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0 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2日 17:16
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我国启动试点
“中国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项目”9月20日在昆明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国家。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我们身边所有动植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生态系统,目前地球上有大约3000多万个物种,由于人类的城市化建设、砍伐森林等原因,这些物种正在大量减少,数据显示,目前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消亡,为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建设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联合发起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将世界上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的中国作为首个试点国家。
项目启动后,中国将制定全面的自然遗产管理建设计划,同时将此纳入世界遗产全球战略框架体系中,建立国际间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合作计划,共同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物种。
全国各地提交49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
另外,建设部9月20日在昆明召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会议,据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共有12个省区市向建设部提交了49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据介绍,为解决世界遗产地的代表性和平衡性问题,第28届苏州世界遗产大会提出“一个国家每年可以申报两项世界遗产,其中一项必须为自然遗产”。这一修订对于我国自然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据介绍,正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将对各地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单》进行审定,并布置今后的申报工作。
专家学者探讨西部农村卫生医疗改革
第六届中国农村问题研讨会9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干部对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专题探讨。
与会代表肯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专家认为这一制度的推行将使更多的中西部农民受益。
据与会代表介绍,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近几年取得很大进展,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得到了更新,但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缺乏依然制约着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4中国特困大学生关爱行动捐赠表彰大会召开
9月20日上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2004中国特困大学生关爱行动”捐赠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04中国特困大学生关爱行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于今年7月组织发起,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全国160所高校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累计募得捐赠资金4500万元,预计可以资助特困学生5000余名。其中香港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今年合计捐款208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2400名特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的捐赠资金将大部分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大学生。
少数民族艺术家献艺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晚会
9月19日晚上,来自全国各民族的艺术家们欢聚一堂,为海峡两岸的全国各族同胞献上了一台精彩的中秋文艺晚会。
