰尽收眼底,秦岭主梁像一条巨龙一样东西延伸出去,也许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气势磅礴,但是这座海拔并不太高的山峰却孕育着极为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它也依然体现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明天将是我们这次大型特别节目秦岭探访的最后一天。东西两线摄制组在历经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将在太白山山顶实现最后的会师。在跟随着我们一路走来之后,明天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共同为秦岭探访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