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2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13日 16:57
国际沙尘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说起沙尘暴,这不仅是一个与西部有关的课题,它的影响范围已经涉及全球。9月12日,一个国际沙尘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入探讨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机理及其区域气候效应,开展区域和全球范围的沙尘暴模拟研究,加强沙尘天气的地面和空间观测,发展和完善沙尘暴的监测与预报。在接下来将要召开的“沙尘暴国际计划会议”上,中外专家还将对沙尘暴研究的发展方向、发起国际合作计划等问题上开展实际性的讨论。
我国科学家首次调查罗布泊昆虫物种
我国的科学家前不久刚刚结束新一轮的罗布泊科考,他们首次对罗布泊的昆虫物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这个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还活跃着一支“精锐”的昆虫部队。
从罗布泊腹地高耸地面的盐壳区,再到罗布泊南岸零星分布的红柳包附近,专家发现了绿色草蛉、十一星瓢虫、飞蛾、蚂蚁、土蝗等,种类有14种之多。其中的甲虫可以在地表温度60-70摄氏度的环境下生活,可以说是罗布泊地区的“土著”居民,它们的数量也最多,而其它多数昆虫是迁飞而来的。
同期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吕昭智 我认为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气流迁飞。还有一种是人为活动,比如现在随着钾盐矿的开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好多人来的同时也把一些瓢虫、草虫带过来的。
专家表示,明年开始将在罗布泊建立两个监测点,经过1到2年的连续监测,了解该地区昆虫多样性及其在极端干旱地区的适应性,同时还将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云南思茅创新亚洲象栖息地保护模式
云南地区的亚洲象、可可西里的藏羚羊都是亟须我们保护的珍稀动物,在保护的过程中,云南思茅开展了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及社区发展工作,可可西里实施了志愿者接力保护计划,这些工作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南思茅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共分社区发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三部分工作。这一项目既通过科学研究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又通过小额扶贫贷款的形式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经济,从而实现人、象和谐相处的目标。
这个项目在思茅翠云区的7个自然村开展了试点,共建立50个互助基金小组,参加人数达1572人,投入小额互助基金30万元。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亚洲象及其栖息环境,为探索野生动物保护和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可可西里迎来今年最后一批志愿者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最近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批志愿者。这批志愿者共有9人,来自浙江、广西、海南、辽宁等地,他们还带去了各地声援藏羚羊申请奥运会吉祥物的签名。在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们将接受高原适应性训练,深入不冻泉、索南达杰、沱沱河等5个保护站,亲历藏羚羊产仔、迁徙的壮观场面,同保护站工作人员一道为藏羚羊保驾护航。据介绍,自2002年可可西里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来,先后共有11批140余人来到保护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数量逐年增多
由于我国西部实施了严格的生态保护计划,一些珍稀动物已经出现了家族兴旺的可喜局面,在云南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滇金丝猴正在以每年30只左右的逐年增加,而在内蒙古的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出现了白琵鹭迁徙集群的现象。
同期 记者现场:我所在的位置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我刚才就是徒步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这里。据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我国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前不久工作人员在这里还发现了新的猴群。
同期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 习银祥:新的种群主要是从原来比较大的种群里面发展分离出来的,它是一个家族式的,一个猴王带着一个家族就出来了,这个家族原来的栖息环境因(滇金丝猴)数量增多以后受到限制,这群又分离出来又到其他地区觅食。
据介绍,保护区管理局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滇金丝猴保护的生物学研究和多学科综合考察,这些都为滇金丝猴的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的数量每年都增加30只左右。