中华一家亲——第三届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晚会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举办,晚会邀请了多位两岸各民族艺术家同台献艺,彝族歌舞《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曲比阿乌、腾格尔、秀兰玛雅等少数民族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整台晚会在祥和、温馨的氛围中烘托出各民族大团结,共庆中秋佳节的主题。
亲近历史 体验自然 西部各地准备旅游大餐
“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陕西、重庆、广西等地纷纷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改造传统旅游项目,为游客们准备丰盛的旅游大餐。
为迎接十一黄金周,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示古城西安魅力,西安市最近举行了黄帝脚印采集仪式。西安市领导和黄陵当地的孩子们将轩辕黄帝的一双脚印拓印下来,这双脚印随后将被复制成669个长5米宽3米的脚印,在西安古城墙上每间隔15米摆放一个,并在上面记录西安建都的13个朝代的灿烂历史文明。从9月25日到10月25日,前往西安古城墙的游客可以在脚印上签名,或者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上面,怀古思今。
黄金周期间,重庆市云阳张飞庙将首次向游客推出“张飞审瓜、桃园三结义”等古装大戏,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张飞的传奇历史,更好提升云阳张飞庙在旅游界的知名度。整台节目本月下旬将在张飞庙正式亮相,原汁原味的三国风情将让游客穿越时空,梦回“三国”。
广西桂林漓江最近推出新装竹排迎接游客。乘坐竹排近距离欣赏山水风光,已经成为漓江的旅游特色,从今年6月份起,桂林市对漓江市区河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管理和整治,符合经营规范的竹排要求在竹排显眼处悬挂“漓江竹排标志牌”,所有船工都要求随身佩带上岗证和操作证,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漓江竹排将以焕然一新的姿态与青山绿水的桂林风光一道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
泛珠三角启动首个无障碍旅游区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各地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广东、广西六座城市无障碍旅游区启动仪式9月19日在广东肇庆举行,这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第一个无障碍旅游区已经浮出水面。
所谓无障碍旅游区主要是指营造“无政策障碍、无市场障碍、无交通障碍、无服务障碍”的旅游环境。此次达成无障碍旅游区合作协议的六座旅游城市是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和广西的桂林、梧州、贺州,六座城市的旅游局长签署了共同守则,决定共同构筑旅游信息合作沟通平台,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互通;以六市的旅游质监投诉电话为基础,建立六市的应急事件处理热线电话;建立“黄金周”和重大节日的旅游预警机制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鼓励旅行社通过合作等方式逐步跨境设立分支机构;保障六地的旅游车辆跨境无障碍通行。合作协议结束之后,由100辆车组成的自驾车旅游车队将以肇庆为轴心,开始了无障碍旅游区的“破冰之旅”。
长江下游航道将实施“新交规”
新的《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划》将从10月1日起实施。调整后的航路遵循上水走缓流、下水走主流,减少横驶区、船舶分边航行的原则,取消了24个横驶区,调整了3个横驶区,进一步明确了每个横驶区上界线与下界线的范围,以及横驶区以外航段船舶航行线路。新的分道航行规划将使船舶的航运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广西德天风光摄影展在京举行
广西德天是西部频道“聚焦西部”摄影电视大赛的采风地之一。这里风光优美,风景迷人,从9月19日开始,一个以广西德天风光为主题的摄影展在北京时代广场举行。
广西德天风光摄影展展出的120余幅风光摄影作品,是摄影爱好者毕志彰先生从近年来在德天拍摄的近万幅图片中筛选出来的,其中包括德天跨国瀑布名仕田园、黑水河、绿岛行云、乔苗平湖、边城风光等,介绍了德天大瀑布及整个德天风景区的奇特景观。展览上还举办了《山水画廊游》画册的首发式活动。
可可西里打响保护动物“排雷行动”
前段时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有人捕杀旱獭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9月19日正式展开代号为保护动物“排雷行动”的集中整治行动。这次“排雷行动”从19日下午3时开始全面展开,行动共分4个小组,分别负责可可西里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查处清理工作。行动组共出动6台车辆和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及部分环保志愿者共29人。
旱獭全称“喜玛拉雅旱獭”,是高原动物食物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过度捕杀旱獭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平衡,造成生态灾难。
内蒙古进入秋季森林草原防火临战期
