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西部频道 > 秦岭探访 > 每期节目 > 正文

《秦岭探访》第四十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9日 09:57


记者在干沟崖守候羚牛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里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今天,东线摄制组一进入保护区之后,就试图去寻找一种体格健壮,而且具有很强攻击性的动物。他们在这儿是否能够找到这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动物呢?

  记者:现在我已置身于秦岭的腹地。我身后的这几个字,可以让您很直观地看到,这里是秦岭主脊,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右边写的是长江水系,左边写的是黄河水系,从这里开始已经进入了牛背梁保护区。说到牛背梁保护区,我想熟悉它的人一定知道,今天我们这种特殊的装扮,就是为了接近一个特殊目标,但愿我们今天有好运气,能够让您一饱眼福。

  7:00 摄制组进入牛背梁保护区

  7:30 第一次发现目标足印

  记者:我们在最西边一个很远处的一个山腰上发现了一只,但是距离我们非常远,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是海拔2700多米了。

  8:30 到达海拔2800米的亚高山草甸

  麻应太(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这是亚高山草甸。

  记者:根据通常的经验,野生动物寻找栖息地的条件一般主要是什么?

  麻应太:一般野生动物栖息地构成有三个条件,水、食物和隐蔽条件。

  记者:现在我们所在的这样一个很空旷的地带,应该达不到它的隐蔽性要求吧?

  麻应太:达不到它的隐蔽要求。

  记者:还要往下面走?

  麻应太:还要往下面走,走到林原地带。

  记者:在高处比较便于观察寻找?

  麻应太:对,地也比较开阔。

  记者:像前面这一带应该对它来说是适合的吧,海拔比较高,又具有隐蔽性。

  麻应太:应该是它最适合的生活环境。

  记者:它每天的生活有什么规律吗?它每天大概在几点钟出现呢?

  麻应太:它一般每天有两个活动的高峰期,早晨8点左右到10点左右,这是一个高峰期,下午2点半左右到4点半左右是一个活动高峰期。

  记者:就是说,现在对我们来说正是寻找它的最好时机?

  麻应太:现在我们从海拔2880米的高度往下走,我们试图走近山谷里面,希望在那会有所发现。

  记者:这是它的脚印吗?

  麻应太:这是昨天下午留下的,估计昨天过去的,它朝这边走了。前面这两个蹄甲,后面两个二拇指。

  9:00 第二次发现目标足印

  记者:看到了,那是一只林麝。

  记者:刚才我们在远处发现的野生动物时因为距离很远,一时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动物,现在我们逐渐在慢慢靠近它。

  记者:遗憾的是,当我们正在接近目标的时候,我们的同事从远处告诉我们,目标已经消失了。我们继续寻找。

  麻应太:这些树都是带刺的。注意,这都是扎人的刺。

  记者:在对面山峰上面的一个石块上,站着两个野生动物,因为距离远,我们初步判断有点类似斑羚。

  11:00 摄制组撤回亚高山草甸

  记者:在这山顶上,能见到的树已经很少了。大概就两种。

  麻应太:大的乔木就是太白红杉,还有巴山冷杉。

  记者:还有我们刚才看到大片的是巴山冷杉。基本上在最高处,这两种树就作为代表树种了。

  麻应太:主要乔木就是这两种了。

  记者:由于大雾我们只能暂时停下来,不过您看眼前这五颜六色的花,大大捧上一把就可以制作出一个花篮。虽然我们一时还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但是您可以看到,我们置身在浓雾当中、花海当中,真使人心旷神怡。我们只好等待大雾散去之后,重新寻找我们的目标。

  记者:以前你们在雾天的时候碰到过没有?

发现羚牛

  麻应太:碰到过。就在路边。

  记者:是无意当中碰到?

  麻应太:无意当中看见了。

  记者:距离应该很近吧?

  麻应太:一般也在十几米外。甚至更远一点。

  记者:我们行走的这条路,时而是山路,时而又变成了山泉河道,茂密的森林给这里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就在前面路边上,有一对血雉,发现我们以后,迅速向远处走了。

  13:30 发现羚牛足迹

  记者:现在我们在对面看到了一头羚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寻找的目标。羚牛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但现在距离太远,我们一时看不清楚,它就消失了。我们只好再往那个地方移动,尽管我们刚从那个地方经过回来。

  记者:从早晨六点多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走了大半天,就是为了寻找羚牛。所以刚刚发现羚牛以后,大家都非常激动,今天我们还算运气好能看到,一天一天找不着那也是常有的。

  麻应太:那是常有的事,它活动起来比较机警,对人的活动比较敏感。

  记者:我们刚才看到的那种羚牛属于哪一种?

