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探访》第八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4日 14:08)
金丝大峡谷
|
|
|
金丝瀑布 |
▲——东线采访实录
在《秦岭探访》东线记者到达商南县的时候,已是深夜。由于这里山高坡险,车辆无法前行,我们只好背着行囊,一路走进金丝峡谷腹地。好客的商南县委早早给我们预备了手电筒,所以虽然是夜行峡谷,但也别有一番情趣。
带我们夜行峡谷的,是商南县委书记周树红。他告诉我们,商南过去没有旅游景区,金丝大峡谷被发现以后,成为了商南县最重要的旅游资源。2002年12月金丝大峡谷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它已经成为陕西省一个新型的生态旅游区。商南县金丝大峡谷一共有四大景区,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和石燕寨。
在我们短暂休息了3个小时以后,清晨山林中的鸟雀声将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新的一天就这样在鸟儿的欢唱中开始了。
今天我们东线记者依然是兵分两路。龙江、雷飙将翻越峡谷去登高览山,去感受山谷植物的神奇分布;另外一路将沿着峡谷前行,去看谷底水险,去感受两岸秀丽的风光。
采访《峡谷瀑布》
“这都是从山洞中流出来的。一点儿污染都没有。金丝峡谷正是秦岭奇峡,突出特色为峡谷水景,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么好的山水风光,我们要非常珍惜和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双溪瀑布,金丝大峡谷共有13个瀑布。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当地的老百姓称为是九龙潭,这个名字与其特殊的地貌有关。它一层一层的蜿蜒曲折,像上下攀援的九条龙,所以被当地人称做是九龙潭。这个独特的地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马光晓(商南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这是一种褶皱现象,就是说受南北硬力的挤压,形成了这种弯弯曲曲的层里,我们这个地方是比较典型的、比较突出的峡谷地带。对我们研究地质的人来讲,就相当于钻到地球里面了,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的现象。
记者:这个泉水就直接可以喝啊?
周树红(商南县县委书记):对对,直接可以喝。
记者:它的水质好是吗?
周树红:水质非常好,非常清,非常甘甜。
记者:很清爽,山里有很多这样的?
周树红:对,这上边也是。这都是从山洞中流出来的。一点儿污染都没有。金丝峡谷正是秦岭奇峡,突出特色为峡谷水景,大自然赐予我们这么好的山水风光,我们要非常珍惜和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
|
|
金丝水系 |
记者:这个水要分流到什么地方。
刘凤鑫(金丝峡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长江。丹江进入长江。丹江的源头就在我们这里。
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山谷里的小气候竟然也在发生的变化,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随着地势的变化,峡谷开始越走越宽,而且四周弥漫的空气当中都有点温暖的热带雨林味道。
采访《金丝峡植被》
“我们体会到了一日历三季的感觉,也看到了三个气候带的标志性植物。”
在我们攀登到金丝峡海拔大约不到800米的地方,广泛分布的亚热带植被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被称为君子之花的兰花,在这里散聚各地。原以为陕西西部应该是一副西部气派,万没想到这里竟然是亚热带风情。
胡金鑫(商南县林业副局长):这个是咱们大峡谷里面的惠兰,现在它生长海拔是800米左右,咱们大峡谷800米以上的范围都生长有这种兰花,现在价格是比较贵的,它去年在四川兰花推荐会上,从我们这里流失出去的,卖的价格相当好,得了金奖。
记者:从亚热带植物樟树生长的地方,我们又向上攀登了不到200米的垂直高度,这里是白皮松这些暖温带树种的世界。
胡金鑫:这棵树是刺柏,我们现在这个位置海拔900米左右以上才有分布,这是暖温带的一个代表树种,然后这还有白皮松,连片的都出现了。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海拔应该是900多米,离刚刚上山的地方垂直高差应该在100米左右。但是在这路途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个气候带的标志树种。
郑双武(林业局局长):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们好多条小河慢慢慢慢的有水,中间多少年成了干河,现在水流出来了。
记者: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让断流的小溪又重新流了起来。
记者:局长,现在我们应该快到山顶了。
郑双武:快到了。
记者:现在大概海拔是多少?
