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流 (第九集)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5日 09:30)
触摸神秘的西夏王朝,见证古老的历史遗存。继续旅程,我们告别宁夏,进入内蒙古。首先到达曾经生产出中国第一炉钢的包头市。
黄河入海流,现在到站内蒙古包头,此地我是熟悉地,我就是此地生人,所以这回回来以后,真的有回家的感觉了。包头,背靠大青山,南面黄河水,眼前的这一带黄河水,水面特别开阔,而且是翻滚着黄色的波涛,跟心目当中黄河的那个印象就更接近了。包头蒙语的意思是鹿群出没的地方,到现在鹿一直是包头的一个标志,一进市区可以看到好多鹿的造型,但是更多人一提到包头,想到的就是,是一座钢城。没错,包头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重工业基地,但是似乎少了那么一点点内蒙古草原上的那种草原的味道也挺遗憾的,不过还有更遗憾的,就是此地,我不可能久留!
在黄河沿岸的重工业城市包头短暂停留之后,我们驱车赶到了鄂尔多斯。
黄河入海流,现在到站成吉思汗陵。
也许是由于出生在内蒙古的原因,所以到成陵来,个人感觉真的有一种拜谒的心情。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以南的伊旗,伊旗的全称叫伊金霍洛,蒙语的意思就是主人的陵园。这里主人当然指的就是成吉思汗了。
尽管我们今天来没有看到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这一点都不影响我游历心情,因为面对成吉思汗雕像的时候,恐怕任何人都会浮想联翩。
成陵面积不大,规置简单,却给人以肃穆的感觉,可参观的项目不多,但一代天骄的密葬历史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后密葬于某处,但某处到底在哪里,谁都不知道。
关于成吉思汗陵墓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说成吉思汗生前选择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告诉亲近,说我死后就将我安葬在这里。后来成吉思汗死去了,他的亲近把他简单地下葬,下葬之后,地面上并没有坟冢,而且还要万马奔腾而过,来年再长草,就一点痕迹都留不下来了,据说只有当年作为牺牲,宰杀的小骆驼的母亲,才能找回安葬的地点,但是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地方更成了天大的谜团,眼前的成陵其实只是一个衣冠冢,但这里每年都要举行四大祭、三十小祭,场面非常地隆重,人们已经不在乎到底里面供奉的是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东西还是成吉思汗的灵柩,这些都不重要了,只是要表达那种对天之骄子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告别成吉思汗陵,我们也告别了内蒙古,进入陕西了,进入中原大地,历史风土发生着变化。
那个小伙子,将来一定能学业有成,在黄河边上漫步读书,还真有一种卧薪尝胆的感觉,黄河入海流,现在到站陕西吴堡县城,眼前的这一带黄河水,算是陕晋的分界,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属于陕西省,对面就是山西省。这一带黄河水,你看,太阳在那边,所以它是自北向南流的,正好处于黄河几字弯,拐过这个弯之后,向下的那一笔,吴堡县城,堡就是上保下土这个字,就为这个字的字音,查准它也费了一些周折,动用了现代汉语词典,最后给出的解释,还真有,说是陕西吴堡,它念堡这个音,字意就是说有城墙围起来的村镇。打听一下,当地人还真说这里有一个古城。
吴堡古城距如今的县城很近,大约在5公里外的山坡上,然而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车,绝非易事,而且路线不明。几经周折,我们遇到了一位就住在古城里的老大爷。
大爷您有几个子女?五个。他们现在干什么呢?
北京有一个。
噢,北京有一个。
据这位老大爷说,他的几个儿女都搬出了这里,而住在古城里的就剩下二十几个老人了。
走进古城很难相信,近一千年来,这里都是吴堡县城,曾经的繁华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行走其中,仿佛回到了历史中,又仿佛翻开了一部古籍。
这小门楼,一看就是古时候的,但是上面锁着,也没有人在。
挺讲究的,一进门还有影壁墙。
吴堡古城里看到的大多是空房子和残破的旧院子。这是我们此行碰到的最荒凉的场景了。
走在古城里觉得太静了,这种静不是一种闲适的恬静,而是一种悲凉的寂静,好多门、好多院落都上锁了,因为年轻人不愿意住在这里,他们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但是过去的老房子还在、老井也还在,只是由于少了人的因素,所以透着几分悲凉。古城是修建在公元十世纪中叶,当时这里是吴堡的县城,也是一个热闹繁华的所在,但是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情况有了惊天大不同,这里现在成了这个地区差不多最落后的地方,破院子里的几棵枣树让我浮想联翩,它们在每一个轮回里面,都期盼着春天能够再次到来,能够枝繁叶茂,再次长出果实,我想这也许也是古村的愿望,真没想到,我会带着这么忧郁的心情离开古城。
离开吴堡县,我们跨越黄河,进入山西,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让人心潮澎湃,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又让人找到了寻根的感觉。欢迎下集继续收看黄河入海流。
责编:赵文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