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珍藏的红色记忆——长征轶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4日 15:13 来源:CCTV.com

  《珍藏的红色记忆——长征轶事:红都》

  长征,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这个奇迹的起点便在瑞金。

  七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漫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李德这些影响中国命运的名字,在瑞金还能找到怀想的源头吗?那些目睹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并在红色首都生活过的人们,是否还在瑞金的某个角落等待我们的造访?

  时间没有忘记曾经的火热与血性。

  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激动地给我们讲述那个令人激动的、战火纷飞的年代。

  《珍藏的红色记忆——长征轶事:捍卫》

  瑞京,这个可能不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名字,正是当年瑞金作为苏维埃政权中心时的名称。

  在那个年代,瑞金人享受了首都的便利,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一代共产党人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始了共和国伟大的预演。

  然而,在人们亲眼目睹了广昌战役的失利、五号命令的发布和红军的突然集结、离开等历史风云之后,他们生命的天空遭遇空前猛烈的风暴。


  《珍藏的红色记忆——长征轶事:坚持》

  七十年前,《送郎当红军》这首歌就已经在瑞金传唱开来。七十年后,当一位老人拿出丈夫的革命烈士死亡证明书,流泪回忆自己鼓励丈夫上前线的往事时,我们的眼睛还是禁不住酸涩了。

  在瑞金,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在经历红军北上前的征粮、扩红、亲人惜别和国民党进驻后的烧杀抢掠的同时,瑞金更多地承受了历史的苦难。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4):代价》

  瑞金,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为了支持革命,一家老少三代参军。一场湘江战役,兄弟八人共同捐躯。

  通道,湘、贵、黔三省的交界处,红军长征的必经之路。因为一颗流弹,皱盛栋提前走完了他的长征旅程。而今,已是儿孙满堂的他,再次给我们讲述那段难忘的回忆。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5):转折》

  七十年前,一次紧急会议的召开,为后来意义深远的遵义会议埋下了伏笔。

  然而,当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遵义会议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毛泽东自1932年以来,首次在会议上发言的“通道会议”。

  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都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记录,但却决定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进贵州的路线,从而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6):兄弟》

  中国工农红军曾经三次经过的通道侗乡。

  途中,一位因伤无法继续长征而留在这里的老红军,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韦家相处一段时日后,他毅然改名韦堂成。

  韦堂秀和这个红军哥哥情同手足,是没有血缘但胜似亲人的兄弟。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7):火种》

  当年红军留下的一本书,改变了李仲真一生的命运。

  红军长征途中,在沿途各地都洒下了革命的火种。偶然的一次机遇,使得原本教书育人的李仲真认识到革命的真理,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胜利之后,他却不幸地倒在了敌人的阴谋之下。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8):困境》

  茫茫的大草地,无数未知的陷阱,无法预料的恶劣气候,曾经给了穿越它的红军地狱般的感受。当终于离开了可怕的沼泽,来到藏族同胞聚居的村落,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又带给红军新的困难。

  在这里,红军是否能得到藏族同胞的帮助?文馆所里,一件件文物给我们讲述这段珍藏往事。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9):北上》

  红军到了若尔盖,迎接他们的是国民党散布的恶毒谣言和一个个人去楼空的村庄。

  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被饥饿、疲惫困扰的红军部队,将如何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而这时,党内也是困难重重。

  神奇的若尔盖,变化多端的大草原。在这里,毛泽东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0):突破》

  1935年9月,红军的先遣部队最先走出了雪山、草地。然而,队伍行至腊子口,却遇到早就已经张网以待的国民党军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的神兵天降,彻底瓦解了敌人虚张声势的阻击战,同时,也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消灭红军于雪山草地的狂妄阴谋。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1):休整》

  在哈达铺的街头,毛主席曾经颇有感触地说:“这个地方真热闹!”事实上,哈达铺仅是甘肃南部的一个小镇。

  行至哈达铺,红军已经走了两万多里。在这里,红军进行了长征以来少有的几次休整之一,使得队伍的力量得到恢复和补充。哈达铺也因此被杨城武将军誉为“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2):生机》

  一则消息,改写了长征的传奇,同时也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红军北上至甘肃,先前拟定的种种落脚计划逐一落空。而这时,国民党《晋阳时报》却颇合时宜地刊登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还依然存在的消息……

  一时间,“到延安去”成为红军上下新的目标。长征,进入一个艰难而崭新的阶段。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3):东进》

  红军长征找到了落脚地,同时,狡猾的敌人也看出红军的真正意图,他们在甘、陕边界布置重兵,对这块“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惟一保存下来的革命根据地”加以围困。

  陕北人民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同时,日夜盼望红军大部队的到来……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4):着陆》

  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让长途奔波的红军找到了家的感觉。但是国民党对红军的威胁却没有完全消失,被饥饿和疲惫折磨了一年的红军在修整的同时,还要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面对蒋介石派来的马鸿魁骑兵团,中央红军在张湾子连夜召开会议。

  那一夜,毛主席窑洞里的灯光彻夜未息……

  村民张彦昌的爷爷当年就躲在山梁上目睹了这场阻击战。

  《经典中国——长征轶事(15):胜利》

  宗世喜,吴旗宗圪堵村人,当年,不满18周岁的他因为村主席的秘密身份,因而见到了鼎鼎大名的叶剑英和那位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但也目睹了一位受伤红军团长的痛。

  1935年10月,作为长征的“切尾巴战役”,一举击溃了尾追的敌骑兵。这次战斗,也作为一份特殊的见面礼送给了陕北人民。

  至此,中央红军到达吴旗,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而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以胜利而告结束。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