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探访》第一集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8日 15:47)
|
|
|
演播室 |
大型特别节目《秦岭探访》7月1日正式启动。节目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经过长时间策划筹备,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协助拍摄。上午,节目东西线摄制组分别在河南南阳市的伏牛山和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山举行了简短的出发仪式。
作为以宣传西部为己任的西部频道,策划此次大型活动的意义何在?对此,报道总策划、西部频道新闻总监陈永庆介绍说:“选择秦岭是因为秦岭和我们《西部频道》由太多的切合点。西部频道的首要任务是向东部宣传西部,搭起一座沟通西部和东部、西部与世界的桥梁;而中国的秦岭恰恰在中国的地图上是一横,这一横恰恰是横在中国的中部,它的西边是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边是华北平原,它也恰恰处在沟通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的关键位置。”
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它在整个中国的地质构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地质和地理上的特殊性,造就了秦岭在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多样性。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基因库中,南边是亚热带,北边是暖温带,南北两坡的降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站在秦岭的主峰上,你会惊奇地发现,秦岭的南坡云蒸霞蔚,云海苍茫,而在北坡则是八百里秦岭尽收眼底。
长期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形成了多样的经济结构。秦岭脚下不仅有非常现代化的产业,比如航天技术,医药技术,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古老的生活方式。在这条“中国的龙脉”上,有被称为“羲黄故里”的天水,有华夏祖先炎帝的陵苑,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历史上的秦、汉、隋、唐等十几个朝代都在秦岭的脚下定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象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象秦岭这样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明的进程。所以有人说,如果把黄河比做中国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陈永庆感慨道。
|
|
|
《秦岭探访》节目总策划陈永庆 |
同以往报道秦岭的节目相比,本次报道在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上有了明显的创新。对此,陈永庆解释说:“第一,这是中国国内电视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对秦岭集中的报道活动。我们兵分两路,分别从秦岭的东端南阳和秦岭的西端天水出发,最后在秦岭的主峰太白山汇合。第二,这次报道的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我们的报道是以整个秦岭的生态建设为主线,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同时,我们要大量报道秦岭的历史和文化,地质和地貌气候的多样性、经济的多样性等都在我们的报道之中。第三,这次报道强调的是纪实的风格和现场的探访,也就是通过我们的镜头,能够非常细致、非常近距离、身临其境地感受秦岭的神秘和奇妙。为了确保这些想法得到顺利的实施,我们这次采取了最先进的卫星线路技术。”
了保证整个策划意图的实现,节目组采用了最先进的卫星传输设备。对于秦岭的起伏多变的地形是否会影响到节目的安全回传,此次活动的卫星支持方广州卫达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庞大庆表示:“地形不成问题,天气对于卫星通讯来讲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配备了高功率的功放,就是为了确保这次传送的准确准时,同时我们为两路记者都配备了双套卫星设备,以保证活动正常的进行。在后方我们也配备了强大的技术力量,确保这次活动传送的准确准时。”
全长1500多公里的秦岭,绵延起伏,气候多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话题。本次节目期望全面地展示秦岭风貌,摄制组兵分两路,与秦岭同向穿越,最终在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会合。沿途将经过甘肃、陕西、河南三省。东线将从河南省南阳市的伏牛山出发,沿途经商南--丹凤--商州--潼关--华阴--华县--西安--蓝田--长安--户县--宁陕--紫阳--佛坪--周至,最后到达太白山。西线将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出发,沿途经宝鸡---凤县----留坝-----勉县----略阳----汉中---城固----洋县----佛坪----太白县--陇山县---岐山县,最后到达太白山。
在节目《秦岭探访》的宣传片中,活动的主旨被凝聚成四句话:“一次南北地理分界的全程穿越,一次影响广泛的人文地理行动,一次探访中国龙脉的新奇之旅,一次全景直击秦岭的现场报道。”从今天开始的近一个月内,希望各位读者跟随我们一起去感受穿越所带来的惊险、艰辛、欣喜、担忧和充满想象的未知。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