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6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8日 13:40
黄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促进西部地区既快又好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工作。
9月23日至25日,黄菊先后考察了宁夏启元药业公司、建设中的电力工业项目等,了解宁夏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抓好当前经济运行、西部大开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的情况。黄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开发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庆黄金周,多彩西部游。很多人现在正在盘算到西部旅游的行程,从今天开始,《西部新闻》就为您提供一份有特色的西部旅游参考。从金色到红色,从颜色到特色,我们的节目将细细为您梳理。现在是金秋时节,即将到来的又是黄金周,所以我们要提到的第一个颜色就是金色、也就是黄色。现在您就可以想想看,西部旅游哪些地方以金黄色著称,再跟我们接下来介绍到的这些地方对照一下,看一看我们哪些地方说漏了。好,我们金色之旅的第一站就去往甘肃的鸣沙山。
金色之旅:甘肃鸣沙山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大漠中的一颗明珠。除了拥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之外,鸣沙山月牙泉也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如果是很多人在沙上并排滑下,就会听到遍山雷声滚滚,大有叱咤风雷之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烈烈黄沙之中,还有一处小家碧玉的独特景观,这就是鸣沙山怀抱里的月牙泉,它宛如一弯新月,守望着这亘古的荒原大漠。流沙与泉水之间只有数十米的距离,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被誉为“塞外一绝”。
现在鸣沙山风景区开设的旅游项目有沙疗、滑沙、滑翔跳伞、骑骆驼遨游等等。您如果选择到这里旅游的话,可从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乘飞机抵敦煌机场,也可从兰州、西安、乌鲁木齐乘火车到敦煌站,再换乘汽车前往。再嘱咐您一句:现在鸣沙山那里夜晚温度很低,一定要准备好厚衣服;沙山上风沙很大,最好作一点防范措施。另外,在景区乘骆驼时,要先讲好价钱,以免麻烦。我们金色之旅的下一站依然跟沙漠有关,那就是宁夏的沙坡头。
金色之旅:宁夏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西郊的黄河岸边,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有江南众色之秀美。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丘攒集,沙山高垒,与黄河对岸的香山巍然对峙,终于成就了今天的4A级旅游风景区。
到中卫旅游,另一个必不可少的特色旅游项目就是羊皮筏子,乘坐这种古老的渡河工具渡过滔滔黄河,体验母亲河的风情。这种羊皮筏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到了用的时候以嘴吹气,羊皮鼓起,使用非常轻便。坐在羊皮筏上,在湍急的黄河中顺流而下,的确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
去沙坡头旅游,您可以先从银川乘火车至中卫,从中卫汽车站乘发往沙坡头的专线车,另外,沙坡头对面的腾格里沙漠很值得一去,不过要提醒您的是,沙漠旅游虽然新奇刺激,但它毕竟属于探险旅游范畴,有几点要注意:一个是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第二,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要备足衣服;第三,要有环保意识,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说到沙漠,有一种树被“沙漠勇士”,它就是胡杨,现在这个季节是观赏胡杨的最佳季节,金色之旅第三站带您去新疆去看胡杨林。
金色之旅:新疆胡杨林
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胡杨生长期漫长,由于风沙和干旱的影响,很多胡杨树造型奇特、诡异,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说法。全世界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胡杨林又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秋天是胡杨辉煌的季节,那金黄色的、金红色的、金棕色的、金紫色的胡杨与湛蓝湛蓝的天空竞相辉映,奏响了生命之魂的赞歌。
