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西部频道 > 秦岭探访 > 每期节目 > 正文

《秦岭探访》第四十七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3日 17:17


  法门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1987年4月3日,封闭1000多年的法门寺地宫重新面世,出土了世上仅存的佛指舍利和唐朝七位皇帝供奉的数千件皇室绝世珍宝,被视为20世纪考古及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此后不久,法门寺博物馆也随之兴建并对外开放。

  ▲西线采访实录——法门寺

  记者:我们秦岭探访西线摄制组今天将要探访的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境内的佛门圣地法门寺,提起法门寺,很多人就会自然地想到今年4月份赴香港展出的那枚佛指舍利,那枚舍利就是出土于法门寺院子里面的真身佛塔的地宫里面。

  任新来(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法门寺提地宫,总共有七个部分组成,它有一个踏步漫道,这就是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后室秘龛由七个部分组成。前室里边主要是丝绸文物和一个汉白玉的阿育王塔,在这个阿育王塔里边,发现了四号佛指舍利,因为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是根据发现的前后顺序进行对名的。

  记者:这个四号舍利也是第四个被发现的吧?

  任新来:这是最后被发现的,就叫四号佛指舍利。这是中式最大的汉白玉灵帐,在这个汉白玉灵帐里边供奉的是二号佛指舍利。在这儿发现的是二号佛指舍利,从这里边就进入地宫的后室,在后室里边主要放的是金银器、茶具,还有琉璃器,这部分器物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地宫的后室。

  第三枚佛的舍利是在地宫的秘龛发现的,地宫秘龛位于地宫的后室的后壁的墙下,我们从这边可以看到。

  记者:是不是就在这个小金盒子的下面?

  任新来:小金盒子的下边的正后边,放的是第三枚佛指舍利。

  韩伟(法门寺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这个厅就是整个法门寺文化的一个中心。这里边就是法门寺地宫的四枚佛指舍利的宝函和一个供养给佛祖的锡杖,这是现存最大的世界锡杖指王,像这个东西要是按照佛教的等级来说,这个是属于佛祖释迦牟尼的。

  这是世上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宝函,这一套宝函有八重,它的最外重就是一个檀香木的宝函,已经朽坏了,然后依次就这样一重一重套叠起来,到了最后这一重,它的塔身可以提起来,提起来中间有一个银柱,佛指舍利就套在这个塔中心的银柱上。

  这五重宝函是在地宫的后室秘龛里边发现的,在把地宫后室的东西全部清理完以后,在后室的西北角的有一个地方,它有一块砖头是松动的,然后把那个接起来以后,后边就有一个秘龛,在这个秘龛里边就是这个宝函。

  记者:第一个是铁函吧?已经锈蚀得很厉害。

  韩伟:对,把这一套东西拿出来以后,当时看了半天,它铁锁锈蚀得很严重,

  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最后没办法,在中国考古上第一次用X光的办法来透视它,然后就说里边大致有什么,都能看得比较清楚一点,最后就一重一重的打开,打开以后发现四十五尊造像的宝函中间还是一个金包角的檀香木宝函,也是朽坏了,然后就这个水晶椁子,当把这个水晶椁子里白玉棺打开的时候,真正的佛指舍利就出来了。

  这个就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个金银器里边体型最大、做工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件东西。

  记者:这是个什么东西呀?

  韩伟:这个叫熏炉,这个盆是属于民间供给皇宫的东西,但是它做得很精美,

  你看它盆里边的这个内壁的鸳鸯和外壁的这个鸳鸯两个的图案整个是吻合的,就像透雕出来的一样。这件东西是国宝级的,因为它的这种篆刻工艺很复杂,而且做得确实完美无瑕。

  任新来:地宫里发现的佛指舍利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唐禧宗、唐懿宗供奉的,而禧宗、懿宗以前供奉的东西大部分都不知去向,禧宗前曾经也发生过武宗毁佛事件,有些皇帝信佛,有些个别的皇帝不信佛,武宗时候就发生过会昌法难,当时法门寺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以前各个皇帝赠送给法门寺的东西都全被洗劫一空了。

  韩伟: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佛像就是在唐武宗时期毁佛,然后破坏地宫的一个见证,中间的这个佛像名字叫唐家佛相,它这个头部是在今年5月份才被发现,然后修复以后的样子。

  在那个指后,从法门寺院本身来讲就已经破坏很严重了,到了晚唐的时候唐末的战火也对关东地区影响也很大,像咱们这个寺院到了唐末五代以后就基本上已经处于这种衰落状态了。像这些龙头,就是法门寺唐代建筑的最好的见证,它这个是属于一个建筑构件里边最小的一件东西,它就有这么大,可以想象它整个建筑的规模是特别大的。

  记者:这个已经被砸的有点面目全非了,但是我们从这个模型来看好像这个保存的是非常完整的。

  任新来:对,在地宫保存的非常完整,它能保存这么完好,可以说也经历了比较坎坷的一条路,唐代时候法门寺建的塔,是个四级木塔,到明代龙庆年间,这个木塔就倒掉了,明代人在万历七年和万历三十七年,利用三十年时间,修了一个八棱十三层砖塔,然后到民国28年的时候,国民党一个将军叫朱子桥,他在大关东震灾时,看到法门寺塔比较破落,又进行了修葺。

  记者:这几次修塔的过程当中他们都没有发现地宫吗?

