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部频道 > 西部新闻 > 正文

2004年6月27日《西部新闻》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1日 10:29)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得到全面控制

  来自大兴安岭火灾现场的最新消息,由于在火场上空实施了人工降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已经得到全面控制。

  从6月26日晚上到今天,发生森林大火的根河地区天空云量较多,水气含量较高,火灾指挥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实施人工降雨,出动增雨飞机5架,在云彩上面投洒碘化银,促使云彩中的水滴增大,形成降雨。到今天上午11点,根河地区的降雨量已经达到5毫米,目前,已经有10个火点实现了无烟无火,剩余的3号饮马河火点和5号火点也已经合围,不再新上兵力。与此同时整个火场的清理工作也全面开始。来自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到本月底或7月1日前后,大兴安岭地区还将有一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这对于全面扑灭火灾极为有利。

  三峡大坝开闸泄水为长江防洪腾库容

  随着长江进入主汛期,三峡总公司按照国家防总批准,启动抗洪抢险预案,三峡大坝从6月15日开始开闸泄水,到26日,库区水位已经下降到135.7米。这为应对下游防洪的错峰、避峰提供了条件

  从6月15日起,三峡大坝的23个泄洪孔已经开启了12个。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加大,水位开始由139米缓慢下降,每天消落20至30厘米左右,到6月26日,坝前库水位下降到135.7米。这为长江防洪腾出18亿立方米库容,为今年长江可能遭遇的大洪水提供有力的错峰手段。

  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开幕

  6月27日,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地质科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中国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五百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

  举办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普及地质遗迹保护和认识的经验,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质遗迹为科学、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次大会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学术讨论,也有野外考察,既有展览展示,也有知识竞赛。大会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和地质保护的网络计划。

  同期声: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

  我们将以这次大会的召开为基于,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加强管理,积极开展国际和作,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安徽的黄山、云南的石林等八家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指在地质遗迹比较集中的区域建成的保护性区域。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

  可可西里管理局为临产藏羚羊“护航”

  每年的6、7月份是藏羚羊的产仔期,由于这时候藏羚羊羊绒最长、质地最好,因此盗猎现象一直比较频繁。最近,可可西里管理局组织了大规模的“护航行动”,以保护迁徙中的临产藏羚羊。

  进入6月份以来,成千上万只藏羚羊从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的自然保护区出发,成群结队向可可西里腹地的太阳湖、卓乃湖一带迁徙,然后在水草丰美的雪域湖畔分娩产仔。为了给迁徙中的藏羚羊群保驾护航,从6月25日开始,可可西里管理局组织了大规模的“护航行动”。7人组成的可可西里主力巡山队从格尔木出发,在往年盗猎团伙出现的地方进行搜索巡逻,跟踪保护迁徙产仔的藏羚羊。同时,可可西里管理局还在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附近设立五个保护站,组织环保志愿者在这里架设临时红绿灯,提醒汽车、火车给藏羚羊让路。截至昨天,已有十多群近2300只藏羚羊安全“过路”。

  新疆兵团治理白色污染 

  新疆是国家的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棉花已经推广了二十多年了。对提高棉花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埋在地里的废地膜,越来越多,根据及时人员测算,每平方米土地里,就有1到2公斤。这些“白色污染”影响土质,阻碍了棉花根系的生长,造成棉花单产下降,成为名副其实的棉田“杀手”。为此新疆兵团把清理白色污染、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作为稳定粮棉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头等大事来抓。兵团农八师今年种植棉花180万亩,农八师和所辖的18个团场签订了清理白色污染“军令状”,严明了奖罚制度,与此同时还拿出1000万元对清理废地膜的棉农进行补贴,目前农八师已经有100万亩棉田中的废地膜得到了清理。

  云南省清理不良宣传标语

  针对一些地方的宣传标语存在冷漠蛮横、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云南省委宣传部等三部门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这些不良标语进行彻底清除。

