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清宫秘档 > 清宫秘档 > 正文

雍正——篡位与继位说 下 (探索·发现2004-163)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06日 10:39


康熙遗诏

  认为雍正是非正常继位的说法,上一集我们给大家作了介绍。那么,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的学者又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这派学者认为,传位遗诏是根据康熙的遗愿写的,这件康熙遗诏,毕竟是清朝留下来的原始档案,在没有发现确凿证据前,不能轻易否定。

  康熙遗诏是两派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持正常继位的学者们认为,说雍正的即位过程搞了阴谋,却又拿不出过硬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而现存的康熙遗诏,则十分明确说是要传位给雍正。

  康熙遗诏有两大部分,一部分讲康熙六十年的业绩,这部分内容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已经写好了,另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讲要把皇位传给他的第四个儿子。如果就因为遗诏不是康熙的亲笔,是别人写的,就推论遗诏是假的,那么有些问题就很难解释了。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遗诏,一般都是别人代笔或者是老皇帝死后,按照他的遗愿来写的。

康熙遗诏满汉文

  比如说乾隆帝的,雍正的儿子,康熙皇帝的孙子。他继位之后,也有个继位诏书。那个诏书里头就对他父亲的那个时代的政治,提出了好多改革的意见。可是如果我们要来分析的话一下,这个遗诏书,实际上是新皇帝写的,也不是老皇帝雍正帝亲笔写的啊,但是我们并没有人怀疑说乾隆皇帝他不是合法继位的。

  从《康熙实录》的记载来看,康熙临终前召见了皇子们和隆科多等人,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遗命,这个事应该是真实的。

  康熙皇帝他在位的第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危了,就紧急召见了他这些儿子。当时召见的有六个皇子,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到了他的寝宫,同时还有一个就是国舅,叫隆科多,当时任是步军衙门统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当时在场的是六个人,加上隆科多就是七个人。此外,康熙的三十岁以下的儿子,就像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都在寝宫的门外听候。这时康熙帝就传下遗言,遗言里就是皇四子雍亲王,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能继承我的事业,因此让他继我的位。

  康熙病危派皇四子雍正代他去祭天,雍正在此期间多次觐见康熙,这不但说明有召见这个事情,而且包含特殊意义。《康熙实录》中清楚的记载了这一经过。

  当时皇四子雍亲王在什么地方呢?他正在天坛。这个祭祀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的,可是康熙皇帝当时已经有病,所以就派老四去代他祭天。康熙帝召见这几个皇子留下遗命的时候,同时也下达了一个旨令,把雍正召到畅春园的寝宫来。

秘密立储匣

  另外,有些皇子还在世的时候,雍正不可能编造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否则他们一定会把真像揭露出来。可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档案材料。

  雍正继位后,关于雍正篡位的议论,朝野上下,京城内外沸沸扬扬,雍正编纂了《大义觉迷录》进行解释和辩驳,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大义觉迷录》里面,雍正引述了康熙临终前召见七位皇子和尚书隆科多的事,他没有想到,这样做反而引起了更多的怀疑和议论,其实这件事情在清圣祖实录里面有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实录记载康熙诏见七位皇子和尚书隆科多。

  关于接班人的问题这部分学者认为,皇四子允禛是康熙皇帝晚年最终确定的接班人。从康熙立太子又废太子的过程,可以看出,康熙到晚年确实已经倾向于选择皇四子允禛继承皇位。

  康熙很早的时候就正式立了太子,当时康熙才22岁,他立的太子是皇二子允礽,才刚刚满周岁。后来康熙就发现了问题。皇太子从小在特殊的环境下长大,变得骄横跋扈。更要命的是在朝廷里结成太子党,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在康熙47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宣布“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第一次废了太子。

  没想到废了太子,反而激起了众多皇子争夺太子位置的野心。皇子们的争斗从地下转为公开,愈演愈烈。康熙为制止这种情况,又在第二年重新立允礽为皇太子。

乾清宫(康熙停灵处)

  但是三年之后,太子党又成了让他头疼的事。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他又再次废了太子。这两立两废太子,伤透了康熙的心。作为一国之君,接班人的事不能不想。这时候,在众多的皇子中,列入康熙考虑范围之内的主要是皇三子、皇四子和皇十四子三人。

  从雍正朝《起居注》等档案中记载的,康熙曾对大臣们说:一定找一个“坚固可托之人”作未来的主人,说明康熙对谁继位已是心中有数,而且从雍正继位前后的能力,特别是他继位以后治理国家的能力,也可以说明“坚固可托之人”是指的雍正。所以最后康熙选择的是皇四子允禛。

  康熙六十年以前,在皇三子和皇四子之间,还看不出康熙对谁有多少偏爱,但是到了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康熙先是谕令皇四子胤禛带隆科多去清查京通各仓,并明确表示:若派其他人去不一定能办成。十一月初九日,康熙皇帝又指定胤禛代替他去行祭天大典,这就不难看出康熙对皇四子胤禛的器重和信赖了。 平时康熙也曾多次说胤禛“诚孝”。可以说,康熙对这位皇子的人品是十分赞许的。

  为什么说他选中的不是皇十四子?因为在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皇十四子允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远赴西北。这时康熙皇帝可能确有让其建功立业,为承继皇位创造条件的打算。但如果康熙真的想传位给皇十四子的话,是不会在自己年老生病的时候,再次把他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按当时的交通工具,从下达指令到他回到京城,最快也得二十多天。

  雍正继位以后,十四子允禵被召回北京,雍正确实将他软禁,但这只是雍正认为允禵对皇权有威胁采取的措施,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

  持正常继位说的学者还认为,康熙选中胤禛,因为他喜欢胤禛的第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这话倒也有些来历。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是在弘历12岁的时候,当时康熙应胤禛之请到圆明园吃饭,他见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立刻就有了好感,当时就下令让弘历搬到皇宫中,住进皇子们住的毓庆宫,他还亲自指导他读诗书。有时候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是平时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着。

  在清东陵的乾隆陵前,有一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立的《裕陵神功圣德碑》。碑文记述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非常明确地表述了是康熙皇帝、默定了乾隆为继其皇位的第三代皇帝的意思。碑文中引用了周朝太王因看中其孙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而立昌之父为帝的故事。可以说,这是最早明确表述康熙默定乾隆继未来帝位的一种正式的、带有权威性的官方看法。而这一点,也间接说明,雍正是正常继位的。

  关于雍正是合法继位的说法,近代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对相关史料进行研究以后认为,雍正正常继位是成立的。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批研究雍正的专著问世,有力地支持了雍正合法继位说。

  198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教授出版的《雍正传》;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韦庆远教授发表了《论封建皇权和皇位继承问题》; 199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李国荣、张书才合著的《实说雍正》,;2000年,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在《揭开雍正帝隐秘的面纱》都指出:雍正属于正常继位。

  亲身经历了皇室中夺储斗争风风雨雨的雍正,深知皇权交替是关系到政局稳定的大计,经过深思熟虑,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以后就成了清朝皇室的家法。从此,清朝历史上再没有发生过公开争夺太子位的宫廷斗争了。

圣德神功碑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