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频道 > 黄河入海流 > 正文

黄河入海流 (第十三集)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2日 09:26)

  在三门峡走访独特民居——天井窑院,感受黄河沿岸的特有地貌,继续旅程,我们到达古都洛阳。


  作为九朝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相当厚重,厚重到什么地步呢?2002年就修了一座城市广场,要修它,就突然发现了一座震惊世界的考古遗存,所以广场落成了,也在广场中间建立一个博物馆,今年9月份刚刚开馆的。尝个鲜,就在那儿。

  位于洛阳市中心东周王城广场中央的天子驾六博物馆是洛阳最新的考古发现,馆内展示的是东周时期周王陵墓陪葬墓的大型车马坑,然而,就在这座车马坑中却有令人震惊的新发现。

  周平王迁都洛邑,视为东周的开始,这个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都学到过。但也有好多史书上的记载由于找不到考古的佐证,所以人们无法想象、也不得而知,比如说史书上记载,天子驾六,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子所乘坐的龙驹有六匹马作为几个牵引的,直到本世纪初,大概2002年左右,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件事物,眼前的天子驾六,车本身虽然不大,但在车的前面整齐地排列着六匹马的骸骨。

  如今展出的车马坑是02到03年挖掘出的17座中的两座,其余全部回填地下,这也是对古老遗存最好的一种保护了。行走在车马坑旁,我不禁感叹现代考古的精细入微,仿佛回看到了东周时期填埋时的场面。


  整个车排列成整齐的两列,像天子出行的样子,那些马呢,都是宰杀过后然后才掩埋的,所以它们才很整齐地排列在那儿。如果说活着埋下去,马那么大,它不老实,还有人的骸骨、还有狗的骸骨,来看,这处,这属于细微考古了,石头,大石头下面好像有一个动物的尸体,对,那是一条狗,狗是活埋的啊,狗它不乐意呀,这只就是最不乐意的,沿着这个土往上爬,终于被这个掩埋的人看到了,拿起石头,我走你,啪!就拍死在这儿了。所以现在连石头带狗都留下来了,但是整个的位置呢,比墓葬的位置要高一点,这些都是我们能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真正的东周的墓在哪儿?也许在坑里、也许就在我就脚下、也许在你脚下、也许在那儿,谁都不知道。

  天子驾六博物馆是印证洛阳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最新发现,在洛阳,这样的历史遗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见到水就是黄河啊!这个不是黄河,伊河,来到了洛阳,又来到了伊河河畔,经常出门旅游的朋友,应该知道了,下面要去的地方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开创于北魏的龙门石窟,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等朝代的修建,无论从数目上还是雕刻艺术角度上说,在中国石窟历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皇室石窟,拿眼前的宾阳三洞来讲,就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北魏孝文帝,做功德时营造的,用时是24年、用工是80多万,想一想啊,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室,才能组织这么大力量的营造队伍,大小造像,林林总总,着色依然鲜艳,龙门石窟一共发现洞勘是2345处,大小佛像加起来有18万之多,难怪在数量上龙门石窟也是首屈一指的。

  宾阳三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创年代最早的,但石窟中的着色却依然鲜艳,不禁感慨中国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

  凤仙寺,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一窟开凿于唐代,不需要多讲,光看造像的风格就知道,很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当地人似乎来得更加直白,直接把中间这尊佛像称为武则天像,也没见过武则天觉得有一些玄妙,一个细节看岩壁上那些方孔,那些方孔是明代的时候开凿的,为什么呢?当时也是出于好意,为了保护这些造像盖了九间房,一座佛像头顶一间,为它们遮风挡雨,但后来发现并不是好事,这样一做呢,搞得佛像上面潮呼呼的反而不利于保护,拆掉了。其实啊在唐代开凿之处的时候,就已经凿了一个人字形的排水渠,简单实用,整个这个窟呢,整体感特别强,也很有气势,也很生动,每一尊造像呢,面部表情很传神,而且就连衣服也跟传神。我就讲到这儿,具体什么感受,您自己来了就明白了!

  龙门石窟,历经1000多年风霜雨雪,如今我们看到的许多已残缺不全,不禁感到惋惜,然而即便如此,它表现出的汉传佛教独特的造像艺术风格却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在暮色当中,我们又赶到了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


  相当的壮观,不过现在调整呼吸、放松心情,来听一段美丽的传说,本来,此处不叫小浪底,叫丹阳,是一个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的所在,4000多年前,传说大禹治水途径此地正要抡起大斧劈山放水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丹阳,他不忍心让大水冲毁了人们生活的这块乐园,于是就住手了,可能丹阳的人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来到了大禹的面前,跪求大禹说,愿意放弃小家的利益,而保全黄河沿岸大家的利益,精神可歌可泣,这种精神同样感染了大禹,大禹遂令治水大军搬迁这些村民,然后用大斧劈开山,放了黄河水。人们看到从山谷里流出的黄河水,不再是波浪滔天,变成了小浪向下游流去。大禹为了纪念村民们的这种功德,于是就把丹阳改成了小浪底,这就是小浪底村的由来。四千年一个轮回,眼前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建在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它伫立在这儿,可以保证黄河下游的河床20年不再抬高,现在小浪底村就在水面以下90米处,眼前被驯服的黄河水可以见证一切。

  从洛阳赶到古都开封,在七朝古城感受中国古代官衙文化,欢迎您下集继续收看《黄河入海流》。

责编:赵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