同期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习银祥 现在可以随时看到金丝猴,他们跟人是很亲近的。现在经常(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新的猴群,(管理区内)其他的地方也经常发现新猴群。
内蒙古兴安盟出现罕见白琵鹭迁徙集群
内蒙古兴安盟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近出现了一群罕见的白琵鹭迁徙集群,总数量达到一百二十多只。白琵鹭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因喙呈扁长的琵琶形而得名。
同期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李晓民 教授 据在野外观察,白琵鹭在黑龙江和内蒙繁殖最大的种群也就是十几巢,而图牧吉发现一百二十多只这么大群,在国内现在来看是很少见的。
据保护区负责人介绍,这些鸟是前一段时间陆续出现在保护区的。与白琵鹭同时出现的还有白鹳、白鹭等水鸟约三、四千只。专家分析,图牧吉保护区之所以吸引如此众多的鸟类前来栖息,是因为当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食物。
清华大学启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在职干部培训项目
清华大学支持云南迪庆在职干部培训班已经被列为西部人才工程“先锋计划”,这个培训班的开班仪式最近在云南迪庆举行。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先锋计划”的启动和远程教育卫星交互双向站的开通表示祝贺。他说,此次培训班开班,是清华大学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西部人才振兴工程的实际行动。清华大学与云南省有着长期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在加强经济技术项目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合作。
根据双方协议,清华大学将为迪庆举办在职县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班,并在迪庆推广教育扶贫项目,对全州在职的4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四川巴中:“三大经济”致富老区人民
四川巴中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汇报会9月12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巴中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和旅游经济,“三个轮子”转动了老区经济。
四川巴中是巴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近年来,巴中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市建立了8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18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同时,巴中还围绕绿色产品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工业,目前已引进了重庆啤酒、香港华通等52家骨干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9%。巴中市还发挥“红色摇篮、绿色宝库、特色风光”的旅游资源优势,抓好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区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去年,全市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
“订单畜牧业”走进锡林郭勒草原
今年夏天,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陆续收到了一家企业发出的活羊收购订单,这在牧民当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因为这样的订单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收入。
为了消除牧民的疑虑,盟委行署专门组织了附近旗县牧民们来到这家企业进行参观和座谈,盟委书记和盟长亲自向牧民介绍订了单畜牧业,来自乌珠穆沁旗额和保力格苏木的牧民斯琴毕力格参加完座谈会说:希望能够尽快和这家企业签订协议。
同期:牧民 斯琴毕力格 因为今年草场不太好,牲畜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我们想早点和伊盛达成这样的订单协议,像这样大的企业它有信誉,小商小贩收购的时候经常有欺骗的现象,和这样的企业签订以后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所以我也想造一点通过伊盛这样的企业把牲口卖出去。
草原伊盛是锡林郭勒盟刚刚成立的一家大型肉食加工企业,牧民们对这家企业高度关注,因为这些年锡林郭勒盟的羊肉知名度虽然挺高,但牧民们的羊却总也买不出好价钱,有了这家锡林郭勒草原上最大的企业,牧民们的收入也有望能再提高一截。
同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盟长 荣天厚 我敢讲我们锡林郭勒盟的羊肉,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最好吃的羊肉,也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羊肉,我们锡林郭勒盟的羊肉之所以没有打出像样的品牌,主要是过去加工企业规模太小,对营销不够,我们通过搞产业化的路子,引进一些大型企业,搞一些精深加工,这样的话会使羊肉加工增值,我们考虑锡林郭勒盟的羊肉要闯出一个品。
生态旅游论坛达成《香格里拉共识》