  韩伟:都有发现,明塔的基座就是在唐代地宫的外围,这个外围是一个圆形的,这个圆形在前半部分肯定要接触到唐代地宫,但是没有发觉,当时因为发现修这个的人是很虔诚的,所以他把这些地宫的秘密秘而不宣,有很多人就不知道,明代人看见了没有动。

  到了民国的时候民国的人也看见了,因为我们最后发掘的时候就是在塔的天顶盖儿上有一个角破了,发掘的时候把这个角去掉就刚好可以能看见地宫里边,所以就可以肯定民国也动了,而且民国当时朱子桥看见这个东西以后就把当地参与的一些人组织起来起誓,说这个东西不能对任何人讲,因为当时日本人已经打到潼关了,所以就把这个秘密一直保存下来,当时就对外边说这个塔底下有很多的大蟒蛇,所以一般都没有人动。

  任新来:到1981年由于阴雨天气和当时四川地震的影响,雨泼影响,塔就倒了一半,1986年上半部分又倒掉了,在勘测塔的时候就意外地发现了唐代地宫,地宫里边就是出土了震惊世界的佛祖四枚佛指舍利和20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里边包括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都是当时的玻璃器,有丝绸,还有清木器和珠玉宝石等,这些器物都是皇家供奉的,大部分都是皇帝和皇后供奉的,规格和等级质量都非常高档,可以说是当时一流的,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科技以及中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门寺地宫的出土文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社会场景和生活画卷。再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西线参悟佛教的时候,东线正在追寻道教的源头,据说楼观台道观是老子讲说《道德经》的地方,因此,楼观台也可以说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从西周至清朝就有六十多位皇帝亲自前往或者委派官员祭拜老子达数百次。

  ▲ 东线采访实录——楼观台道观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位于周至县的楼观台,楼观台也是著名的道教的发祥地据说老子曾经在这里讲过道德经,我们在这儿将要拜访一位著名的道长。

  记者:这位就是我们著名的全国道教协会的副会长任法融道长,道长您能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楼观台它悠久的历史和道教的发源。

  任法融(周至县楼观台道观监院):全国重点道观道教道观只有21处,楼观台是这21处的其中之一,但是在全国的道教道观影响最深的是楼观台。为什么呢,它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历史长,全国的道教道观,唐宋元明的道观比较多,而楼观是在春秋时候就有建筑物,第二个最大影响就是道教的信仰和道教的思想,都是以老子的道为核心,老子就在这里讲道,第三个条件就是社会上,老子是第一流大哲学家,他的一种文化思想是哲学居多。

  记者:这个塑像就是老子?

  任巧霞(周至县楼观台道观解说员):对,这个塑像就是老子。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说经台,当年老子就是在这儿讲经。

  记者:这个讲经台修建于哪个年代?

  任巧霞:这个讲经台1982年的时候重修了,最早它修于明朝。

  记者:楹联是出自谁的?

  任巧霞:据说它是西汉的张良所作,在清末的时候康有为的学生黎遇航把它书写在这儿的。这副对联它很有名,上联写的是“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意”,下联是“赤身正大见无不败又何妨”,意思说心存邪恶的人,今天走到这儿烧再多的香无济于事,而做事光明磊落,正大光明的人,走到这儿拜不拜是无所谓的,同时告知了人,让人们有一个慈悲的心。现在进入老子祠,人们把他神化了叫太上老君,这儿供奉的就是老子。

  记者:神化了是太上老君,实际上他的原形就是老子?

  任巧霞:老子他本身就是一个人。

  记者:刚才我们这个讲解员给我们讲过道法自然,实际上道法自然也是我们道家的核心的一种思想。

  丁崇真(周至县古楼观说经台):对,因为道教里面道法自然的确是一个核心思想,道法自然实际是说万物的原型规律。

  记者:实际道法的自然和我们讲的自然是同一个意思。

  丁崇真:是的,它的实际是一种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就是任何事物要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道教是胚胎于黄老,成教于张道陵。楼观台在中国道教史上来说是弘扬道教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也是国务院开放二十一所重点公馆之一。

  记者:这个石碑上刻的是什么?

  任巧霞:这个石碑上刻的是老子的养生秘诀,它总共是14个字,上联它是内修,下联是外练。据说在康熙字典中听说能查到七个字,新华字典中一个也找不到,这叫组合会意字,上联它读“玉炉烧炼延年要”,下联读的是“正道行修医术丹”。

  记者:楼观台它的盛名也是,以传播老子而名扬四海的,那现在我们看到,被围起来保护起来的这四个石碑。上面刻的是不是道德经?

  丁崇真:这是老子所讲的道德经,为什么有四个呢?这面两个是梅花篆,也就是用梅花篆字写的道德经,这面这两个是用楷书写的道德经,因为梅花篆道德经,这两个碑特别珍贵,据我所知在全国只有两处有,一处是楼观台,一处是北京白云观。

  记者:虽然我们有些遗憾,因为这被玻璃罩罩起来以后,我们摄像机没办法看到里面的一些字体,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四块碑文的珍贵和它的价值,实际上道家的思想它最早启蒙于黄帝的四经和老子的道德经,黄帝以政治为代表,而老子以学术为代表,道教的经典巨著就是《道德经》,道教的最高信仰就是老子所讲的道,可见道教的根底,应该是禅道论德的道德经。

  无论是法门寺还是楼观台,他们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祖先的历史和文明,今天当我们回望这些古迹文物时,保护它们更成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