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相声人生》第一集 相声大师“万人迷”(探索·发现2007-122)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1日 15:03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张三禄,北京人。据传是清道光和同治年间在北京老天桥最活跃的艺人之一,常年在天桥卖艺。他原来是八角鼓艺人,会口技、会变戏法,尤其擅长拆唱八角鼓和逗哏中的丑角。1936年在北京《时言报》上连载的由著名评书艺人连阔如写作的《江湖丛谈》,谈到张三禄,说“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然而,正当“万人迷”李德鍚红火的时候,却在光绪三十二年因为清朝最后一位肃亲王善耆的一纸禁令不得不离开北京,流浪到保定、天津等地卖艺。

    倪钟之介绍说:因为肃亲王是当时的九门提督,就是管北京市政的,在他那个地面上出现说相声,就显得好像他管理不善了那意思,因为过去这个相声都是总在外书房听的相声,有些色情表演的节目,所以当时他就是那意思说相声不是人话,给它赶开,当时魏昆治搬到桌上去了,好像说我们说相声是人为什么不说人话,结果肃亲王大怒,被他押在门口家法三天,禁止北京说相声。这样的话很多的说相声的演员失去了生活来源,所以有些人就到了外地,像李德鍚,张麻子,张德泉就到了保定,后来到天津,焦德海就改说评书,很多人都改行了。后来辛亥革命以后,肃亲王两年以后也就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以后肃亲王法律无效,所以北京又开始有说相声了。

    肃亲王的一纸禁令几乎让刚刚诞生的相声在北京夭折,却又在无意之间成就了相声和天津的不解之缘,人们常说相声是“生在北京,长在天津”。

    拥有众多曲艺迷的天津给相声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张寿臣之子张立林介绍说:肃清王禁相声,这在相声史上是很关键的一件事,如果没有这件事情,这个相声可能流传到外地,可能还得向后推迟。当时北京不让说相声,“万人迷”、张德泉都到天津来了。以前也有,但没有“万人迷”那么大的名气,到天津以后,相声在天津有影响了。

    到了天津以后,“万人迷”高超的相声技艺和“俗不伤雅”的相声内容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连阔如在《江湖丛谈》里写道:“提起万人迷三个字来,平、津一代几乎妇孺皆知,其魔力之大更可想见。凡是好听相声的人,都知道他口才最好,能言善辩。万人迷专以素包袱叫座,妇女可听,雅俗共赏。”

    从单口的《满汉斗》《古董王》《弦子书》,对口的《对对子》《猜灯谜》《绕口令》,群口的《扒马褂》《训徒》等都是“万人迷”擅长的节目。别人半个月就要将老节目翻回重演,他却两三个月才见回头。

    就连南开大学创办人、被尊为南开“校父”的严范孙为首的天津“四大文人”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等都是他的相声迷,他们不仅跟“万人迷”交朋友,还帮他编创和调理相声段子。

    相声艺术家田立禾介绍说:“万人迷”早期合作最好的就是谁张德泉,张麻子、张先生跟他合作,马德禄马先生,还有周德山周先生这三位,他们同时,李先生用三个捧哏的,这是别的相声演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同时用三个人,你不上也给你钱,你不演的,月工资也是100,也给你发工资。就是他根据段子的需要来安排捧哏的,哪个捧哏的适合这个段子,捧的好给谁捧,歇着去也拿钱,他一人使单子,“万人迷”他使单子,捧咱就歇着,也拿钱。

    上世纪初,上海大世界曾邀京津杂耍界一些名艺人演出,门票早早抢售一空,可“万人迷”刚一上台就引来了一片嘘声,随后一半观众退场了……

    在北方大名鼎鼎的“万人迷”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田立禾介绍说:“万人迷”一贴,人们都认为“万人迷”是美女了,是帅哥,结果一看“万人迷”就那德行,坏了,遭了,长得长脸,大眼睛,不乐,冷面也不行,那边听唱行,“万人迷”方言什么不行,南方的东西不行,他不如谁呢,纪更山先生,像陈子贞,广阔全,他们到上海,他们有唱啊,有嗓子,能唱,再会当地的方言,他们就打响了,“万人迷”在上海没打响,不是他的艺也不行,他就是地域。

    但那些没有退场的观众却很快被“万人迷”的相声才华吸引,并口口相传,为他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热情的观众,他最终在上海也红了起来。“万人迷”成了把相声这种北方曲种带到南方的第一人。

    之后,他又去了济南、郑州、开封等地,依然很受欢迎,许多报刊称他为“相声大王”。

    1908年,百代公司为他和“张麻子”张德泉合说的相声《对对子》《交租子》《灯谜》《怯封钱粮》等录制了唱片,他也成了录制相声唱片的第一人。

    在天津和上海的历练使“万人迷”的相声艺术更加成熟,成为了“相声八德”时期出类拔萃的人物,有人评价他是“一口一个俏,一句一个彩。听他的相声,就像把观众用钉子钉在板凳上,一动不动。”

    回到“四海升平”,每次说单口他总是以“定场诗”开头,而最为大家熟悉的是他充满自信的四句诗:滑稽昔说东方朔,后世遗传贾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国,称王唯我“万人迷”。

    他把自己比作那些才华横溢、幽默而有骨气的古人。然而,技艺超群的“万人迷”却很快就被袁世凯赶出了北京城……

    一次,“万人迷”参加袁世凯的堂会,演出了相声《吃元宵》。

    戏剧评论家刘连群介绍说:《吃元宵》是调侃孔夫子,说孔夫子带弟子吃元宵,然后带的钱少,把人家那价格表给改了,这是调侃孔夫子。

    可在当时正梦想称帝的袁世凯听来,这“元宵”二字,似乎正暗示着“袁世凯消亡”的意思,于是越听越怒,就以诽谤大总统的罪名,将李德钖痛打一顿,撵出了新华门。

    “万人迷”再次流落到天津,并沾染上了赌博和吸鸦片的恶习。

    1926年,“万人迷”在应邀去沈阳演出的途中病倒,身上的路费早已在赌博中输光,病重的身体又无法卖艺挣钱。正如一幅描写旧时艺人生活的对联所写:“时来与君并坐,运去与丐同眠”,曾经艺高名重的“万人迷”此时一落千丈,陷入了贫病交加的窘境。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病重的“万人迷”从他借住的茶社里失踪了,等热爱他的观众找到他时,他已经冻死在野外的一个壕沟里。
贾德臣介绍说:他死得很惨,大家也很痛心,但是他就是因为吸草根(鸦片)犯瘾了,再一个就是的确身体快不行了,地方又冷,下雪,后来就给他厚葬了,喜欢他的观众和行内喜欢他相声的人,还有百姓捐款把他厚葬了,就葬在沈阳。

    这一年,“万人迷”李德鍚45岁。

    一代相声大师英年早逝,留给后人许多遗憾和感慨。连阔如在《江湖丛谈》中写道:“万之生前快乐有余,何其死后之不幸若此,良可叹也。”

    如今,我们只能从一些近一个世纪前的老唱片里去感受大师的风采了。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红立

4/4页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