  在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河口乡,当地干部群众正在清除这些不良宣传标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范、温馨、贴近群众的人性化标语。据了解,这些不良宣传标语出自不同部门,内容庞杂,涉及计划生育、义务教育、依法纳税、退耕还林和交通安全等。其中大多数语句生硬、态度蛮横,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宣传效果适得其反。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组织机关干部、群众2000多人,在半个月内清理了3000多条不良宣传标语和广告画。这项活动,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称赞。

  同期 农民 现在我们看到这些新的标语,我们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心里也很热乎,激励了我们,我们干什么都有劲了。

  云南省这次清理不良宣传标语,范围涉及城市街巷、乡镇村寨、车站码头、公共场所、公路铁路沿线,广播、电视、报刊、广告等大众传媒及图书、音像制品也被列入清理目标。目前,已经清理了不良标语3万5千条。

  飞鸟捣乱致车祸 深夜合力救伤员

  6月26日晚上,由于一只飞鸟闯入货车驾驶室"捣乱",一辆行驶中的大货车在贵州都匀从五十多米高的盘山公路上摔下深沟。为了拯救一名被车头压住无法脱身的受伤人员,当地消防、公安、医疗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共同施救。

  据这辆大货车的驾驶员介绍,6月26日晚上10点左右,大货车正行驶在贵州都匀922县道上,突然有一只鸟飞入驾驶室内 “捣乱”,挡住驾驶员视线,导致车辆从57米高的盘山公路直冲下深沟,车上两名男性当场死亡,一名女性被车头死死压住无法脱身。该名驾驶员沿着山沟爬到公路上向交警部门报了警。

  交警和消防部门组成施救小组,利用救援顶杆、扩张器等消防特勤装备,将车头顶出一定的空间,随后几名救援人员用手将周围的泥土和石块刨开,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终于将这名被车头压住的女性救出。

  凌晨两点多,伤者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抢救。救援小组再次下到深沟,将死者尸体抬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宣告结束。

  文化体制改革为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奠定基础

  云南省丽江市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培育市场经济为前提,大胆探索,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大型民族舞蹈诗《丽水金沙》今天在丽江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上演第950场,观众总数突破50万人次。

  一台晚会,仅仅用一年零十个月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丽江市文化体制的改革。舞台上的演员大部分来自原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改制前,歌舞团每年的实际演出场次不足50场,虽然靠财政补贴,但演员的工资仍然出现拖欠问题。改制中,丽江市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离退休人员仍由财政供养;在职人员全部置换身份,带着置转身份的补助,进入由民间资本组建的丽江市民族演艺有限公司,既是演职人员,又是公司股东。不愿进入公司的则充实到其它岗位。合理有序的改制体系,确保了民族歌舞团无人下岗,无人上访。

  同期 丽江市民族演艺有限公司演员 李宏波

  改制前,我每月只有800多块钱,别说买房,分房都不可能,现在我每月收入能达到4500块钱,可以说,改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由丽江市民族演艺中心投资800万元打造的“丽水金沙”已经成为丽江市文化市场的一张名片,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环。现在虽然每天晚上都要演出两场,但仍不能满足游客和观众的要求,演员收入不仅成倍增长,而且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也有了保障。

  新疆:联合办报 效果斐然

  《新疆经济报》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党报,在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他们联合了一些地州进行联合办党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使这些地州的党报发行量明显提高。

  《新疆经济报》创刊十多年来,一直在新闻业务改革方面,以党报如何应对发行市场为主题进行改革性探索。去年8月份,该报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联办了《巴音郭楞日报》,与阿克苏地委联办了《阿克苏报》,在不改变所属党报隶属关系和党报性质的前提下,引进新疆经济报的编辑思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上述两家地方党报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巴音郭楞日报》发行量由原1万份左右跃升到5.8万份;《阿克苏报》发行量也由原来的6000份迅速增加至3万份。

