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野人脚印 |
2001年10月3日,在神农架林区的猴子石,几名外地来的旅游者在距离几百米的山坡上看到了一个2米多高,浑身棕黑色,两脚直立的奇异动物,并拍下了照片。从北京赶到的考察小组及时找到了他们,但由于相机的关系,拍出的照片很难看清。专家们和目击者赶赴现场勘察,希望能再次目击到这种奇异动物。在现场专家们发现了脚印和毛发。
经分析,断定为是一种叫做苏门羚的羚羊留下的。接着,专家们又发现了动物睡窝和几处相对集中的粪便。
经分析,它们既不是人也不是熊、猴或其他动物留下的,它究竟是什么动物?它真的存在吗?
专家们决定把采集到的粪便带回北京作进一步的鉴定。一是研究这种奇异动物的食性,二是看看粪便中是否有血小板等可以做DNA检测的物质,从而证明却有一种与人近似的高等灵长类、也就是被群众称为野人的奇异动物存在。
关于野人的一段录像后来证明是伪造 |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原始森林深处,有关一种幽灵般动物的故事,在人们的嘴里流传,30年来,人们始终只能看到它鬼魅般的背影,它让人恐惧,又让人着迷,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1976年的一封电报。
1976年5月14日,凌晨1时许,神农架林区5位干部从十堰市返回神农架,他们乘坐的吉普车沿房县、神农架交界的公路行驶。当经过海拔1700米的椿树垭进行神农架林区的三岔地带时,司机在汽车的灯光下猛然发现一个动物躬身迎面走来,他立即提醒车内的人注意,一边加大油门向那个动物冲去,想把它撞倒。那个动物敏捷地闪到路旁,惊慌地向路边山坡趴去。
车开到距离那个奇异动物两三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那个动物爬崖没爬上去,滑了下来,四肢着地,抬头两眼对着车灯,这时除司机外五个人都下了车,围住了它。
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因此当其中一人用石头猛击在这各动物身上的时候,这个动物转身就从缺口跑进树林中。佘传勤回忆当时见到的动物有以下特征:毛色鲜红、细软,腿长,前肢短,眼像人,眉骨突出,嘴略突出,但不像猩猩,没有尾巴,身高约四尺。
就在这次目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一封署名湖北远洋地区宣传部李建的电报发往北京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院。
关于野人的最早的报告 |
为了把神农架野人弄个水落石出,1977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决定组织大型科学考察队赴神农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队成员来自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共16个单位,110人。武汉军区派出部队协助考察,考察队围绕着大型灵长目奇异动物是否存在展开,同时对野人赖以生存的气候、地形、洞穴、动物等生态条件进行综合调查。这次考察历时将近一年,考察涉及课题之广、规模之大,为世界野人考察史所罕见。
通过对神农架地区的调查,考察队发现这里很早就有关于这种动物的传说。
很快,在当地寻找到遭遇这种动物的目击者,他就是房县桥上大队农民殷红发。
从收集的情报来看,传说“遭遇”脚印等证据都似乎说明,在神农架确实存在一种奇异的动物,可他们只是一些间接证据,在这次考察中,并没有找到这种动物真正存在的任何实质性证据。虽然如此,但它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现在是2001年10月3日发现野人的地方,袁裕豪是神农架林区猴子石保护站站长,他曾参加1977年神农架林区的大型考察,他长年坚持考察,不仅在这一区域目击过野人,而且多次发现过野人留下的脚印。1985年4月的一天,袁裕豪和爱人一起防火巡逻走到这里,突然发现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动物。
神农架发现的野人脚印 |
和袁裕豪一样,当年参加考察的黎国华也是个野人迷。为了追寻野人的踪迹,他曾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上山后,黎国华就把买来的牛羊肉切成片、切成条,用盐水煮熟,晒干代替干粮。艰难的野外考察,总算有了回报,他曾在距离2001年10月3日出现野人不远的树丛里,在另一个山坡上,三次目击到了这种被群众称之为野人的奇异动物。
在袁裕豪、黎国华等人的努力之下,有关野人的新闻开始被世人所关注,从1977年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有人报告遭遇野人。
1985年8月12日,教师赵坦近距离遭遇野人。1996年3月,村民陈安菊发现有野人摘树上的果子。1999年,当地农民王绵路发现野人在偷吃他的苞谷。
几十年来仅在神农架地区就有400多人目击野人达100多次,目击者描述的动物都惊人的相似,这种身高两米以上,两脚直立,浑身长的黑红色的毛发动物到底是什么呢?他真的存在吗?
在世界范围内,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曾有数以万计的人目睹过一种与人类相似的巨型动物,说它有一双大脚,几乎踏遍了亚洲、非洲、美洲的深山老林。由于它样子古怪,生活条件奇特,当地人给它起了不少地方俗名。在美洲叫它大脚怪,在亚洲的蒙古叫它阿尔玛斯,在澳大利亚叫它约威尔、哈克,在非洲肯尼亚,叫它为X。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大陆都曾经发现过野人的踪迹,也许真的像古人类学者们所说,野人的祖先也许就是原始人类当中的一支在经历了数万年的沧桑演变之后,与人类共同生存到今天,现代人的进化繁衍并不独立,野人很可能就是人类最亲密的近亲,如果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话,那么在野人身上,是不是蕴藏着人类起源的奥秘呢?
