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往期内容

山鹰飞翔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09日 11:29


  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5名登山队员命丧雪域高原,一段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北京大学山鹰社走出山难的阴影,2003年再登玉珠峰。

  我正年轻,只有这时我才会做世界上最狂妄的梦,而且说不定会美梦成真。

  2003年的夏天,北京大学山鹰社正在为新的攀登进行准备。在经历了去年夏天的那场山难后,今年的攀登对山鹰社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2002年8月7日,在喜玛拉雅山脉海拔7292米的希夏邦马西峰,北大山鹰社5名攀登队员和山下队友失去了联系。

  牟治平:以为他们是迷路了,或者滑坠了,滑到山的另一边,或者冲顶之后走到另一面去了,有各种各样比较美好的一些想法,但还是感觉会出事。

  李兰: 从八号一早上来一整天,到八号晚上九点多,上去搜寻过一次,然后十点回来,回到帐篷里面以后,这么晚都没有回来的话,就一定是件大事情。

  8月9日早晨,牟治平和李兰抱着一线希望,沿着登山路线上山去寻找队友。

  牟治平:就在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中,一步步地往上爬,大概离五十米的时候,看到那么庞大的大概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雪崩堆积物的时候,人就平静下来了,人就很平静了,就这么看着那个雪崩堆积物。

  李兰:我看到的第一眼的东西,把我吓坏了。

  在8月7日上午10点左右,登山队A组5名队员正在海拔6750米修路的时候突然遭遇雪崩,5名队员全部遇难。

  李兰:确实被吓倒了,是小林的遗体。

  牟治平:他们说A组全完了,就说了一句话。


  经过仔细搜索,牟治平和李兰只发现2名队员的遗体,当时雪崩现场还存在着危险,两个人决定下撤,途中他们遇见了刚刚赶到的山鹰社社长刘炎林。

  刘炎林:几个在一两天前还互相在一块谈笑风生的队员,现在就静静地躺在那儿,就感觉到生与死的距离,一天前还是一个世界,一天后就变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山鹰社曾经成功攀登过 18 座 5000米的山峰,其中包括世界第六高峰8210米的卓奥友峰,创造了民间登山的最高记录,成立14年来山鹰社也历经挫折,1991年,攀登新疆“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失败,1998年遭遇恶劣天气攀登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失败,1999年攀登四川雪宝顶队员周慧霞遇难,2002年的山难是山鹰社14年来最大的一次灾难。

  山难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个学生社团追求挑战极限的攀登定位是否正确,一个连参与着生命都无法保证的社团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一时间山鹰社人心涣散,社团濒临解体,经历了山难的队员更是在巨大的阴影中承担着他们从未经历的压力。

  李兰:登山队里面所有的决定,都是我们共同做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要为这个决定承担责任,如果他们为这个决定承担的责任是付出生命的话,我们大概也要承担相等的分量的责任。只是不像他们那么绝对,尖锐。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可能会是长期的内心的。

  刘炎林:一个人到了那个程度,这种自责就形成他的一个外壳了,让他不能够对外面的东西有所感受,然后整天就活在自责里面,这种状态对做事也不好。

  不久后刘炎林辞去山鹰社社长的职务,由牟治平接任。

  牟治平:我要对山鹰社负责,所以我才会接任社长,在我们这一届手上,山鹰社出了这么大的灾难,我们也有义务让山鹰社继续存在下去的责任。

  2003年4月5日,清明节,很多同学在这一天聚集在山鹰社的岩壁下,怀念那些永远留在希夏邦玛西峰的队友们。

  李兰:孤独,强烈的孤独。


  经历过的事,很多随岁月而逝,只留下记忆的碎片和情感残痕。

  在痛苦和彷徨中,山鹰社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反复选择后,安全系数高,地形相对简单,交通便利的青海省玉珠峰成为2003年山鹰社山难之后的攀登目标,所有的人都对这次活动寄予厚望。

  牟治平:有山难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可能也会考虑山难的影响,我觉得如果把它适当地象征一下,就像凤凰涅磐一样。

  7月5日中午山鹰社全体队员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踏上旅程, 经过3天的颠簸,7月8日抵达距离玉珠峰120公里的青海省格尔木市,登山队将在这里停留几天适应高原环境,还要联系车辆,筹备物资,为进山做最后的准备。谁也没有想到,到达格尔木的当晚,加入这次活动并担任攀登队长的刘炎林因为发高烧住进了医院。

  7月11日,在格尔木停留3天后,队员们终于抵达玉珠峰,又碰到了新的麻烦。运送物资的车走不了,只能在半路把物资先卸下来,再找别的车,这时候天下起雨,等队员们撤到山下的时候,雨变成了雪,而且越下越大,全体队员只好住在一家小旅馆里,等待天晴。

  7月12日,雪又下了一整天。

  牟治平:实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了,我觉得是山鹰社,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了。包括我们个人来说,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

  7月13日天晴了。

  李兰:重新回到玉珠峰,感到有一种温暖,因为我们的第一座山,登的就是玉珠峰南坡,然后我们要去登卓奥友,攀登之前,所有的人都到玉珠峰那里去进行训练,然后现在我们遭受了很巨大的磨难挫折之后,又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感觉像休养生息,像养伤一样,我就觉得当时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感到玉珠峰就是心里非常温暖很感动。

  在玉珠峰脚下队员们建起了营地,这时候,病愈出院的刘炎林和几个队员一起赶到了营地,回到大家身边。

  刘炎林:修正一个错误,用一种追求完美的那种心态,来做一个相同的事情,比如说一个事情你以前做差了,造成很恶劣的后果,很坏的后果,然后你想把它重新做一次,并且做得很完美,就是这种心理。

  7月14日,山鹰社在玉珠峰开始了正常的训练,17日在海拔5150米建立1号营地, 7月23日建立2号营地,山鹰社走过了山难之后艰难的一年,在经历了10天艰苦的训练和攀登之后,2003年7月24日12点44分, A组10人登上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一天后,B组9队员再次登顶,8月2日全队安全返回北京。

  李兰:在我以前的生活当中,是有一些光亮的, 有光彩的一些点的, 也有非常阴暗的一面,光彩一面你看到了,背后的那一面你也看到了,最后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们全部背在你的肩上,往前走,往下走。

  李兰去年从北大毕业后现在中国登山协会工作,牟治平和刘炎林今年刚刚毕业,都被保送继续读研究生,不久前,牟治平辞去了山鹰社社长。

  那个关于雪山的永久的梦想永远留在心里

  没有什么风沙能将它打磨褪色

  这不仅是关于攀登

  也是关于成长与爱

  关于生命与自由

(编辑:张丽来源:)