到新疆看胡杨林最好的地点是去轮台,您可以先乘飞机或火车到乌鲁木齐,再到库尔勒,库尔勒到轮台的距离是180公里,去胡杨林旅游最好穿高帮鞋,因为胡杨林总是有厚厚的尘土。自助旅行者更要带足水和干粮,还要带上宿营工具和御寒衣服。说到西部的金色之旅,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文方面的景点,比如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宗教旅游,塔尔寺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感受神秘的黄教文化。
金色之旅:青海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莲花山,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依山就势,错落而建,是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
塔尔寺诸佛殿装饰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人们称为艺术“三绝”。酥油花是用酥油塑制而成;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堆绣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如果您想到塔尔寺旅游,可以先从西宁到塔尔寺,塔尔寺的开放时间一般是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寺内是不允许游客拍照的。另外还有一些禁忌需要留意,在寺院里,不能用手摸佛经、佛像、法器等,更不能跨越,转经轮时,应该选择从左向右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再介绍另一个极具盛名的佛教圣地,那就我们《秦岭探访》摄制组曾经到过的陕西法门寺。
金色之旅:陕西法门寺
1987年4月3日,2000多件大唐珍藏簇拥着佛祖的真身舍利重返人间。法门寺与唐王室有很深的渊源,相传法门寺的寺名就是由唐高祖李渊所取。因为中国古代皇帝们相信定期迎送供养佛骨会带来富庶、康泰与和平。自太宗皇帝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后,在唐代的200多年间,先后有八位皇帝6次将佛骨迎进皇宫供养。
一九八八年法门寺成功举办了国际性的“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近几年又先后赴台湾、香港等地举行了佛骨舍利瞻礼活动,法门寺又重新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去法门寺参观,您可以西安乘汽车前往,大约需要3个小时。如果租车前往,您还可以中途绕一下到乾陵去看一看。其实说到西部,还有很多景点跟金色、黄色有关,比如说兰州的黄河风情,比如说陕西的黄土高坡。从黄沙到黄河,从黄土到黄帝,西部地区的确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因而也有人说,金黄色是西部的主色调之一,是西部的代表性颜色,在这金秋时节,去往西部作一次金色之旅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好,明天的《多彩西部游》将与金色对应,带您展开银色之旅。
沙漠中的“绿腰带”
导视:昔日风沙弥漫、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同期:植被比较少,风沙比较大,尤其每年春天的时候,每天都是遮天蔽日
今天绿草荫荫、赏心悦目的人工绿洲
同期:一个高度上照的,同一个方位上取下来的镜头,就是同一快地上有一个对比了,这是同一块地方 以沙治沙,恩格贝带来沙漠治理的新启示 。
同期:无论是从治理的形式上,或者是治理方法上,或者是主治形式上,我觉得对我们中国的沙漠化治理上都有很大的启示
新闻观察《沙漠中的“绿腰带”》第一集
解说: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腹地。有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人造绿洲--恩格贝,16万亩郁郁葱葱的林木宛若一条湛绿的腰带,将库布其沙漠横腰斩断。创造这一人类治沙史上奇迹的人,是辞“官”自费治沙的王明海和一批致力于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志愿者。
王明海曾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常务副总裁。1989年,集团为了应对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发展后劲不足的挑战,花费12万元在恩格贝买下30万亩草场,打算在这里建设一个培育新品种绒山羊的基地,同时进行沙漠治理。初到恩格贝,见多识广的王明海着实被吓了一跳:这哪里是什么“草场”,黄沙的魔掌早已抹掉了这里的每一丝绿色,原有的上百户牧民已被风沙迫迁他乡,可供王明海他们落脚的,是一处治沙站的“遗址”:一间黄沙半掩废弃的土坯房。