从9月15日起,内蒙古林区全面进入秋季森林防火期。今年秋季,内蒙古自治区立足扑大火、防大灾,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扑火预案。
内蒙古自治区在防火重点地区设立了扑火前线指挥部,向各地派驻了防火督察员,先后派出多个防火检查组,各地也层层派驻检查组、督察员,深入防火一线排除隐患。目前,武警森林部队和地方防扑火队伍将主要兵力和装备布防到第一线,进入临战状态。航空消防飞机按时就位,适时开展空中巡护、运输及灭火工作。国庆节等防火重点时段,全区将实行森林草原火灾日报制度。
云南澜沧县尝试优质牧草取代紫茎泽兰
《西部新闻》去年曾经针对紫茎泽兰等外来生物入侵做过系列报道。最近从云南省澜沧县传来好消息,经过两年试验示范,一个用优质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项目可望解决紫茎泽兰对本地植物的危害。
紫茎泽兰属外来入侵植物,它的生长、传播速度快,对农、林、牧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2002年6月,云南省澜沧县被国家列为紫茎泽兰治理试验示范县,当地畜牧部门采用围栏封育草场的方式,种植臂形草、狗尾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10000亩,利用牧草的生长优势来战胜紫茎泽兰。与此同时,中科院、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治理紫茎泽兰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目前澜沧县的10000亩草场长势喜人,过去长势茂盛的紫茎泽兰已被优质牧草取而代之,在草场里很难看到紫茎泽兰与牧草共同生长。
同期 中国科学院勐伦植物院硕士郑莉 通过选取适宜本地的优质牧草来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就目前来看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大家看这里的狗草长得比较好,而且生长密度比较高,这样就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萌发和生长,从而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和控制。
四川宜宾:三株奇树开“荷花”
四川宜宾蜀南竹海景区最近发现了一种能开“荷花”的奇树。这个树种目前已经发现了三株。荷花树树干端直,高约5 米,直径约为15 厘米,枝叶繁茂,叶片层层叠叠,四季常青,花蕾形如心状,呈紫红色;花开时花瓣向上,花瓣粉红间有白纹,花蕊橙黄,每朵花都是六片花瓣,花期较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点缀在翠绿的叶片上,恰似出水的荷花,因此该树被当地人称为“荷花树”。据林业和相关部门人员介绍,这种开着荷花的奇树属珍稀树种,除了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外,很值得研究保护。
湖北恩施:两棵柳树一座桥
在湖北恩施,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了一处由树形成的奇观。两棵百年老柳树隔河相望,它们在河的中央相连,搭起了一座绿色的天桥。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两棵杨柳树已经有了200 多年的树龄,过去这里还没有修桥的时候,每到大雨涨水,人们就通过这座天然的树桥过河。
新疆农业用水年均递减5%
在缺水问题比较严重的新疆,农业用水一直是用水大户,占到了全区总用水量的98%。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到这样一个好消息,这里的农业用水正以每年平均每亩5%的速度递减,去年全疆农业节水超过50亿立方米。
目前,新疆农业用水已经从1998年的每亩819立方米降到现在的709立方米,农业节水使农民年人均增收60元左右。今年,新疆灌溉农业区在传统节水喷灌、滴灌的基础上,推广渠道防渗,降低了农业灌溉强度和灌水定额,具有新疆特点的节水抗旱、节水高效利用新模式正在形成。为进一步加大农业用水的节水力度,新疆今年还加大了农业节水工程投资的力度,目前已投资11亿元启动100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全疆9个地州、34个县(市)。
陕西旬邑发现北魏道教石刻造像碑
陕西旬邑县最近在丈八寺镇王牌村发现一件石碑,经考古专家鉴定是北魏道教石刻造像碑。这件石碑采用减低高浮雕的手法,造型逼真、雕刻细腻。考古专家介绍,北魏宗教石刻造像多以佛教为主,道教石刻造像极为罕见。同时出土的还有唐代石刻燃灯坐佛造像一件,罗汉像三件,唐代绿釉面三足香炉一件。这批石刻造像的出土,为研究北魏到唐代道教佛教造像特征及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川兴文县:焚人铜鼓存量最多
宜宾市兴文县是目前全国保存焚人铜鼓数量最多,级别最高的县。该县现存的焚人铜鼓己有8 面,这8 面铜鼓距今虽然有四五百年,但击打的声音仍洪亮激越。据了解,铜鼓是古代少数民族常用的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而兴文县作为焚人最后的消亡地,焚人铜鼓在整个铜鼓家族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闻观察:黄果树瀑布:飞珠溅玉舞龙头
记者:多闻 王贵山 高建辉
总导视:植被改善,水源充沛,黄果树瀑布飞珠溅玉招徕四方游客,年初至今游客已过百万人,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导视1:声名远播的黄果树瀑布,旅游经济艰难徘徊数十年,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又远远逊色于九寨沟张家界而落败?黄果树的眼泪为何而飞?