  麻应太:属于羚牛四个亚种之中的秦岭羚牛。

  记者:这种羚牛是不是唯独在我们秦岭有?

  麻应太:对,它是秦岭独有种,它是四个亚种之中毛色最漂亮的,也是最健壮的。

  记者:这就是我们发现的羚牛的足迹。

  14:00 摄制组登上干沟崖顶守候

  记者:太棒了,令人激动的事情出现了,我们在对面发现的那头羚牛现在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头正在吃草的羚牛。也就是我们在远处发现的那个庞然大物,身长足足有两米。仅仅让我们看到几十秒钟又消失在林子里了。但是真的是好运气。

  记者: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头金毛羚牛是一头独牛,一般来说在牛背梁有三五十成群的羚牛,像我们看到的这样一头独牛,一般来说,是在争夺配偶的争夺战中被击败之后被赶出牛群。现在由于被林木遮盖,我们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点的颜色,还在那个树丛里。

  记者:现在它是不是正在休息啊?

  麻应太:现在它正在休息,反刍,它是一头大公牛。

  20分钟后,发现了第二头羚牛

  记者:羚牛生活的海拔高度一般在多少米之间呢?

  麻应太:它一般生活在2600米以上,它的发情期在6月底到7月初,它的产仔在第二年的1月到4月,一般是一胎产一仔,它可能的寿命在20多年。

  记者:看见没有?在它的左下方又发现了一只。看见了吗?在那个树丛当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羚牛已经转过身,庞大的身躯,体格非常健壮的一头雄性羚牛。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刚才我们把它误以为是一头独牛,却在我们守候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头雄性羚牛的旁边又有一头羚牛,那就说明在这活动的不是独牛,有可能是两只,甚至是更多。

  麻应太:甚至是一个小家族,有四五头左右。

  记者:可能是一个群体。看,这羚牛跑起来了。

  几分钟后,一头羚牛返回原地。逗留了三分钟左右又离开。

  记者: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三头羚牛,全部活动在我们眼前的这片密林里面。令人激动的事情又出现了,原本我们以为从这片树丛里面消失的羚牛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没想到它居然还在这,抖动的树丛里面就是一头羚牛,这说明我们现在发现的,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个羚牛群,是一个家族。

  记者:现在我们试图穿过这个密林,去更进一步接近我们刚才看到的羚牛。

  吴逊涛(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主任):走的时候沿着有树的地方走,四周有树的地方走,这样如果羚牛发现咱们要攻击咱们,咱们站在树的旁边,绕着树走就可以避开它,如果在没有树的情况下,它过来你就没法躲。

  记者:我们穿过密林找到了今天在悬崖上第一次发现羚牛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它在这里蹭掉的树皮,当时羚牛就在这个地方休息,很遗憾我们赶到这里却没有拍到羚牛。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同事,龙江和郑钰正在上面给我们指示着行走的路线。

  记者:龙江请回话。

  龙江:听到,请讲。

  记者:我们刚才发现一头斑羚,但是因为我们这里密林遮蔽严重,拍不清楚,你从悬崖上能不能把镜头调过去?

  龙江:在哪个位置?现在有一些雾。

  记者:就在我们正前面的一个悬崖岩石的顶端。看到没有?

  龙江:看到了。

  记者: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在继续耽误下来了,再加上这里的环境特别恶劣,像这样的峭壁让我们没办法再跟着羚牛的路走了,我们只好返回驻地牛背梁保护区。

  记者:就在我们下山的时候,我们看到对面的山梁上,有一只羚牛从山上向下俯冲,简直是疾步如飞,让我们望尘莫及。我们今天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2个小时的采访,终于让我们找到了追寻的目标羚牛,虽然没有能够近距离靠近羚牛,多少有些遗憾,但我们也应该满足了,秦岭探访东线摄制组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向您报道。

  在一个星期以前,我们西线的摄制组在长青自然保护区曾经拍摄到过羚牛。但由于当时拍摄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我们很难完全看清楚羚牛的真实面目。不过今天,我们东线的摄制组给我们弥补了这样一个遗憾。明天请继续和我们一起关注秦岭,一同探访。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