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黄雅访谈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16日 16:10
田龙:今天你带过来的这些照片,我感觉首先当然是黑白的了,但是都是以灰色调为主,我们知道其实在黑白照片的表现当中,灰是很难控制的一种色调,你为什么会偏爱于这种色调?
黄雅:有可能是长期以来一个是跟审美,另外更多的可能是个人这种心情里面,我们所说的那种叫内心风景,另外一个也是属于教学上一个技术上面的话,我比较喜欢这种灰调子,因为这种灰调子控制它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因为它太难得了,所以说我还是挺愿意去从事这个试验。
田龙:从技术方面来说我感觉你把握得非常的好,因为灰影调能够让它显露出更多的层次,能够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的清晰和饱满的话,可能控制很重要,在技术方面你钻研吗?
黄雅:在技术方面应该说我算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在拍的时候怎么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要熟悉这个系统才行。这个技术的话也源于一个摄影家叫亚当斯,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如:区域曝光法,我是在吸取他精华的时候,我也有发展我自己的一套,比如说像灰调子的处理,像亚当斯他是追求一个叫全影调,就是从一个最黑到最亮,这个中间所有的这种尝试都能够体现在这个画面上,这种就是这个是他的特点。我的就是可能就取一段影调,就是我在很接近灰色,或者是在很接近黑色,或者是很接近白色里面,我都可以发展出很丰富的影调出来。
田龙:这种是源于哪里呢?
黄雅:我可以概括成叫性格影调,就是个人喜欢的那种影调。像这张它就是菠萝蜜的树,树上也有一些斑点,包括堆的火柴,还有影子都是有斑斑驳驳那种感觉,但因为这个反差,中午的太阳这个反差特别大,在处理时想把它们调子给缩到一块,缩到一个灰调子,又能有那种斑驳的感觉。
田龙:一般来说这样的一张照片,成片出来会在暗房里待多长时间呢?
黄雅:像这种照片的话我要是作为一种展览,或者收藏,我一天最多不能放超过两张,也就是说慢工出细活。因为眼睛那种判断力经过了一段时间它会疲劳,然后你的标准就会有点模糊,你觉得不错了。其实照片这个东西,尤其是黑白,它对影调的选择是要求你特别清醒的时候,你假如说你不清醒的时候,有可能它稍黑一点,你可能也觉得也可以接受,亮一点也可以接受,其实只有一点是你最想要的,但到了第二天,你就已经发觉你的判断力已经不对了。
田龙:看你的作品其实有很多是生活当中很不起眼的一些东西,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比如说一条小路,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一棵树,乡村的一间茅草房,你关注的这些东西会不会和你在美院长期接受的这些熏陶有关系,还是和你的成长经历有关系?
黄雅:可能两方面都有。你比如说像摄影,它有的像影调有细致的,这些东西这些质感,它本身就体现一个很美的东西在里面,影调那种丰富性肌理的那种细腻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像一个绘画一样,他本身就能够体现一种自然的美在里面,跟我小时候接触的东西也有关系,我们几个小孩经常会捉迷藏,经常会接触到那种很小很小,很边角,像这幅一样,也是一个很破烂的地方,会找这些不是太静谧的地方,所以说我们会关注这种场面会更多一点,包括这种小景,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都会经常出现的地方,其实我们每次可能拿出一张照片给别人看的时候,别人都会问首先你拍的这是什么,在哪拍的?这个是一个剑麻场里面的一个角落,剑麻,麻绳。它是把剑麻上面表面的东西打掉以后,剩下的麻堆在那里,我看着像一个金色的东西在里面。当然在这个影像上,这样来看的话它是银色的,有反光的,然后假如说是别人来做的话,他有可能会放得比这个会发亮,或者就是把这个反差放得很淡,这个亮部跟黑色之间这种差异特别大,这样的话这种灰调很饱满。如何曝光快门控制,拍出来的照片如何,这个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技术,我们学术叫预感。就是先在底片上给它一个均匀的一个曝光,然后再用这个底片来进行第二次正式的拍摄,它在反差上就会低很多了,这样的话它就会体现很饱满的灰调子,它是一个整个过程,就是从我们一开始拍的时候,一直到最后的制作这个,是一个连贯的,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这可能在技术方面来说会很难控制,因为黑白摄影,我们知道可能不光前期创作是一种乐趣,在构图方面,在你的把握方面,还是在后期的暗房里面,可能乐趣更多,是在这里面你想让它亮,你想让它暗都行。但是在前期你一定要给它创造这样的条件。所以有一句话叫“拍好一张底片是一个科学,要放好一张照片是一个技术。”
田龙:你更偏重于科学还是技术?
黄雅:科学只是一个很理性的东西,但你必须在拍摄之前,你必须要完成这些工作,你才能够去从事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