  同期:新疆经济报社长 总编辑 苏继赏

  最可喜的是原来一些边远的地方要一个礼拜才能看到,现在最迟第二天就能看到。

  广西:灰鲸搁浅海滩 渔民救助回大海

  广西防城港市的渔民最近成功救助了一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鲸。6月24日下午,一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鲸,在防城港市大平坡海域搁浅,这头灰鲸长2米多,约200公斤重,头和腹部受伤较重,由于涨潮和风力,被海浪冲到了岸边,渔民们一边抚摸着灰鲸,一边给它浇水,使灰鲸情绪稳定下来后,由两个水性好的渔民将灰鲸送回到大海。

  广西浦北:百年老荔枝果实现场拍卖

  在广西浦北县最近举行的荔枝节上,200多棵百年老荔枝果实被现场公开拍卖。拍卖以无低价的方式进行,近300名客商参加拍卖。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价,最后,所有老荔枝果实全部成功拍卖,总价值达到34万多元,其中有两棵老荔枝果实分别被买家以最高价5000元买走。这些百年老荔枝种植于清代,全部集中在一个果园里,是浦北县清湖村十几位农民共同所有。这些百年老树护理得当,枝繁叶茂,而且每年都结果。

  内蒙古赤峰市:沙地云杉扦插快繁获得成功 

  内蒙古赤峰市实施的沙地云杉扦插快繁科技项目获得成功,最近通过了专家的验收评审。两年中,赤峰市累计生产扦插苗木492万株,扩大沙地云杉种植面积3万亩.近几年,由于受林龄、气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沙地云杉的天然萌生和种子繁育难度加大。专家们一致认为:沙地云杉扦插快繁新技术为挽救和扩大沙地云杉这一珍稀濒危树种奠定了基础,为沙地的治理提供了大量苗木,其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我国启动艾滋病中医免费治疗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艾滋病中医免费治疗项目,项目首先在河北、安徽、河南、湖北以及广东省实施,第一批约2300名经济条件较差的艾滋病患者将接受免费的中医药治疗。

  东北老工业基地启动三省人才市场一体化合作项目

  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26号签订了东北三省人才市场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今后,三省将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活动,促进东北三省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西安:开辟“绿色通道”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

  为确保每一位金榜题名的高考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到喜报,西安市邮区中心局决定开辟高考通知书快速传递通道,增设专人台席,对录取通知书实行单独办理、单独交接。

  重庆:农民版画将赴法国参展

  7月初,400幅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将作为“中法文化年”的一个交流项目,赴法国图卢兹市展出。

  綦江县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湖北:将建立医疗费用评价制度

  湖北将建立医疗费用评价制度。患者如果觉得医疗费用过高,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估。

  鞍山:远程医疗会诊让病人受益

  鞍山市中心医院于今年3月1日与国内知名的北京协和和上海华山、瑞金、中山等8家医院建立并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教育系统,鞍山广大患者足不出市就能得到全国著名专家的诊治。

  河南:成立首家“反家庭暴力”合议庭

  日前,河南省第一家“反家庭暴力”合议庭在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据了解,全国每年约有10多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

  废旧手机回收有去处

  摩托罗拉公司日前宣布实施“绿色中国绿色服务”计划,首批250个绿色环保箱将分别安置于全国151个城市的服务网点,并将开行10辆绿色服务车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及电子垃圾回收。

  辽宁:人工增雨5亿多立方米旱情基本解除

  连日来,辽宁省人工增雨5亿多立方米,全省旱情基本解除。

  杭州:将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用电情况

  从今年7月份开始,杭州市电力局将向全社会推出用电紧缺指数预报,电力部门将根据杭州地区当天的实际电力负荷需求以及负荷指标,同时参照气温、湿度、风力等气象因素,对当天的用电紧缺情况做出科学预测。

  雷雨天时最好停打手机不要上网

  气象专家提醒,夏至过后已进入雷暴高发期,一定要提高警惕防雷击,雷雨天时最好停打手机,也不要使用调制解调器或ADSL设备上网。

  新疆:将建3个国家级沙地保护区

  目前新疆已经做出规划,将建设3个国家级沙地封禁保护区。本次划定的封禁保护区,主要是生态区位重要、人畜相对稀少,目前尚不具备治理条件,且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沙化土地。

