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频道 > 黄河入海流 > 正文

黄河入海流 (第十四集)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3日 09:22)

  在洛阳走访考古新发现,周王天子驾六博物馆。伊河旁的龙门石窟令人叹为观止,继续旅程,我们赶往七朝古都——开封,中途在郑州又一次见到了熟悉的黄河。

  郑州黄河大桥!黄河上最长的一座桥,厉害了。全长9848米,那真是躺倒了是座桥,站起来就是座山了!

  所谓树大招风、桥大招人,就是这个道理,本来我们是经过郑州往开封去赶,但特意为看这座桥还绕了一段距离,不过也很值啊。

  从郑州很快我们便到达了古都开封。


  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面,我们暂且不表,先讲一下,个人初来此地的一些感受,觉得这里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特别、很生动,怎么讲?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龙庭公园,看背后,古建筑、一汪碧湖、还有小桥,很惬意的样子,好多市民都在这里游玩。总之这一切都让你觉得他们生活的特别惬意,这种惬意呢,又一下子让你觉得开封是一座很有亲和力的城市。

  开封祥和的生活氛围与古都悠久的历史,在夕阳中交汇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宋朝古都的历史风貌。

  开封作为宋朝国都有着长达168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被誉为天下首府的开封府也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展开了一幅北宋时期官衙文化的历史画卷。

  每天早晨,开封府都会举行开衙仪式与包公断案的表演,这也让游客对历史故事有了生动的认识。

  如今看到的开封府是后人重修的,虽然没有列入中国官衙文化历史遗迹当中,但开封府的显赫地位以及这里所散发出的那种浓郁的官府文化气息,却让我对中国古代官衙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公生明,其意就是:为官公正才能明察秋毫、为官公正才能清正廉明,背面16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很明白,而且这16个字就正对着开封府的大堂,为官之人抬头就能够看到,这是有说法的,这叫戒石铭,上面刻的这文字呢,就是告诫为官之道是怎么怎么样的,就相当于现在的行业道德规范标准。

  这是中国府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概在北宋时期确立的,所以你在现在中国好多遗存下来的官府去旅游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戒石铭。

  嗨!这事儿啊,就是石头是死的,制度也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一个贪官,他每天看着这个,他也是一个污吏;要是一个清官呢,不用看这些字,字在心中也会造福一方。包拯就是清官的代表,一提到那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就有一种气势,有一种震慑的力量。一方面是人们对包拯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一种向往吧。


  开封府题名记,这块碑上刻了好多名字,他们都是北宋历代开封府尹,有好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来,一起来看。范仲淹,文学家;再往上看,蔡京,大奸臣、坏蛋;还有,我看,苏颂,苏颂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据说钟表就是他发明的;欧阳修,自然不必多讲了;那包公——包拯在哪儿呢?找一找,包拯,就是这个大坑,以前上面的名字就是包拯。为什么有一个坑呢?老百姓对包拯太爱戴了,而且已经把他神话了,总觉得摸摸有好处,年长日久就成这个样子了。也别太心疼,这块碑是复制的,我们可以尝试摸一下,你是贪官你可别摸啊!摸了以后据说手指头会变黑的。

  看到这块疤,我就想起我在北京孔庙看到刘庸,就是刘罗锅,刘罗锅那个名字也被摸得是坑坑洼洼的,跟这个惊人地相似,他俩本身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老百姓喜欢的好官。

  在开封府亲自感受了包青天的一身正气,我们驱车赶到了开封一代的黄河岸边。

  此处的黄河水被称为悬河,因为河床比较高,那当然我们现在站的大坝的位置看,看不出来,而且还有俯视的感觉。但是我们眼前俯视的这个黄河水,它的河床已经比开封的市区高出10米多了,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高出20几米,不一而足。但就算是我们用10几米来计算的话,那么眼前的黄河水对于开封人来讲,那也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呀!

  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这个黄河水淹掉开封府的这个事情,惨剧呀!黄河也有它肆虐的一面啊,关键因素就是流速比较低,携带的泥沙都沉积下来,越垫越高了。上游修了小浪底之后,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好了。看现在河面上,还有往来在黄河两岸之间的渡船兼游船。

  老大爷,您好啊!您这干什么呢?一动不动的。

  我撑船呢。

  撑船呢。那它河床高的话,岂不是老要发,发水?

  发水它发不大。

  发不大,您赶上过没有?

  我没赶上,我赶上最多的是超过那块儿。

  你赶上最多的超过……

  就是那个石头,就那儿。

  那个石头,您赶上最多的就是超过那儿了?从您年轻的时候也没看到什么大的洪水了就?

  没有。

  那解放前您听说过吗?

  解放前听的那有,可大可大了!包括那儿全是满的。

  我也听说过可大了,但是老大爷一比划,觉得更大,可大可大!人都跳起来了。

  老船工直率的性格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虽然言语可能有些夸张,但也让我更加认识到了,黄河在进入华北平原后显露出它肆虐的一面。

  离开河南我们进入此行最后一个省——山东,这里是孔子的故乡,也是我们旅程的终点,欢迎您下期继续收看《黄河入海流》。

责编:赵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