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第二届生态旅游论坛日前在云南香格里拉闭幕,论坛通过了《香格里拉共识》。《共识》指出,与会各方应树立前瞻性的战略思路,克服浅薄的发展观念;推动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环保标准,制定生态旅游准则;必须使发展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共识》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问题的重要性,必须保护地区生态的完整性,保持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贵州天龙屯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贵州安顺利用天龙屯堡文化的独特优势,支持景区居民组建了屯堡文化旅游公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由天龙古镇和天台山五龙寺组成。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率部平定西南,曾在这里屯田并建立村寨。现在,天龙古镇仍然保存明代遗风,传承着当年的建筑、服饰、语言、信仰、饮食及风俗习惯。现在,当地还成立了天龙旅游发展协会,吸纳村民参与开发,将屯堡文化推向市场。这里一半以上的居民从事旅游服务,他们在寨子里建起饭馆旅店,表演地戏。
四川泸定县建设红色旅游基地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以“泸定桥”为品牌的长征文化,建设“红色旅游”基地。泸定县专门为泸定桥创作了主题歌曲。泸定县还将在年内完成泸定桥公园的立项、规划和招商工作,力争2006年全面完成公园建设,以便于集中整理、保护长征文化。
“东部影视城”落户辽宁葫芦岛
随着金鸡百花节即将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以“出卖荒凉”闻名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将再次成为电影界的热点。而在辽宁葫芦岛,这里也建起了一座东部影视城。
随着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编剧何庆魁、演员高秀敏夫妇也迅速窜红。经过考察,何庆魁决定在葫芦岛市的葫芦山庄打造一座独具特色的“东部影视城”,使这里成为拍摄我国北方农村题材的影视剧基地。据了解,何庆魁、高秀敏夫妇对葫芦岛的青睐,不仅因为这里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更是因为他们割舍不断的“东北情结”。
同期:编剧 何庆魁 在我的概念里头 没有省份之分 从山海关城门出来 只要迈出一步 这就是我的家 东北 大东北
在葫芦山庄,记者看到,这里田园风光宜人,乡土气息浓郁,十分符合拍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
地处辽宁西南部的葫芦岛是我国东北的西大门,随着东部影视城的落户,当地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的热潮再度高涨。
同期:辽宁葫芦岛市市长 葫芦岛市是一座城、泉、山、海集于一体的城市。它面临渤海,同时这座城市又是一座带状城市,我们有登上太空的英雄杨立伟。我们葫芦岛市的文化底蕴正在蓬勃发展。
《新闻观察》9月12日播出《洞穴探秘》第二集
溶洞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情况下溶洞形成以后,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洞穴还会不断裂变,往往继续形成多层结构,就像我们看到的海棠洞一样。
从地质学上来说,发生在早第三纪末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南东部地区的地面大幅抬升,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又再度隆起,直到今天这里的地壳仍在上升。海棠洞的多层结构,说明这个地区自早第三纪以来,至少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地壳上升运动。远古的地质运动已经太遥远,人们更希望能有直观的认识,那么攸县的地下溶洞群是不是能提供这样的实证呢?其实这里的河床倒置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安迪:你看这个坚固的石头就是被水流带进来的,这就是说这种大的石头是被很大的水流带进来的。这个岩洞很有可能存在很多岩石,有一些被水流冲走了,还有一些石子被带了进来,就形成了这个河床。这很有可能是几十万年形成的。
后来经过多次的地壳上升变化,这个河床就戏剧性地从溶洞底部抬升到了现在这个位置。这至少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
攸县周围密集的溶洞群的形成,和当地的岩石特性与地理位置都有密切的关系。
攸县地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本来非常坚硬,可是当地表雨水、河水以及地下水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岩溶水的时候,却可以把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钙溶解到水中,随水带走,这样就会在碳酸盐岩中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空洞。此外,攸县刚好处在一个断裂构造带上,这里的岩石很容易破碎,而破碎的岩石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可以让岩溶水在岩石的缝隙中充分流动,溶蚀岩石,这样,攸县周围的溶洞就越来越多了。
在自然界,水看似柔弱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冲刷出了洞穴,也造就了很多洞穴奇观。
安迪:这个在洞穴里叫做贝涡,是水的流痕之一。贝涡还有很大的,大的贝涡,是水的流动速度比较缓慢的时候形成的。越小,表明水的流动速度越快。而且从贝涡的方向,这个比较陡,这个比较缓,缓的是上游,所以水是从这个方向下来的。这对古水文是个很好的标志。
这是一个很大的涡穴,从分类来说,它像一个大水缸,缸穴。
它怎么形成的?