  江西:新增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又新增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江西省共建各级自然保护区138个,保护面积增加到近80万公顷,占江西国土面积的4.67%。

  陕西:镇坪发现神奇间歇泉

  近日,陕南镇坪县发现一处时而喷涌、时而停歇的间歇泉,泉水从春到冬,从不干涸,不论天晴下雨,每6小时喷涌一次,从不间断,极有规律。

  《新闻观察》:《别让毒品成为孩子童年的间接杀手》

  目前全国吸毒人员超百万 吸毒危害社会 上演家庭悲剧 孩子不幸的童年谁之过

  这里是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眼前的这两个人是一对夫妻。去年12月,两人在家中吸毒被警方拘留进行强制戒毒。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没能见到孩子一面。戒毒马上要结束了,但作为母亲,这个戒毒者却很害怕见到自己的儿子小未。

  同期:小未的妈妈:我觉得他挺恨我们的,他就说我们俩怎么那么不争气。

  他们的孩子叫小未,出于隐私的考虑,我们隐去了孩子的真实姓名。小未的妈妈告诉记者,家里以前做过小生意,开过饭馆,每个月有几万元的收入,生活得很幸福,从1997年开始吸毒之后,家里的境况就一天不如一天。如今,连照顾儿子的能力也没有了。

  同期:小末的妈妈:他跟别的孩子有点不太一样,他早熟,也懂事,可是我就怕他心理扭曲,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小未父母开始戒毒后,小未暂时住在了姨妈家。在北京这个普通的住宅小区,记者找到了今年14岁正在读初二的小未。在同意不出现他的真实姓名,并且对画面和声音进行处理之后,小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同期:小未:学习方面、人缘方面还有家庭环境,别人知道我的父母是干这个(吸毒)的时候,会想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会怎么样,就会想到我也不是很好。因为他们这个(吸毒),已经是屡次不改了,所以我特别生气。

  父母走上吸毒的道路,让这个14岁的孩子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压力。自从父母吸毒后,孩子的心里,就始终埋藏着一个愿望。

  同期:小未:希望我们的世界从此没有毒品,我可以当一名人民警察,为人民除害,不想让第二个我这样的家庭出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小未这样的吸毒家庭子女,他们的家庭大多都没有正常的经济收入,孩子的生活费基本靠亲友来解决。而吸毒人员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不仅不能抚养子女,而且还需花费一笔钱进行自身的戒毒治疗。这样的情况,在吸毒人员中普遍存在。

  同期:小未的姨妈:我省下一点供孩子,孩子得吃是不是?大人怎么都能克服,所以她(小未妈妈)这个事,我真是不愿意想了,我也想用我的心能把他们(小未父母)唤回来。

  同时,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吸毒家庭的子女往往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与同龄人相比,小小的年纪需要过早地考虑生活费用,社会评价等各种问题。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心理健康让人担忧。

  同期:小未:在原来,我会天天放学准时回家,去大声说我回来了。然后进屋写作业、吃饭、看电视、睡觉。不过现在我放学就在学校打打球,就是不希望特别早的回家。

  小未告诉我们的记者,他觉得父母吸毒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他不愿说起,更不愿让别人知道。一直到现在,他也没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学校和民政部门,也就无从谈起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了。

  目前,全国吸毒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超过105万人,其中,72%的吸毒者,年龄都在35岁以下。他们的子女抚养问题,已经成了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北京市强制戒毒所,我们就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人吸毒是家庭不幸;两人吸毒就是社会不幸。

  如何照顾留在家里的子女,是吸毒人员在戒毒所里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在北京戒毒所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戒毒人员在这个问题上都是依靠父母或者亲友来解决。而如何教育子女,关心子女,则基本上无从谈起。 画面上这对夫妻来自湖北,今年一月份被送到戒毒所,这是他们4个多月来第三次给远在湖北的女儿打电话。

  同期:戒毒者:想妈妈吗?