导视2:黄果树重新起步治硬伤 舞动龙头带动贵州全省旅游业
9月中旬第一届黄果树瀑布节落下了帷幕,然而对于黄果树人、安顺人、贵州人他们却收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惊喜!黄果树虽是蜚声内外的景区,但这回还是有史以来首次突破年游客人数过百万的大关。黄果树景区出现了水旺、树旺、人旺的良性循环好势头!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黄果树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属安顺市辖区。以高74米,宽81米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周围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一个大的瀑布“家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它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4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黄果树大瀑布为黄果树“瀑布群”中最壮观的瀑布。在景区采访时,一位多年从事水利并热爱旅游的长者,情不自禁向我们表述了他与黄果树的特殊情感。
同期:专家刘 气度恢弘的雄姿 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代表形象 我走过很多有名的景区 作为喀斯特瀑布景观是不可替代的 是大自然留在我们中华的一个绝笔 所以我多次来黄果树 每次都会心潮澎湃
解说: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黄果树大瀑布后第一次把这一壮丽景象介绍给世人[字幕:“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大者。”]黄果树被誉为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左、右、前、 后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全长贯通并且能从洞内就能听到、看到、摸到的瀑布。
从50年代小学课本中收入了关于黄果树瀑布的文章,“贵州的黄果树,世界有名的大瀑布”这句响亮的介绍,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记忆;以及中学课本中一篇著名的文字《徐霞客游记》对黄果树瀑布的美誉,可以说黄果树无形中树立了品牌、收到了“广而告知”的效果。计划经济时代它也曾是会议等团体游览优先考虑的好去处。黄果树瀑布与茅台酒、遵义会址一样是贵州的骄傲,是贵州这张名片上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期:年长游客 从徐霞客到现在300多年 黄果树的知名度 远远比张家界 九寨沟长远得多 它的卖点内涵不仅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绝笔 它融自然 厚重的人文积淀 历史遗迹 浓郁的民族风情于一炉 交相辉映不可多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景区,年游客人数从未突破过60万,比起年千万游客量的张家界、九寨沟相去甚远。黄果树所在地区安顺市主管旅游的市长不无惋惜的告诉我们:
同期:贵州安顺市 市长 罗跃鸣 始终50万年游客量,与这么一个著名景区极不相匹配。
由于景区上游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进程。植被的贫瘠,使土地不能涵养水源,大雨时河水浑浊,天晴日久则水源枯竭。以水为“魂”的黄果树瀑布,曾一度失去了“五里相隔即闻瀑声”的豪迈气势。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爆发了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生态危机,黄果树瀑布几近断流,展示在游人面前的是“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这一情况不仅使游人大为失望也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位土生土长持续关注黄果树发展的同行为此写下了一篇《谁为黄果树瀑布断流负责》的文章,曾被30几家媒体转载。
同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贵州记者站 记者 孟海 黄果树是上天赐予我们人类的稀世珍宝,我们从内心里真正疼爱它。作为媒体经常关注黄果树,关注黄果树的健康发展,去年我们经过长时间调查,对黄果树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体制弊端、管理手段落后、经营理念滞后。
事实上,断流也是1992年黄果树瀑布第一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没有通过的原因。当时联合国的官员走了但也留下了他们中肯的意见:“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环境差、人工痕迹和商业气息过重。”
同期:游客2 五次来黄果树
解说:这个五次选择来黄果树的游客,在众多游人中虽然仅仅是一个特例,但是他的期望他的祝愿,却代表了喜爱黄果树游客的心声,更是景区经营者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标。
针对黄果树景区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拥有的旅游资源这一品牌优势,黄果树面对挑战直面市场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同期:贵州安顺市 市长 罗跃鸣 三三三计划 三年三大步三百万 包括我们最近推出的黄果树新城包括进一步扩大我们旅游的功能 一些基础性的设施 等等这些都列入了我们今年乃至今后两三年内重要的基础建设。