神农架野人最早发现者殷洪发 |
1967年10月20日下午,美国生物学家帕德森和吉姆里,骑马驰骋在加利福尼亚洲的北部莱湾扇区,突然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帕德森在跑动中开动了摄影机,这是世界上首次拍到了野人影片,历时17秒。日前,有新闻传来,经过研究这17秒钟的画面确系伪造。
从我国1977年第一次对野人进行大规模科考以来,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
关键词一,毛发。对野人毛发进行科学鉴定,最早是在1976年,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教授,在一棵大约树上找到了几十根奇异动物的毛发。
黄教授当时在武汉某科研单位用光学显微镜做毛发横切面及毛子皮印痕的对比观察,得出结论为,毛色肉眼观察为红色,镜下毛发皮质发达,色素颗粒红色含量较少,呈外围性分布,组织与人类相似,与大猩猩、金丝猴、长臂猿等灵长目动物有较大差异,与猪、狗、熊、绵羊毛发明显不同。后来,经北京三个科研单位再次对这些毛发进行鉴定,证明这些毛发绝非熊类毛发,而属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目动物。对于这个鉴定结果,有动物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冯教授认为:毛发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需要在各个物种身上的各个不同部分进行对比。而现在仅凭几根毛发就得出结论,显得比较草率。
野人想象图 |
有专家认为用DNA的方法检测一种未知动物是否存在,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但遗憾的是,从1977年至今,所进行的历次科学考察,都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的证据能够直接提取DNA,有专家甚至提出,所谓野人毛发不排除造假的可能。
关键词二,睡窝。
睡窝指的是动物为自己休息而营建的巢穴,与其它动物相比,野人的睡窝搭建得与众不同。
这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的睡窝是用箭竹柔软的上部铺成,经鉴定,已知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决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工艺水品。而猎人不但不敢孤身光顾与此,也决不会做得如此粗糙,更不会在周围不留下任何痕迹。
关键词三,粪便。
野人毛发 |
野人要想活下去就得吃东西,从目前发现的多起野人粪便中可以了解它的食性,尤其于1980在神农架枪刀山发现的粪便最为明显,它类似人粪,螺旋形打转,上面还有个尖,其大小像牛粪,里面充满竹笋、野果和小动物毛,说明野人不仅食素,而且食肉,是杂食性的。与熊、猴、猩猩的粪便均有不同,与人的粪便也有明显区别。
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在众多的排泄物中竟然找不出一丝具有决定性的物证呢?发现的推论会不会只是一种想象呢?
关键词四,脚印。
在所有对于野人的目击事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许多的目击者因为种种原因会发生错误的判断,就如同我们在观察这段国外拍摄的遭遇野人的录像时,依然难以分辨它的真伪一样。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眼睛愚弄了我们的大脑呢?
很多情况下,因为目击者心情紧张、恐惧,或者因为动物知识的缺乏,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或者误差,以前很多次报告,最后核实都是熊、猴、野猪等山林中哺乳动物,在神农架会不会也是一样的呢?
野人毛发与其他动物的比较 |
但是,让专家们感到困惑的是,相当多的证据又显示有一种巨型生物的存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佐证就是脚印。这是专家们用石膏浇铸的脚印模型,脚印的尺寸巨大,最大的可达到48公分。
脚印是动物行走后留下来的痕迹,不同动物经过不同的地方,必然会留下不同的脚印,有经验的猎人可以从动物留下的脚印判断动物的种类、大小和来去方向,因此,脚印也是证明一种动物活动时的证据之一。
在近二十多年对神农架的考察中,曾经在神农架林区不同的地方发现过数以千计的奇异动物留下的大脚印,并对发现的许多脚印进行了拍照,有的灌注了石膏模型。无论是考察队在考察中发现的野人脚印,还是工作者对现场遗留下来的脚印的观测和分析,以及对脚印的检验和研究说明,发现脚印的地区不同,但发现的脚印形状基本一致,只是大小不同。
对脚印的观测研究说明,这种脚印与已知的灵长类动物脚印无一等同之处,比人的脚落后,比已知的灵掌类的后脚进步,两脚直立行走。
我们无法用任何一种已知动物的脚印去对号入座。依照脚印与身材的比例关系,如果真的有野人,他的体型将是非常魁梧的,那么,这种巨兽为什么能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来去自如,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呢?
2003年发现野人现场 |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一个生物物种倘若要生存繁衍,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和密度的种群。在神农架经过多次搜捕,没有发现野人,即使假设他存在的话,为数应该是极为稀少的,作为孤立的个体,在残酷的自然竞争过程当中,他依靠什么生存下来呢?
如果野人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种群,按照现在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发现它,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1977年那次考察,几百人每天推进十公里,把神农架像梳头发一样梳了一遍,即使是普通大型动物也难以逃脱,为什么惟独没有发现野人这种巨型生物呢?
从众多目击者的反映中,野人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行动迅速而敏捷,随着人类向自然的扩展,人群的大量涌入,使野人向深山密林的无人区逃避,神农架3200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区,由沉积岩、变质岩组成的山体形成很多断层,被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的深山峡谷,从一些目击者的叙述中,野人爬山过涧,如履平地,在地形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要想探明它的行踪是十分困难的。
由于世界上不少地方发现过这类动物,但追根究底又拿不出真正的实物,因此野人或类人的未知动物是否存在,还不能真正下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野人的追踪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生物学范畴。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曾经有无数物种因为各种原因而消亡。为什么人类会对野人如此恋恋不舍呢?也许,在历史上的某一个瞬间,我们的祖先曾经真的和野人的祖先擦肩而过。也许就在那一瞬间,生命演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因此,对于野人的考察,不仅仅是追踪一个物种,它将是人类揭开自身起源的重要课题。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编: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