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因为拥有一副甜嗓子,12岁的歌舞班女佣周小红被人介绍进入歌舞团学习唱歌,她的命运也从此改变,这里不仅成为她辉煌演艺事业的起点,也成就了她的第一段婚姻。 |
新月歌剧社解散后,16岁的周璇再次面临困境,这时,严华加入了新华歌剧社。1934年初,在严华的推荐下,周璇也进入了新华歌剧社。新华歌剧社在组织了多场演出后,周璇又开始受到关注,上海的多家电台经常主动邀请她去播唱,百代唱片公司还把她演唱的《五月的风》等多首歌曲灌制成了专辑。这几首歌曲通过电台和唱片,成为了流行一时的名曲。这一年,在一次播音歌星的评选活动中,周璇获得了第二名,并被人开始叫作金嗓子。当年,有媒体记者曾撰文赞美周璇的嗓音“如金笛鸣沁入人心……”于是,“金嗓子”的美誉,伴随着“五月的风”,吹遍了上海滩。周璇的歌声回荡在上海的大街里弄,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
戴嘉枋:周璇就那个时候就属于脱颖而出了。当时由于她作为金嗓子,唱的声音特别好,所以当时就特别受欢迎。她无非现在这个,当年的歌星跟现在的歌星,她有很相似的地方,一个嗓子要好,第二要长得漂亮,那么应该说周璇这两个方面她都符合了。
但是新华歌剧社因为节目陈旧,没过多久也宣布解散,这时,在王人美等人的帮助下,周璇在电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中客串了一个角色。随后,周旋进入了华艺影业公司,真正开始了电影的拍摄,由于周璇有着一张天生当演员的脸,很快便在电影界里站稳了脚。
周旋好友 吕恩:一个摄影师,就赞美这个周璇,他说周璇这个脸是天生拍电影的,他说你看她平常蜡黄,面孔蜡黄,就黄黄的,他说在人群里头走,谁见也不起眼,可是她一化妆,就另外,就好看。他说我是一个摄影师,他说,她的camera face,就是说她那个脸,他说哪个角度都行。
绕曙光:有很多的导演找他拍戏,最早找她拍戏的就是艺华公司。那么1936年她就拍了这个五
部影片,那么就迅速崛起,就她的声音通过电影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国。
周璇开始进入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电影时,严华则在民营电台靠唱歌来维持生活,在和明月歌舞社的老社长黎锦晖的共同努力下,1936年初“明月歌舞剧社”改为“明月歌剧社”,重新恢复起来,黎锦光任社长,严华任副社长,并准备到南洋一带巡回演出。而此时的严华,已经感觉到了周旋对于自己的一种深情厚爱,在动身去南洋之前,严华来到了周璇家,将这件事告诉了她,听到严华要去南洋的消息后,周璇没有吭声,直到严华起身告辞时,周璇才轻言细语地邀请严华后天中午来家中吃饭。
1936年春季的这一天,严华来到周璇家中,周璇十分高兴地为严华沏了他最爱喝的茉莉花茶。中午吃饭时,周璇破天荒地给自己斟了酒,并且始终是一副心事很重的样子。吃完饭后,周璇将自己的日记本交给严华,说,让他上船以后再看。
傍晚十分,严华告别了周璇,周璇将他目送到了弄堂口。
周璇和严华之间的年龄相差5岁,在艺术上,严华是周璇的导师,在生活上,严华是保护周璇的哥哥。初恋时刻的离别,让周璇倍感伤怀,周璇后来在与严华对唱的歌曲《叮咛》中唱道:我的年轻郎,离家去南洋,我们俩离别顶多不过二春光,望郎莫悲惶不必太心伤······这首歌后来也成为周璇的经典代表曲目之一。
1936年春天,严华暂别了周璇,登上了开往南洋的轮船,在船上,严华打开了那个黑色封皮的日记本,上面记录着周璇进入明月社以来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在这本少女的日记中,严华终于了解到了周璇的心事。此刻的心境,严华在1986年3月10日的文章里曾回忆道:
“从我为她打抱不平,他就爱上了我,我心里十分激动,我连忙写信给她,发去了爱的回音。” ——《难以淡忘的回忆》严华1986年3月10日
在南洋巡演的整个过程中,每到一个码头,严华总会收到周璇从上海寄来的信。这一年的秋天,在结束了泰国,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的演出后,严华便中断了演遍南洋各国的计划,在中秋节那天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严华顾不上旅途的劳顿,便匆匆赶到周璇家中。以期待给周璇一个惊喜,然而此时的周璇却因为拍摄电影《喜临门》离开了上海。
几天后,周璇返回上海,见到了早已在家等候她的兄长和爱人——严华,此时多年积累的情感化作了一丝淡淡的笑容,诉说着久存于胸的爱意。随后,周璇与严华去金铺订了一对戒指,刻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情感的信物。
1936年的秋天,周璇和严华正式订婚。两年后的7月10日,两人在北平春园饭店举行了婚礼。
这一年,周璇18岁,严华23岁。
周璇与严华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年,因为绯闻双方都怀疑对方有了外遇,几番吵闹后周璇离家出走,另外由于当时媒体对两人婚变的推波助澜,曾经的海上姻缘终于走到了尽头。
1941年,周璇与严华离婚。与严华离婚后,周璇又经历了两次婚恋,但都未能美满。
1957年9月22日,周璇因患脑炎离开人世。
新中国成立后,严华任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编辑,1992年1月11日,在上海逝世。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