郑双武:海拔1200米。
记者:沿着暖温带的指示树种刺柏,我们又向上攀升了近200米的垂直高度。
郑双武:现在进入了原始的森林,这块林子比较大,比较集中。
记者:那就是短柄抱栎林?
郑双武:对。
|
|
|
抱砾林 |
记者:为什么叫它短柄抱栎林?
郑双武:它这个名称就是因为它属于壳斗科的一个属,它的叶柄比较短,果实比较短小,从它的叶片紧缩上这么样区别。
记者:主要是从它的叶柄短。发现这种短柄抱栎林,对科研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胡金鑫:这个短柄抱栎林原始的群落在秦岭地区很少,它能够代表秦岭地区的植物,植被的种类,所以在研究它,考察它,特别是涵养水源,秦岭的气候的变迁,以及这么样的一个群落的分布状况,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记者:它还是一个分布带的指示植物?
郑双武:对,分布带的指示植物,它是温带树种的指示植物,咱们一块儿可以看看几棵树林比较大的短柄抱栎林。
记者:我们经过几个小时的爬山现在已经到了海拔1200米的高度,也接近了山峰,虽然我们今天跋涉距离的垂直高度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体会到了一日历三季的感觉,也看到了三个气候带的标志性植物。
无论你在山岩上看到的是怎样的山岳风光,还是在这幽深的峡谷中已经感受到了是什么样的雄奇和壮美,相信呈现在您面前的一定都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美景,伴着清泉飞瀑的韵律,伴着绿树繁花的幽香,我们今天的探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秦墓遗址
▲——西线采访实录
|
|
|
秦墓 |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人立国后,共有四大陵园。1974年,中国发现秦始皇陵园;1987年又发现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园──雍城陵园、芷阳陵园。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前三大陵园完全一样。专家称,长达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显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点;从地理位置看,陵园“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陵园“风水”取向。
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困扰世人的谜。至今,两大谜团终于大白于世。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称“这一发现填补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秦岭探访》西线记者今天带领大家探访得,便是大堡子山和圆顶山秦墓遗址。
采访[秦墓遗址]:
“在天水这里,最近这十多年,发现了许多秦人早期的一些文化遗址和墓葬,能够充分证明这儿就是秦文化发祥地”
庸际春(天水师范学院):那么在天水这里,最近这十多年,发现了许多秦人早期的一些文化遗址和墓葬,能够充分证明这儿就是秦文化发祥地,比如说现在咱们要去的大堡子山和圆顶山秦墓遗址,大约就是西周末年春秋初年,也就是秦襄公建国前后的一些秦公墓葬和贵族墓葬。
庸际春(天水师范学院):这就是礼县博物馆的张馆长,大堡子山秦公墓他就是直接参与发掘。
记者:张馆长这个墓当初是怎么发现的?
张奎杰(礼县博物馆原馆长):这个墓是1993年被发现的,当时由于盗掘严重,所以这个墓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基本上墓里面的文物全部被盗一空。
记者:就是当时发现盗洞。
张奎杰:对。当时是这个地方,就是倚靠在这边,这个东边一个,这边个西面一个。最后的那些裂边,实际上是山后的墓壁,由于那个墓很大,那个也高,墓壁就向下冲了一点。
张奎杰:大堡子山的情况有两个组成,我们站的这边就是大堡子山秦公岭,另外一个还有圆顶山,在西汉水以南,就是那半个。你看,那边圆圆的那个山梁,下来以后那个地方就是秦贵族墓地,那个是一个东穴,这个地是一个西穴,这两个区域就组成了大堡子山秦公陵区。
张奎杰:他通过打了很多的探眼,把墓地范围基本上确定。
记者:这是瓷片什么?