同期:副主任 当初每年春秋两季,风沙也大,风餐露宿,确实那个条件够差劲的。当初这个初创的阶段,植被比较少,风沙比较大,尤其每年春天的时候,每天都是遮天蔽日,风沙刮起来以后,就是说我们带一点煮鸡蛋出来,吃煮鸡蛋的时候,鸡蛋里面不应该有沙子,但是你破壳的时候,他里面已经满了,因为他的风沙太多了,用语言表达的话,现在确确实实不好表达这种艰苦的程度。
解说:恩格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平安、吉祥。这里历史上曾绿草如茵,牲畜成群,召庙香火缭绕,可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垦、过牧,加上战争因素,这里的土地资源丧失殆尽,逐渐地被夷为沙海。为了让这里重新披上绿色,王明海和20多名员工在封锁流沙的草格里栽下一棵棵小树,在推沙造出的田地里撒下一把把草籽。然而播下的草籽栽下的树苗,被风沙一次次吞噬!他们就一次次再栽,与凶顽的风沙展开生死之战。在这种较量中,金钱是必不可少的盾牌。数百万元资金的投入,仿佛涓涓细流渗入了饥渴已久的黄沙,换来的仅仅是黄沙初现点点嫩绿。巨大的投入很快让企业觉得不堪重负,1994年,就在王明海积劳成疾住进医院时,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领导班子冷静决策:撤出恩格贝。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恩格贝的事业即将夭折的时候, 大病痊愈的王明海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辞去待遇优厚的集团副总裁职务,自费承包治理恩格贝,一心一意治沙。
同期:恩格贝综合开发示范区主任 王明海 当时来说,社会价价值取向就是谁赚了多少钱的,都是以赚钱多少论英雄的时代,我老觉得这是比较浅薄的事情,应该更深层次的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我们应该和自然如何相处,我们怎样面对子孙后代,我想这些问题考虑以后,自己说,过去那种地位,那些都是自己奋斗出来了,你也过腻了那种生活环境,可能希望更自然更贴近的生活方式。
解说:“沙迷心窍”的王明海还是选择了治沙。如果说当初王明海是被动走进沙漠的,现在,却有一种激情,一种理念推动着他,下定了治理这片沙漠的决心。他以个人名义向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承包恩格贝15年,并经伊克昭盟公署批准成立恩格贝生态建设示范区,肩负起自费治理这一沙漠的沉重使命。
辞职治沙的最初几年中,王明海的事业充满了艰辛,治沙资金捉襟见肘。他把自己过去积攒下的几十万元工资和奖金都扔到了无情无义的黄沙中。可是,不缔于杯水车薪。尽快的筹到资金是当务之急。可是到哪里筹集这些资金呢?这时,有人向他推荐,养殖鸵鸟很有市场前景。 同期: 恩格贝综合开发示范区主任 王明海 我的两个朋友告诉我的,他说你一定要养这个鸵鸟,你看看这个鸵鸟怎么样,当时我去广州的时候,我说这个东西能不能活啊,一般资料,鸵鸟是沙漠中生长的,这个我知道,但是它是热带地区生长的,实际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它应该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南方北方都非常适应的东西, 解说:鸵鸟曾经被誉为90年代畜禽业的超级明星,当时每只鸵鸟的价格动辄几万、几十万,通过一番考察,王明海下定了决心。借钱从南方城市引进了12只非洲鸵鸟 。 同期:我们当时在鸵鸟价对高的时候买的鸵鸟,而且没有办法…,鸵鸟死了,走半个月,从广州到这边,种走半个月,我××把鸵鸟买回来了,造价是非常昂贵的,我回来一支鸵鸟差不多现在来说,中上等的汽车了。
解说:可是,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90年代鸵鸟市场的下滑,鸵鸟的价格也从每只几万元跌落到几千元。虽然总的算下来没有亏本,但当初20多万一只买来的鸵鸟并没有给恩格贝带来预计的收入。
同期: 副主任 当初的鸵鸟的价格总价很高,一支鸵鸟20万至30万之间,咱们这个鸵鸟20万买进的,加上运费24万,当初我们买的少,投入很高,当初想从养殖上赚一点,因为当初是一种利润很高的,想作养殖生产上赚一点钱,但是随着我们小鸵鸟发育起来以后,鸵鸟市场下滑很厉害,最后一支鸵鸟到不了一万,就是几千块钱,赚不了多少钱, 解说:虽然在养殖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是,聪明的恩格贝人却从另外的角度挖掘出了鸵鸟的价值。 同期: 副主任 我们在北方地区我们是第一家搞,他的观赏价格比较高,所以我们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老总讲,他产不出钱来,我们看出钱来,这么有机个旅游结合到一起,恩格贝的旅游就是鸵鸟带动起来的旅游,现在我们这旅游的项目很多了,最初就是单项的就是观赏鸵鸟。
解说:鸵鸟养殖似乎陷入了泥潭,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明天请继续收看新闻观察《沙漠
中的“绿腰带”》第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