安顺正以两亿元人民币打造黄果树新城,居住在景区的3万多布依族、苗族群众将撤出景区,以此降低景区人口量、建筑量、垦殖量,切断生活区对景区环境的污染根源;景区内持续多年尾随兜售、强行拍照等影响游客心情的问题也得到了根治。以石山半石山为主攻对象造林100万亩的目标也正在实施中,目前已栽种了5000多亩榕树、芭蕉等树木,遏制石漠化荒漠化已初见成效,今年的水旺、人旺也是得益于树旺;同时在营销方面也结成了“贵州新旅游联盟”,并采取多个景区整合“捆绑促销”的策略,对客源地细分消费层次扩大了市场;瀑布节上唱山祭水等极具民族特色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今年仅仅8个月游客人数就达到了以往最高年份全年接待量的近两倍。
同期:贵州安顺市 市长 罗跃鸣 这么快提升 一系列对策措施。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它品牌的宣传上 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好包括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我们的软件服务 所有游客身心得到美感的同时 留下再来的愿望 旅游以人为本 回家的感觉亲情服务 员工市民树立大旅游观念 以黄果树为龙头 建设成为代表贵州旅游的国家队 推动安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今年7月贵州省委九届四次会议在总结西部大开发5年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全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生态立省的目标,而旅游业首当其冲被确定为贵州的支柱产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的气候资源,黄果树、赤水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多民族聚居积淀的浓郁的民族风情等构成了贵州旅游独特风景和优势。首届黄果树瀑布节作为贵州省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旅游推介活动,急剧攀升的客流正在显示出黄果树享有盛名的大景区魅力和潜力。黄果树作为全省旅游业的龙头正在发挥着带动作用。今年许多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纷至沓来入黔享受天然大空调的客流已从火炉城市、东南亚等地扩展到更多的地区和国家。
全国爱牙日:促进口腔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9月20日是第1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
世界遗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我国试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月20日正式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我国成为首个试点国家。据介绍,目前地球上有大约3000多万个物种。
我国已有116种产品获原产地域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宣布对四川省苍溪猕猴桃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至此,我国已有116种产品被批准实施这一保护制度,出口创汇近400亿元。
中国林交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山东菏泽
9月19日,首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在山东菏泽开幕,这是我国林产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规格最高的国家级经贸盛会。林交会永久性会址坐落在菏泽市,每年9月19日—24日召开。
我国超级稻新品种创亩产新高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育种专家刘文炳用十年时间培育的超级稻II优6日日前通过了现场实割验收。经认定,这种水稻亩产达到1219.90公斤,创下了水稻单产的新纪录。
拉萨将为主要街区建筑穿“藏装”
第一期拉萨沿街建筑物藏式风格改造工程9月20日正式动工。连接布达拉宫与大昭寺的宇拓路、康昂东路沿街建筑,将于11月30日前全部穿上“藏装”。
北京颐和园重现耕织图景观
北京颐和园内皇家耕织图景观经过两年的修缮后,9月20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始建于公元1750年。
西安碑林将集中展出一批罕见佛造像
西安碑林将集中展出一批罕见佛造像,这些造像包括新入藏的北朝至隋唐时期的5尊菩萨造像。西安碑林被公认为是陕西省乃至国内最重要的佛造像收藏地之一。
国土资源部将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三大系统
国土资源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三大系统,包括“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1到8月份我国钢材进口下降 出口猛增
今年1至8月份,我国共进口钢材221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9个百分点。出口钢材732万吨,同比增长了58%。
我国自主研制出可完全降解包装技术
