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3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6日 11:04)
全国进入主汛期 国家防总要求各地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随着全国进入主汛期 ,国家防总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气候复杂多变,部分流域存在着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丘陵山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一些地区干旱缺水的情况趋于严重,防汛抗旱形势十分紧迫,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洪预案,保证各个环节不出问题。认真组织防汛检查,抓紧备足抢险物料,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加强山洪、台风和雷电等灾害的防御。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突出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和城市供水问题。抓紧完善抗旱预案和城市应急供水方案。旱情严重的粮食主产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旱能力建设,加大抗旱工作力度。
吉木乃县遭受冰雹袭击
7月1日下午5点左右,新疆吉木乃县突降暴雨,同时下起了直径2到3厘米的冰雹,致使全县长约30公里,宽2公里范围内的农作物遭到严重损失,这场冰雹还造成6人受伤。
新疆首次雪线下大规模种植雪莲成功
15000株天山雪莲幼苗最近落户新疆天山天池南岸植物园,这是新疆首次在雪线以下大规模种植天山雪莲,目前这些幼苗长势良好,这说明,天山雪莲完全能够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生长、开花。
天山雪莲生长在海拔 3500米的雪线附近。近年来,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天山雪莲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为了使这种珍贵的观赏和药用植物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中科院和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今年年初启动了新疆雪莲大规模快速繁殖研究项目。科研人员从新疆采集到野生雪莲的种子,在实验室中进行筛选,运用植物克隆技术,得到优质的天山雪莲种苗,然后在中科院新疆理化研究所进行扩繁,最后将雪莲种苗移植到天池的人工雪莲繁育基地。
宁夏贺兰山岩羊分布密度稳步增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宁夏贺兰山岩羊的数量已从原来的1500多只增加到目前的1万只左右,每平方公里分布数量达到11只以上,分布密度达到世界之首。
岩羊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贺兰山,岩羊主要栖息于海拔2100米以上的岩崖上及少数草地中。岩羊行动敏捷,能在陡峭裸岩上灵活走动,而且它们的体色与岩石非常相近,不易被人发现。由于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改善,对岩羊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使偷猎活动大幅减少。加上岩羊的繁殖能力很强,在贺兰山境内,除了鹰、狐等对刚出生的岩羊幼仔有较大威胁外,岩羊几乎没有其它天敌,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现在,贺兰山岩羊的平均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11只以上。研究表明,岩羊在贺兰山的合理容纳量应为每平方公里17.6只,到2005年,岩羊数量将达到贺兰山的最大容纳量。岩羊增长速度过快影响到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找控制岩羊数量的方法。
宁夏固原利用银狐灭鼠
宁夏南部山区把人工饲养的银狐进行野化驯化后放归大自然,利用这些银狐来消灭老鼠和野兔,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植被近年来得到恢复,但草原鼠、野兔因为缺少主要天敌狐狸而泛滥成灾。科技人员在宁夏固原市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银狐进行野化驯化后,去年10月将15只银狐放归大自然,进行完全自然状态下的鼠害控制试验与生存繁殖等观察研究。目前这15只银狐已成功地在野外度过冬季并进行繁殖,产下10只狐狸幼崽,其中5只银狐和当地为数不多的野生赤狐联姻产仔。
这些银狐的野外生存、繁殖能力以及对地面鼠害控制三方面实验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试验区投放银狐前,平均每公顷草地有鼠洞264个,投放5个月后,草地未发现鼠洞,野兔密度由每公顷1只减少到每公顷0.3只。
敦煌莫高窟游客超载不堪重负
敦煌莫高窟以其瑰丽的石窟艺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但目前由于游客超载等因素,导致敦煌石窟壁画发生病变。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告诉记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莫高窟日接待量最多以不超过2000人为宜。而目前游客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游客每天多达六七千人次。