高速的水流夹带着泥沙、沙石,打磨,就是磨蚀、溶蚀的作用一起,混合形成的。一般都是很圆滑,这里就是整个地下河的一个裂点地区。裂点就是河底的坡降突然变陡的转折点,从这里下去还有好几个缸穴。这一系列东西,证明水流很急速,水流速度很快,因为坡降也陡了。
人们常说洪水猛兽,看看这些贝涡和涡穴,你就知道水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有洪水涌进洞里,恐怕人人都会有性命之忧。洞穴探险首先应该避开洪水泛滥的季节。
洞穴探险有很大的危险性。有些天然的溶洞可能是盲洞或者是废弃的矿洞,里面通风不良,氧气也不充足,有的还有二氧化碳、硫化氢。如果你不清楚里面的情况就往里闯,很可能会造成缺氧、昏迷。以前保加利亚有位非常优秀的潜水员,就是因为探洞的时候,在洞里面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测试,结果等他上了岸,脱掉潜水衣,拿掉氧气瓶,没有几分钟就死掉了。
测量数据对于洞穴探险非常必要。绘出详细的地图可以帮助探险队员更好地分析海棠洞和禹王洞之间的地下河究竟是什么样子。
洞穴测量过去比较传统的,就是用绳子,又叫测绳,或者皮尺加上一个罗盘,现在一般用激光测距仪。使用激光测距仪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尤其洞里面有的地方地形险峻,人很难拉着绳子走过去,这时候激光测距仪就非常实用。但是激光测距仪并不是很准确,因为你每次都要通过找一个点来测量,这个点是不固定的,所以每次测量可能都会有出入。为了把误差减到最小,探险的时候,测量一般是由固定的人负责。这次探险的测量工作就是由安迪负责。
安迪: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当我们晚上回到驻地的时候,我们要写一个白天调查工作的总结,把测量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里。我们可以猜测地表的水从什么方向流进来,又从什么方向流出去。我们还可以猜测出这个岩洞是否有其他入口或者其他通道。
探险队员在洞里走了大概4个小时,前面的路堵住了。
这里堵上了。
哪来这么多木头?
上游冲下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些木头都烂了,新的堆在上面。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断层发育的通道,这是洞穴发育的一般规律,断层,或者叫软弱面。可能水流又往下潜到更深处,现在我们在周围看了一下,找不到什么通道进去。
这里基本都堵上了?
嗯,基本堵上了。水可能还可以走。(洞的长度)大概是3.7公里。
这里是洞的终点吗?
不能说是洞的终点,人可以探的是到终点了。
从海棠洞走到禹王洞的第一次尝试只能就此停步,队员们只好换到了禹王洞开始第二次探索。这里传说是古代帝王夏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因此走进禹王洞,探险队员的心中也平添了一份崇敬。水比较深,为了保持水质清洁,他们自觉地脱下了脏衣服。
游过去啊
嗯,试试看吧
OK
安迪:岩洞对于水资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它足够的重视。岩洞水的污染有的来自水中的鱼类以及各种各样的新生生物,另外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来自于地表水和人们扔进来的垃圾,那么这些有害的东西就通过岩洞流到了几里以外的地方,对水资源的污染是很严重的。避免岩洞水的污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会涉及很多地方。
一般的洞穴都或多或少有些动物。它们起初可能是无意中或者是被迫进去的,后来时间长了,在洞里就不知不觉适应了,开始繁衍生长。
地下河中的鱼,多半是从地表冲进去的。
大鱼啊,对,蛮大的鱼。
真是。
不过一般地下河基本上都有鱼,多少的问题。
鱼是怎么来的呢?
鱼多半是从地表冲进来的。从地表冲进来以后,在地下河里繁衍,繁衍的后代,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特别是眼睛慢慢退化,逐渐适应无光的环境了,眼器官的功能就丧失了。另外,身体也起了一些变化,颜色慢慢变白了,有些鱼整个就变成透明的了,有些里面的内脏器官都看得一清二楚。
史蒂文斯:我知道另外一队发现了鳗鱼(鲶鱼)的部分身体,一些骨头和非常少的表皮,最初时他们发现了一条蛇,大概有这么长,是绿色的。还有一个体积比较大的动物,大概有这么长,有这么长的尾巴,颜色是黑白相间的,在水中游的非常快。还有蟋蟀和其他很多生物。
这个蟋蟀的须怎么那么长呢?
触角啊。因为它别的器官的功能丧失了,眼睛功能丧失了,它只能靠触角来感觉东西了,感受东西,看东西。
禹王洞的水越来越深,没有潜水服,队员们不敢再往里走了。
海棠洞与禹王洞的地下河究竟是否相通,这个谜还没有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