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降解型聚氨酯泡沫塑料,近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鉴定。这项技术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泡沫塑料可以实现彻底降解。
上海首家院士服务中心成立
上海首家院士服务中心日前成立。中心除为两院院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外,还将定期开展项目咨询活动,为院士与企业搭建沟通平台。
西海都市报
青海贵德县:黄河文化 旅游热点
“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西部各地的旅游也开始升温。青海省贵德县位于黄河上游,这里即将举办首届黄河文化旅游节,这也是贵德在举办梨花节之后举办的又一次旅游盛会。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打电话来咨询旅游节的相关情况。
贵阳晚报
贵州凯里:风雨长廊 流光溢彩
国庆期间,贵州凯里将举办“2004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同时西部频道《体验中国》颁奖盛典晚会也将在这里举行。为了办好这两大活动,凯里修建了可以容纳25000人的风雨长廊。这条长廊体现了当地民族建筑飞檐翘角的风格,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风雨长廊。
新华社
青海互助县:家庭旅游 富了土家
这几年,许多城里人喜欢利用节假日到农家去看田园风光,吃农家饭。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小庄村是土族聚居地,现在,这个只有13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已经办起了12家土族农家旅游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到了真正的土族农家生活。
新华社
云南大理:金秋时节 菊花怒放
金秋时节,也正好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旅游旺季,在这里盛开着大理菊,火红的色彩、华贵的身姿,给游客们带来美的享受。刚才我们给大家推荐了一些西部的旅游项目,您有时间最好亲身去感受一番。
新疆都市报珠峰环保 3天清扫8吨垃圾
9月2日至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2名志愿者与西藏登山协会的专业登山队员组成了珠峰环保清扫队伍,他们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海拔5100-6500米的珠峰废弃物品进行了全面清扫。他们在珠峰大本营清扫了8吨垃圾,装了整整一卡车。
现代快报10克拉钻石标价880万
9月19日,一颗重量为10克拉的钻石出现在南京中央商场,硕大的体形,金色的光芒,再加上高达880万元的标价签,吸引了无数的眼球。钻石的定价是随着克拉数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上升。比如,一克拉的钻石1万多元就能买到,但两克拉的就上升到了5万元。据专家介绍,上了10克拉的钻石,全世界有纪录的不过2万多颗。
新疆都市报采棉冠军:每天拾花150公斤
一个人一天采棉花150公斤,这是城里人想也不敢想的。来自江苏徐州的5位姑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2团招募的拾花工,她们在团场劳动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获奖的成绩就是每人每天拾棉花150公斤。
华商报
西安副市长请客“喝水”
最近,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信专门请39名造纸企业的老板“喝水”。他们“品尝”的水就是被造纸企业污染了的饮用水。对于杨副市长的这一举动,有媒体评论说,官员在公开场合做出一些超出常规的举止,一般会留下“做秀”的嫌疑。不过,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信的“做秀”让人肃然起敬。市长“请客”品尝污染水,是对污染企业发出的既有人情味、又很严峻的信号。
贵州都市报
消防官兵“空降”摘下马蜂窝
在贵阳市金仓路一居民家的阳台上,一个直径1米的大马蜂窝已经挂了1年多了,闹得这家人每天都提心吊胆。9月19日,他们向消防部门求助,接到报警后,消防战士火速赶到现场,系上安全绳、穿上防化服、戴上空气呼吸器,采取从楼顶“空降”的方式,15分钟内就将这个马蜂窝摘下。
新华社
宁夏青年展示“飞檐走壁”轻功
9月18日,宁夏石嘴山市青年葛强进行了一场“飞檐走壁”的轻功表演,地点是在银川市中山公园4米高的文昌阁墙壁上。“飞檐走壁”的轻功绝技是中国武林百花园中一朵神秘的奇葩。葛强天性敏捷好动,通过20年的练习,终于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他被誉为“中国飞檐走壁第一人”。
新华社
海洋动物也“刷牙”
“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北京海洋馆的海洋动物“明星”们在抓紧排练新节目的同时,还要接受多项健康检查,其中口腔卫生的检查和清洁尤为重要。您现在看到的就是北京海洋馆的驯养员用电动牙刷给9岁的海狮“辛巴”刷牙,据说这样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新华社
狗妈妈收留断奶猫崽
9月18日,新华社记者在贵阳市青岩镇南街看到,一只小猫正在与狗崽们一起吃狗妈妈的奶汁。据主人介绍,这只小猫出生后仅几天猫妈妈就失踪了,碰巧主人家的一只母狗正在哺乳期,狗妈妈没有拒绝这个“另类”的孩子,不但给小猫哺乳,还给它母亲般的呵护。如今,10多天过去了,这只小猫在狗妈妈的哺育下壮实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