监测数据表明:每40个人进入洞窟半小时,洞内二氧化碳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升高4摄氏度。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对壁画造成损害,加之洞窟缺少相应的休憩时间,给本已十分脆弱的壁画、彩塑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抢救性发掘最近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出土的2500年前的葡萄藤,有望将吐鲁番葡萄的种植历史向前推移。
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的年代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考古人员在这片墓地的共清理发掘出510座墓葬,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竖琴、完整葡萄藤、泥制吹风管和刻有各类动物图案的木筒。
古墓中还出土了许多随葬的葡萄果穗、枝条、种子、葡萄干以及十六国北凉时任命管理浇葡萄地官吏的文书,这次出土的一根约2500年前的葡萄藤,是迄今为止吐鲁番地区发现的最早的葡萄种植实物,有望将吐鲁番葡萄种植史向前推移。
古墓还首次出土了一个泥制吹风管,大约是战国时期的冶铜工具,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反映当时生活生产的吹风管,这说明在距今3000年左右吐鲁番地区已经有了铜铁冶炼技术的生产能力。
国内首个科举博物馆落户四川阆中
国内第一个“科举博物馆”最近在四川省阆中市修缮完工,并向游人开放。这个科举博物馆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川北道贡院内,博物馆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科举展馆区,二是游客互动区。在游客互动区的“模拟晋升”馆,游客可以聘请古装导游讲解,也可穿古装在至公堂监考,也可在号舍,也就是考场考试。
西藏林芝地区:旅游搭台 经贸唱戏
在前不久举办的西藏圣地游暨林芝杜鹃花旅游节期间,林芝地区举办了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订意想性协议45个,超过1000万元的签约项目有12个,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计划到林芝地区投资,投资方向集中在旅游开发,绿色食品加工,农牧业综合开发等领域。
《新疆经济报。西部风特刊》进入北京
7月3日下午,新疆经济报为其刚刚进入北京报业市场的《西部风特刊》举行座谈会。从今年5月份开始,《新疆经济报》—《西部风特刊》以每期1.3万份的数量在北京连续发行了8期。作为第一份在北京发行的西部地区的党报,《西部特刊》不仅在版面上进行改革,而且在内容上也做了精心安排,例如新疆风貌版就借助作家和画家的笔,向读者展现新疆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而外地人在新疆版,则讲述了一批内地人在新疆的创业故事。
广西边贸:鲜活农产品免收通行费
从7月1日起,广西在区内所有公路收费站开辟边贸运输的“绿色通道”,对整车运输的鲜活农产品全部免征通行费,这将大大降低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贸易的成本。鲜活农产品界定范围是时鲜瓜果、新鲜蔬菜以及活的家禽、水产品和鲜蛋、鲜奶等五类。
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获政策支持
人事部日前下发通知,鼓励各级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通知要求,公务员可在就学期间享受年休假,还可增加两周的脱产学习时间,取得学位证书后,单位应给予学习费用支持。
万家寨开闸泄洪 黄河“接力”调水
7月2日中午,黄河中游万家寨水库开闸放水,增加三门峡水库人造洪峰的后续水量,黄河干流万家寨、三门峡“接力”调(tiao)水,为小浪底水库减淤。
江苏:货运价格全面上扬
全国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统一行动以来,与超载运输相伴而生的畸形运输价格发生扭转。近日江苏省公路货运价格全面上扬,南京至上海的公路运价提高一倍以上。
沈阳:41万人告别高氟水喝上自来水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沈阳市投入7400万元建设的“防氟改水”工程7月1日宣告结束,辽中、新民、康平、法库等6个县(市)、区41万人彻底告别高氟水,喝上了盼望已久的自来水。
上海:一医院要求医生向病人公开手机号码
从7月1日开始,病人到上海仁爱医院就诊,“享有获得主诊医师联络方式的权利”。这一规定已经被写入“病友权利和义务公示”,刊登在医院门口的公告上,并通过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的形式告知每一位病人。
云南:哈尼族梯田成了保护对象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制定《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保护管理机构,对哈尼族梯田这一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进行保护。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