张奎杰:这是秦代的,就是春秋时候,秦宫里面的陶罐的口沿,你看这里他是一个弧形,它是陶罐的口沿。
记者:我们现在在这里还能捡到秦代的陶器的碎片,这个墓虽然经过了盗墓者的盗掘,但是在发掘以后还是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现在都放在县里面的博物馆,过一会儿我们就去看一下。
采访[礼县博物馆]:
“一号墓坑里没有出现武器,它也出现了四轮装饰方盒,另外也出现了小的四轮装饰方盒”
张奎杰:这是大堡子山出土的,这个石罄是当时的一种乐器。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的五件,咱们又从这私人手里又缴获了三件。
记者:这都是大堡子山出土的?
张奎杰(礼县博物馆原馆长):这个一堆,就是最靠边的一堆。还有这两个。
记者:这个是什么?
张奎杰:这个就是车马饰。
记者:车马器车轴上的?
张奎杰:对,这两个都是车轴上两头套的铜套子?
记者:证明当时在我们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好的马拉车?
张奎杰:有,当时东边的车马坑内部发现有四排车。每一排都是3辆,它一个车马坑里都是,还有圆顶山贵族墓地上的车马坑,一个车马坑里面有5辆车。对交通还有车马相当方便。一号墓坑里没有出现武器,它也出现了四轮装饰方盒,另外也出现了小的四轮装饰方盒。
记者:这个是不是可以看成当时车的模型
张奎杰:现在有这个说法,但是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以后模拟的一个装化妆品的东西。
记者:装化妆品的做成一个车的模样,证明当时他们使用的这样的车?
张奎杰:当时来说四轮车还没有。
记者:还没有四轮车。
张奎杰:没有,当时的车都是两轮。但是从这个里头,起码他的思维里头已经有一个四个轮子形成的想法。
记者:是不是现在还没有发现,能够证明当时有四轮车的文物,所以说当时没有四轮车?
|
|
|
四轮车 |
张奎杰:如果有一个辕的话,那就肯定说是一个四轮车的模型,但是你说它是四轮车他没有辕,又说它不是个车,它又是个轮子,到现在还能够转动。
记者:当时没有四轮车的轮?
张奎杰:没有。这对研究中国的四轮车的发明的过程来说,有一定的意义。
[专家观感]: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
“我们对于秦的早期的文化,实际上过去我们可以说是几乎是一片空白”
记者:那你觉得大堡子山一带发现的遗址,对你研究青铜器有何意义?
李学勤:我想这一点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因为青铜器对于先秦时代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物门类,当时还是处于我们叫青铜器时代,特别是中国的青铜器,大部分都是做礼器,所谓礼乐之都,一些礼乐的器物,主要是以青铜器来制作,来表现的,因此青铜器对了解当时的文化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今天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一个学科就是青铜器的研究,对于青铜器的研究来说,我们不但是要了解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还要了解不同地区的青铜器,那么秦的青铜器,我特别说的是秦的早期,作为一个诸侯国时期的青铜器,过去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大堡子山所发现的青铜器,可以说从时间上,从地区上都是非常明确的,从时间上来说,它是属于秦成为一个诸侯国以来的最早的时期,从地区来说,也是他开始建立一个诸侯国的地区,因此它对于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当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记者:你说过这个发现填补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为什么这样说?
李学勤:我想这个话,我一点都没有夸张,因为我们对于秦的早期的文化,实际上过去我们可以说是几乎是一片空白,就是从史书的记载来说,我们主要是根据史记的《秦本纪》,可是《秦本纪》关于他立国前后的这一段,实际上记载是非常少的,我们所知道的不过几个人名,当时的几件主要的一些大事,至于具体它的历史文化的情况,主要是依靠考古做的,而这个考古工作应该说这一次的这个发现是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过去我们不但是对于它的早期立国的时期,就是说对于它在比较晚的时期,比如春秋时代的秦国,从考古上来说我们知道的也还非常有限,现在可以说我们从秦始皇向上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大堡子山这个地区的发现可以,说推到他开始建立诸侯国的时期,当然对于先秦的历史文化,整个说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