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7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0日 16:40
黄河下游水量持续增加 东平湖开闸泄洪
近期黄河上游河道来水量持续增加,黄河下游最大的续滞洪区——东平湖目前已经开启湖闸向黄河泄洪。
8月7日,东平湖老湖水位高出警戒水位 0.54米,东平湖水位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据气象部门预测,3到5天里,还将有大的降雨过程。目前,当地防汛部门已经做好了抢险预案和湖区34万群众的撤离方案,200多名机关干部对重点堤段实行24小时巡查值守,3万7千条沙袋已准备到位,确保东平湖防汛安全。
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开幕
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呼和浩特第五届昭君文化节8月6日晚上在呼和浩特体育场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热情豪放的内蒙古人用粗犷、苍劲的舞姿和奔放嘹亮的歌声向中外来宾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草原文化”。开幕式晚会以“天堂草原”为主题。在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来自国内外著名歌唱家和当地演员为近两万名观众献上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精彩演出。
据介绍,此次文化节历时10天,共有涉及文化、经贸和体育旅游、理论研讨等几个方面的25项活动。
四川凉山点燃火把节圣火
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第一支火把,8月6日在四川凉山普格县分会场点燃,而八百里大小凉山由此迎来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狂欢节。
记者 罗燕琳 这里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之乡普格县。备受世人关注的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今天在这里拉开序幕。
8月6日,大凉山火把节之乡——普格县,艳阳高照,一大早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就聚集到尖尖山下的火把广场。他们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分会场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图腾彩车队、牛角号队、苏尼查尔瓦队、红裙队等18个方队代表14万普格群众,展示了普格人民奋发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随后,凉山彝族自治州党政领导和来宾高举火把,点燃了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圣火。在熊熊火把的照耀下,举行大型歌舞表演。
与此同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美姑县、昭觉县也拉开了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序幕。丰富多彩的彝族歌舞以及民间体育斗羊、斗牛、赛马等活动将让宾客大饱眼福。
当天晚上,来宾和当地群众高举火把,或聚集在广场,或走上街头,在熊熊火把的照耀下唱歌跳舞,彻夜无人入眠。
目前,国内外近200家新闻媒体,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友人,以及近70家旅行社团组队前往四川凉山,欢度火把节。8月9日,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主会场在西昌隆重举行。
重庆朝天门上演水上生死大营救
前两天重庆朝天门码头出现了惊险一幕,一名游泳的年轻人陷入长江漩涡,经过过往船只全力搭救才幸免于难。一名现场目击者拍摄下这场生死大营救的全过程。
8月5日晚上7点,目击者在朝天门码头看到两江交汇的急流处有两个人头闪动,其中一人抓住船只的钢缆,得以脱身。另外一人被湍急的江水卷走。
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处水流异常复杂,巨大的旋涡几乎将年轻人卷入江底。见此情景,两江游轮上的船员先用竹竿拉住年轻人,在递送救生衣未果的情况下,又用钢缆将年轻人套住,随水放至轮船的中门处将他救起。
新闻背景:两江交汇水流急 每年吞命20条
重庆交通和水文部门提醒游泳爱好者,不要到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游泳,重庆朝天门江面每年有20人丧命。
两江交汇处有来自两个不同方向巨大水流的摩擦和碰撞,长江水浑浊,嘉陵江清亮,表面上两江交融,形成了美妙的景观,但对于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却暗藏杀机。旋涡与暗流是第一险,江边趸船形成的夹流是第二险。8月以来,重庆持续高温,不少人冒险来此游泳,仅仅一周时间已经有5人在这里丧命。
四川大竹县农民靠竹子增收
四川省大竹县素有竹乡之称,全县有竹林40万亩,这里的竹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种多,有楠竹、黄竹、白夹竹等24种。近年来,大竹县大力发展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中共大竹县委书记 刘元成 长期以来,竹业经济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高,新自然竹业公司入驻大竹以后,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竹地板,提高了竹子的原料价格,仅此一项,竹农人均纯收入增加30到50元。
四川通江县:绿色经济富山乡
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的种植在四川省通江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食用菌是这个县的传统特色农产品,为了扩大种植规模,通江县引导农民成立食用菌种植协会,金溪河村李政策在协会的帮助下,银耳种植增加到500瓶,同时他还种植了8000多袋香菇,预计今年纯收入能超过2万元。
内蒙古赤峰建成山葡萄基地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山地较多,过去山地贫瘠成为农民致富的拦路虎,如今他们靠山吃山,通过种植山葡萄走上致富路。山葡萄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果树,其浆果平均含糖量11%以上,山葡萄抗旱性、防寒性都比较强,内蒙古喀喇沁旗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引进栽植,目前已发展成为上万亩的山葡萄种植基地,以山葡萄为原料加工的系列葡萄酒已进入京、津、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