  戒毒所进行调查时,一位刚刚来到戒毒所的学员一见到记者,就哭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35天没有听到儿子的任何音讯了。

  同期:戒毒者:校长给我来过电话说,说派出所在抓他,他跟别的孩子,社会上的孩子一起去抢劫了。对这个事情我一直都担心害怕,而且他今年14周岁了,已经可以进去(监狱)了。

  尽管担心孩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吸毒人员往往都无法单独照看自己的子女,他们需要大量的钱买毒品,在经济上无力抚养孩子,每天沉迷于毒品的刺激中,也不会和孩子进行很好的交流。往往是很多吸毒家庭父母吸毒,孩子疏于管教,也会违法犯罪,酿成家庭的双重悲剧。

  那么,在北京市戒毒所,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吸毒无法照看自己的孩子呢?记者进行了一个调查。记者一共走访了8个病室100多名戒毒人员,其中共有10多个人有孩子。

  同期:北京市强制戒毒所所长 金俊:这个数据我们没有做过明确调查,但是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大概占到15%左右。

  记者:那在这些吸毒人群中,有家庭的能占多大比例?

  金俊:这方面我们做过统计,有家庭的占到40%多。当然有部分的以前有家庭,离婚的占到20%,如果总的加起来占到60%。

  金所长介绍,目前北京市强制戒毒所共有学员800多人,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70%左右。对于吸毒家庭子女的管理问题,做了八年戒毒医生的金俊给记者做了这样一个总结,吸毒带给家庭的是双重悲剧,一方面,是吸毒者的堕落和毁灭,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孩子失去母爱父爱的悲剧。

  金所长还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吸毒导致这些吸毒人员基本上无法正常生活,经济上也没有保障,很多戒毒人员离开戒毒所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重新找工作,让家人接受,适应周围社会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尽管吸毒可以治疗,但他们的孩子在这几年的生活,却成了大问题。 目前社会对于吸毒人员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社会潜在的这个隐患,也是戒毒所戒毒工作需要面对的难题。

  吸毒家庭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带有争议的话题。美国现在有240万孩子完全由祖父母抚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双亲吸毒。而瑞典法律规定,如果家长存在吸毒行为,政府将对家庭中的儿童采取强制措施,让他人来抚养,直到政府评估认定后才能恢复父母的抚养权。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如何让孩子走出吸毒家庭的阴影?这是一个各国都不能回避的难题。在这里尤其需要吸毒者自身的觉醒。只有他们承担起当父母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远离毒品,他们的孩子才能和同龄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幸福童年。 

   “聚焦西部”全国摄影电视大赛 

  对于大多数居住在内地或沿海地区的人来说,中国西部是神秘而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圣地。那里有古渡雄风、有苍茫的沙丘、有美丽的田园与纯朴的民风,今天“聚焦西部”全国摄影电视大赛的展播的作品有:

  纪实类

  《牧羊曲作者》 摄影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谭家顺

  《归途》 摄影 四川省成都市 刘兵

  《彝族新塞》 摄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陈逢达

  《土默川麦收》 摄影 内蒙古包头市 谢青松

  《套 马》 摄影 武警内蒙古总队通辽市支队 张猛

  西部民族众多,民风纯朴,有句歌词写道:“那里的笑容比较持久,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走进西部你就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

  《紫坪铺工程成功截流》 摄影 四川省都江堰市 周金平

  2002年11月23日下午4点20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柴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工程截流。该工程位于岷江上游距离成都50公里。作者用连续摄影的组照形式记录下胜利合拢的壮观场面。

  《佛教名山——梵净山》 摄影 江西省樟树市 李晓刚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就连梵净山这个山名,都是从佛教中的“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

  艺术类

  《秋水》、《沙漠夏夜》 摄影 广东省台山市甄永光

  半轮残月照红沙,一池秋水映碧天。

责编:西寻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