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部频道 > 秦岭探访 > 正文

《秦岭探访》第十五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3日 11:10)


  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秦岭腹地世代靠林吃饭的农民开始面临着生存的考验,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长久的出路呢?今天,西线摄制组就为我们找到了两个殊途同归的典型做法。

  ▲西线采访实录

  记者:80年代初,西洋参作为国家星火计划从美国、加拿大引入国内,并在留坝这个地方落户下来,通过20多年的培育,现在的西洋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记者:你好。你家里种了多少亩啊?

  留坝县农民:家里种了三亩多。

  记者:这都是西洋参吗?

  农民:对,看到别人家都富了,所以没办法,就向亲戚借了一点钱,种了一点,慢慢的才发展起来的。

  留坝镇党委书记 周吴明:应该说,西洋参种植应该是高科技含量的种植技术,但是通过我们20多年的总结和推广,目前老百姓普遍都能够接受。

  留坝县农民:2000年以前,只有5户人家,在2000年以后,发展到60到70户人家。


西洋参

  记者:这就是西洋参?

  周吴明:对。

  记者:这个我们一般在中药里面都是用它来做什么呢?

  周吴明:现在在国内还没有把它列入中药,最主要作为保健食品。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中共留坝县委书记 李林华:而且因为西洋参(的种植)有特殊的要求,包括它的海拔、气候、土壤,还有自然环境,都有特殊的要求,我们留坝刚好就处在这个适宜西洋参的生长,我们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对我们的西洋参皂甙进行了化验,测出我们留坝的西洋参皂甙的含量,高于美国原产地的10%,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记者:这个是按克还是按(什么计算)?

  周吴明:通常现在市场上是按公斤计算。

  记者:现在每公斤多少钱?

  周吴明:干品,干品分国产参和进口参,像国产参每公斤现在卖到400多元。

  记者:进口的多少钱?

  周吴明:进口的600多元。

  记者:我们这比进口的要便宜一些?

  周吴明:要便宜一些。

  记者:农民种这个西洋参应该是四年一收益是吗?

  周吴明:对,四年一收益。

  记者:这四年他全下来应该能收多少呢?

  周吴明:四年以后除了成本,净利润在三万至四万元。

  记者:那就是每年在六七千块钱左右?

  周吴明:每年在七千块钱左右吧。

  李林华:原来我们留坝县主要是靠林业资源为主,林业资源是我们县主要的经济支柱,过去每年从木材和林副产品提供的税收就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后来退耕还林,还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以西洋参,天麻为主的药业,以香菇木耳为主的菌业,以黑桃,板栗,银杏为主的林果,还有以牛,羊,蜂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这四大产业通过目前我们几年来的大力培育和发展,基本形成了规模,比如说我们的西洋参。

  记者:现在有多少亩?

  李林华:现在全县1000多亩。

  记者:我们这个产业规划预计有没有一个目标?


人参果

  汉中市留坝县县长 杨记明:预计根据西洋参有一定的适存区,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我们初步计算过我们全县适存区,就是适合种植西洋参的大致土地面积有一万亩,我们计划在三年到五年之内扩充到五千亩,这个面积就已经够大了。

  植被丰茂的秦岭曾经被人类索取的太多,也曾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今我们要偿还我们所欠下的债,自从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以来,秦岭的森林资源被保护起来。

  记者:勉县位于汉江的上游,在国家实施木材禁伐以后,这里面山上的木材不再采伐,那么一些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不过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片非常大的速生丰产林,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徐树安:去年禁伐之后,我们原有的森工企业和农民增收将成为问题,所以县政府决定在我们汉江,褒河,杨家河两边的河滩地,发展速生丰产林。

  勉县的南抗窑速生丰产林是沿汉江,褒河,杨家河两岸的河滩地种植的,一方面对河堤的保护起一定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缓解了市场上木材紧缺的问题。

  勉县林业局局长 王明福:主要是解决了我们原有企业,国家禁伐以后,原料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同时解决了农民增收,和咱们财政收入。

  依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不同的是换了个吃法就换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虽然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还需要在市场中得到进一步检验。

  感谢西线摄制组为我们发回的报道。由于今天东线摄制组的传输遇到一些阻碍,不能及时送到,我们请来了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学教授温亚利先生为我们谈谈整个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温教授,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水价上升的信息传来,我们了解到北京的生活用水已经涨到2块9毛钱一吨,而且有信息称可能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上升到3块7毛钱一吨,其实这个水价上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我们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秦岭就是南水北调工程一个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我想那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或者说它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温教授:秦岭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涵养水源,但是除了涵养水源之外,秦岭之所以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我想跟它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它的生态系统独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秦岭是我们国家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动植物区域来看,它是(东阳界)和古北界交汇处,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猪獾和羚牛,同时秦岭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像秦岭冷杉,还有秦岭比较独有的植物,比如华山,西麦草,这是国家一类的保护植物,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蕴藏的丰富的珍惜的动植物资源,使秦岭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国家环境局确定了我们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秦岭就是其中之一,秦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想不仅仅单纯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可以说体现在文化和历史上,秦岭横贯三秦大地,从秦汉到盛唐,这个时期的秦岭地区特别是关东地区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主持人:在整个的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秦岭为中华的文明提供生态的屏障,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这个角度说,秦岭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发展当中重要的自然生态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岭生态系统和秦岭的大山也沉淀很多丰富和人文的历史景观,所以秦岭的生态环境有很厚重文化和历史的底蕴,包括蔡伦墓,张良庙等等,比比皆是,就是说从历史上现在,从生态到文化,秦岭都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和特殊的代表性,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特殊性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国家也好,从国际社会也好,关注秦岭把秦岭当作自然献给地球的礼物,作为自然的瑰宝是非常恰当的,保护秦岭,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是秦岭地区,是全国,全世界的责任。

