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3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3日 09:50
西部各地群众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西部各地各族群众用自己的方式缅怀伟人。
8月22日早上,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来到邓小平故里,等候献上第一束鲜花。年过六旬的唐山市民韩荣全老两口,今年3月骑自行车从唐山出发,赶在小平百年诞辰之时来到了小平故里,他们要向伟人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在瞻仰伟人的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背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格外引人注意。
同期 广安市民 (奶奶)早饭都没吃,她非常激动,她说作为我们广安人民来说,她觉得出了这么一个伟人她很自豪。她85岁高龄了,能活到现在,全靠邓小平的富民政策。
四川省郫县的余腾清老师傅曾经为小平同志做过三十多双鞋,这几天他把自己珍藏了8年的一双没有送出的槽眼布鞋,送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以这种方式缅怀伟人。在“军垦第一城”新疆石河子市,这里的62万三代军垦儿女对邓小平同志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1年8月13日,邓小平曾经亲临石河子垦区视察工作。
同期 新疆石河子总场退休干部——殷延福 23年前我荣幸的受到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坐在小平同志身旁的就是我。
在重庆解放碑广场,由民族音乐业余爱好者组成的爱乐民族乐团献上了一场大型民族音乐会《春天的故事》。
同期 爱乐乐团歌手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面,因为他的确是一代伟人,所以我今天唱的时候非常激动,我是用我的心,我的情在唱,我会一直唱下去。
8月22日,来自广西各地的1000多名国家公务员来到百色,深切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广州市政协主席、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给公务员们做了报告。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自始至终聆听了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从1996年以来,他先后45次率团到百色开展考察及帮扶活动,他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深深地感动了听会的每一个人。
同期: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 岑可成: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教育、纪念活动,使我区的广大公务员进一步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
历时两年制订完成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最近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区域旅游经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
为了促进三峡旅游的良性发展,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开办、交通部和水利部等六部委,联合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五个省市,共同组织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的范围包括长江三峡175米水位库区所涉及的核心区和相关的辐射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立足“新三峡”和“大三峡”,坚持三峡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推进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形象定位为“永恒的遗产·巨变的景观”。
调查显示:三峡游跌至十年最低
目前三峡游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据重庆市水路客运市场管理部门8月22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夏季旅游中,从重庆港发出到长江干线的旅客数,8月份比7月份又有较大幅度下降,三峡游已经跌至十年来最低。
据统计,今年7月份从朝天门发出的旅客总数为4.1835万人次,每天发船量为4.3班。而前年同期每天的发船量平均为8.18班,当月共发出10多万名旅客。重庆市水路客运协会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人们盼望的旅游高峰不仅没有到来,而且比前年同期还少了近一半旅客。8月份,从朝天门发出的游船和游客数进一步下滑。在18日当天出港人数甚至下降到795人。业界人士称,这是三峡旅游发展10多年来的最低谷。
《重庆晨报》:昔日“告别游” 如今尝苦果
据8月23日的《重庆晨报》报道,旅游专家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旅行社为了寻找三峡旅游的卖点,打出了“告别三峡游”的广告,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三峡成库后,昔日的景观不复存在,今天三峡旅游的惨淡状况不能说与此无关。我们也希望新近出台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能为三峡游注入新的活力。
全国撤销70%的开发区
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阶段性检查验收最近结束,来看国务院五部委的相关验收结果。
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813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1%;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5%。全国农用地转用指标压减了20.3%,其中耕地转用指标压减了23.4%。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重点从严格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等五个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造林质量举报: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
为加强对造林质量举报的管理,保障举报人行使检举、揭发、控告的合法权利,依法追究造林质量事故责任,国家林业局近日制定下发了《造林质量举报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对举报受理程序、处理决定和处理时限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要求,自接到举报之日起,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分类工作,并做出处理决定。对于举报的调查核实工作一般应在30日内完成。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受惠水土保持工程
国家从1998年开始,投入一亿元资金,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宁南、雷波、会东等10县,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改变了农民当地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区域内,选择适宜的脐橙、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如今以脐橙为主要品牌的水土保持经济果林达61万亩,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牲畜头数下降 农牧民收入提高
截至今年牧业年度,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牲畜总头数同比减少47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4.9%,这标志着在内蒙古畜牧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草畜平衡和牲畜头数下降、农牧民收入提高的历史性转折。长期以来,内蒙古延续靠天养畜,单纯追求牲畜头数的传统做法。从去年开始,锡林郭勒盟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与五万多户牧户签订了草畜平衡责任状,促使牧民调整畜群结构,使牲畜分布更趋科学合理。
内蒙古乌海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内蒙古乌海市是一座工矿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过去谁也瞧不上的废气、废渣如今成了“香饽饽”。
内蒙古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过去只有炼钢厂一家企业,现在炼钢厂周边又办起了炼焦厂、发电厂、水泥厂。这一循环系统将原煤变成精煤用于炼焦,焦化生产的焦炭用于炼铁,原煤洗选后产生的煤矸石和炼焦、炼铁产生的煤气用于发电,炼铁水渣和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整个生产过程互为市场综合利用。
同期:内蒙古乌海黄河工贸集团总工程师 田培忠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
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增加了乌海市的企业效益,还实现了“低开采、低排放”,一座座大烟囱不再冒烟了,一片片渣山变成了绿地。乌海市的三大工业园也正逐步变成生态工业园区。
同期:中共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赵忠(穿白衬衫的)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发展地区性的循环经济,不再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整个乌海地区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多个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