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探访》第十九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7日 10:01
▲ ----东线采访实录
欢迎各位来到大型特别节目《秦岭探访》的卫星直通室。昨天和前天东线摄制组一直在西岳华山进行探访。我们不仅领略了华山的险峻,同时也了解了华山的生态。而华山如今在社会公众当中能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部建国后的经典电影《智取华山》。今天,东线摄制组将带领我们沿着电影《智取华山》的场景去探寻这座名山的历史与文化。
[自古华山一条道]
记者:这就是智取华山的旧址?
工作人员:对,这就是当年那个智取华山保安六旅,当时旅长韩子佩的司令部。
记者:印象当中,小时候我们就看过一部电影叫《智取华山》,当时它反映的解放前夕国民党的残部逃到了华山。他们企图倚仗华山的天险负隅顽抗,最后被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几位勇士从华山的北部突上华山,解放了华山。
记者:我们找到了当年智取华山的八位勇士中惟一健在的勇士刘吉尧老人。
记者:在华山的北峰,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放这样一部经典的电影《智取华山》。从这个画面里面,我们看到的这几位战士就是当年的陆东纵队侦查参谋,他带领着他的几位战士,那么电影里这位侦查参谋的原型现在就在我们的旁边,就是刘吉尧老先生。
记者:当年你们就是从这个峭壁上爬上去的?
刘吉尧(智取华山八勇士特级英雄):对,就是从东峰山岩这个山岩绝壁上爬到山去。
记者:上北峰的惟一一条路是被国民党给封锁了是吧?
刘吉尧:封锁了。自古华山一条道啊,为了解放华山,消灭山上的敌人,我们从华山的东峰的这个山脚上边攀登,我们运动到北峰,从北峰我们消灭他一个特务营,营副。
记者:那个地方现在我们可以找到吗?
刘吉尧:能找到。
记者:那我们现在去看看好吗?
刘吉尧:可以。
记者:就在前面是吧?
刘吉尧:是。
记者:那当年你们这八位战士应该是冒着生命的危险从那个绝壁上上来的?
刘吉尧:对。
记者:你们当时从哪上来的呢?
刘吉尧:我们从山边的一个沟,接近东峰的山脚底下,从山岩绝壁上攀登上来。到北峰整整爬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把北峰的敌人全部歼灭了以后,天刚亮。
记者:实际上你们当时的任务只是来侦查,不是要歼灭这儿的部队,你们是无意当中这样做的?
刘吉尧:无意当中,临时我下的决心。
记者:您下的这个命令?
刘吉尧:我下的命令。
记者:就八个人?
刘吉尧:八个人。
记者:实际上北峰的这个主要的通道已经被国民党把守了,那个地方就那么险要吗?
刘吉尧:险要,非常险要。敌人只要用铁板把盖子一盖(就行了)。
记者:再多的人也上不来?
刘吉尧:下面有千军万马你也上不来。
记者:它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吉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记者:我们专门赶到这个千尺幢这里来看看当年八勇士给解放军打开的这个通道是在哪里。
从这儿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里都是悬崖峭壁,惟有在这个峭壁当中,有一道石缝,这就是通往华山北峰的惟一的通道。
记者:当时解放军要上这个华山只能从这儿上?
陈永久(渭南市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是的,这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这也是华山最险的地方。
记者:所以国民党就选择了这个地方,把这个通道给封死了?
陈永久:对,这是一个咽喉,如果把这里封死了,就是一只鸟也飞不过去。
记者:在这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的华山八勇士打开了这一道铁门,实际上也打开了解放军解放华山的通道。
记者:那时候国民党在这儿驻守了部队是吧?
王军海(华山旅游发展公司):对。当时国民党把保安六旅的一个排驻扎在这儿,就是守住这条通道。这儿原来就是盖了一个铁盖,他们在这儿架了一挺机关枪。
记者:任何人也上不来?
王军海:任何人都上不来。保安六旅的旅长韩子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智取华山》电影资料)
韩子佩: 诸位,这个千尺幢铁盖子,是五分厚的钢板,你们看我就是光在这儿放上一挺机关枪,共产党他就是千军万马也得在山外头干瞪着眼睛看着我方子桥。
刘吉尧:我们把北峰千尺幢,额就是华山的这个咽喉给夺去了,在北峰就消灭他一个特务营和一个排,北峰下边千尺幢消灭一个排,苍龙岭消灭他一个班,我们就八个人就活捉了敌人111名。这个时候韩子佩就在北峰,叫我们拖去了,这个旅长就不行了,乖乖投降缴械。
记者:这场战役就这么结束了?
