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中日围棋擂台赛取胜的消息。报道称:这个胜利,实现了中日围棋交往史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随即《北京青年报》以《跃上围棋之巅》为题,刊登了介绍聂卫平事迹的长篇通讯。《中国青年报》也连续刊登文章,描述普及围棋的战略意义。在这一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评选中,中日围棋擂台赛榜上有名。聂卫平也入选了由《新体育》杂志评选的1985年世界“十佳”运动员。
在那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1985年7月,全国大学生围棋邀请赛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十个省市的60多名大学生参加比赛;1986年春天,北京的围棋比赛共有一千多人参加;乌鲁木齐八个民族的228名小棋手参加了全市的少儿围棋比赛,围棋擂台赛带动了全国围棋热。
鲍岳桥: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我们那个寝室那边,什么时候走进来都能听到围棋的声音,总是有人在那里下围棋。水平呢参差不齐,从比较好的到特别差的都有。
周刚:不光是我们,别的寝室里,互相的,包括其他系里同学啊,知道你这里喜欢,有时候寝室里面一副棋围一大堆人看。
为了表彰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中国围棋协会拿出两万元人民币重奖参赛棋手,聂卫平获得一万元奖金。
聂卫平:1985年的一万,我想可能相当于现在差不多十万也有可能。
王汝南:万元户在当时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比赛转播结束后,导演李浩给担任现场讲解的棋手王汝南支付了解说稿费100元,李浩在日记中特意记下了这一条。这相当于李浩两个月的工资。
李浩:工资啊,很低,那时候,85年,我还是大学毕业的那个工资吧,56,57,好像是这个样子。
从1984年到1996年的13年间,中日围棋擂台赛共进行了11届,中国队以7:4获胜。聂卫平连胜11场,创造了围棋史上的神话。
获胜后,聂卫平忙碌起来。他开始担任各种职务、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签名、演讲、做报告。1986年,聂卫平开始担任国家围棋队总教练,并当选民盟中央常委。1987年,他获得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年五月又获得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1988年,中国围棋协会授予聂卫平“棋圣”称号。奖状中说:为了表彰聂卫平同志连续在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特授予围棋棋圣称号。这是我国唯一一次授予棋手这一称号。
也就是这一年,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在新加坡举行,聂卫平在比赛中输给韩国棋手曹薰铉,无缘世界冠军。
1988年10月,中国棋院大楼破土动工。34层的杭州棋院大楼至今仍是杭州的最高建筑之一。与中日围棋擂台赛同时诞生的《围棋天地》杂志,三年内发行量从一万册迅速上升到17万册。但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围棋再也没有掀起像80年代那样的热潮。
王汝南:它要回归一种正常。那个我一直讲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需要。现在就是围棋天天赢,他也不可能再出现那样的氛围了。
1998年,鲍岳桥把围棋引入网络,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网上游戏平台。在鲍岳桥的办公室里,办公桌后的墙面是一个巨大的棋盘,上面镶嵌着硕大的黑白棋子。
也在这一年,聂卫平的儿子孔令文被日本棋院定为初段,成为职业棋手,2007年,孔令文晋升为六段棋手。
聂卫平围棋道场,在北京市南城的一所小学里租用了两层教学楼,现有全日制学员100多人,最小的只有六、七岁。“聂卫平围棋道场”已成为国家少年集训队输送人才的基地,或许,若干年后,这里还会走出下一个聂卫平。
责编:李红立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