  主持人: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其地貌复杂,千峰叠嶂、随海拔高度变化,气候、生物带垂直变化大,有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控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秦岭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最主要的水源地,在直接关系着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八百里秦川的工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更关系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及水量多寡。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秦岭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建国50年中,秦岭林地面积减少约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至46%,林区森林资源贮藏量下降70%以上。

  秦岭生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际上,森林覆盖率下降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水源涵养功能的下降。作为南水北调的工程的水源地,秦岭目前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温教授:秦岭生态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概括起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过渡的利用,使自然资源面临前所未有巨大压力,另外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森林旅游,对秦岭的生态环境,自然植被,自然资源也都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大气,水体的污染也严重地威胁到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整体来说,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全方位的,引起的后果也是多种多样,这个必须得到社会的关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否则秦岭作为人类的礼物,自然的瑰宝将在地球上消失,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主持人:开发和保护是矛盾的双方,一方面我们要强调秦岭的生态建设,强调秦岭的生态保护,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强调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我们可以看出强调生态保护的肯定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秦岭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样两难的局面为什么会在很长时间存在?

  温教授: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仅是秦岭存在,是在整个发展中国家当中是普遍存在问题的,理解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两个表现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耗用,另外就是在发展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第二个层面就是在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对环境对生态的破坏,从保护的角度客观的要求减少破坏,必然从不同程度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秦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很多保护区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很多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从某种程度说,自然保护区当地的社区,当地的老百姓承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很多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说一个方面保护是需要维持生态的完整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要耗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两难处境,是一种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当中都会长期存在的,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个问题将成为制约发展或者是影响保护的根本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各个国家政府和很多国际组织一直在探索和一直在寻求的一个重要的解决问题,一个研究的目标。

  主持人:鉴于秦岭对中国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我想对于秦岭生态保护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当地的政府和生活在秦岭的人民,可能生活在其他的东西,东部的人也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你认为这个责任应该体现在哪个方面?

  温教授:你说得非常对,对于生态保护应该是一种公益事业,从政府到社会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我们国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当中,很多时候是由于当地的政府,当地的老百姓承担的很多他们不影响承担的,或者是过多的代价,你刚才提到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政策,通过政府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解决一些具体重大的问题,从当地的政府的角度来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当地政府的两个重大的职责,都应该给予重大的考虑,从社会的角度说,大家应该在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到保护活动中,大家可以想想,秦岭有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羚牛,这四大国宝当中,很多是作为重要的观赏性动物和宣传性动物在各个野生动物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我们在观赏美丽的熊猫同时,我们作为城里人大都市里面生活的人,我们为大熊猫的保护尽到哪些责任,我觉得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社会怎么样尽自己的义务自己的职责,另外在生态环境保护当中,当地的老百姓发挥着不可忽视,非常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当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应该得到政府,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国家应该考虑在政策方面给予补充,给予回报,否则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当中一种不公平,秦岭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重要的生态地位,国际社会对秦岭的保护也非常关注,很多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在秦岭地区实施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从1995年开始到2001年全球环境基金同国家林业局在秦岭地区实施了一个保护项目,把国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模式引进秦岭,对秦岭今后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秦岭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把国际上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说商业机制和保护机制相结合,把地区的一方的设施的发展保护相结合,很多新的模式新的理念都在引进,我想秦岭的保护秦岭保护过程当中如何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需要从政府,从社会,从国际社会多方面给予关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自己责任的实现来促进秦岭地区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秦岭能够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成为我们自然留给我们非常重要的遗产。

  主持人:刚才讲的,我们从秦岭拉开看,对于全国的生态保护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秦岭应该树立一种保护自然的意识,除了这种观念的推进之外,我想机制的推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你了解现在有关秦岭生态保护方面,国家出台的制度和条例都有那些?

  温教授: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公益事业,从制度和政策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比如适用于秦岭地区的国家的法律法规,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区管理条例,地方的陕西省也出台的一系列的有关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可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改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保护和发展问题上出现的矛盾也有很多新的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据我所知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准备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我想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会对保护我们秦岭乃至保护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你刚才提到的秦岭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保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秦岭和秦岭保护当中出现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具有普遍性,如何通过秦岭的问题的剖析,把秦岭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中所得出的共性的东西在我们全国加以推广,引起社会政府的思考,这是非常值得,非常有重要价值的工作,因此你们西部频道做这个秦岭探访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系统的向大家揭示,展示秦岭生态,秦岭自然资源同时,把社会经济发展,把文化相关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向大家进行展示,进行共同的探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看来秦岭生态保护的问题所折射出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有限资源利用的矛盾,已经是我们今天社会应该共同面对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非常感谢温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解析和回答。明天的同一时间希望观众朋友能够继续关注我们秦岭探访。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