刘吉尧:对。这仗打得很漂亮,打得很干脆。
记者:我们有幸在打响这场战役的华山北峰见到了这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华山八勇士传奇的英雄故事和英雄壮举将永远载入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
▲ ----西线采访实录
感谢东线摄制组传回的报道。明天他们将结束在华山的三天探访,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西安。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回西线。在汉中市,有一个秦岭沿线最大的动物标本馆。在这座标本馆里几乎保存了所有在秦岭栖息生长的动物,标本都来自于动物的活体。
在二十多年前,打猎一直是秦岭沿线居民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但是后来,当他们放下猎枪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列,现在就让我们随西线记者走进一位痴迷于小鸟的老人。
[采访爱鸟老人]
记者:这里是位于汉中市郊区的汉川机床厂。我们一大早来到这里不为别的,只为找到一位老人。他已经从这里退休了,不过,在他十五年的环保历程里,他先后发表了四十多篇环保文章,参加过三十多次打击贩卖野生动物的活动。他的意见影响着中国环保的历程。那么,我们身后看到的这一座鸟山呢,也是在他的倡议下保护起来的。
眼前这位就是爱鸟老人郝光陆。每天早晨在鸟出巢和傍晚归巢的时候,他的身影就出现在这片林子里。一部相机,一本《中国鸟类野生手册》,伴随着他的退休生活。
郝光陆(汉中市汉川机床厂退休工人):这一片林子里主要有一些鹭鸟。这些鹭鸟包括有白鹭、大白鹭、小白鹭,有野鹭、赤鹭、白鹭、苍鹭、绿鹭,总数大概有三千多只。另外还有猫头鹰、老鹰、大山雀、小山雀、等等小鸟,一共算下来有十多种。整个数量算下来,大概有近万只了。
记者:老郝能够认得出林子里的每一种鸟。如果几天不来,他就觉得有些不放心。
郝光陆:首先,你不要伤害它的。不伤害它的话,你慢慢跟它接近、接近,让它觉得这个人是善良的,所以它也就不怕人。
记者:不怕你?
郝光陆:嗯,就不怕了。
记者: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好像上面好多的鸟,鸟巢。
郝光陆:鸟是人类的朋友,给大自然增添了美丽。而且鸟有保护森林、保护绿色的能力。如果没有鸟,就没有森林。所以,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不是为别的。当时有一些农村的,还有一些学生,跑到这里掏鸟蛋。另外一些年轻人拿气枪在这里打鸟,经常是三五成群,三五杆气枪在这里打鸟。
记者:你看到以后是什么心情呢?
郝光陆:我看到了是很痛心啊。我们汉中原来五六十年代鸟多多啊,最后到九十年代,鸟越来越少了,就得赶紧保护。
郝光陆:这个鸟是从巢上掉下来的。平常这种小鸟我们都是拿着长竿子,把它送到巢里面去,就对了。
记者:1995年,老郝成立了爱鸟协会,现在的会员已经发展到了三万多人。不过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却付出了无数的艰辛。
郝光陆:当时有些人都说我是有神经病,另外有个别厂领导说我是不务正业,我的家里人更反对我。
郝光陆的妻子:不支持。可以说我是第一个反对的。当时是不理解,就觉得有点儿嫌他丢人。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上好像没有你这种人啊。
郝光陆:我老伴儿经常说,你天天跟年轻人发生冲突,小心别人打你。我说他打就打吧,反正我要把鸟保护下来。
记者:老郝这么多年为了护鸟没少得罪人。他东奔西跑做宣传,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追查鸟贩子。这些在别人看来难以理解的事情,老郝却在执着地做着。在他的努力下,厂里人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林子里的鸟也从几年前的两百多只发展到近万只。
记者:我现在是在老郝的家里。他给我拿出了很多他当年照过的照片,这些照片大部分都记录了老郝这十五年来的环保历程。他已经不仅仅是对鸟类的保护,而且已经扩展到了对一些一般动物,以及一些对我们人类有益动物的保护上。
记者:老郝向省市相关部门提了多项建议。他的行为也慢慢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记者:走出这间简陋的小屋,我们心里都难以平静。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为了环保事业付出了这么多。人们很习惯地把郝光陆称为老郝。而老郝自己却不承认自己是一位老人了,因为他觉得他还有很充沛的精力,去完成他还未完成的生态环保事业。
[采访野生动物标本展览馆]
记者:我们现在来到了汉中市林业局的野生动物标本展览馆。在这个展览馆,收集了秦岭最珍稀的四种野生动物,就是金丝猴、大熊猫、朱鹮,还有羚牛。现在在我身边的是汉中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副站长张海斌。他将给我们介绍一下整个汉中地区的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
张海斌(汉中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副站长):我们汉中的野生动物啊,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巴山。巴山动物和秦岭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巴山有猕猴,秦岭中有四大国宝,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汉江那个河道平川的地方,主要集中分布了一些鸟类,是朱鹮的游荡区和繁殖区。
记者:像这些野生动物,在我们馆里大概收藏了多少种?
张海斌:在我们收藏的有大型脊椎动物60多种、150多件,蝴蝶标本有两百多种、两千多套。现在我们馆里最珍贵的,就是有秦岭四大国宝。这是朱鹮,朱鹮在秦岭分布主要集中在洋县。这是大熊猫,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佛坪、洋县、留坝、城固。这个是金丝猴。这是秦岭羚牛,也是四大国宝之一。在我们这儿,这个种群比较大。秦岭羚牛跟别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别,秦岭羚牛的毛色是金黄的,又叫金毛牛,它在羚牛四个亚种中是最漂亮的一种。
记者:汉中市野生动物标本展览馆从建立到现在,大概已经接待了两万多名参观者。这里有一个参观者留下的部分留言,其中有许多是小孩子的留言。我们来看一下。
这个是长空子弟学校三年级一班的梁嘉翔的一个小朋友写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边还有汉中市附小四年级二班的葛峻湘留的,“努力共创幸福家园”。被做成标本的野生动物,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是它的价值在小小的留言册上却得到了体现。这也是我们秦岭探访摄制组前来拍摄野生动物标本馆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唤醒更多的人来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
秦岭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而人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如果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人和秦岭的关系,我们相信我们和秦岭就能够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